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品茶 谈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3:24:05
傍晚,雨落。

  行过书店,满载而归——毕淑敏《我很重要》、张元济《读史阅世》、孙郁《鲁迅书影录》、《董桥散文》、《林徽因美文》、马克.吐温《亚当夏娃日记》、梁文道《读者》……  

  窗外,雨停,风过,夜来花香。

  许久没有码字了,文字是神圣的,总怕怠慢了它的灵性。

  一篇文,代表着一颗心。

  敢于把心掏出来说话,是真诚的。

  每想于此,肃然起敬。  

  喜欢读充满灵性、睿智豁达的文章。

  其实,一切文章,总是围绕着“人生”这一话题。

  各类人生,又有着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惟其珍贵的、永恒的,是渗透人心的未被尘世的浮华冲蚀的真诚、善良、纯真和无邪之品性。  

  我爱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心灵成长之路。

  我爱阅读。

  字里行间游走的是心,智者之光点亮着心的旅程,感动、悲悯、大悟,我在阅读的圣殿中享受着思想的盛宴。

  海明威曾说,文学这种才能,大约几百万人当中才有一个……

  我相信。

  文学,是慧智之人灵魂的闪耀,永泽千秋。

  我敬仰那些以真诚去创作文学的作者,当然,我更坚信文学是人类最具灵性的体现。  

  我珍视每一本藏书,如虔诚的朝拜者手捧佛珠。

  微尘浮上,轻轻拭去。  爱书者,与其说是藏书,不如说是在珍藏着一颗颗似真如玉的心,生怕从生命中失落。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智者对话。

  逝去的人,留存的是鲜活的灵魂,菲薄的纸页传承着厚重的思想,折射出智慧的光芒……  

  每当伫立书架之前,看着满架子的书,竖排的、横放的,想方设法让书架发挥最“实用”的价值。

  我尝自嘲——茅檐虽小,斋内书不少,细算金钱花不少,却换来一世痴心一世呆。

  西塞罗说,没有书籍的房间,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

  书是一间屋子的灵魂。

  这比喻贴切。

  聊以自慰。  

  我不孤独,夜夜有那么多高尚的灵魂陪伴着我。

  冲破黑暗,迎接朝阳。  

  夜读《董桥散文》,清新、淡雅、隽永,玩味十足;满腹书香,馥郁而来。

  才子文章,弥足珍贵,爱上董桥。  

  窗外,雨来,沏一杯高香“红袍”,润心。

  雅致的生活,离不开茶。

  生活,谈不上精致。

  简约、雅致,即可舒心。  

  蓦地想起昨日在新华网“听”李树生谈读书,有这么一句话,形容现今社会求知之风气——“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

  蛮有趣!

  社会进入了“快餐文化”时代,“百度知道”无所不知,给老百姓答疑解难,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此为网络之利也。

  然,上述之话我更觉有嘲讽现世之人摒弃读书之意味。

  无人不知孔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去阅读《论语》;无人不知老子,却很少有人去读《道德经》;无人不知司马迁,奈几何人读过《史记》?无人不知《红楼梦》,奈几何人细品原著?无人不晓鲁迅,奈几何人理解《狂人日记》?无人不知教导儿女多读书,奈几何人真正以身为典范?

  ……  

  听听温总理的话——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人,莫忘了,民族的根是深深埋藏在文化底蕴之中的。

  活字印刷是中国人的发明,我们更需要的是用发明来创造和传承文明。

  孔老夫子的心血咱不能让他白流,鲁迅的呐喊是永不消逝的鞭策……  

  雨声渐渐大了,把我从“呐喊”中唤回。  

  简单,固然好。

  想多了,太累。

  不想多,难不成做一只只会吃饭不会思想的猪?

  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 哈!还是不要了吧!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笛卡尔提醒了我——

  我思,故我在。  

  听雨,品茶,谈读书。

  今夜,依然——

  回归我的精神花园……(文/陈娟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