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一代哲人顾准向我们走来——顾准图片展暨生平与学术思想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1:52:41

如果没有灵魂的张力,瞭望的眼界,炽热的情怀是无法面对《归去来兮》的。05年是对我既有挑战又有考验的一年,除了深深的思考,陆续的写作,眼泪一次次决堤奔涌而下,流在脸上也流进心里。我,又一次在痛苦与磨练中变得成熟坚强……

 

归去来兮

一代哲人顾准向我们走来——顾准图片展暨生平与学术思想简介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共河南息县县委县政府

中共息县东岳镇委镇政府

2005年7月1日

 

 

 

 

 

“我的研究,主要为中国改革,其次为人类进步”

 

“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实事求是,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客观实际,我们的祖国不久就会在经济上雄飞世界”

——选自《顾准文集》

 

 

 

 

 

 

顾准一生的经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 1927 ~ 1940 (12~25岁)。

1927 年在我国现代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的一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所进行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大革命在这一年以国共分裂、革命失败而告终,继之而来的是绵延的十年之久的内战。 1927 年,顾准还是一个12岁的孩子,稚气未除,为了挑起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以中华职业学校旧制商科初中(二年)毕业的水平,进入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任练习生。从这一年起,一直到 1940 年离开立信,离开上海,前后13年,可以说,他是在立信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在这14个年头中间,他的成长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激励他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他终于从一个练习生成长为会计学专家、教授,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其中有些未署自己的名);另一方面,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正确途径,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一个忠诚的党的地下工作者。1934年以后,他曾担任过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职委书记与文委副书记。

(二)1940—1956(25~41岁)

这16年跨越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初的7年。如果说前13年他的工作和生活相对比较稳定,那么这16年中他的工作变动较大,足迹从苏南而苏北,而延安,然后又回到华东(苏北~山东);上海解放,随军进入上海。这16年中,工作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某些颠踬,其中以1952年三反运动中受到撤职处分,对他以后的命运影响最大。这一时期他基本上还是一个实际工作者,担任的职务有:苏南澄锡虞工委书记、专员,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苏北盐阜区财经处副处长,淮海区财经处副处长;到延安后在中央党校学习;回到华东后曾任利丰棉业公司负责人,苏中行署货管处长,山东工商总局副局长,渤海行署副主任,山东省财政厅长。上海解放,任上海市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华东财政部副部长。不久,调去北京,曾任建工部财务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1955年,入中央党校学习。

(三)1956~1974(41~59岁)

离开中央党校,到了当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经济研究所。当时中科院的负责人曾有意要他去经济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他坚辞未就。以后要他去资源综合委员会任副主任,勉强同意了,不过,经他要求,仍兼着经济所的研究工作。可是,研究工作不过刚开了一个头,厄运再次临头,1958年戴上了右派帽子,按照规定,开除党籍,下放农村劳动改造。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后,再次进入经济研究所,作了一些会计研究。2、1965年,“文革”前夕,再次戴上右派帽子。不久,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当然在劫难逃。从1956年到1974年,在这漫长的18年中,他立志进行的探索、研究,真正能够利用来写作的时间也不过是他生命的最后短促的两年,而这两年,也是利用了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中存在的某种空隙。如果上帝对他宽容一些,不要过早地夺走他的生命,那么,他留给我们的思想资料,相信一定会比现在多得多。

——陈敏之先生《顾准生平和他的学术思想》

顾准人生轨迹——

上海——少年才俊雄姿英发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 适

“上海,为现代中国奉献了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思想先驱。但是,集革命家和思想先驱于一身的人物毕竟是少数,他们是特别出类拔萃的勇士。我想,我们的老战友顾准应该是跻身这一行列而无愧的。”

——陈修良先生评价顾准

建国初期——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 白

当年在上海稍微领一点世面的人,无不知晓顾准的大名。因为每隔一段时间,以顾准套红署名发布的征税公告便要贴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并在各报频频刊登。老人们都说,当时在上海出布告最多的,一个是财税局长顾准,他要不停地照章征税,确保新政权所需;一个是公安局长李士英(不久换为扬帆)他要不停地整顿社会秩序,确保新政权稳定。

  ——高建国《顾准全传》担任上海第一任财税局长的顾准

息县——沧海桑田无悔追求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

“东岳环境,并不如在京所闻那样严峻。土地辽阔,但决不是万里荒滩,村落田地,景色与淮海区依稀相类。”

“息县地处淮滨,在淮河的紧北面……此次来息,对千里淮上有了一番新的认识。”“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要面有面。这是息县民谚,实际情况也确是如此。”

“淮上的自然条件如此优越,作为农业基地,前途如此有望,水利加化肥,仅仅千里淮上,就可抵得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的谷仓。”“对于千里淮上的锦绣河山所知较多,更加觉得我们祖国的宏伟壮丽。备战,要发展工业,也要发展农业。农业需要国家关顾之处极多,有赖于发展了的工业力量的支持者更多。千里淮上,若有大量土方工程机械和大量的化肥,前途未可限量。”

“经营这个大平原农业的经济效果,远胜于山区的治山治水。大寨型的农村是可贵的,然而这块大平原的农产量却是无限的……”“在这里大批办五七干校,目前还不能马上发挥效果,几年之后,必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广中心,则是没有疑问的。”

“以经济为中心来建设中国,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经济发展在我国必将愈来愈成为中心,其他一切,势必围绕这个中心而转动。”

——《顾准日记》1969——1972息县部分

 

北京——人生沉浮寻梦依旧

“不妨举世嫌迂阔耐有斯人慰寂寥”—(宋)王安石

王元化曾在顾准遗作序言中赞美顾准,“对于从1917年到1967年半个世纪的历史,……都做了认真的思索”,“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经他一点,立即豁然开朗,变得明白易晓”。

——王元化先生引王安石诗评顾准

 

作为学者,我认为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天才加勤奋固然很重要,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对于一个搞学问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在顾准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他从不人云亦云。科学要发展,如果人云亦云,就不需要你去吃这碗饭了。在经济学思想方面,第一点是天才加勤奋,第二点是独立思考的精神,第三点是一直站在探索中国经济问题的前沿。这都是应该高度肯定的。

——著名经济学家赵人伟先生追忆顾准

“几年来,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出现。东岳的月光下你告诉我要像小孩捡石子一样为自己收集知识财富,从那时起我才下了活一生学习一生的决心。你对我讲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目标去奋斗,否则你的生活就没有中心。在这一点上你就是这样做的,你对我起了以身作则的作用……

——徐方《两代人的良师益友》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顾准大女儿顾淑林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忆父亲

“未来20年是将是中国发展最快时期之一。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时刻想着祖国的振兴,为祖国的腾飞而不懈努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准长子顾逸东在母校清华大学演讲

(很少有人把顾逸东和“顾准”这个名字联系起来。顾准是思想先驱,顾逸东是技术先锋。父子两人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为祖国强盛,为人类进步,担当起“先行者”这一重负。被誉为“一代哲人”的顾准,永远与“科学”相守。一次次送“神舟”飞天的顾逸东,当可以科学的精神告慰父亲!)

“他的一生反映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折射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中国的昨天坎坷曲折,孕育了今天的进步和明天的辉煌。他身上所形成的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为了祖国雄飞而奋斗的人们”

——高建国先生《顾准全传》

顾准是我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战友,也是我多年来的挚友、诤友,我和他在一起度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就是在科学界像他这样求索真理,九死而不悔的人也是不多的。我相信他的学术思想在今后的中国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骆耕漠先生回忆顾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欧阳修

“顾准是一座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山峰。不管是在天赋的聪明才智方面,还是在道德文章方面,我们都不一定能接近于他所达到的境界。然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在“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宏伟事业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就是对顾准的最好纪念。”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引欧阳修的词忆顾准。

 

 

 

 

结束语——

 

 

历经磨难的岁月已经远去,新世纪的钟声还在回响。我们无法忘记曾经苦难的日子,我们还要承担历史希望前行

 

南下的行囊存放在记忆深处,岁月的沧桑磨砺得更加坚强。生命之根植于大地,生活之树才永远长青

 

我们追寻顾准深邃的思想轨迹,体验顾准清醒悲凉的人生历程,倍加珍惜今天温暖的幸福生活

 

为祖国强盛,人类进步奉献绵薄之力,是责任,也是光荣,我们心心相通,携手并肩,不辱使命

 

——先行者顾准先生当含笑九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东岳寻访

暨纪念著名经济学家顾准诞辰九十周年活动组委会

200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