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革命浪潮来势汹汹 对亚洲传统社会冲击最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21:08:18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的互联网,伴随各种通讯、娱乐等产品,以日新月异的方式,片刻也不停歇地更新和创新软硬件技术、产品设计与内容,让哪怕再迟钝的国家,都能感受到这是一股新的媒体革命浪潮,来势汹汹。
这股浪潮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发挥到极致,而它带来的巨变将伊于胡底,还看不出来。可以肯定的是,比起人类史上其它的技术/产业革命,只怕是有过之无不及。至今可以确认的变化,就是它打破了平面媒体和传统电子媒体的单向化、喂食化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政府和资本家对主流媒体掌控的绝对优势。而这些变化的革命性就在于,它不只是在技术或传播方式或商业模式上的变异,更将引发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等全方位的变革。
全球化的浪潮与新媒体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人类朝向崭新的美丽新世界,还是更不确定的未来?
新媒体所引发的深远影响已非一国政府所能扭转,西方学界提出变更传统学校教程,让孩子从小掌握新媒体技术,避免沦为未来“新文盲”的理论,值得重视。就像20年前不重视创意教学/普及教育,乃至以训练工人的心态办教育的国家,今天都面对一大群难以在新经济时代中转型的工人阶级一样,今天如果还以为新媒体只要在资讯科技和传媒等科系中传授,而不是普及到所有学子,20年后,很可能又将面对一群无法自在融入新媒体生活,更不能从中找到创业或就业机会的“新文盲”。
然而新媒体的真正冲击,还不见得是未来的就业问题。新媒体的使用者和内容制造者像细胞分裂一样以倍数成长迅速扩大,当所谓小众成为恒河沙数般难以受个别政府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有效管制、统合乃至出现跨国界的联合力量的时候,其实就意味:一,意见的垄断可能性越来越低;二,传统上对媒体的控管方式和思维必须改变。
这种变化对开放社会的政府来说,不难适应,但对非西方的许多新兴国家,特别是相对保守的亚洲社会领导人,则是挑战宽容度、应变能力、智慧,与思维纵横面向的大题目。
现代意义的媒体在出现以后,一直在资本家和统治者之间摆荡,面对新媒体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般快速蔓延,许多社会,无论民间或政府,都有措手不及之感。然而因为新媒体的形式已经在短时间内成为经济与商业的重要环节,唯有硬着头皮迎战巨变,与此同时,则对其内容与参与者的复杂性感到爱恨交缠,不知如何是好。
控管不易的原因之一是它的跨国界与难掌握(如蓝牙),原因之二是形式的推陈出新及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否定内容就很可能也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很可能就否定了一种商业模式。
这么看来,“否定式”的排拒某一种新媒体,显然不是个聪明的主意,于是,以既有的规范针对个别内容的控管,看起来就比较可行,这也是当前许多政府所采取的做法。然而因为跨国界与难掌握的特性,执法上的挂一漏万就势所难免,也进而引发公平性等问题。
除了对政府是一大挑战,新媒体其实对比较保守的社会也是前所未有的冲击,现有的法律道德乃至价值观,很可能再过不久,就将在面对新媒体时,出现左支右绌的困境。就像两代人之间恒常出现的代沟问题,以及电脑时代开始的数码鸿沟问题,生于新媒体时代的新人类,对坚持以“前新媒体”时代的法律和道德观运行的上一两辈人,能遵礼奉行如仪乎?如果制度必须向前看,那共识的凝聚需时漫长,主政者更应该尽早打开胸襟,以开放的态度为不同世代的人群,架设议论乃至争论的舞台。
新媒体并不可怕,无论它的形式或内容,也都将面临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的演变过程。它只是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而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总会诱发不同的应对态度,老百姓选择的应对态度会决定个人或家族的荣辱,组织所选择的态度可能影响它的成败,选择留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则要面对改朝换代的风险。(文/ 陈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