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6:37:29

    如此说来,所谓“本质上司争议说”乃由下述三个论点

组成: 

    A.对于所在争议的一个重要概念,诸位使用者皆能同意

它具有一个“共同核心”。

   
     B.诸位使用者确认该概念的适当用法,乃是“可争议的”

,而且通常已在争议。


     C该概念的用法争议,在性质上乃是无止境的。     上述第一个论点乃在确立各造所在争议的概念,具有一

个共问的论说基点,而非风马牛万不相干之事。显而易见的,

仅当争议诺造乃就相同事理而各自立论,他们的争议才具旨

趣,否则易于沦为捕风投影的漫天胡说。第二个论点端在指

出,所在争议的重要概念,不但具有各种用法或容许各种拴

释,并且其适当用法或适当拴释乃是“II争议的”,而通常已有

争议。去说一个概念的适当用法或拴释是“可争议的”,乃在

指涉概念本身的性质;去说它“已有争议”,则在陈述一件实际

卜的事态。第三个论点乃在指明,由于概念本身的固有性质,

因此使得其适当用法或诊释的争议,无法完全凭借理性来加

以解决,从而陷入无可逃避或永无休止的困境。不能完全诉

诸理性以解决争议的缘故,乃因各个自调为适当的用法或设

释,分别奠基在不同的“价值假定”或“哲学立场”或“道德观”

或“政治观”之上。

    A.“民主政治”乃是一个本质上可争议的概念。

    B.历来使用者应该都会同意“民主政治”具有一个具同

核心,此即“公民参与政治”或“政治参与”。

    C.历来使用者应令确认此一共同核心的适当用法或让

释,乃是“可争议的”,而在实际上“已有争议”。长久以来,这

些已有争议的诊释,至少计有下述三种:

    1.“公民参与政治”即指一般公民直接参与政府政策的制

定与执行,公民本身就是政治精英。

    2.“公民参与政治”乃指一般公民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各

种自愿性参与行为尸般公民“控制”政治精英。

    3.“公民参与政治”是指一般公民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各

种动员,除参与行为;政治精英“控制”一般公民。

    大体忻言,坚持第1种栓释之人,通常排斥第3种栓释,但

未必排除第2种谈释。固持第2种拴释之人,一般都会排斥第1

与第3种拴释。主张第3种拴释之人,不会排斥第2种诊释,但

会排除第1种拴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1种谈释与第2、3

种拴释,不但分别奠基在两种互异的“政治见解”之上,并且分别

诉诸不同的“价值原则”,从而形成强烈的对照。

    就第1种拴释所凭借的“政治见解”而言,“政治”乃是人们

力图互惠地生活在一起的方式。这样的“政治见解”,要求公民

时常聚集一起,设定一些足供探讨的议题,从而各抒己见、相互讨论、共同决策,以期能解决彼此之间可能的冲突,并希望能将

私利转化成为公善。换而言之,为了促成公善,各个公民应该平

等参与决策过程,万信互赖以进行公开沟通,从顺做出公平分配

资源的各种决策,井付诸实行。伙据这个“政治见解”,各个公民

在共同的讨论、决策及行动等的参与过程中,不但能够增进政治

知识、孕育公民德行及“成为白d的主人”,而且能够培养并强化

社群意识或社群认同感。简言之,这个“政治见解”蕴含着“交互

性行动”的参与观念(pa减油p狄ion a s intera就ion),而着重于“相

耳之间”的教育作用。

    就第2与第3两种拴释所依赖的“政治见解”而言,“政治”

乃是稀有资源(亦即权力)的竞取人争,而“政治过程”就是权力

的形成、分配及执行,因此政治参与乃是影响权力分配的一种政

治行动。在第2种拴释之下,一般公民透过白愿性参与行为,尤

其是竞争性的定期选举,一方而可从相互竞争的少数政治精英

小作一选择,从而赋予统治权力,使其拥有施政的正当性,另一

方面则可表达其需求或支持,进而促成选任公职的轮替,使得政

治精英不敢忽视其需求,井确保政治精英的回应。换句话说,政

治参与具有保障公民本身的权利,尽量扩大公民自己的利益,以

及提供政治系统的正当性等功能。简单说,此一“政治见解”蕴

含着“工具‘性行动”的参与观念(participation as in欢rumen帜1

a瓤ion),而着重于“由下而上”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在第3种谈

释之下,政治参与影响权力分配中的“影响”一词,除了“改变”的

意思之外,还有“强化”或“支持”的意思。这就是说,所谓的“影

响”或“控制”,已从“由下而上”转成“由上而下”的意义了:    概括而言,第1种拴释与第2、3种没释,分别奠基在两种互

异的“政治见解”之上,从而衍/1:出两种不同的参与观念(交互性

行动勺工具性行动的参与观念),并引申出两种不同的作用(教

育作用与控制作用>。其中的控制作用,包合“由下而上”与“由

上而下”两种;作用方向的差别,形成第2与第3两种拴释之间

的差异。

    除了“政治见解”的两相对照之外,第1种栓释与第2、3种

拴释,尚在方法论亡诉诸两种不同的“价值原则”。此处所谓的

“价值原则”,乃指价值中立的原则(princiPle of valu矿freedom or

 value neu比a1心)。在政治研究的领域里,首先揭荣价值中立原

则的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行为主义”。“行为主

义”的基本主张,虽然多达八项(请参见本书第二章),但根本上

端在于促使政治研究迈向“科学化”,而价值中立就是“科学化”

的首要原则。一舶而言,坚持第2、3种拴释的政治学者,大都抱

待价值中立原则,认为政治研究能够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主

张第1种拴释的政治学者,则极力驳斥价值中立原则,认为政治

研究不能够且不应该保持价值小立。

    总而言之,“政治参与”既然一向便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当代

不同民主理论家间的仁智之见,自然也就环绕着“公民参与政

治”的理论角色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