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盗官记》:如何“让子弹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6:32:50
 马识途《盗官记》:如何“让子弹飞”?     1982年的国庆节,作家马识途在完成《夜谭十记》初稿之后写下这样的文字:“到底这部小说能不能赢得读者,(我)很没有自信。这部小说和现代流行的小说,无论在思想、题材、风格、语言上都很不一样,或者明白的说,陈旧了,落伍了。谁还想看这些几十年陈谷子烂麻子的记录呢?谁还耐烦去听茶馆里慢吞吞地摆着的龙门阵呢?谁还喜欢这种粗俗的民间文体呢?”
    2010年的贺岁档,由姜文执导、根据《夜谭十记》之《盗官记》改编的电影《让子弹飞》全国公映,短短11天便横扫4亿元票房,平了年初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的纪录,被无数人顶礼膜拜。
    《让子弹飞》一定不是忠实于原著的电影,不然也用不着六个编剧折腾上两年。但是人们仍然好奇:什么样的《盗官记》,能够催生出这样一颗惊人的子弹?姜文说,导演永远在拍自己的内心。那么就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让子弹飞》和《盗官记》,看看其中潜伏着姜文怎样的情怀。
   
时代:从三四十年代到北洋军阀时期
    《盗官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了《让子弹飞》里,这个时间被提前到了1920年的北洋军阀时期,还特地让葛优扮演的汤师爷说了一句台词:“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这样的改动,引发了观众的无穷联想。虽然相比于原著,影片的时代底色淡得几乎看不见,但仍有一些认为该片充满隐喻的网友在豆瓣网上发帖,认为姜文此举别具深意。更有人根据片中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自己和张麻子在20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细节,联系到1900年,蔡锷因恩师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而回国响应老师的史实,推测出其中埋伏着张牧之和黄四郎之间的复杂关系。
    不过,姜文自己却说,自己向往北洋军阀时期的民国,只是因为乱世出英雄。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隐喻对姜文炮制的这颗子弹而言太重了,《让子弹飞》更像是他在实现自己一个简单率性的英雄梦。
   
主角:从穷苦少年到落寇英雄
    关于《盗官记》的背景,马识途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时候官匪一家,杀人放火后招安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有些土匪出身贫民,是被生活压迫得没有办法才上山为寇,也有很多人后来去干革命,为老百姓出头。”
    《盗官记》里的张牧之,就是一个出身贫民的土匪。他自小被送到大地主黄天榜的管家家里当放牛娃,后来成长工领班。有一年,他的妹妹来看他,结果被管家强奸之后送进城去进贡给黄天榜,半路上跳水自杀。张牧之告状无门,召集长工们杀了管家之后,逃进山里落草为寇。在偶然得知买官这件荒唐事后,他花了银子,改头换面当上了县长,不仅为百姓谋了福利,还为妹妹报了仇。然而在那样的时代,张牧之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平民英雄:在手刃黄天榜之后,他自己也被保安大队抓住,以斩首处死。
    电影版的张牧之,有着原著里的硬气。“现在提倡三民主义,讲平等,不兴下跪”这句话的精髓,被直接放上了银幕。然而,尽管同样是不得已落草为寇,电影里的张牧之却有了不一样的身世。他懂音乐,留过洋,做过蔡锷的手枪队长。他这个县长不是买来的,而是抢来的。对于黄天榜化身而来的黄四郎,他最初只是想劫财,后来才变成复仇。最关键的是,他在达成目标之后全身而退,跟在兄弟们的火车后面快乐地去了上海。影片最后,看着那个骑在马上潇洒而去的背影,你很难说那是张牧之,还是姜文自己。
   
女人:从替夫还债到一夜风流
    顾名思义,《夜谭十记》有十个故事,其中《破城记》被认为是最有意思的,姜文却偏偏看中了《盗官记》。在一些人看来,这或许是因为《盗官记》最男性化,符合姜文的审美趣味。
    《盗官记》中只有一个女性,就是县长夫人。说起来这个县长夫人也真是命苦,丈夫上任第一天就失足掉进江里淹死了。为了偿还丈夫买官时借的钱,县长夫人不得不听从钱庄派来的会计主任的安排,带着孩子和顶替县长的师爷做起了假夫妻。做一天算一天的假县长搜刮起民脂民膏分外不择手段,没过多久就露出马脚,只好带着县长夫人和会计主任逃之夭夭,结果被张牧之劫了。好在这个土匪不太冷,不仅放了县长夫人和孩子,还给了他们足够的盘缠。
    在这种背景下看《让子弹飞》的改动,就显得别有意味了。影片虽然走的是硬汉路线,却着实香艳了许多。且不说“花姐”和“黛玉晴雯子”这两个凭空多出来的女性角色,单单县长夫人一角,也摇身一变成了性感女神。当刘嘉玲千娇百媚地说出“一日夫妻百日恩哪!反正呢,我就是想当县长夫人,谁是县长,我无所谓。兄弟,别客气嘛”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只可以有两种理解:要么,姜文是一个男权主义者;要么,他是在向票房妥协。不过仔细想来,这两者是一回事。
    本报记者  邵岭
   
相关链接
    40年“摆”出《夜谭十记》
    1942年的马识途,身兼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出于掩护身份的需要,他经常更换职业,因此得以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尤其是一些小科员,“他们平时没什么娱乐和消遣,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里去坐冷板凳,摆龙门阵”,马识途因此听到了难以想象的奇闻异事,“我才深知那个社会是多么乖谬绝伦,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无状而又丰富多彩。”他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选择了最有意思的10个故事,开始创作《夜谭十记》。
    谁曾想这一写就是40年,三度书稿被毁,三度重新创作,成为他所有作品中命运最为多舛的一部。从1942年写第一个字开始,到1982年秋最后一个字结束,竟然经历了40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这部三十多万字的小说,包含《破城记》、《报销记》、《盗官记》、《娶妾记》、《禁烟记》、《沉河记》、《亲仇记》、《观花记》、《买牛记》、《踢踏记》十个故事。马识途以旧中国官场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轮流“摆龙门阵”的方式,真实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百态。1986年,导演李华将《盗官记》改编为电影《响马县长》,轰动一时。
文汇报2010年12月28日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