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55:29

荨麻疹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反复发生,可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可于晨起或临睡前加重,也可无规律,多数病人找不到原因。

寒冷型荨麻疹。有家族性和获得性2种。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时可伴有发热、寒颤、关节痛等;嗜中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女青年,遇冷后,接触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状水肿,持续30分钟或数小时,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因素,可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风团直径约2毫米—3毫米,周绕红晕,不互相融合,05小时—1小时后可消退。日光性荨麻疹。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伴瘙痒及针刺感。紫外线的致敏作用最强。

护理措施

首先找到致敏原。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饮食宜清淡,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嘱病人戒烟酒。

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诫病人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

治疗

首先应找出病因,排除发病因素。可用药物进行治疗。急性荨麻疹时,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类药,随后可用同类药物如安他乐、赛庚啶等维持。慢性荨麻疹以寻找病因为主,治疗上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物为主。一种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予2—3种药物,治疗应持续至病情稳定后数日再逐渐减量,以达到脱敏的目的。外用药以白色洗剂、酚类止痒剂为主。

冬季皮肤好发痒

冬季皮炎属于皮肤瘙痒症范畴,是一种以皮肤瘙痒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冬季节,在气温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常在洗热水澡后或脱衣睡觉时便开始瘙痒,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由于搔抓可出现继发性皮肤变化,如继发充血、皮肤抓破、苔藓样化、色素沉着。

春秋冬季皮炎除同气候的变化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包括有维生素A缺乏、甲状腺机能不足、衣着太多、对于羊毛敏感、碱性太强肥皂的刺激、洗浴太勤、水温太热或不常洗澡等。

预防与调理

由于瘙痒病的发生病因复杂,有体内和体外的,因而要注意致病因素对皮肤的刺激,重视饮食调理,做好皮肤保健,避免发病。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因为你体内酸毒偏多,再加上为了杀菌,自来水中加有氯,而这是有毒的,二样毒和起来,你就很痒。

不吃以下酸性食物:油榨、腌制、可乐、汉堡、牛奶、糖、坚果、豆类、荤菜,喝水日3升(这条一定要做到),多吃青菜(可吃米饭、粗粮)红薯叶、胡萝卜、黄瓜、南瓜、野菜、海带,最好餐餐有青菜,菜中少油少盐。

按以上方法,可以降低人体酸毒,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正常了。  长见诱发因素有十种:

     1、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微小的花粉颗粒在传播过程中会散布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四处飞扬,而其中的一部分会被人吸入同时被皮肤吸收。

  2、灰尘:灰尘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生活在灰尘中的微生物的慢性荨麻疹反应,是最常见的慢性荨麻疹。灰尘慢性荨麻疹包括棉纤、皮毛以及各种纤维,动物皮毛等等。

  3、化妆品:最典型的化妆品慢性荨麻疹是香精慢性荨麻疹,而收敛水等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妆品也会对肌肤产生一定的刺激。其它如生化防腐剂、果酸等等都会对不同的肌肤造成不同的刺激。

  4、食物:常见的是海鲜、芒果、果仁类食物会引起慢性荨麻疹。

  5、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都可能引发皮肤慢性荨麻疹。

  6、年龄:年龄的增长和免疫的不平衡是慢性荨麻疹偏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7、宠物:家养宠物产生慢性荨麻疹现象。这种因宠物引起慢性荨麻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猫狗等身上的物质散落到空气中,人体接触后引起慢性荨麻疹。

  8、季节变换: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物质便会大量释放人体可以接触到的化合物——组织胺,引起慢性荨麻疹

  9、温度变化:温度忽冷忽热,使敏感人群慢性荨麻疹。

  10、不科学的外用治疗仪器,外用激素膏剂,外界紫外线照射导致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皮肤粘合素是一个组合疗法,包括皮肤粘合素胶囊和皮肤康软膏两种,是中研院研制的国内第一个补充皮肤粘合素分泌的皮肤免疫介导调节剂,能迅速外源性补充并内源性激活皮肤粘合素自身分泌,从而纠正皮肤自我修复和免疫介导功能障碍,改善皮肤免疫力,使皮肤迅速恢复健康状态。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1.注意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寒风的侵袭、被褥太暖、汗液的刺激,应及时调节好衣着,减少气候环境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内衣内裤以纯棉织品为佳,并宜宽松、透气。不穿橡胶、塑料及尼龙袜。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或吸入环境中的特殊物质如漆酚、花粉、尘螨等。注意皮肤卫生,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皂(液),宜选用中性清洁剂;

3.避免过勤洗澡,尤其冬季应减少洗澡次数,并不宜用过热的水洗澡。肛门瘙痒及外阴瘙痒病,便后温清水外洗,不宜用肥皂清洗。

4.饮食宜清淡,不宜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饮食,鱼、虾、蟹、牛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食物亦应少吃或不吃。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清润之品,如沙参、玉竹、雪耳、雪蛤之类。特别强调一点就是,秋冬喜欢进补的人,切忌不切实际地进食过多人参、北芪、龙眼肉、阿胶、当归、红枣、熟地等,以免犯气有余便是火之戒;其次如火锅、炖品、老火汤等都是是非之物。

5.注意保持情绪安定,睡眠适时,生活有规律,遇事豁达开朗。尽量克制自己,忍住搔抓的诱惑,避免搔抓造成对皮肤的损害。 另附小偏方: 湿疹: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特效。 皮肤瘙痒: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蚊虫咬伤(红肿、痒):可选用大蒜头、生姜擦,或用醋、牙膏、盐水、香烟灰加入人的口水调匀涂,均可立即见效止痒,解毒消肿。 脚气、手气: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不会再发。 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手足开裂(皲裂、粗糙):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