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村——国情备忘录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8:27:11

破解中国高速发展之谜——《国情备忘录》之一

    在60年时间里,我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转身。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拥有7.2亿农民,320多万个村庄,仍是个农业大国。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

    纵向看,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760元,年均增长12.6%,有了大幅提高;横向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差距仍在扩大,2008年收入差距达到了11020元。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30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应该说现在我们农民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努力。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在这种状态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一个拥有7.2亿农业人口的大国,如何完成转型,走上城乡均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正在破解的一道世界级难题。

    30年前的农村改革,以“包产到户”开始,创造了当代农民伟大的传奇。但随着粮食产量到了阶段性的顶峰,农民继续向土地要收入,变得越来越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些人开始探索离开土地的道路,乡镇企业成了中国农民第一次大规模转移的目的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大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一批批乡镇企业。1.3亿农民转型为企业职工,直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由农民创造的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贡献了我国GDP增长的近三分之一;同时,农民收入的34%也来自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