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奥修《上帝唇边的长笛》 (依仁山人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9:28:25

    重读奥修《上帝唇边的长笛》

奥修《上帝唇边的长笛》全书十章,以解读《圣经》福音书为引子。其中突出部分为:人的思想的五种状态,开悟的三阶段,人的四维。初读此书是一九九六年前后,二零零七年五月整理过读书摘录。退休以来读了几十本奥修的书后重读《上帝唇边的长笛》又是一番滋味。

神秘家奥修是大胆的、超越的。他剥去了世人传统道德观的外衣,用慈悲和喜乐把人们引入一种内心的反叛,刺破了一切僵死、伪善的面具和伪装,期望人们让内心重放光芒。这个世界没有神、上帝、佛,只有存在,内心觉悟就是神、上帝、佛。

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将继承土地;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心得饱足;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马太福音》第五章

耶稣布道象个村民、渔夫,他象普通人一样讲话,显得实在、现实。佛陀的话抽象点、非常高深、富于哲理。“福音 ”(Gospel)一词源于“美好的咒语”(godspel)。上帝借耶稣之口传递福音,耶稣是上帝唇边的长笛。

耶稣没有后代,耶稣生下了他自己,这就是“基督”的含义。这就是受难和复活的含义。肉体可以被钉死,但精神永在。肉体好比葡萄,葡萄会腐烂、消失。葡萄酿成酒(spirit,烈酒、精神)就越陈越珍贵。耶稣把水变成了酒是隐喻——耶稣改变的是你的内心世界。

没有死就没有生,耶稣通过他的牺牲达到了质变。十字架就是代价。没有人希望去死,但种子不死就不会发芽成长。死是生命轮回中新一轮的生。种子永远无法与树相遇,人永远见不到上帝。当人消失时,上帝才降临。

列夫·托尔斯泰说:上帝让基督与人一起工作、一起行走、一起跳舞。圣奥古斯丁说:没有上帝,人不能动;没有人,上帝不会运作。上帝就是联合运作——有限与无限汇合、时间与永恒相会,是相互的融入。单独的人是无能的,上帝也不能单独运作。单独的上帝有能力没工具;单独的人是空心竹笛——需要人来演奏。上帝创造旋律却没有长笛,基督是上帝唇边的长笛。

精神和肉体一样会成熟,果实熟了随时会掉落——这就是犹太人所说的“基督状态”。果子逝去,消失于存在。

耶稣不反对爱、不反对性、不是清教徒、不是道学家。道学家是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人才成为道学家。他们极其不幸,所以也想使别人都不幸,要使别人感到不幸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觉得有罪。耶稣独身、禁欲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只是说他不再对肉体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精神繁殖。他没有子女,他有的是门徒,他不创造肉体,但创造灵魂。他在世上造就了大批觉醒的人, 佛陀、马哈卡希雅普、莫迦利雅也是如此,佛陀的其他弟子同样如此。

佛陀点化了许多人。佛陀与极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而耶稣同非常普通的人在一起。低层的人不经世故、没有文化,但心地纯洁有爱心。佛陀的途径是智慧型的,他的途径是觉知、智慧和理解。耶稣的途径是爱。穷人比富人更有爱心,因为富人有爱心,就会威胁他的钱财,就得与人分享。

不会爱才会迷恋钱财,钱财成了爱的替代物。许多人认为性就是爱,钱可以买到肉体买到性,但买不到亲密和爱。只有爱才令人满足,替代品无法令人满足,因为替代品不是真的。

耶稣一次次走向民众,又一次又一次走进深山。当你独自一人时,你就和上帝在一起。只有完全孤独才能和上帝在一起,上帝的存在带着你越飞越高,人群的存在带你越走越低。

耶稣、佛陀、大雄全都上了山,他们走进孤独为了重新获得高度、重新找回纯洁、重新回复到自己的状态,成为他们自己。彻底遗忘一切的那一刻,你就存在——无边无际、辉煌、清新,成了活力的生命之源。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就与人分享,于是他们不断从“我”的高峰下来走向民众。

与人交流基本的条件是信任,没有信任就无法证明任何事,就是浪费时间。交流是对话,像情人交谈,爱成了桥梁。可以阐述对真理的领悟……达到虚无,成为镜子,反映出你我、上帝、佛……

知道自己内心空无一物的人,没有自我、没有主张、没有话语、没有知识、没有经文——只有空白、无比宽阔的晴空。你什么也不是了,你就是上帝就是佛,在虚无与上帝和佛之间,没有鸿沟。

谁开始走向上帝走向佛,谁就开始走向快乐了。你走向快乐就是在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快乐,你就是盐,你就是世界。

信徒不应该是受虐狂,以任何名义对自己施加折磨时,与耶稣、佛陀、大雄的关系就是病态的。健康的关系只发生在有欢乐、庆祝之时,能够完全接受生活带来的一切。健康意味着爱和欢乐,痛苦和不幸是不自然的,但必须经历它。

耶稣的精神从来都不在十字架上,十字架上只有肉体。生和死是一样的——长笛是永恒的。严肃的基督是梵蒂冈画出来的,是歇斯底里的圣徒幻想出来的,他们把自己的悲哀、不幸投射到耶稣身上。耶稣是欢乐的,他享受生活、充满爱心,爱吃爱喝、爱朋友的人怎么会是个乏味的板着脸的人呢!黑天意识、基督意识、佛陀意识都是一回事——欢乐、超凡。

不要管窥猜测,要抛弃一切你被灌输并已习惯了的偏见。成为一种纯粹的虚无、镜子,这就是静心的全部意义。虚无里,你的双眼第一次睁开了,你开始看见真实的东西。上帝不是因,世界不是果。上帝并没有创造世界,上帝并不真是造物主,上帝就是世界。《奥义书》说“塔特瓦麻希”(Tattwamasi)意为“汝即是彼”,这更接近真理。

舞蹈者和舞蹈同时存在,他们不可分。上帝不是世界的创造者,上帝是世界的创造力、世界的灵魂。他就在树中、岩石里、你身上——他无所不在。管窥猜想不如走进自己内在,走到不存在思想的地方就会知道上帝是什么。抛弃所有的观念,观念就像一堵墙——长城,把你与上帝隔开。

正确的途径是绝对肯定生活,自我总是说“不”,“不”是自我的方式。“不”字说得越多,自我越膨胀。多说“是”字,自我就开始消散。如果对整个生命深深地说“是”,没有任何保留,自我就消失了。你的祷告就在这个“是”里。学会对生命说“是”才能对死亡说“是”。不能对生活和欢乐说“是”,怎么能对 死亡说“是”呢?

对性欲、爱、一切关系说“不”,人生所有的大门就都关闭了。这是病态的、不真实的、强制的、暴力的。尽情地去做爱,尽量地去庆祝,让耶稣从欢乐中走进来。深深地爱一个人,感觉到了那人的深度,深度就是到达耶稣、黑天、佛陀之门。深深地去爱,深到爱人的肉体、思想消失,甚至自我也消失,深深地融入对方,你们变成了一个天空。庆祝吧,让上帝从庆祝中走来,就会获得健康、健全、神圣。

《福音书》不如佛陀来得实际。爱不是技巧,爱之路不讲技巧。 智慧之路、喻伽修行、学问之道有许多技巧,静心也是一种技巧。智慧运行在技巧中,智慧总会创造技术。智慧走进精神,就创造了瑜伽、密教哲学——它们也是内心世界的技术。

爱之路、瑜伽的敬爱修行不讲任何技巧。太专注于性技巧,做爱成了体操。引进了技巧就毁了爱,技巧正使人变得性无能、爱无能。爱不是技巧,而是自然的、自发的,是存在沉入心底。头脑无法达到爱,心才是爱之路。佛陀临终训喻说:“阿难,成为你自己的光,没有其他的光,所以不要朝天上看,也不要看着我。没有其他的光。做你自己的光。你自己的智慧一定要成为你的光,完全依靠你自己,没有别的依靠,哪儿都没有庇护所、避难所!”

生命是美好的,死亡也将是美好的。真正的问题在于进入上帝,是从基督还是佛陀的门进去,并没区别。适合你的东西就是实际的,不必迷恋不实际的东西。贞洁意味着纯洁未受玷污,就是自然、单纯、天真。性不是问题,性欲望才是问题。

每种宗教都想使其创始人与众不同,而创始人是最为平常的人,因为他们是“非自我”的、非常简单的人。宗教信徒制造的荒诞的神话——鬼话,与创始人毫无关系。

耶稣说,你在祭坛献供品时,若想起有弟兄对你不满,就把供品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讲和。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已经在心里奸淫了她。宁可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也不要让整个身体掉进地狱。不要向恶人报复。爱你的邻居,也要爱你们的仇敌,为诅咒你的人祝福,宽待恨你的、险恶地利用你、迫害你的人。让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这样你会像天父一样完美。

摩西给世上带来了法律,耶酥带来了爱。法律是强制的爱,爱是自然的法律。法律来自外部,爱发自内心。法律在外表,爱在内里。摩西使人开化,耶酥使人精神化。 所以耶稣才一次又一次地说;“我不是来破坏的,而是来完成的。”

法律依赖于恐惧和贪婪,法律惩罚你。法律的核心是正义,但光有正义是不够的,只有慈悲才能让生命开花,帮你达到你生命的最高峰而不是正义。与爱相比,法律本身就是没有法律,它是相对的,法律依赖所要打击的对象——邪恶。

耶稣存在于慈悲的层次上。慈悲会宽恕,正义会惩罚。惩罚就会在对方的心头生起怒火,他会等待时机,采取猛烈的报复。只有爱才带来和解,爱不会产生恶性的连锁反应。

死亡是检验人的唯一标准,唯一试金石。面对死亡,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知道他拥有怎样的气概。谈爱容易,爱却难;谈论慈悲容易,抛弃一切投身慈悲就困难得多。

和谐或调和有三个重要的词——性、爱和祷告。

性是你肉体与另一肉体的和谐调和,因此才如此令人满足、带来快感,这是最低一级的和谐。爱是两个思想、两个心理能量之间的和谐调和,爱更高、更深、更伟大。真爱一个人,性就会消失。爱的能量的第三种状态是祷告。它是个人的灵魂与万物之魂的和谐调和,是最高一级的,祷告时爱也消失了。

自由是人类灵魂的最终价值,因此任何减损自由、将你封闭的东西,你都憎恨。这就是与人相爱总会恨对方的原因,情爱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情爱关系而是爱恨关系。朋友和敌人的关系也差不多,与朋友的关系是爱恨,与敌人的关系是恨爱,唯一的区别是侧重点不同。 争斗、仇恨、愤怒和爱不能同时存在,这是简单的内心经济学。

不要力图去做改造者,要改造就改造自己,而不是去改造别人。保存自己的能量,改造了自己,别人也将通过你而得到改造。火焰从一处跳到另一处,接近就够了。只有内在确实完美时,你才会完美。人们太关心外部了,为什么不好好看看内心深处的神殿?上帝就在那儿!完美不是创造出来的,它只能被发现。

生活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并没有天生的意义。等待某种意义的进入,就像手捧饭碗乞讨,就永远也得不到。等待将不断感觉到无意义。

每个时代都必须创造一个新的上帝。这是说原来的上帝概念死了,旧的神殿成了废墟,还得建造一座新神殿。人更加成熟了,也就需要更加成熟的上帝,更能满足要求的上帝就是“现在”。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是还没有把握住生活,还没有创造出任何能使它产生意义的东西来。艾略特说,人是空心的。竹管也是空心的,然而竹管变成了长笛,意义就产生了;人也要变成长笛而不仅仅是空心竹管。艾略特笔下的现代人“没有形态的形状,没有色彩的色调,有气无力的气力,纹丝不动的动作……”。这样的现代人的生活就像一块荒地、一片沙漠、没有流水、不见树木、不闻鸟鸣……什么也没有发生,简直是一场恶梦。就这么活着……有一天你倒下了,消失在尘土里……

梦具有象征性,现代人就变成了那个恶梦。要在你的荒滩上歌唱,花来了、云来了,空虚就不再空虚,生命具有了意义。

一个生活在每时每刻的人,将会有许多矛盾、前后不一致,只有死者才前后一致。生活每时每刻在变,人也在变。真正伟大的人极其博大而包容,当然包含着矛盾。

生活中许多东西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抛弃。你改变不了疾病,你只是丢掉它。与旧思想中断,才是突变、革命。打开窗,不要有任何阻碍,不要窗帘,直接去注视存在。不要让你的思想介入就会获得巨大的洞察力。要无可选择、不作选择,选择就把思想带了进来,选择就是思想。只要观看,不作决定。思想干扰着你,你不可能察看你自己。

开悟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次见到无思想——空白,种子便在心中成长。

第二阶段能够任意保持那段空白,处于完全的孤单中,在上帝里面、与上帝同在,这需要去摸索。对于一个生活在信仰中的执著的摸索者,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成了更有意识的摸索,知道它的存在、发生,就不再需要信仰,有经验就足够了。它的确定性弥漫了你的整个存在,你充满了它。但你仍然会踉跄、会跌倒,有时仍然会消失几个月。但永远不会再疑惑,疑惑已被第一阶段杀死了。你走得越来越近,但仍需努力。

第三阶段发生了。你现在很有能力找到它,任何时候、无论何时你需要它——一刻也不会遗漏——你立刻就能准确地找到它。它成了一种自然的性质——三昧。

世上没有半圆,没有近似的真理。近似的真理仍然是谎言,要么是真理,要么不是。

伴侣双方能把自我丢弃,真实的关系就产生了。之前,只不过徒有其名。世上很难找到一张真正的双人床,每一张床上至少会挤着四个人:妻子和她的自我,丈夫和他的自我,人都隐藏在自我的背后。做爱的只是那两个自我,真正的接触从未发生过。丈夫和妻子的头脑里还有着自己隐秘的情人,于是床更挤了。因为人的脑海里都是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只有真实可信地做你自己本人,两个现实的人才会相互作出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和谐旋律,才会是美的、快乐的。这样,爱就会发生、忘我就会发生,关系就变得神圣。通过这扇圣殿之门你可以到达上帝。所以与其抛弃配偶、调换伴侣,不如抛弃你的自我。丢掉了自我,新的品质便会在你的生活中成形发光,一切旧的不幸、冲突和痛苦全都会消失。 

耶稣说:“通向灭亡的门是大的,路是广的,朝着这方向走的人很多。通向生命的门是小的,路是窄的,找到它的人很少 ”  ——《马太福音》第七章

人本身并不是一种存在而是行程,人一直是一种将然的存在。做人的过程没有停顿,停顿只在人之下或人之上。人之下是本性,人之上是上帝。人是两者之间的环节、梯子。梯子不是停顿和休息的所在,梯子必须被超越。

既然人属于本性和上帝这两种不同的现实——人内心的焦虑、紧张、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平静,要么彻底的无意识,像酗酒过度失去知觉的醉汉,要么异常觉醒,成为佛陀或耶稣。要么落在人之下,要么走在人之上。依恋于做梯子上的人,就是依恋疾病(disease)。

尼采说,人是唯一试图超越自己,唯一能超越自己的动物。超越自我是世上最伟大的奇迹。基督、佛陀、黑天超越了,你也能超越!

人的思想有五种:第一预思想——初始思想,第二集体思想——社会思想,第三个人思想——自我思想,第四宇宙思想——万有思想,第五无思想——基督思想、佛陀思想——超思想。

孩子自由自在,没有“人”的焦虑,充溢着某种优雅。但是无意识的、天赋的,孩子茫然不知。孩子长大了,这些极有价值的东西就失去了。宗教正是对失去童年的搜寻。这是人的思想的第一阶段——预思想。预思想是天性、充满智慧但不具备理智。愤怒、恋爱中的人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孩子。

第二种“集体思想”。团体、家庭、社会、民族变得比自己更重要了。开始考虑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变得较有集体性,成为社会的一员——开始变得文明,具有一种认同感。如果仅此为止,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谁。你只不过具备了些虚假的身份,社会使你成为大众的一员,把你变成一种奴隶。你守本分、有责任感、具有社会认可的价值观,你的生活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存在。尼采称这种状态为“骆驼”——役畜。要生活得快乐,做一台高效的机械是不够的,它不会赋予你灵魂、不会给你庆祝和狂喜。这是一种父权状态,具有很强的压制性:不让人有发言权,不让人有自己的存在。这种思想状态只有一个粉饰的虚伪外表,没有触及内在更不用说得到发展了。

第三种个人思想,尼采称之为“狮子”。它是独立、反叛的,自我是发展的、明确的。人不仅仅是教会、国家、社会、家庭的一部分,人只是他自己。独立、反叛会带来创造性的危机,学会说不、学会反抗,尝到了自由滋味的人不可能再回到第二种思想。要么回到第一种思想要么发疯,这就是发生在尼采身上的事。他是一头发疯了的“狮子”,不停吼叫着,找不到超越第三种思想的出路。尼采需要一个佛陀,可是西方没有佛陀。

现在盛行第三种思想。如果得到了满足,就陷在里面;得不到满足,就退了回去或发疯,两者都不健康。宇宙思想是超越的第四种状态。“宇宙”意味着人属于整个存在,属于存在本身。同宇宙的隔阂消失,成为与宇宙整体合一的人。真、善、美随着宇宙思想开花,达到极乐。你消失了,自我所含的所有能量释放,成了美、善、真。

自我只有在成熟后才会消失,人必须超越自我的局限,自我不是你的,它属于你周围的人。自我虽依存于你,却被别人所占有。自我会造出一个黑影,永远不会透明。虚伪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受人尊敬。只要能使他受尊敬,什么都肯干,自己是否想干并不重要,只要能继续满足人们的欲望。

社会是聪明的,它把你限制在第二种思想状态。如果你超出了,就通过奉承来摆布你。印度从未发生过革命,原因就是婆罗门——知识分子,一直受到极大的奉承,他们从没不满到要对社会翻脸。知识最自我本位、最有独立性,所以最具革命性。革命只有通过自我本位者才可能发生,但自我本位者很容易受摆布利用,发给他诺贝尔奖、博士头衔……就什么都肯干了。

第一阶段是混乱的,第二阶段是理智的,第三阶段是智慧的,第四阶段是情感的、是爱和心。第三阶段智力达到了顶峰,第四阶段爱开始喷涌。个人思想生活在疑惑中,集体思想生活在信仰里,宇宙思想生活于信任(Shraddha)。这都需要你自己去观察、体验,才可能超越宇宙思想到达第五种——基督思想、佛陀思想。这时存在、意识、极乐的莲花盛开了。你第一次成为真实的存在,不再是将然的存在了。超越了自己的人,桥梁、梯子不再存在了,你回到了家!

耶稣说:要在在暗中、私下祷告,要在集体思想之外祷告。忘记社会、教堂和他人——忘记一切。忘记了一切才能记得上帝,问题不在于重复什么形式,而是要用心来祷告——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内在的意思是什么。拘泥于形式的东西都是僵死的,一切应当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搏动着的——展露你的心、代表此时此刻的你。祷告是和上帝交谈的唯一的沉默的方式。

找到你自己的祷文、创造你自己的祷文,一切借来的祷文都是虚假的。关键在于臣服、充满感激、充满崇敬、随时准备接收……敞开自己、聆听。你在寻找上帝,上帝也在寻找你,上帝随时准备着。你必须单身走上寻找之路,只有绝对孤单才能进入上帝。你具有了个性发展了第三种思想,就进入了第四种思想,第五种思想才会慢慢到来,这是莲花的盛开。具有了佛陀思想、基督思想,人不再是人不再是思想而是一种存在,你就成了佛陀、上帝,这是最终的圆满。

走上圆满之路虽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必须是你自己孤独地去走。走得越高就越孤单,走得越低就越同众人在一起。

语言在社会思想中是有用的,宇宙思想中不需要语言。语言是用来与他人联系的社会现象,上帝不是他人、是你的内核,所以不需要任何语言。沉默中,你才能与你自己的内心交流。逻辑是世界的法则,爱是上帝的法则,祷告是充满爱的沉默。

世人只有善和不善的区分,耶稣通过爱,佛陀通过智慧带领世界从不善走向善、走向圆满。

耶稣说:你们祈求,就得到;寻找,就找到;敲门,就给你们开门。基督的爱与佛陀的智慧交汇到人的身上就超越了。

从心理上说,一个人不必沉湎于过去,过去是逝去的梦;也不必计划将来,将来是永不抵达的梦。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上不去考虑眼前的事。人们都生活在过去和将来,不断匆忙奔走,错过了现在。错过了的每个现在又不断成为过去,人不超越就轮回不止。

爱的深度与爱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无关,保持爱才能带来深度。相爱的人,开始如痴如醉一切完美,然后就变得单调,这是自然的过程。相互熟悉了对方、一切暴露无遗,兴趣就减退美妙就消失了,一切停顿下来,再度变得世俗平常,这就是普遍发生的情况。

太依附于对方,共同生活就变成了服刑。没人想要呆在监狱,戴上手铐脚镣;越是守得牢,关系就越糟。为依恋而依恋的关系是病态的。依恋是病态的、丑陋的,依恋害怕失去、害怕变化、害怕进入一种新的关系,因为新的总有冒险之处。相爱者要不断不加深相互关系,才会有爱的深度。关系能向深度发展非常好,就继续下去!如果不发展、不深入,那就停止,任何勉强都会毁灭爱的能力。与其毁掉爱不如另找伴侣——目标是爱不是伴侣,爱一个人不是为这人,是为了爱。延续那不停的爱之流,才会走向深处带来深度、带来新的空间、带来新的认识。但千百年来人们被教导要忠实于人,而更高价值是对爱的忠诚而不是某个人。爱不能在这人身上发生,就让它发生在别处。错过了爱便错过了生活之美,错过了爱也将错过祷告,因为只有加深的爱才能接近祷告。

上帝是被认识的,不是被相信的;上帝必须被体验,而不是被相信。只有出于爱才能认识上帝,而信仰则出于恐惧,爱和恐惧从不会走到一起。爱是无所畏惧的,恐惧不会有爱。上帝必须通过爱才能被认识。上帝是一张终极旅行的请帖,让上帝成为一种追求而不是信仰。让它成为你心头的问号,在你身心的最深处。问题使你不安、骚动、混乱。只有通过混乱,星星才能诞生。

夫妻之间的争吵是永恒的,争吵无关紧要,他们只是争吵,争执是他们之间唯一的一致性,争执是任何一对夫妻的默契。

人不是一种意义,而是一次机会。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而不是预先就有的。生命是礼物、是公开的机遇。意义不是礼物,要靠探索寻找得来,坐等的人必将继续错过。意义和道是自己创造的,它不在人之外而是在人之内在、内心的觉悟。人是具体而微的宇宙,理解人的全部,就能理解整个世界。

人有四维:

第一维——虚无,就是帕坦伽利所说的沉睡(susgupti),在沉睡里连梦都不存在。万物不存,完全沉默,没有思想。第一维是最简单的维度,没有两重性,只有同一性。还没有产生自我、没有分裂,是一种无意识的统一。这种统一具有了意识,就会以三昧取代沉睡。醒悟了就将得到上帝,帕坦伽利说,沉睡与三昧意识的终极状态非常相像。

禅宗说,修炼前山脉是山脉、河流是河流;修炼时山脉不再是山脉、河流不再是河流;修完禅,山脉复为山脉,河流复为河流。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有中间是纷乱的。

沉睡中一切都是本原,三昧中一切又复其本原。第一维是无梦下的完整,是无意识下的统一,它不知但极乐。早晨醒来恢复了精神,感到很清新、青春焕发。没有自我、没有不幸。

第二维——梦,帕坦伽利称之为swabna。睡眠受到的第一次打搅是梦,此时你不再是单一的了,第二维已经产生。形象开始在你身上浮现——世界起源了。现在你是二元的——做梦者和梦见者。你看见了梦、你就是梦。分裂、两重性、干扰——这就是梦的意义——不幸已经进入,梦将成为恶梦。自然界里,一切都非常沉默、快乐、健康,但同样是无意识的。

第一维里只有“现在时”,睡眠不知道过去、将来,也不知道现在,因为现在只存在于中间状态。睡眠只存在于现在——纯粹的现在,是无意识的。

分裂随着梦开始。梦里,过去变得非常非常重要。梦偏重于过去、源于过去。是脑中漂浮着的过去的片断,尚未沉降的过去的尘埃。

第三维——清醒状态,帕坦伽利称之为jagrut——多重性进入了。第一维是统一性,第二维是两重性,第三维是多重性,巨大的复杂性出现了。睡眠时处在内心深处,做梦时不再处于那么深的内部,也不在外面——正好在中间、在门槛上。带着清醒的意识,你来到了你自己的外面,你走进了世界。

《圣经》中亚当在伊甸园还没偷吃智慧果时是沉睡,吃了智慧果梦开始起作用了——成了异己、陌生人、外人。被逐出伊甸园,被扔了出去——这就是第三状态——清醒的状态。不能回去了、没有退路,忘记了自己也有内部。随着清醒状态的到来,自我进入了。自我成为最具体、最实在、最有决定性的现象。此后无论干什么,都是自我决定的。

第四维开始运作时,意义诞生了、道诞生了。第四维属于觉知和目击——帕坦伽利称之为turiya。《福音书》里耶稣反复对门徒们说:醒来!注意!看着!所有这些字都表示turiya。基督教没能向世界昭示这些信息,这是历史的不幸,它彻底失败了。佛陀则较幸运,他的信徒从未组成教会变成政治组织,也没有世俗化。佛陀的一些训诫流传了千百年。

第四维是目标、是纯粹的意识,恢复了简单。回到了统一、极乐——只有一个区别,有了意识,内心灯火通明,这就是开悟。

觉知的人不会行走在过去和将来,因为还没有过去和将来。觉知的人生活在现在、此时此地。此地是他的唯一空间,此时是他的唯一时间。由于他只在此时此地,时间本身也就消失了,永恒诞生了,无时诞生了。完全警觉了,自我无法生存。

生活在三维里的人过着无意义的生活。生活其实根本找不到任何意义,只是在偶然中一步步走过,一件事接一件事发生,没任何一贯性和特别的联系。萨特说:“人是无用的情感”就是这意思。人具有偶然性,这对于前三维是对的。对于第四维不对了,第四维只有基督、佛陀能谈。局限于三维,就是生活在尘世,第四维是涅槃或“天国”。

影子般梦幻的生活是因为生活在第三维,只有到第四维,才回到了家。黑天把《薄伽梵歌》里瑜伽信徒说成是“睡时醒着的人”,而我们是醒时睡着的人。

危险中,人们是清醒的;没危险时,就开始打呼噜了。人们被关进了自己的无意识。不停地朝同一个无意识方向走去,一次次碰壁,抱怨着自己的不幸、世界的悲惨。生活是绝对自由的,但你必须要看见那自由,解放你的意识。越有意识就越自由,越有意识就越有福气。自由之路、极乐之路、真理,不在经文里,经书不会改变你的无意识,而是你的无意识在改变经书的意义。你从经书中找到的是你自己的意义,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是改变你的意识、走进内在深处、进入默想,学问帮不了忙。佛陀说:我不给你光的定义,我只治疗你的眼睛。耶稣也这样,《圣经》记载的奇迹不是奇迹,而是寓言。

科学能做到的事该由科学去做,宗教不该介入,宗教有高得多的事要做。进入第四维,需要做点工作,下大功夫改造你的存在、矫正你的存在、丢弃所有制造黑暗的东西,把光明带进来。

有一扇门要打开,就打开它,让光明进来;有一堵墙要推倒,就推倒它,让光明进来。工作就是有意识地努力搜索、探寻第四维——进入光明、进入觉知——抛弃一切无意识的、机械的、重复的东西。

耶稣说,仅仅歌颂我进不了天国,奉承不起作用。只有工作,有意识的努力、苦干才有帮助。祷告铺了路,但还要走上去。知道上帝意志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你的意志,抹去你自己。你消失了,上帝出现了。

耶稣再三对他的门徒们说:“欢乐吧!庆祝吧!高兴吧!”他领着门徒越来越走近那最终的变革,只有当上帝住进你的里面,你才充满,否则你是空虚空洞的,什么也没有。耶稣只认识那些完全沉默、不居功的、完全消失了的人,因为他们不是他们自己。耶稣的全部信息就是意识,这需要刻苦工作,才能把生命建筑在磐石上,否则就将建筑在沙土上。通过做,而不只是通过祷告。祷告是廉价的,没什么危险,这就是人们都去教堂、清真寺、庙宇的原因。耶稣说:除非你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你可以继续想下去,“想”从来不会改造任何人;思想是无能的,只有行动才有效力。只有做,最终你能成为你的存在,否则你将生活在烦恼、痛苦和恐惧中。

能爱一个开悟者,迟早会理解世界上所有的开悟者,他们的趣味是相同的!佛陀说“实相”,耶稣就说“天国”,含义是相同的。佛陀说无我、丢掉自我;耶稣说抛弃你的意志,向上帝意志屈服。如果你能理解佛陀、耶稣、摩西、穆罕默德、大雄、所罗亚斯德(公元前628——551年古波斯所罗亚斯德教创始人)和老子,那么你就越来越丰富。

老子向你的存在吹进清新的和风,他打开的门其他人打不开。所罗亚斯德在你的存在里打开了另一扇门。你的存在很庞大,一扇门不够!你的存在里可以有千百扇门,每进一扇门,就能尝到一种新的滋味、见到新的景象、得到新的财富。佛陀带来智慧的狂喜,耶稣带来爱的狂喜,黑天带来有为的狂喜,老子带来无为的狂喜。它们是很不相同的途径,都能带你走进内核与你的内在相会。

整个存在都是你的,所有的花朵都是你的,何必固执地坚持只崇拜一朵花呢?富有有什么不好?为什么执意要贫穷呢!

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比以往更能理解佛陀,佛陀对现代思想有某种吸引力,佛陀很有当代性。

 耶稣的话是那么强有力,充满了爱、富有诗意,无可比拟。佛陀的话有条不紊,直捷严密、从不夸张。耶稣流溢的话语,夸张是惯例,因为爱是夸张的、热情的。爱用比喻讲话,爱是一条富有诗意通向现实的道路。所有的经文都是比喻的论文,所以才能不断被反复阅读永无穷尽。

一切思想都是监狱,不要做任何思想的囚徒。要保持在思想之上、公正而不带任何观念,那么整个世界和财富都是你的。

要得救,就必须改变你的生活质量、改变你的眼光。你可以向耶稣、黑天、佛陀学到改变眼光的艺术,你可以向任何源头学习改变眼光的艺术。

导师与你分享——不是出自责任而是慈悲,分享是导师的快乐。不要把你的责任推给任何人,要对你自己负责,不然就昏昏沉沉、糟糕、迟钝、僵死、失去活力、只会等待。不要等待末日审判!没有末日审判,每一时刻都是审判。我们每时每刻都面对着上帝,每时每刻都在生活,让每个时刻都具有决定性,让生活在艺术、觉知中度过。

太阳永在,闭着眼无损于太阳,而你将生活在黑暗里。开悟了,你永永远远和太阳共存,你成了永恒、上帝的一部分!

 西藏的喇嘛大圣快要死了,有人哭着说:“世尊,你是不是真的要离开我们了?” 喇嘛睁开了眼说“你胡说什么?我能上哪儿?”然后合上眼去世了。喇嘛大圣成了永远的一部分。他能去哪儿?他是永恒的一部分——现在性。

西方人勿忙,东方人悠闲,这在于不同的时间定位。东方人思考的是永恒,许多来世,化身接着化身。时间跨度很大,所以不慌不忙。西方人时间跨度小,只有一生,所以匆匆忙忙。死的恐惧让人害怕,生命消失之前,一定要干点什么……于是急急忙忙,心急火燎!根本差异在于不同的时间概念。东方的时间跨度太大,不可能很富有。东西方各有长处,需要一种新的整合。

生活在永恒里——既不是一也不是许多。生活在永恒里的唯一方式——生活在现在,现在是永恒的一部分。记住喇嘛大圣的话:“我会去哪儿?”什么也不会毁灭,一切都保存下来,只是形式在变化。轻松地生活在这一刻、此时此地,不必慌忙!

人的意识像冰山的顶端,而他的全部存在都浸没在黑暗的无意识里。人表露出来的一点点意识非常脆弱、不确定、偶然。它迫于环境而不是内在不断喷涌的泉源。

要认识自己、进入自己的存在、往里走。深入你的意识,否则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理、自由、上帝、极乐。上帝是个虚词,除非你有意识;基督是个虚词,除非你有意识;佛陀是个神话,超意识、涅槃 、三昧 和“天国”的说法都只是寓言。

意义必须通过意识而来,意识是火焰,你和自我将在火焰中烧毁。当你不存在时,只剩下纯粹的意识,那就是上帝、涅槃。千百年来,导师们的全部努力只有一个——帮你变得更加敏感、有意识、觉知。要么无意识地生活,要么有意识地生活。你的存在是极其宝贵的、上帝的恩赐是极其宝贵的。错过这极好的机会,就无法转化成为永生 。 阅读经书——想通过传统找到一点东西,而活的真理就在你的里面。只有活的真理才能满足你、永远满足你。经书能给你渴望而不能给你真理。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探索,但它不能成为真理。

女人比对男人更注重过去,这就是为什么教堂和寺庙挤满了女人。女人朝过去看、注重过去,因为过去更保险、更安全、更确定。母亲是一切宗教的摇篮,宗教都是通过母亲的虔诚进入你里面的。

一个人必须学会给予和接受,而接受爱比给予爱更难。接受能改造你,接受爱的同时自我开始消失。一方爱得太深了,另一方就开始逃避;双方都需要爱,但自我不让你接受。先做接受者,然后才能给予。给予时将没有自我,没有自我才能给予爱;否则自我就会毁掉爱的纯洁和美,使它变得丑陋。

不看见自己的存在,怎么能看见站在你面前神圣存在的上帝? “上帝的恩赐”就是爱和觉知。有了爱和觉知,就会认出耶稣。

知道思考,就是知道静心的开端。思考是否定,静心是肯定。思考意味着思想在骚动,静心意味着思想在沉默。骚动是沉默的开端,风暴过后才有沉默。思考的失败和结束就是静心的觉醒。

科学是思考,宗教是静心。静心不是一种专心,它是一种意识的彻底分散状态——正好与专心相反。静心不是专心,它只是敞开、警觉、在场。没有区别、不作选择、接受周围发生的一切、没有二元性。二元性是冲突、不幸,二元性消失了,就没有冲突、没有地狱,只有快乐。“静心”只表示内心的一种不同特质,只是沉默,完全地沉默,什么事也不做——甚至不默想,什么事也不做!静坐……春来草自生,静心是沉默的自然状态。沉默的轻风吹向你,一切都静止了。

信任是最高一级的爱、是最纯洁的爱、是未受玷污的爱。不认识信任,就不可能有不信任,是无信任。无信任是从未尝试过信任,所以害怕、恐惧。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进入未经探测的大海、丛林,没有地图、没有里程碑、无处问路,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害怕,无信任是对未知的自然恐惧。不信任是信任过,但受骗了,然后就有了不信任。信任从不欺骗任何人,它不会欺骗。我并没有说人们不能通过信任欺骗你。门徒信任了导师而开悟,而导师本人并没有开悟,千百年来这种怪事发生过许多次。你的信任将保护你,成为你的历程,成为你的船,渡你到彼岸。

宗教的事很难判断,一百个所谓的大师也许九十九个是骗子。利用宗教骗人是最好的、无与伦比的途径。精神世界里的骗子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

上帝、光明、爱、生命本身都是一件礼物,你不能索要。内心索要了,你就失去了它。它们来了只需去享受它,享受它就会长久。学会了这种不渴望、不依恋、不索取的艺术,它也许永远不走了。如果它要走,那么不要挽留,要接受,松弛地进入灵魂的黑夜。

佛陀的启示可以讨论、继续下去、层层深入、没有止境,但你无法吟唱,在这点上它是干枯的。它极有哲学深度,但你不能给它谱曲,不能使它产生旋律。《古兰经》是一首美丽的歌,它是穷人的书,里面有伟人的歌,要了解它就必须把它唱出来。就象《吠陀经》,只有零星的几句就达到了巅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梦、不同的过去、不同的经历,上帝不能以同一个面孔来到每个人面前。有这么多的宗教非常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所有的宗教都很好,都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的好处在它自身,与别的任何东西没有可比性。爱你的路,走自己的路;也爱走别的路的人,也要爱他们的路,所有的路都通向上帝。

政治是一种统治别人的欲望,宗教是挣脱别人、还人自由。政治狡诈,宗教纯真,它们不能共存。权欲是丑恶的欲望,宗教意识里没有任何凌驾于人的权欲。无欲带来了美,给你也给他人带来了自由。

这是重读奥修《上帝唇边的长笛》所感。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八日——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