古塘中学省市课题专题网站 >> 人物 >> 抗日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31:52
爱国老人唐爱陆 [ 作者:林建    文章来源:古塘中学教科室转摘北仑政协“四抗”史料    点击数:409 ]

 唐爱陆先生,浙江镇海县(今北仑区)人。生于1872年,清秀才。辛亥革命期间,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时,任民军后勤工作。1912年在汉口筹办宁波同乡会旅汉小学。

 为提倡国货,换回利权,唐爱陆筹资2万元,开设爱国公司于汉口湖北路,专售国货,以引起民众对国货的重视。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时,他和罢工领导者施洋交往,并积极支持这次罢工斗争。施洋在谋划大罢工对策时,经常在爱国公司开会。施洋被害后,其家属由爱国公司每月支付生活费抚养。

 北伐后,唐爱陆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劳工部部长,是国民党左派。“四一二”事变后,唐爱陆遭汉口为戍司令郑宗铎迫害。于1928年,在危急之中偕妻携女匆匆离开汉口,蛰居沪上。不久,回到了镇海小港(今北仑区)故居。

 在家乡,他致力于乡村建设,修道路、植树木、筑公路、办学校、提倡卫生。他又自办苗圃,使小港镇旁濯濯童山,披上绿荫。他还发起兴建自镇海江南至大碶的公路。同时又在小港创办了蔚斗小学,延请思想进步的教师任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蔚斗小学虽然历史不长,规模不大,但在抗战期间,却有不少进步师生参加了新四军,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爱陆老人即与另一位爱国老人、辛亥革命后任镇海第一任民政长(即今县长)的李善祥,以及虞述圣等共同筹组救护队,由李善祥担任救护队长,举办救护训练班,普及救护常识。又成立小港救亡团,由唐老任团长,乐嗣钟为副团长,设组织、宣教、总务3部,分别由郑良芹、卓子英和我负责,周浩然为秘书。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江南、小港和城区等地,深入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救亡团积极开展救亡工作,为前线士兵劝募寒衣,募集废铜铁,上街头宣传,教唱革命歌曲,演救亡剧,慰劳前线士兵。

 1938年,国民党为把各乡镇自发的抗敌后援会和各救亡团体置于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镇海抗日自卫委员会,召集各抗日救亡组织负责人会议,规定由镇海县长张感尘任主任委员,两位副主任委员,其一由国民党县党部特派员钱可赞担任,另一副主任和其他委员,则由参加会议者推选,大家当场一致推选唐爱陆为副主任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镇海出了个大汉奸,即投靠日寇的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系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军阀孙传芳的亲信),镇海人均感耻辱。傅虽在上海,但在镇海城中有住宅及田产等,仍受到国民党保护,不予处理没收。由唐主持的小港救亡团发起,联合各乡救亡团体在大校场举行大会,会前遍贴标语,会后举行了人游行。游行队伍中,还扎了个稻草人,作为傅筱庵模拟像,予以“枪毙”。上海《译报》曾刊载了这一消息,并附有照片。第二天由乐嗣钟起草,以大会名义,发快邮代电5份,分送国民党中央和有关方面,最后迫使国民党当局明文宣布,没收傅筱庵财产并公开拍卖,以其所得充抗日经费。

 镇海为浙东门户,自日寇发动侵略战争后,敌舰、敌机对镇海城区和小港、青峙等地,经常轰炸炮击,故居民大部逃避四处。1940年7月,日寇一度侵入青峙、小港和城关等地,一部分民房被纵火烧毁。日寇撤退后,遗留下一批失去父母的孤儿,唐将百余名孤儿集中茅洋山寺,成立了难童教养所,并请黄素瑛、丁明英两位女教师主持其事。

 1940年大旱,当地水稻失收,粮价飞涨,每石米自10余元猛跳到200元。唐老坚请政府发仓平粜,同时赈施救灾;复联系上海宁波同乡会运粮接济。当时敌舰对镇海封锁甚紧,遇船炮击。唐者提出以3倍之价得之。因此不时运来杂粮等类,虽“杯水车薪”,究亦活人无数。时唐老年已70,有4子2女,均在重庆、衡阳等地,迭请其老父去内地。唐老复函云:“今当民族生死关头,每个国民均应致力于神圣的抗战救亡事业,我亦愿尽自己之力,不愿为个人安危打算。”

 1941年4月间,日军大举侵犯,从午夜开始炮击,拂晓前,已在甬江两岸登陆,江南方面守军不战而退。唐老由衡阳至桂林,在桂林逗留约2年半。在这期间,有许多从内地逃亡到桂林的中学生和失业青年,唐老总是热情接待,并帮助他们向宁波同乡求援,解决经济上的困难。由于辗转后方,长途奔波,唐老体力日衰。后因患病,久治不愈,殁于重庆。这位抗日爱国老人,虽在抗战胜利之前就与世诀别了,但他的壮志义举,永垂镇海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