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发展路径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25:37

我市在“后危机”时期发展路径的选择
 

“后危机”时期的到来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要借助“后危机”时期推进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细心体会、主动顺应“后危机”时期的发展规律,并自觉遵循这种规律,去潜心寻找符合本地实际和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发展路径,不断驱散眼前的雾霭烟云,在逆境中前行,迎接未来发展的艳阳天。

合理选择牡丹江未来发展路径,应首先冷静地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一些发展中的关节点:第一,怎样看待我市的外经贸发展?金融危机之年,我市是全省外经贸的重灾区,同时仍是全省外经贸的贡献区。2009年我市外贸进出口额完成52.4亿美元,下降了47.6%,下降幅度高出全省17.7个百分点,但还是以32.3%的比重居全省市(地)之首。到2010年初,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回暖,我市的外贸指标也开始出现回升迹象,前两个月,全市进出口总值实现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3%,也是2008年9月以来首次实现单月进出口双增长。这是乐观的一面,而我们必须对“后危机”时期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尽管当前经济出现回升向好的趋势,却绝不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所以,目前的指标上升,有我们的主观努力,更多的还是国际市场积极变化的外部引领。因而,我们要意识到,保持眼前的外贸增长,必须挺得住,实施多路并举;从长远看,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利用好对俄优势,坚持互补和双赢原则,与俄罗斯远东开发紧密结合,培育我市外经贸的“小气候”,以扩大对俄合作,促进我市外经贸长足发展。

第二,怎样看待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种发展的必然,但调整的过程一定伴随着阵痛,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循环经济,要下大气力进行节能减排。这其中,有的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能在短期内奏效;有的需要巨额投资和技术人才,我们还缺少相应的条件;有的要求对现有的企业实施关停,会减少我们的当期效益,影响税收和财政收入以及就业。还有产业结构调整的眼界问题,是仅仅局限与各个产业内部孤立地进行调整,还是三次产业互动地进行调整?是仅仅依赖现有产业基础进行调整,还是追踪最新科技成果和对未来的把握进行前瞻性调整?是仅仅地考虑市域发展或是仅仅考虑一个县、一个区进行调整,还是主动地在跨区域合作中进行调整?等等,需要做出一种统筹系统的安排。所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维护牡丹江长远利益和为子孙后代负责人的态度,态度坚决、精心细致地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牡丹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各方面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稳妥,又要掌握节奏,力戒片面、低位和超之过急。

第三,怎样看待我市的生态优势?牡丹江群山相拥,江河环抱,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生态优势得天独道,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巨额财富。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领先于我们这里,但在生态优势上我们这里又绝对要占上风。因此,我们要以这种优越的生态优势而自豪,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利用好这种优势,让其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地区发展的经济优势。2009年,全国人均GDP已由3500美元向5000美元高位迈进。我市GDP达到603.4亿元,全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在这样的时期,一个地区的消费需求进入一个膨胀期和跨越期,居民在物质条件日益殷实的基础上,开始考虑提高生活质量和向往扩充精神生活。我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广阔空间,完全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必须在多年积累的条件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自然与人文、与现代生活、与国际潮流的有机融合,助推这种生态优势的全面提升。同时,要意识到,生态优势不具有唯一性,我们要在保护中加大开发力度,通过项目迅速激活其商业价值,抢占先机,让自然景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转化为促进地区发展的增长点,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第四,怎样看待我市的城市竞争力?“三十年前看沿海,三十年后看沿边”。这从时间上与空间上赋予了我市以发展的竞争力。但我们这座城市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我市的城乡基础设施是否完备,功能和能级是否匹配?我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是否配套和富有生机?我市的社会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否符合国际通行标准?我市的市民素养和社会环境是否具备了迎接八方来客水准?对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规划了“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宏伟蓝图,从打造“自强不息、创新创业、开拓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到开展“激情创业、激情发展、激情城市”主题实践活动,用短短三年时间,推动牡丹江实现了“双四”、“双五”、“双六”的“三级跳”,又在带领全市人民踏上了“超千破百”的追赶跨越新征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要立稳潮头,破浪前行,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更高的标准、更系统地统筹和更配套的措施,继续以壮大实力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城市竞争力。只有花大气力优先解决好各项基础性、关键性和制约性问题,才算是真正注入了城市竞争力发育的基因,我市的城市竞争力才能够不断强大起来。

第五,怎样看待我市的民生问题?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三年来,尽管我市经济条件还很有限,但市委市政府自找压力、迎难而上,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累计直接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近100亿元,改造棚户区185.8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2931套,3.2户居民告别棚户区、泥草房,整修市区道路307公里,城镇低保、医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连年提高标准,社会救济和帮扶面逐步扩大,城乡群众越来越多地体验到发展成果。即便如此,由于我市下岗失业群体巨大,城乡劳动力中有####人无稳定职业;棚户区改造任务重,仅市区未改造的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就达###万平方米;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60元,低于全省906元,低于全国5515元。所以,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2009年,我市自有财力达到64.2亿元,比2006年增加30.7亿元,年均增长27.9%。其中,剔除列收列支额后,实际可用财力为53.2亿元,占总财力的83%,全市人均财力5.66万元,市本级为4.81万元。随着财力增强,应注重在增加公共支出、优化公共资源、改善公共环境上创新举措,以求民生问题得到更大改善。

基于以上认识,面对“后危机”时期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一是坚定不移地打好“开放牌”,牢固树立我市对俄沿边开放大市的城市地位。加快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以保税区带动境内外园区发展,尽快实现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运行,集聚形成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面向东北亚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的平台作用。以俄联邦批准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开发规划和2012年APEC会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为契机,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对接,在能源、资源合作以及扩大多领域合作上取得新进展。密切与俄远东地区特别是滨海边疆区的人文交流,积极主动地在与省内沿边口岸以及与长吉图地区互动发展中发挥能动作用,增创优势,以外促内,以下促上,进一步争取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打造国家提升对俄沿边开放先导区、示范区。

二是抢前抓早地打好“调整牌”,不断赢得在未来东亚经贸大格局中的发展先机。以创立黑龙江省出海口为中期目标,以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为终极目标,以俄罗斯远东以及太平洋区域市场为半径,以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为方向,围绕发展临港经济、临岸经济,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做到高位规划,分步实施。研究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规划,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确保现有的传统产业元素更新,平稳过渡,顺利转型,实现质变。分门别类地制定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有机食品以及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扶持政策,切实从税收、融资等关键环节予以扶持。进一步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从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开办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面激活投资主体。

三是别开生面地打好“生态牌”,倾力打造让家乡人眷恋、外地人仰慕的旅游天堂。以镜泊湖旅游名镇建设为开端,同步建设渤海、横道河子、东京城、三岔口、莲花、兴源等一批以反映历史古迹、抗日烽火、红色通道、工业文明、现代农业、田园景观、自然风光为特征的旅游名镇,全面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名镇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城乡联动、共同出资的方式,兴办乡村旅馆,挖掘乡村旅游题材,吸引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创新旅游模式,在火山考察、文物考古、森林探险以及开展捕鱼、狩猎、采摘和各种生存体验方面开发项目,创立一批知识型、互动性、参与性和刺激性强的旅游项目,满足时尚人群的旅游新追求。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各项功能,注重在提升品位和提高档次上下功夫,形成特色,打出精品,创立品牌。加强景区景点的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切实做到保护至上、开发有度,永葆牡丹江青山绿水的原生态景观。

四是出奇制胜地打好“软实力牌”,从根本上增强对人才、科技、项目、资本的吸引力。整理和提炼牡丹江的历史文化,推动牡丹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形式的有机结合,塑造牡丹江地域的整体形象和立体形象,通过新颖而充满活力的传播载体,加大牡丹江的推介力度,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成功人士认识牡丹江、了解牡丹江、体验牡丹江。加大文化单位改革力度,推动经营性文化机构“事转企”进程,大力兴办文化产业,提升我市剧团演艺水平,做大传媒集团动漫产业基地、威虎山影视城规模,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发展壮大图书出版、广告制作、电子媒介等文化推广机构,建设一支具有品牌效应的的文艺创作、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和文化创意队伍。优化教育布局,加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办好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特别注重文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文化牡丹江、书香牡丹江、品质牡丹江的高尚环境,切实强化牡丹江发展中的“软实力”,吸引高端人才、科学技术、产业项目和巨额资本向我市流动。

五是细致入微地打好“和谐牌”,营造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的首善地区。高度关注城乡特贫阶层的衣食住行,强化救助资金保障体系,从一点一滴妥善解决好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特困家庭有房住、能吃饱、不受冻,就得起医、上得起学。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扶持,确保特困家庭最少有一人就业,有稳定收入来源,逐步实现自给自足。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人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强化从日常生活到养老送终的一整套救助机制,完全承担起帮扶责任,保障其基本生存需求,维护其做人的尊严,让其充分体验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推动信访机构向民情民意诉求平台转型,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协调督办,有效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问题。发挥好社区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基础平台作用,不断丰富社会管理服务的各项功能,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促进公安、交通、城管、安监、环保、质检、工商、卫生检疫等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全力保障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