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贫困大学生留下一点自尊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0:21:34
对于一个贫困大学生来说,能够得到社会的资助,无疑是件好事情,但是,当社会把资助贫困生变成单纯的贫困救助的时候,必然导致被资助的大学生变得自卑起来,在他们的心理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定势,是因为他们贫困才能得到救助,是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才得到社会的同情。
一个处处被别人同情,一个处处被他人怜悯的学生,为了得到社会的资助,还要在公共场合述说自己家庭的不幸遭遇,面对众人说明家庭的贫困境况,我想在这样的情形下上大学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将被蒙上了一层贫困的阴影,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有可能因为自卑而变得暗淡无光。
关于贫困生的话题,笔者看到《新华社》9月5日的一篇时评文章,文章的题目是《请不要把贫困生“标签化”》,文章列举了近期山东某地一所高校里,每一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都必须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陈述,说自己家如何贫困,说自己将来如何克服困难度过大学生活。这一做法对于那些原本因为贫困而有些自卑的学生无疑是一场考验。为了避免尴尬的一幕,有的孩子竟然选择了放弃申请贷款。
笔者看到这里,实在为这些孩子担心,他们如何能承受着这种为了获得助学贷款还要当众怯生生地陈述自己家庭如何不幸,如何贫穷的心理压力,这所大学的做法也实在不妥。
按理说,一所大学里有多少需要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多少需要救助的贫困大学生,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只是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表面上看起来是让被救助的大学生当众表达对国家的感激之情,其实质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们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要申请助学贷款,就要当众“献丑”,就要公开揭露自己家庭中的不幸遭遇,这等宣传到底是在助学呢,还是在毁学?问问这些贫困生的心理感受就知道了。
我们在电视里还经常看到这种场景,某个被资助的大学生或一个被社会救助的病人,那些献爱心者总会和被救助者站在一起合影留念,救助者总是拿出救世主的姿态面对镜头,而被救助者也总是手捧着善款,怯生生地站在那里。每当看到这些,我都在想,我如果是那个被救助的人的话,我宁愿不要这种救助,我也不会遭受这种心灵上的伤痛。
贫困生自然需要资助,社会为他们献爱心也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这等以牺牲学生的尊严为代价,以突出资助者的高贵身份为依托的资助形式,我看还是不要的好。
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问题上,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内心很脆弱,也很敏感,他们是各种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在他们的学业生涯中,有的总是自卑、悲观失望、郁郁寡欢与他们相伴。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而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心灵将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和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不利。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去年一名高考生考出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这么高的分数对一个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件大喜事,可是对于这个学生家庭来讲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无力承受孩子上学所需要的费用,只好打算放弃学业。
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个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这位贫困学生,当他给这位学生打电话时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一直难以忘却,高晓松在电话里说道:“资助你,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这位贫困大学生看到了希望,她的自尊心却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这句话再和上面提到的这个学校的做法,两者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当我们准备资助那些需要资助的贫困生的时候,是不是多给他们一点自尊呢?(作者:泉韵)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