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 钱老 关于中国教育的争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25:19
杨振宁:“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杨振宁说,2004年他曾在清华大学为大一学生上过一学期物理课,此前他曾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代训练题目做得好,而且学习注意力很集中;相反美国学生则有很大差距,他们在大一时候对未来的设想很模糊。杨振宁举例说,当问起何为“正弦、余弦”时,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都会回答;但问及何为“三角方程式”时,中国学生会脱口而出,而美国学生则不知所云。这说明中国对学生的中学时代基础教育是成功的。  杨振宁分析,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他同时坦言,在研究领域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而这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钱学森: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钱学森先生的时候,钱老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已过鲐背之年的钱老道出了新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之下的现实,也道出了危机。“没有一所大学”的措辞是严重的,可见在钱老先生的眼中,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很成功。钱老又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居于主流的是专才教育,通才教育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国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这么多年,问题肯定是有的,但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不是“很成功”就是“很失败”的命题中,公众很容易抓住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本能地抵触“成功”这样的字眼。于是,当杨振宁原本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很成功”被改换了一种语境之后,立刻就突破了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招来了潮水般的攻击。

  如果说钱学森的直言是为我国教育开出了一剂猛药的话,杨振宁的“很成功”则可以视为一剂不温不火的中药。两位学术界的泰山北斗,一个针对教育领域的问题直抒己见,一个则针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呵护有加。方法虽然各异,但他们为了教育发展殚精竭虑的良苦用心却是一致的。但也正因为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他们两人一个成为了公众大加赞赏的对象,另一个却成为了众人竞相诋毁的目标。此情此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