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是检验名著和著名的另类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8:22:09
时近年底,文化艺术界的各类评比活动接踵而来,一场场名利之争正在名利场的台前幕后展开。在全民写作、批量制作的大好形势下,公民的文化消费注意力被文艺作品的生产力高度分散,因此,从每年出版的海量出版物中精选出“名著”是很困难的;同样,从“90后”写手至“世纪老人”,从“超女”到“歌坛天后”,从当红明星到“艺坛常青树”,要评选出令大众心服口服的“著名”人士同样是困难重重的。许多文学艺术界大腕因为当了一回评委,招来满街的骂名,有些人当个某某奖的评委简直跟做了一次贼一样,躲躲闪闪,死活不敢露头。闲来无事,带着一种好奇心到处参观盗版书摊,上网浏览各地“打击盗版成果”,可憎的盗版“成果”居然让我喜出望外,文学艺术界的“名著”和“著名”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评。
每届国家级省级文学大奖评比之后都免不了是非口舌。试看盗版市场,“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畅销不衰,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版本繁多,真正的好东西年年盗,月月盗,日日盗,一直在卖!养活着合法出版社与非法出版商。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被盗版批量和次数较多的小说当属《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国画》,散文当属余秋雨散文系列,各大出版社的“年度精选大系”中当属“年度杂文精选”。短篇小说集、诗歌集和报告文学集极少被盗。至于那些自费出书、签名送书、大力炒作的“名著”则罕有盗版。某些获得文学艺术大奖的“名著”仅仅在“出名”时被盗版一次,而且据书摊老板说“不好卖”,市场信息告诉我们,某些“名著”相当于一次性“名著”,事过境迁,人们便淡忘了。那些公费出书、以权发行、强行摊派、强力推销的书绝对进不了盗版市场。
音像市场与图书市场的情形大体一致。国际奖大片、港台大片畅销不衰;“世纪经典”、“二战经典”、“奥斯卡经典”的盗版光盘版本不断升级,从VCD、DVD、HDVD升级至DVD9。奇怪的很!百花奖、金鸡奖、金鹰奖之类获奖作品的盗版率较低,有些“名片”从来没有被盗版过,实在有点寂寞,有点凄惨,有点悲哀!
“著名”与“名著”背靠背。纵观近年的盗版市场,陈忠实、王跃文、张平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作家,“乡土小说”冒用陈忠实大名的最多,“官场小说”冒用王跃文、张平的最多。曾仕强、易中天、阎崇年是当之无愧的著名学者,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系列”、易中天教授的“品读系列”和阎崇年研究员的“正说历史系列”图书光盘盗版最多。当代歌坛,星光灿烂,人才辈出,但是,我不得不根据盗版市场“业绩”沉痛宣告:论知名度和影响力,港台歌星,至今无人超越邓丽君的“真情告白”;内地歌星如今无人超过李娜的“深情演绎”,尽管邓丽君同志已经驾鹤西去良久,李娜师傅已经遁入空门多年!
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市场的定价机制是高度理性的,市场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公平的;优秀的艺术品必然有很好的市场,有巨大的需求,可以不同方式实现供求关系的均衡。我们很讨厌盗版,但是,我们不得不服从价值规律,不得不屈服于市场“潜规则”。我们不得不痛苦地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地下市场,盗版是检验名著和著名的“惟一”标准。因此,我们只有化悲痛为力量,继而化腐朽为神奇,简化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评选标准、规则、程序,精简一切评选机构,节省费用,降低成本,减少麻烦和是非口舌,文学艺术类评比只采用一个另类评分标准———盗版数据,只委托另一种“评选机构”———各级文化市场稽查队。如果要实行“一票否决制”的话,没有盗版记录的文学艺术作品应予以一票否决;凡获奖半年内没有盗版记录的奖项应立即撤销荣誉称号,追回一切“合法所得”;如果要评选年度优秀作品“排行榜”的话,则一定要以盗版数量和批量“排行榜”为准,其他评价数据一律无效。果真如此,恐怕口舌是非与争议倒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