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8:46:49

临海市

临海市地处浙江台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省境东南部沿海、灵江中下游。面积2171平方公里,人口104.23万。三国吴置临海县。1986年撤县设市。1988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市境西部是括苍山脉,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米,为浙东第一高峰;中部为丘陵,分布有狭长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椒江干流灵江自西向东流贯全境,至三江口汇合永宁江,始称椒江,经椒江市流入台州湾。沿海分布头门、雀儿岙等大小岛屿,有渔业和盐业。柑橘产量居全省首位。工业以食品、机械、化工、造纸为主,传统手工艺品有绣衣、台布、草编、木雕等。城区旧为台州府治,历史上为军事重镇。有台州师专。名胜古迹有东湖太平天国台门和市境东部的桃渚城等。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自然地理

·                                 • 气候特征

·                                 • 电力资源

·                                 • 水产资源

·• 基本概况

·• 自然地理

·• 气候特征

·• 电力资源

·• 水产资源

·• 工业概况

·• 农业概况

·• 森林资源

·• 矿藏资源

·• 交通发达

·• 旅游资源

·• 经济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风土人情

·• 历史人物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临海市-基本概况

 

临海市

临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在历代科举中,出过3位状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进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达217人。

光绪年间,建有中学堂2所,高等学堂6所,初等小学堂30所。历经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临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古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谭纶画像、戚继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涌泉、溪口古窑址群、郑虔墓、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等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珊瑚岩群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多功能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是浙江中部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属沿海经济开放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57.24亿元,全市工业企业有6200多家,服装、机电、化工、建材、轻纺、食品饮料成为主要产业,并逐步走上集约化经营轨道,规模效益开始显现。杜桥眼镜市场成为全国四大眼镜市场之一。

临海市

海盛产木材、柑橘茶叶、蚕茧、中药等经济作物,还有黄鱼、大黄鱼、墨鱼鲳鱼、鳓鱼、石斑鱼、鳗鱼、棱子蟹等海鲜产品,向称“鱼米之乡,柑橘之县”,列为全国林业基地县和茶叶基地县。工业生产逐步形成以摩托车、纽扣、化工、彩灯、眼镜、汽车配件等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骨干产业链。风景名胜繁多,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迅速。

全市超亿元市场4个,超5000万元市场18个,市场商品成交额达27.1亿元。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25元,跨入了小康县市行列。引人注目的古城墙修复工程、涌泉寺、三峰寺等旅游景点建设基本完工,形成了临海观光旅游热线。现有大专院校1所,中小学616所,教育工作高标准地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业目标管理上了新台阶,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市”。

临海市-自然地理

 

临海

临海是浙江省省辖市,台州市代管。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西北距省会杭州市245公里。介于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东靠大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西连仙居县,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东西最大横距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4公里,陆地总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7公里。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括苍山脉由西南向东伸展,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米,为浙东第一高峰。 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主要河流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7%,平原面积占22.8%,水域面积占6.5%。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8℃,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

临海海岸线长227公里。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
主要河流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6.5%。

临海市-气候特征

 

临海市位于台州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7.1℃,全年积温5370℃,无霜期241天,平均蒸发量1231.4毫米,属湿润地区,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

临海市-电力资源

 

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3座、35千伏13座,中压输电线路4000多千米,年供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建有临海括苍山风电场。

临海市-水产资源

 

水产潮间带滩涂面积8.7万亩。海洋资源丰富,生物品种繁多,利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著名的东矶渔场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鱼时 鱼、石斑鱼鳓鱼、马鲛、海鳗、墨鱼及对虾、梭子蟹等海产品。

临海市-工业概况

 

有机械电子、建筑材料、医药化工、工艺美术和旅游用品等主导产业。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3.36亿元。建筑材料、旅游用品、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增长速度强劲。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1家。伟星集团已通过股票上市辅导期验收,德仁竹木、华海药业进入股票上市辅导期。临海还拥有亚洲最大的纽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眼镜产销地。集装箱底板、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产品的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微型汽车生产填补省内空白。

临海市-农业概况

 

临海茶叶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建立了38个总面积达668公顷的农业示范园区和高产示范园区,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产、畜牧、兔业、茶叶、笋竹等七大系列为主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名、优、特产项目数以百计,“临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别成为全国、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杨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实现荒山绿化。总库容2.025亿立方米的牛头山水库通过省级验收,正式交付使用。全市农村经济纯收入3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临海市-森林资源

 

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市),有林地2073万亩,总蓄积量282万立方米,年产木材6.5万立方米;经济特产林20.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6%,有国家保护树种钟萼木浙江樟花榈木凹叶厚朴等19种,野生动物90余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云豹、黑鹿等11种,省级7种。
旅游

临海市-矿藏资源

 

临海资源丰富,有铅、锌、铜、氟石、蜡石珍珠岩萤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岗岩玄武岩等矿藏。
有各类矿产22种,以砂、石、粘土等建材矿产为主。兰田乡的墨色花岗岩被誉为“世界花岗岩之王”,总储量可达1亿立方米。东海海域发现油气田。

临海市-交通发达

 

内外交通方便,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临甬(临海至宁波)、临金(临海至金华)两条省道纵横交错,全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直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20多个城市。水路运输有红光深水码头和对外开放的液化气专用码头,内外轮可通过海门港连接上海、大连、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桥机场距临海市区50余公里,可谓水、陆、空交通俱备。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已达10万余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0.62%。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县)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县)市建设项目验收。

临海市-旅游资源

 

临海市

临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东湖公园、桃渚戚继光抗倭古城、武坑风景区、大坎头珊瑚岩。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括苍山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是浙东第一高峰,被称为“泰山之佐”,也是21世纪祖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临海市-经济概况

 

临海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1982年该市乡镇组织最早实践探索创办股份制企业。目前,临海经济正迅速转向现代工业型,处于台州市区域经济北翼中心的地位。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5亿元,财政总收入7.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1元;农民人均收入4152元。

农业经济

临海市

临海是浙江省小康县市。2001年全市实现农业产值25亿元,粮经比例为68∶32。临海无核蜜桔生产居浙江首位,"临海宫川"牌、"岩鱼头"牌柑桔是名牌产品。杨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质优。临海是中国茶叶基地,古代贡品"临海蟠毫"现为中国名茶。2001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临海的羊岩勾青、临海蟠毫、西兰花、临海蜜桔、聚丙烯绳索绳缆等5个农产品再次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8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的有12家,销售收入达4.2亿元。

工业经济

有机械电子、建筑材料、医药化工、工艺美术旅游用品等主导产业。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3.36亿元。建筑材料、旅游用品、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增长速度强劲。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1家。伟星集团已通过股票上市辅导期验收,德仁竹木、华海药业进入股票上市辅导期。临海还拥有亚洲最大的纽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眼镜产销地。集装箱底板、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产品的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微型汽车生产填补省内空白。

建筑材料

浙江德仁集团为中国复合板生产行业最大企业。

医药化工

浙江华海药业集团为省级企业集团。

第三产业

临海的第三产业旅游业

临海市

为龙头,200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5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57亿元,旅游创汇95万美元。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25.9亿元。

园区建设

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四大工业园区规划已全面完成编制,其中沿海工业园区已列入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规划面积从4平方公里扩大到20.7平方公里。

对外经济

2001年全市新办三资企业22家,协议利用外资1379.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2.71万美元。实现全社会出口交货值30.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达到1.33亿美元。伟星集团、台州立发、春和公司、德仁集团等分别在美国、中东、香港、印尼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临海市-行政区划

 

临海市人民政府驻东方大道,邮编:317000。代码:331082。区号:0576。拼音:LinhaiShi。

临海市辖5个街道、14个镇: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桥镇、东塍镇、小芝镇、桃渚镇、上盘镇、杜桥镇、涌泉镇、尤溪镇、河头镇、沿江镇、括苍镇、永丰镇、汇溪镇、白水洋镇

2000年,临海市辖18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94861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201132,汛桥镇16127,大田镇58114,东塍镇41525,邵家渡镇36807,小芝镇27776,河头镇24124,白水洋镇34492,双港镇22190,张家渡镇22129,尤溪镇19201,涌泉镇40590,红光镇23999,水洋镇17709,杜桥镇79758,上盘镇42936,东洋镇34521,桃渚镇16275,仙人桥乡3999,康岭乡10993,岭景乡8551,沿溪乡15342,黄坦乡9345,爱国乡11527,更楼乡24981,小溪乡12276,川南乡22100,溪口乡16327,市场乡21045,连盘乡32727。

临海市-历史沿革

 

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县境“左挹洞庭,右接兰澧”,取“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之义名县。

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

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章安县。

临海市

三国吴大帝时建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临海郡(治章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并入临海县,属处州。

十一年(591年)移县治于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国初,废府存县,属会稽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先后属第六、第七行政督察专署管辖。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临海,建立县人民政府。

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是台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临海市-风土人情

 

水龙会

早年,在我们的古城区内,有一个"水龙会",水龙很多,都藏在城区各处的庙里,清河庙、鱼棚庙、玄帝庙、崔王庙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没有发生情况,都雷打不动地照例出来聚会活动一次,比试一下本领的高低,在那些藏着水龙的庙里的漆黑木栅大门上,都显赫地写着"太平公所"四个大字。这就是一支由强壮的年青人组成的业余的救火队伍,义务地担负着城区及近郊各处救火职责。水龙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机,水龙头就是一支喷水的水枪,为了给人们有常备不懈的警觉感,水龙的浑身上下都漆着火红的颜色;除了水龙还有很多的提水桶,这提水桶与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只只半圆桶体的形状平稳整齐地挂在墙壁上(使用时拿下使用),那浑身火红颜色的半圆桶体的桶面上,一只只都写着"太平桶"三字。

水龙会

水龙会每年一次聚会活动,选择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各庙里的水龙全部聚集在一起,喷射用柴草高叠起来伪装的敌情(火堆),年轻的小伙子头戴藤帽,脚打绑腿,动作迅速争先恐后争着要最先喷水,水龙是双缸体的压力抽水机,两边均有粗大的压杆,需要七八个人一起进行上下挤压,挤压越快,水压越高,水压越高才会射得有力射得远射得准。这么多水龙,小伙子们个个奋不顾身拼命地上下挤压,水龙喷水,在空中交织成密密的水网,蔚为壮观,水直射到火堆上,发出嗤啦啦的响声,博得了围观群众的一阵阵欢呼。小伙子们惊人突出的表现,还会得到姑娘们的青睐和倾慕,老年人古风依旧,笑眯眯地点划着谈论着现场的情景及自己当年的风采。水龙会的活动都在八九月份的时节举行,其实这是对水龙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实地检验及人们对水龙的实际熟练操的一次观摩演习。早年年关前后一般是居民发生火灾的多发时期,选择这一时期进行活动,实际上就是为居民在年关时期万一发生火灾的一个事先的准备工作,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在早年古城内的街坊巷间的空凹处,时常会发现筑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盖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这就是为"水龙会"。准备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发生情况,随时可打开使用。

现在,"水龙会"随着历史时代发展已经消失了,但是它在对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还是功不可没的。

临海市-历史人物

 

王士性与《广志绎》

王士性

王士性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对于他的身份定位,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较大。当时的文坛一般比较看重他的文学,把他看成是一位文学家。世俗则比较看重他的政绩,把他作为一位政治家。诸如《台州府志》、《临海县志》都把他列入《名臣传》。由于士性好游,他游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有不少人将其看作是旅行家或旅游家。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最新的说法,称王士性为人文地理学家,当然,还不是一般的人文地理学家,而是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临海人。士性自幼贫而好学,“读书过目成诵,性磊落不群”,中万历五年(1577)进士,初授确山知县,历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云南澜沧兵备副使、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太仆少卿、南鸿胪寺卿等职。

王士性一生的著述极为丰富。大略有《掖垣稿》、《朗陵稿》、《入蜀稿》、《燕市稿》、《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等。其中《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三种均属有关地理方面的著作。《五岳游草》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以前,是王士性宦游天下的原始素材,文体上还带有明显的游记性质。《广游志》的篇幅很少,大体上有点像小结。当然,这不是对自己游历的小结,而是从人文地理学角度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地脉、形胜、风土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民族、宗教、语言、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加以考察后的小结。晚年息游以后,他以更深刻的理念,更科学的方法,更多边的思维,全心身地投入了《广志绎》的撰写工作。     这一部著述的最终脱稿是在王士性人生终结的前一年──万历二十

《广志绎》

五年(1597)。他于这一年的中秋节完成了全书的最后写作,同时写下了自序:“书成,自为叙曰:夫六合无涯,万期何息?作者以泽,量非一家,然而言人人殊。故谈玄虚者,以三车九转,而六艺之用衰;综名实者,尚衡石,铸刑书,而结绳之则远;揽风雅者,多花间草堂,而道德之旨溺;传幽怪者,喜蛇神牛鬼,而布菽之轨殊。”又说:“余志否否,足版所到,奚囊所余,星野山川之较,昆虫草木之微,皇宬国策、里语方言之赜,意得则书,懒则止,榻前杖底,每每追维故实,索笔而随之。非无类,非无非类;无深言,无非深言。”这是此书的大旨,“无深言,无非深言”,显然道出了王士性对《广志绎》的成书还是很自负的。他把这一部书一共分为六卷,一方舆崖略,二两都,三江北诸省,四江南,五西南,六四夷辑。在序言的末尾,他还特别表明,“皆身所见闻也,不则宁缺焉”。如果我们用心细细的去研读,就会发现,这的确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人文地理学专著,不但在华夏至今还没有与之伦比的同类专著,即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领先的水平。书中精辟的论述太多了,这里不妨稍稍录示一些,算是“奇文共赏”吧。     他对货物的聚散是这样记述的:“天下码头,物所出所聚集处。苏杭之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临清、济宁之货,徐州之车骡,京师城隍、灯市之古董,无锡之米,建阳之书,浮梁之瓷,宁、台之鲞,香山之番舶,广陵之姬,温州之漆器……”论文化地理的差异如:“江北山川彝旷,声名文物所发泄者不甚偏胜;江南山川盘郁,其融结偏厚处则科第为多:如浙之余姚、

《广志绎》

慈溪,闽之泉州,楚之黄州,蜀之内江富顺,粤之全州、马平,每甲于他郡邑。”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故所在风俗之差异尤大,不要说省与省之间有别,即一郡一邑亦多不同,王士性对此述之甚详。如谓浙江一省:“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般帨,多巨室大豪;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慨,鲜富商大贾。”而浙东又可分为三大区系:“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又述饮食之习不同如:“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酪,南人恶其膻;河北人食胡葱蒜薤,江南畏其辛辣。而身自不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士性以其敏锐的眼光,在十六世纪就已萌发了旅游的“产业”意识,他在《广志绎》卷四提出:“游观虽非朴俗,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日不止千金。有司时禁之,固以易俗,但渔者、舟者、戏者、市者、酤者咸失其本业,反不便于此辈。”出发点虽然朴素,但其意识价值已属无量。杨体元说得好,此书“志险易要害,漕河海运,天官地理,五方风俗,九徼情形,以及草木鸟兽,药饵方物,饮食制度,早晚燥湿,高卑远近,各因时地异宜,悉如指掌。使经纶天下者得其大利大害,见诸石画,可以佐太平。”人地关系──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把这两者的关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无疑以王士性为第一人。其中最值得我们回味的论点就是:“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如果人们都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自然环境就不会恶劣到如今的地步,我国的水土流失更不会严重到现在的样子!在西方,所谓人地关系中的适应论与生态论的提出要迟到1930年,即黑格尔所提出的相似观点也要比王士性迟二百多年。

洪颐煊

洪颐煊

洪颐煊(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自幼“苦志力学,与兄坤煊、弟震煊读书僧寮,夜每借佛灯围座,谈经不辍。”清嘉庆二年(1797)著名学者阮元视学台州,嘉其兄弟好学有识,亲书“鄂不馆”额以赠,并携兄弟二人(时坤煊已故)肄业于杭州诂经精舍。七年 (1802),颐煊以拔贡入京赴试,一试不中,从此,即无意再试。他一生在仕途上并不着意进取,吏治也非其所长,仅做过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等职,不少时间是做募僚生涯度过的,而在学术上则化费了他毕生的精力。洪颐煊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长于经学,贯串子史,旁及吉金、碑版,纵横天文、地理,而于宫室、婚丧、官禄等制度无不涉猎。所著有《读书丛录》、《尚书古文叙录》、《管子义证》、《平津读碑记》、《汉志水道疏证》、《台州札记》、《筠轩文钞》、 《筠轩诗钞》等二十余种一百六十多卷,“皆刊播艺林,海内争重其名”,凡“钩贯经典,每有所得,必精且核”。在诂经精舍期间,曾为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分纂刘熙《释名》、《小尔雅》、 《经典释文》《山海经》郭注、 《水经》郦注、 《隶释》 、《隶续》等部分,颇得阮元及侪辈的推誉。《平津读碑记》是他的一部力作,以碑证史,颇享盛誉,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说其精密处胜过王昶的《金石萃编》,而博洽可与钱大昕的《金石跋尾》相匹敌。其另一部力著是《读书丛录》,此书虽属随笔文字,但创见很多。这里举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的一段话以见一斑:“予于戊午日记,曾疑东汉《袁闳传》言(袁宏)字夏甫,而《黄宪传》又称其字奉高,谓古人有二家,始见于此。今阅洪氏《读书丛录》,言奉高是袁闳字,……予各史自谓于范氏书(即范晔《后汉书》)最留意,乃亦未检出,看书卤莽,深可愧汗。自来读史者亦无人纠及,诗文家遂相承用,以奉高为袁闳。……顾非经洪氏指出,世无觉者,甚矣读书之难也!”从中可见洪氏读书之认真及治学态度之严肃。他则如当代郭沫若先生校《管子》、《盐铁论》,张舜徽教授著《清人笔记条辨》,皆莫不取其成果,用其笃论。  

洪震煊

洪震煊

洪震煊(1770~1815)字百里,一字杉堂,“少有隽名,补诸生,益励学。”在诂经精舍时,阮元主修《十三经校勘记》,震煊分校《小戴礼》;阮元主纂《经籍纂诂》,震煊分纂《方言》,“人皆服其精审”。此外,他考证《夏小正》所谓之“鞠”即是“虚星”以及考证孔子适卫的时间,都“绝无差忒”。震煊性孤介,尤精《文选》学。对于学问之道,震煊认为:“读书贵自得,何以名为。”故凡有所撰著,必求有所创见,不欲其多,但求其精,所著有《夏小正疏义》四卷,附《音释》一卷,《毛诗考证》四卷,《石鼓文考异》一卷以及《杉堂诗钞》一卷等。

洪坤煊

洪坤煊著作《地斋诗钞》

坤煊(1760~1792)字载厚,号地斋,幼年早慧,“好读书,才气奋迅,精训诂之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朱珪视学台州,爱其学识,命试优等,充拔贡。五十七年(1792)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偶感身体不适,自疑疲劳过度以致虚脱,误服参、芪,遂不起,榜发十余日而卒。时人悼之以诗云:“籍甚文名落拓身,每于疏散见天真。怜才竟负朱公叔,古貌空传杜子春。万卷书凭棺束骨,千金方误药沾唇。都门旧雨知无几,谁送灵车而下路滨。”与萧山王绍兰、东阳王上层并称“浙东三杰”。所著有《尚书补义》六卷,《诗经补注》二卷,《读左须知》二十四卷,《群经宫室图考》十六卷等等。

宋世荦

宋世荦(1765~1821)字卣勋,号确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做过福建大田知县和陕西扶风知县。他幼年

宋世荦撰著之《红杏轩诗抄》

时即好读书,过目不忘,人称“神童”。生平“究心经学,兼工词翰”,与著名学者王引之、洪颐煊、戚学标等相友善。世荦中举之后,初掌咸安宫教习,颇受相国朱珪的赏器,引置门下为幕僚,一时社会名流争与交往,“在京文名籍甚”。自嘉庆十九年(1814)开始,任扶风知县近七年,任上减徭省役,疏浚淮河,重视文教,整修城池,不妄受民间一钱,过着“六年官舍冷于冰”的清淡生活。“握篆七年,廉声卓著”,离任时“惟藏书万余卷,金石鼎彝而已。”宋世荦平日除诗文之好外,精研经学,考证古义,于乡邦文献最为留心。经学方面著有《周礼故书疏证》、《仪礼古今文疏证》、《古经文字古义通释》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大体是对《周礼》古文的考述爬梳。“世荦皆为一一疏通,证明其于古人通段之义,颇有发明。”《仪礼古今文疏证》二卷,王引之称其“勤求古义,以释古经,触类引伸,四通六辟,中如‘袂’当为‘秩’,‘酌’当为‘酉匀’,尤见卓识精思,非熟于谐声段借之例不能有此。”而在史学方面,则有《台郡识小》、《愚得笔记》及《古铜爵书屋金石文》等,都有较高的价值。于乡邦文献而言,宋氏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刊刻《台州丛书》,它首开浙江刊刻地方丛书之先河。人们的评价是:“吾浙各郡邑之有丛书,以嘉庆时吾邑宋确山先生所刻《台州丛书》为最早,嗣后瓯、婺、杭、湖继之。”可见其意义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