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正教,巡礼孟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5:28:03

孟子,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

  ‘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最大是第一,第一是初始,初生乃蒙,故孟训为蒙。苛刻、苛刻,轲者克也。蒙克、克蒙,意谓破鸿蒙、除愚迷,得正知觉,从初生无知走向成熟啦。孟字字象,人出离器皿,与孔子之孔字义通;轲字,采《诗经、伐柯》之柯,柯乃斧柄,轲乃车柄,握车柄,乃以行车迁移也;愚公移山,后人通车,孟子真乃继孔氏道者也。

   另依古文字象:孔,乃象怀中婴儿哺乳;孟,乃象摇篮中婴儿探出头;两者有先有后,然而均属儿童、少年以至于长大之教育。故先贤所谓‘少年修儒,中年修道,晚年入释’,颇有其理在!故事‘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均阐母教,是与孟子其道通同故也。



守先待后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略释]:

   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个是对小人的形容。

   只是哪里没有利在呢?神圣如孔、孟、老、庄、佛陀,所行何非有利有益?!与小人之利与益其有以异欤?其无以异欤??亦有仁义而已矣!先仁义而后利益,以至于行于其中而忘乎利益,是君子所行也。唯利益而废弃仁义者,小人之行也。

   行同,形同,实以异者精神之异也。执于形服者,易为形服所惑,是盗伪者所用也;盗伪者所用唯利之人也,先仁义者自得不自失。

   梁者量,惠为利益,王者枉也;梁惠王者,度量计较利益之妄行也,枉费工夫。愚公移山,过百千年而定功果是非,吾等以一时一世之功定之可乎?!以故佛门总谓‘无量’、‘不可思议’、‘无有边’功德,是除世俗功利计较心以明也。

   世态变迁啦,俺们连搞个国学还得先论利益长短,再谈支持与否定,唉,哀!



[原文]: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略释]:

   一心不可两用,一人不能事二务。西方哲学谓之‘同一时刻,你不可能既这里,又在那里’,两者只能选择其一,有舍才有得。

   有舍才有得,有所不为(舍),才有所为(得)。道教、佛家所言‘无为、无执、无住’者,乃谓有所不为,故得自在,自在故得有所为于所当为也。

   古语有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者,百工之技艺尽无所学。一用者,专一读书进道也。舍弃百工之用,是‘有所不为’之行也;行于读书进道修业之一用是‘有所为’之行也。



[原文]: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释文]:

   恒产者,亲属、房屋、田地、工作、学业等等。这个一定程度上叫做定居。

   无恒产者,无亲,无房屋,无田地,无工作,无学业,商人。一定程度上有一群人入于游手好闲之伍、流氓匪徒之群。

   游牧民族善劫掠,海上渔民有海盗;因为他们家在动、田地在动。只有到了最后都定居,行作躬耕桑麻,世上的一切才稳定了下来!可以说最早有安定的民族,是躬耕桑麻之务,而开蛮荒最终的胜利,也是让蛮荒之民学会了自个耕作桑麻。

   社会安不安定,就看能不能处理好鳏寡、失业、无业……人群了。这在最现代的理论里面应当存在吧。

   恒心者,心灵稳定,知乐知足。如今的刚毕业,或刚要毕业的学生最无恒心了,因为毕业就失业,失业再到择业,这是一段无恒产的阶段;越早感受到毕业、失业与择业的人,越无恒心;今天的社会叫学生早面对择业与人生,是使学生群动荡不安之因。社会要想稳定,就必须减少从失业到就业的这段时间,以及再次就业率与失业率,这个现代理论已然验证啦。


[原文]: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略释]:

   授人以渔,莫授人以鱼。这个是教人自得之法了。

   师傅请进门,修行在自身。这个是修学者的自得了。

   不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令彼学生跟他一辈子,是教学的祸害了!只灌学生知识,定学生文凭,让学生跟在他后面几乎一辈子的,绝对不是好老师,还称得上是匪盗眷属。所以古人有人出师门历练说。

   修行靠师傅,就业靠文凭;这个是学生的不自得了。这个最终是没修出啥真才实学,毕业代表绝对失业,报效祖国不能,还祸国殃民,欺父母羞祖宗,自失人生路途。

   修学之人,恒产在道,不自得,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心,理之然也。



[原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略释]:

   今人有所误解了!

  《书》指于《尚书》。据理如下:《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是部历史典籍,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这里孟子提出了史书不可信之说。

   不如无《书》,这个在说《书》虚构的成份极多,几于全部。而把《书》在这里提及,则说明《书》在孟子心目中的地位极高。那《书》的价值在哪呢?传道书,当然以道为要啦,即通过过滤,才能看通书中之奥,也即有不信(过滤),才有至信,信之于大道。



[原文]: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弃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释文]:

   人人要俺考虑,该不该因为大家看不懂古文,看不懂大道,就撇弃古文与大道呢。

   因为高中生高考痛苦,考试难度越降越低。因为学生多,大学大门越敞越开,因为失业多,研究生大门、博士大门……也越敞越开,是好事,是坏事?鱼目混珠,害的还是大家自己吧。

   大道能者得之,中道能者从之,何必苛求呢?!

   不论世态如何变迁,大家守好心中的标准吧;出淤泥而不染者,以此。



[原文]: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略释]: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周易、序卦传》

   不及泉者,未革也。未革者上下受困,道之穷也。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然此处之‘有为’,乃无有不为,是惑为,惑为失于‘人有不为’之道,故其无正行之‘有为’,三心二意,困乎上则穷下,穷乎上则意乎上,反反复复,不知所以,唯利以图,处处碰壁,不知专心致一也。



[原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略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黄帝阴符经》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此以尽困其上也。困其上,以令彼反下,井进至于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