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佐利克美中关系思路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30 03:20:29
   盛夏的上海酷暑难耐,却为回顾罗伯特·佐利克未竟的事业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舞台。这位即将卸任的美国副国务卿一直在促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更负责任的参与者。

    上周宣布辞职的佐利克承认,他敦促作为受益人的中国尽更大努力来维护这套体制的努力“尚未大功告成”。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在此回顾一下他作为布什内阁美中关系定调人期间毁誉参半的成就,要知道,中美关系堪称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上海市本月暂停部分商业并执行交通管制将近三天,为在此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让路。这是中国政府发起成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组织,包括了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但将美国排除在外。中国政府一方面欢迎美国不喜欢的国家,另一方面又在极力安抚美国、表明该组织对其无害,这种做法体现了中国政府谁也不得罪的外交策略。

    上海合作组织允许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以观察员身份出席,这让一些美国官员十分恼火。内贾德支持发展核武器和消灭以色列。不过,在迎接内贾德的同时,中国领导人也向他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应该接受欧盟和美国提出的方案,放弃核浓缩计划,最终放弃或推迟核武计划。这一做法让佐利克很满意。

    这是中国正在成型的外交政策之一,推动这一政策的是它的一切以经济增长为先、为此可以放弃原则的思想,以及日益强化的、希望赢得全世界尊敬和获得全球影响力的愿望。中国政府认为,经济年均增长率需要保持在7%-8%,才能为不断涌入上海等大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为不安定的农村地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确保全社会的稳定。结果就产生了中国这种以美国消费者和全球最让人生厌的产油国并重的政策。

    这种做法让中国变得更友好了还是更敌对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给佐利克打了个电话。他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在7月7日离开国务院,前往高盛任职,最终还将加入约翰·麦凯恩的竞选阵营。佐利克回答说,他倡议的让中国变成国际社会更加“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原本就不是一个期待其立即就能实现的目标。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努力带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佐利克称,他的这项倡议就是要在这个成功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中美关系,将重点转向针对国际社会秩序及相应责任展开更广泛的双边对话。就这一点而言,这也意味著美国的政策重点需要调整。

    佐利克是在去年9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的,并在此后的几次会议上多次重申。这怎么看都像是当今全球的领导者以谆谆教导的姿态面对一个迅速增长的国家。美国希望的是,中国能看到维持和保护西方社会确立起来的制度和机构体系能给它带来的种种利益,而正是这样的体系造就了中国最好的时期之一。

    佐利克说,“这项倡议的最终考验要到几年后才会到来”。他将是第一个承认自己只是中美关系(从环保、到能源利用、到国防和反恐)官方交往中的一小部分的人。

    佐利克认为中国对伊朗发出的有用信息是进展迹象之一,这些进展包括:中国新表现出来的帮助联合国解决达尔富尔危机的意愿、最近对伊拉克新政府的接纳以及对阿富汗重建的参与。(中国外交部长中断休假,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捐助阿富汗大会。)

    但是,中国仍在抵制让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呼吁,保护知识产权行动不力,还与美国最危险的敌国签署贸易和投资协议。

    香港科技大学的David Zweig说,“中国的崛起在很多领域都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他说,中国在全球的扩张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现有的中美关系,其他国家也很乐意利用中国来增加自己在美国面前的影响力。我们已经发现,很多资源丰富但与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特别愿意同中国合作,以期在不受道德谴责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利益。中国领导人则怀疑美国是真地希望中国最终结束一党制。

    佐利克路线的优点在于:接受这种复杂的挑战,认识到接触中国的方法就是对中国自己确定的作为决策基础的国家利益的概念产生影响。

    佐利克对中国的看法会被人们长期铭记,为我们在当前的复杂国际局势中看清前景提供重要指引。他说,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达成协议,并控制分歧,让它们不会脱离控制。

(作者:Frederick Kempe,《华尔街日报》专栏“Thinking Global”的专栏作家,栏目内容以影响全球商业和政治的趋势、事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