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1:22:23

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史料长编
 

 

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时代背景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青年的先锋作用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完全失败。5月4日下午,北大、高师、工业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朝阳大学、汇文大学等13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大天安门前集会,接着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的游行队伍冲进了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痛殴了躲在曹宅的章宗祥,火烧了曹宅。5日,上海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等33所大中学校就此事件联合致电北京政府,抗议当局逮捕、迫害学生。7日,上海学生和60余各界团体成员2万人在西门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了收回青岛、惩办卖国贼、释放学生、抵制日货。9日,上海各学校一律停课,举行国耻纪念会。

青年爱国团体的建立和五二六总罢课

26日,上海52校25000余学生举行总罢课,齐集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罢课宣誓典礼。誓文如下:“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义不反顾。”誓毕,整队在南市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三罢”斗争显示工人阶级强大力量

6月5日,驻上海的外国领事团调兵镇压学生,并出布告禁止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及悬挂“有碍治安”的旗帜。中外反动派的镇压暴行,激起了各界人民的愤怒。上海日本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6000多工人为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首先举行政治大罢工。此后,先后参加大罢工的的上海产业工人达到六七万人,连同店员、手工业工人共有18万余人。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得最为英勇顽强,显示了强大的力量。是日,原来尚未罢课的工部局所属的华童、格致、育才、聂中丞四公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罢课。上海各小学全体学生开始罢课。在学生的要求和店员的支持下,各商店迫于形势,也陆续开始罢市。各娱乐场所停止售木材票,上海“三罢”斗争实现。

12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黜的消息证实,“三罢”结束。上海学联发表告同胞书,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各界人民举行胜利大游行。晚9时,学生庆贺队伍游行到山东路欲进公共租界时,遭巡捕马队阻拦,并向学生队伍开枪射击,打死2人,伤9人,被逮捕1人。是为山东路血案。

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青年运动中心移至上海

五四运动爆发后,从5月14日起京津学生及全国各地学生代表和留日学生代表先后来到上海。

5月27日,北大学生许德珩、黄日葵等在天津、济南、武汉、九江、南京等地联络后,最后到达上海。28日,上海学联评议部开会,决定从速联络各地学生联合会,筹组全国学生联合会。

6月16日,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上海大东旅社举行,21省市学生代表60多人出席会议。18日全国学联主办的《全国学生联合会日刊》出版。在《发刊词》中说,本刊的精神是“牺牲的精神”、“坚忍的力量”、“民众的活动”;其任务是“传播各地联合会的消息。增长各地联合会的毅力”。

27日,接到欧洲和约将于午后二时签字的消息后,上海各界群众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集会。上海学联会长何葆仁担任大会主席。会上决定:一、电巴黎专使拒绝签字;二、电各省望速开国民大会;三、宣布欧洲和约未经正式通过,决不承认;四、北京背后国会对内对外一切举动不生效力。与会者齐声高呼“死不签字”!并决定呼吁召开国民大会公议此事。

28日,巴黎和会签字之日,中国代表团住所被巴黎留学生和旅法华工包围,代表未能赴会签字。至此,五四运动的直接目的已经达到。

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参与改造社会的试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在此前后,各种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太平洋》、《新教育》、《少年中国》、《建设》、《解放与改造》、《少年世界》等都是在上海出版。商务印书馆的新出版物1919年为602种,1920年达1284种。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如施蒂纳的“无政府个人主义”、蒲鲁东的“社会无政府主义”等等。

7月1日,由李大钊参加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并出版《少年中国》会刊。

8~12日,《时事新报》副刊连续发表恽代英所撰《武汉学生联合会对于全国学生联合会意见书》。

14日,上海学联发表《义务教育团进行办法》,五四后上海青年改造社会的试验之一“平民教育”运动广泛展开。

8月13日,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全文转载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号召农民、工人、学生、妇女、各界民众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

14日,陈毅等61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离沪赴法。据统计,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共有20批、1449人从上海登船前往法国留学。

11月10日,由全国学联发起的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四川路青年会举行。到会的有十几个省市的代表共约40多人。

12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上发表《本志宣言》,明确提出了“民众运动改造社会”的主张。

18日,李大钊在《新生活》第十九期上以孤松的笔名发表题为《大联合》一文,指出“五四”、“六三”以来,全国学生已成立一个大联合”;“盼望全国的教职员,也组织一个大联合”;“全国各种职业各种团体,都有小组织,都有大联合”。

12月4日,王光祈在北京《城报》上发表《城市中的新生活》的文章,把左舜生提议建立的这种小组织,命名为“工读互助团”。王光祈关于在城市中建立工读互助团的建议得到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支持。由北京工读互助团开始的工读互助运动是中国青年五四后改造社会的试验之一。

1920年2月19日,陈独秀从北京回到上海,住环龙路(今南昌路)老渔阳里2号。

27日,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召开筹备会,陈独秀、王光祈、张国焘、左舜生、戴季陶、沈玄庐、刘清杨等2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3月7日,上海学联等9个团体在青年会举行外交问题讨论会。上海学联代表在会上说,“如欲救国非大牺牲不可。对于群众观点运动,尤须努力”。

4月2日,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于青年会召开成立大会。陈独秀、戴季陶、沈玄庐、李人杰(李汉俊)等出席,陈独秀作《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讲。

17日,上海学联等17个团体致函苏俄政府,拥护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表示“愿以诚意与俄国拥护人道及公义之人民通好”。

21日,中国公学举办演讲会,陈独秀作《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演讲,他说: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是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精神。

 

 

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共早期组织领导下成立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和杨明斋(翻译、俄籍华人)一行数人来华,经李大钊介绍由北京来上海,会见陈独秀等人。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革命形势,商谈建党问题,同时商计组织青年团,动员中国的革命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等事宜。

本月初,原浙江第一师范学生俞秀松、施存统在北京工读互助团失败后,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回到上海,在陈独秀(时在上海领导《新青年》社)、戴季陶、沈玄庐(时在上海领导《星期评论》社)的介绍下,到《星期评论》社工作,同年6月,俞秀松又到上海虹口厚生铁厂做工。在上海工作期间,俞秀松、施存统及其在浙江一师就读时的老师,《共产党宣言》的最早翻译者陈望道一起,参加了《新青年》社举办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的座谈会,随后又参加了陈独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筹建活动。在活动中,俞秀松等也从魏金斯基等人那儿了解到苏俄共青团的情况。

5月1日,《新青年》(劳动纪念号)专辑由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出版,刊有李大钊《“五一”运动史》及介绍苏俄和我国各地工人状况的材料和上海10多位工人题词。同日出版的上海《星期评论劳动纪念号》增刊随《民国日报》赠送读者。

上海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会由陈独秀领导,在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的荒地上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工人、学生、教师等约500人。会议发出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者农政府通告》。上海学联发表宣言。呼吁各界团结一致驱逐军阀武人官僚,并对上海工人纪念五一节表示支持。

    6日,北洋政府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勾结,由法租界巡捕房派军警,将设在法租界的全国学联、上海学联、全国各界联合会和上海各界联合会等四个团体查封。通告,表示与黑暗势力奋斗到底。

17日,第二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上海借一品香旅社(现西藏中路上)举行,上海代表狄侃和各地代表曹靖华等30余人出席。会议于23日结束。

    本月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由陈独秀负责,参加者有李汉俊、戴季陶、陈望道、沈玄庐、邵力子、施存统、俞秀松、沈仲九、刘大白等。

6月6日,《星期评论》因反动当局禁止,被迫停刊。

本月,袁笃实(袁达时)、罗觉(罗亦农)等一部分旅沪的湖南学生认为上海的经济比较发达,北京工读互助团所遇到的经济上的困难在上海或许不会存在,因此在上海正式成立了沪滨工读互助团。该团以“实行工读互助、改造社会”为宗旨,团员有14人,都是家境比较清寒的学生。团员一方面分别在复旦大学、南洋专门医学校、华法教育会夜校、外国语学社等校听课,并通过陈独秀的介绍担任教员、校对等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划自办织袜厂和扩大团体。一些团员曾在中俄通讯社工作和进外国语学社学习。但是,他们和北京工读互助团一样,很快遇到了自己无法克服的经济困难,终于在1921年2月宣布解散。

本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以后,为了更好地在青年中进行社会改造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团结和教育聚集于上海的大批优秀青年,从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陈独秀指派发起组成员俞秀松等人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20日,施存统离开上海到日本。

8月15日,李汉俊、陈独秀发起的《劳动界》创刊,由《新青年》社发行。俞秀松参加了《劳动界》周刊的编辑工作。

16日,天津觉悟社周恩来等发起在北京陶然亭举行座谈会,经过几天讨论,通过了《改造联合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不仅要求组织起来,而且喊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它反映了青年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此,一批先进的知识青年兴起了到民间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进行社会调查,从事实际运动的热潮。同年11月7日,周恩来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在法国建立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发起者共有八人: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凤、袁振英、俞秀松、叶天底,俞秀松任书记。团的机关设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新漁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杨明斋参加了团组织的创建活动。

最早的团员是李中、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蒋光慈、曹靖华、汪寿华(何今亮)、李启汉、王一飞、谢文晋、梁柏台、陈为人、雷晋笙、吴芳、任作民、许之祯、傅大庆、周兆秋、柯庆施、卜世奇、梁百达、袁达时、彭述之、廖化平等30多人。

上海团组织成立后的活动

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在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下,在团的机关所在地举办外国语学社。办社的目的是培养干部和输送优秀青年到苏俄和欧洲、日本等地学习。杨明斋担任外国语学社校长,俞秀松任秘书,魏金斯基夫人库兹涅佐娃任俄语教员李达教授日文,李汉俊教授法文。1920年9月和1921年7月,外国语学社两次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刊登招生广告,招收英、俄、日文(1921年7月又添法文)各班。参加外国语学社学习的学员,有的是各地革命团体选送来的,有的是到上海找陈独秀、邵力子等人寻找出路,被安排在外国语学社学习的。当时毛泽东、彭璜、何叔衡、贺民范等在长沙组织俄罗斯研究会,配合李大钊、陈独秀,提倡勤工俭学,介绍了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周兆秋从湖南到外国语学社学习;袁达时、罗亦农、卜世奇在沪滨工读互助团时也进该社学习;经陈望道、沈玄庐等介绍,由浙江一师和浙江一些县城来的学生也不少。学员少时有20到30人,多时达50到60人。先后在学社内学习的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俞秀松、李启汉、李中、王一飞、任作民、许之祯、傅大庆、周兆秋、谢文晋、庄文恭、汪寿华(何今亮)、梁柏台、曹靖华、韦素园、蒋光慈、吴芳、陈为人、叶天底、雷晋笙、严信民、彭述之、卜世奇(卜道民)、彭湃、梁百达、廖化平、柯庆施、任岳、胡士廉、陈启沃、周伯棣、华林(华挺生)、金家凤、袁达时、马哲平、魏以新、廖划平、秦抱朴、吴保萼、董锄平、张学琅、吴容沧等。他们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知识,如《共产党宣言》、《共产党》月刊等,同时参加上海的一些革命活动。其中很多人成为最早的青年团员。个别人是无政府主义者。外国语学社在1921年冬结束。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向全国各地共产主义者寄发团章和信件,要求各地进行建团工作。在上海团的带动下,北京、长沙、武汉、广州、天津、济南等地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在各地建团过程中,上海团组织起了一定的发起和指导作用。

    9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上,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期起,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并在年初由京迁沪出版,由陈望道、李汉俊负责主编。社址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

9月26日,海军造船所(今江南造船厂)工人、青年团员李声懈以“海军造船所李中”的名义在《劳动界》第七册上发表《一个工人的宣言》。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很多青年团员向工厂、社会作调查,在共产主义小组所创办的《劳动界》上发表文章揭露剥削制度的罪恶。上海团组织发起人李汉俊、陈望道,上海团组织早期成员吴芳、陈为人、卜士奇、柯怪君(柯庆施)袁笃时等也经常在《劳动界》上撰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当时李中负责机器工会,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办工人补习学校。

10月3日,上海机器工会在外国语学社召开筹备会,各厂工人积极分子七八十人出席。筹备会主席、青年团员李中主持会议。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王平、吴溶沧、李启汉6人参加,受聘为名誉会员,发表演说。

    11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了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任主编。

10日,全国学联、上海学联、女界联合会等九团体联名印发题为《唤起国民积极对外》的传单。传单中指出:“日本要夺取我们的东三省了!”呼吁各界同胞为“保存中国,警戒日本”而努力奋斗。

12月19日,上海工人游艺会在白克路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上海工人游艺会的前身是由李启汉于是年秋天在沪西小沙渡地区开办的一所工人半日学校,校址设于槟榔路锦绣里(今安远路62弄178、179、180号)。李启汉主持办学并任教,外国语学社的陈为人、雷晋笙等为教员。出席成立大会的有400多人,李启汉、杨明斋、邵力子、沈玄庐等发表了讲演。后在工人游艺会的基础上,李启汉帮助工人组织了纺织工会沪西支部,成为上海工运重要陈地。

1921年1月,由于团员人数增加,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执行委员会,俞秀松任书记,委员会由秘书、教育、组织、调查、编辑、宣传、联络、图书处共8处组成,每个团员都分在一个处里工作。

本月由俞秀松、李启汉具体负责,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专门组织与领导工人运动。

3月3日,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工人为要求改善待遇而罢工,不久取得胜利。李汉俊在《民国日报》上发表《我对于罢工问题的感想》和《法租界电车罢工给我们的教训》,赞扬罢工工人的斗争精神,指出罢工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罢工同人齐心,稳静之所至。”

29日,俞秀松作为上海团组织和留俄学生代表离开上海,应“万国青年共产党”(少共国际)邀请,离沪前往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本月,在俞秀松即将赴俄国之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建立,团中央机关仍设于渔阳里6号。

1921年春,外国语学社的学员先后有30多人分三批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中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王一飞、曹靖华、任作民、许之祯、傅大庆、周兆秋、谢文晋、汪寿华、彭述之、卜世奇、梁百达、廖化平、柯庆施、华林等。

4月17日,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李启汉主持,在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召开由10多个劳工团体参加的五一节纪念筹备会。会议决定届时拟举行五一节纪念大会,推定筹备员50余人。

22日,五一节纪念筹备会在《民国日报》发表通告。

29日,由于有密探混入渔阳里,上海县公署发布公告称:“俄过激党在沪,拟藉本年五月一日世界劳动纪念日……组织庆祝游行大会”,“当经通令军警一体严密查访”。当天,法租界巡捕房派了大批警探到渔阳里6号进行搜查,没收宣传品,并明令禁举行任何集会。护军使署也禁止在华界西门体育场举行集会游行。

5月1日,李启汉等改在工商友谊会举行小型庆祝会,由赵醒侬演讲劳动节的历史。李汉俊和外国语学社学员许之桢等20余人在沪西、闸北、和南京路等处散发传单。在杨树浦和沪西车袋角附近,有成千上万工人举行了集会。上海各报或写纪念文章,或报导纪念活动。

6月,李汉俊在《平民》周刊发表《读永安公司(非股东)全体职员启事》揭露资本家不分红利,苛待店员的事件。

7月21日,英美烟厂8000余工人因反对洋监工克扣工资与殴辱工人而举行大罢工,李启汉领导了这次斗争。8月10日,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三、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加强对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

7月9日——23日,少年共产国际二大在莫斯科召开,俞秀松、张太雷(张椿年)等作为中国SY(社会主义青年团)报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活动情况和发展前景。出席大会的中国代表还有杨明斋、陈为人。张太雷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三号(现兴业路七十六号)开幕,三十一日在嘉兴南湖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决议和成立宣言,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由此宣告正式成立。在会上也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问题,决定吸收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

8月3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创刊,陈望道主编。

11日,根据中共一大决议,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办事机构设在北成都路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张特立(张国焘)为书记部主任,李启汉等为干事。

本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张太雷,带着青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根据这一指示和中共中央局加强对团工作领导的意见,张太雷担负起恢复和整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任。

10月4日,陈独秀与其夫人高群曼以及包惠僧、杨明斋、柯庆施等人在陈独秀环龙路寓所被法租界巡捕逮捕,在张太雷等人的极力营救下,最后以“违背禁令”出售《新青年》的罪名,被罚款700元,销毁抄没书籍等结案。

11月11日    陈独秀以中共中央局书记名义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要求上海、广东等地建立区执行委员会,并提出各地应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开展宣传工作等问题。不久,上海成立了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陈望道为第一任书记。

本月,在张太雷主持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恢复。此后,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先后恢复或建立。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12月,党为培养妇女干部和教育青年,创办平民女校。李达任校长,教员有陈独秀、高语罕、邵力子、陈望道、沈泽民、张秋人等。学生约30人,其中有钱希均、王一知、丁玲等。次年秋,因经费问题停办。

1922年1月1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创刊。自创刊号至第三期由团北京地委组织出版,刘仁静、邓中夏主编。从第四期起迁至上海,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出版,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主编。1923年8月15日停刊,共出25期。

同日,上海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卡尔·李卜克内西纪念会的通知,由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中国青年团、社会主义研究会、新文化研究社等团体发起,在宁波会馆召开“德社会学者纪念会”,纪念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被害三周年。中外来宾500余人到会。李启汉主持会议

28日,在党的领导下,党员、团员和工人共150余人,于本日(农历年正月初一)上午走上街头,散发“贺年帖”6万张。“贺年帖”一面印有“恭贺新年”四字,一面印有《太平歌》,歌词内容为“天下要太平,劳工须团结,万恶财主铜钱多,都是劳工汗和血。谁也晓得,为富为仁是盗贼;谁也晓得,推翻财主天下悦;谁也晓得,不做工的不该吃。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这才是共产社会太平国。”下午,还在新世界等处散发以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为内容的革命传单2万余张。

本月,施存统从日本回到上海,担任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兼上海团组织的负责人,机关设在上海公共租界大沽路356号至357号(今400至402号)。

2月1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报告了湖南劳动会领袖、青年团员黄爱、庞人铨于1月17日被军阀赵恒惕杀害的经过,激起了与会者的极大愤慨。

22日,团临时中央局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施存统)名义,向各地团组织发出关于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

    本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所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社”成立,并发表宣言。该社参加者大都是团员,由团临时中央局兼上海地委书记施存统负责。社址设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所在地

    35日,在《妇女声》平民女校特刊号上,发表了陈独秀、李达、邵力子、沈泽民等人的文章。陈独秀指出:“希望新成立的平民女学校作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

    9日,为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的第十一届大会,在团的领导下,中国青年学生在上海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并发出上海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的通电。

    15日,《先驱》第四期出版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号》,登载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通电和章程等。

    21日,北京各校非宗教学生通电全国,呼吁组织“非宗教大同盟”。

    26日,在霞飞路(今淮海路)尚贤堂为团员黄爱、庞人铨举行追悼会,李启汉主持大会,陈独秀作演说。会上散发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黄庞被子害事对中国无产阶级的宣言》。

    本月,少共国际代表达林抵沪,会见陈独秀和筹备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组织处的成员张太雷、刘仁静等。他们讨论了即将召开的团的“一大”的议程以及与大会有关的组织事项。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4月1日,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在《先驱》第五号公布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中规定“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

    4月27日——30日,根据达林建议,中共中央局在广州召开负责干部会。张太雷、蔡和森、谭平山、林伯渠与中央局陈独秀、张国焘共同讨论了即将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劳动大会与团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

5月1日,《先驱》第七号(《五一纪念号》)发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五一纪念节”敬告工人》,号召工人觉醒、团结,与剥削阶级政府斗争。

    4日,沈雁冰在交通大学举行的全市学生五四纪念讲演会上演讲,题目是《五四运动与青年们的思想》,勉励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下次社会主义道路。

    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到会25人,代表团员5000人。俞秀松、施存统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出席会议。施存统在会上报告了临时中央局和上海地区团组织的情况。大会通过了团纲和团章。大会还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政治主张,并一致同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少共国际。此外,还作出了反教会教育的决议。大会选举高尚德、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书记。会议于10日结束。

    同日,上海学生界为纪念马克思诞生104周年,假北四川路怀恩堂举行纪念会,男女学生一百余人到会。张秋人主持会议并报告马克思生平。陈望道、沈雁冰及一位印度学者到会演说。

    24日,团中央发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请求各界和各团体援助上海浦东纺织工人书》,号召全国各界大力援助浦东日华纱厂工人为反对厂方无理开除工人于20日开始的大罢工。在此前后,上海学生组织了罢工工人经济后援会,不顾巡捕威胁,四出募捐。女青年会、平民女校还派人到纺织工会向女工演讲,深入到工人区女工家中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