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信任危机从卫生部抓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28:32

疫苗信任危机从卫生部抓起

2010年04月07日08:01南方网社论我要评论(529)  

卫生部联合国家药监局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山西疫苗事件的调查结果。卫生部官员承认山西疾控中心和北京华卫公司在合营期间存在违规行为,但否认高温下给疫苗贴标签造成疫苗异化。卫生部专家认为,报道的15名患儿均有疫苗接种史,但与问题疫苗无关,山西和全国疫苗总体安全。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疫苗事件冲击了国家免疫规划,造成全国疫苗信任危机。

早在山西疫苗事件持续的时候,卫生部和药监局断断续续发表过类似结论,它们与新闻发布会上所宣示的差异不大。卫生部的最终意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存在情节不重的监管问题,二是疫苗安全可控可靠。然而,对于山西疫苗事件中重要一环,挂靠在卫生部属下协会的北京华卫公司究竟违反什么规定,卫生部仅仅表态要严查,再无更深入的情况披露。至于江苏狂犬疫苗问题,卫生部更是语焉不详。

卫生部官员还是说到了一个事实,即:疫苗的信任危机已蔓延到全国范围。但值得深究的是,疫苗信任危机并非源于媒体对苏晋两地疫苗风波的报道,而是肇始于监管部门的公信力萎顿。新闻呈现疫苗事件,或有需要斟酌之处,但新闻所指向幕后依旧不清不楚,政府监管部门没有正面回答质疑。以疫苗复杂的科学性为据指责新闻报道,仍无法改变疫苗信任危机之所以产生的因果关系。

山西疫苗事件中,卫生部承认属下的公司参与了山西二类疫苗的垄断经营,但也仅限于此,对很可能影响疫苗安全的恶性垄断、卫生行政部门亦官亦商、主要操作者的贪腐嫌疑等一概不予回应。江苏的狂犬疫苗早查出问题,可迟缓9个月才向民众发布,导致无效疫苗流传到数十省市,背负恶名的生产商竟能再次启动生产线。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回避了这些关键质询。

追寻问题疫苗的缘起,莫不与卫生和药监部门大有干系,具体表现在要么是官商利益纠结不分,要么是监察软弱不力。监管部门以各种不恰当的方式介入疫苗市场,或明或暗参与分利,监管者凭借行政权蜕变为食利者,直接导致疫苗监管的公信力急剧流失,乱象累计至今,已不足以支撑起国民对疫苗的信任。检讨疫苗的信任危机,实事求是地订正,不能无视这个常识和国情。

卫生行政部门在解释疫苗事件时,习惯强调它的专业性,暗示媒体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希望通过“垄断”科学性来掌控对疫苗风波的阐释权。疫苗具有高技术特性,这个不假。但疫苗乱象给公众的印象是,监管部门并不在乎疫苗对技术的苛刻要求,疫苗理应具备的科学性极易被官僚腐败行为侵蚀,否则无法理解江苏某企业在狂犬疫苗上的犯罪举动,以及山西卫生系统方面的违规操作。

2010年3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在全国两会上直言,部分国产疫苗质量不达标,监管部门缺少对这些疫苗大规模上市后的系统评价。有些疫苗质量在大规模人群使用中完全达不到质量标准,与进口疫苗相比,质量档次差很多。他的坦率点明了疫苗质量、生产与监管等全流程的问题,令“疫苗总体安全”的断言显得虚弱不堪。一周以后,山西疫苗报道再次引发疫苗信任危机的关注,这无疑是国民对监管者的信任危机。

有一条被淡化处理的新闻显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近日静悄悄完成16起人事任免,而在江苏延申、河北福尔21.58万人份问题狂犬疫苗爆发的同时,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调研员卫良被批捕,案由是受贿。卫生部拒绝向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确认上述人员变动是否因为疫苗事件。卫生部监管不够透明,让人怀疑它们重塑公信的诚意。

国民免疫规划受到不良监管的冲击,唯一修正的途径只能是提高监管的清廉和效率。很多悬而未决的现实表明,疫苗的科学性已经被政治潜规则过度压缩,在这样的状况下,再用科学或专业来解释疫苗事件给国人带来的阴影,试图用空洞的誓言打动人,不仅缺乏说服力,更令科学本身蒙羞。至于怎么提高卫生监管公信,无需赘言,因为只要愿意,从来不缺乏路径。(原题:重塑监管公信才能挽救疫苗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