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18:36
作者:yf_369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922    更新时间:2010-12-3              【字体:小大】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一、   健康的概念与意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以前说“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我们说健康是一个人生命活动中最为宝贵与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个人,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习、生活、工作都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理想、抱负将成为泡影,人生的目标与价值自然无法实现。古人云:“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了健康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保证健康就成为了一个人生中的重要课题。大家会说健康问题是医生的事情,现在工作已经分的很细致了,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学习有关健康知识,也不必过多去关心健康问题。那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这个想法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你病的上医院的时候,已经是病的不轻了,疾病对身体的伤害已经很严重。“防患于未然”,“未病先防”,“治未病”。就是告诉我们要在疾病还没有发生时,就要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样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使身体免于伤害。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就得先弄懂引起疾病的原因,医学上称为病因,中医学认为病因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一)外因,就是人体之外引起身体疾病的因素,也就是指自然界的因素。正常的自然现象不会导致人体疾病,中医称之为“六气”,但异常的气候变化必将损害人体健康。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爆发、龙卷风这些恶劣气候对人体生命的直接威胁暂且不说,自然界中其它气候反常的变化也同样能引起疾病。中医学上把这种反常的气候变化概括并称之为“六淫”。“六淫”就是指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候的太过、不及或非其时而来,从而引起身体疾病。如,春天风为常气,假如风气太过,就会“伤风感冒”;夏天气候炎热,容易出现上火、中暑等疾病,另则天气太热,水份散失过多,大量喝水、特别是过多喝冷饮,就可能引起寒湿太盛而泄泻;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裂等症;冬天气候寒冷,气血流动变慢容易出现气血凝滞之证,如痹证、关节疼痛、风寒感冒等证。久居湿地,可致风湿。还有疫疠之气:就是具有强烈传染的致病邪气。比如“甲流”、“禽流感”等。
(二)内因,就是人体本身引起疾病的因素。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1、七情所伤
七情其实是指人体的七种情志变化,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适度的情志变化是人体相应脏腑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不会引起身体疾病,影响健康。然而过度的情志反应就会影响人体相关脏腑气血机能运行,从而引发疾病,影响健康。“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怒目园睁、怒发冲冠),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下(屁滚尿流)”。七情伤及脏腑可以是单独的也可能相互影响。
2、饮食不节
1)饥饱失常,饥则气血生化乏源;过量则损伤脾胃,小儿脾胃本弱,更易形成积滞。
2)饮食不洁,可致虫证、泄泻、痢疾、食物中毒。
3)饮食偏嗜,引起身体阴阳偏盛偏衰,从而发生疾病。如夜盲、五软证、五迟证;过食生冷致泄泻,过食肥甘厚味,嗜酒等,可致痔疮下血,痈疮等病。
3、劳逸失度
正常的劳动,有利于气血运行,增强体力。过劳过逸则可以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疾病。劳力耗气,劳心耗血,房劳耗损肾精,可致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过度安逸则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脾胃呆滞,抵抗力下降等。
“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说的就是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可以损伤身体。比如现在的颈椎病、腰椎病,近视等。
(三)不内不外因,指的是外伤,动物所伤引起的疾病。
三、中医与健康
运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避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侵害,从而达到全面健康,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寒温,适四季(天人合一)
顺应气候、自然环境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达到人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春天风气盛,冬寒未尽,故春天要“捂”,以免受寒;夏天天气炎热,避免中暑,少喝冷饮以免寒甚伤胃;秋天气候干燥,气温渐降,但暑热之气未尽,不宜过快过多增加衣服,这就是“秋冻”。冬天气候寒冷,多穿衣服,防寒防冻。
2、重道德,适人情(社人合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利人利己事多做,损人利己事莫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就是助人为乐,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心情舒畅,也能更好地调节个体的情志。如此,方能使个体与社会和谐统一。
3、调情志,养气血(形神合一)
形体与精神的协调一致,是健康的一个标志。《灵枢?本脏篇》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就是说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意志坚强与否与健康密切相关。“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说明形体与精神的依存关系。
人生活于自然与社会之中,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都会引起情志变化,反应过度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学会控制与调节情绪,就能保持身体健康。生活、工作中切忌大喜大悲,遇事不急不躁,保持心态平和,使形与神合。
4、慎饮食,节欲望
饮食是人体气血的来源,饮食要荤素搭配、精粗搭配,不可偏食,如此营养方能平衡。少食辛辣炙煿食品,少食油腻厚味,以免生湿上火。不酗酒、不吸烟,少食生冷。
适当的性生活,不可纵欲。少看或不看淫秽书刊、影视。
5、劳逸结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说适当的劳动与运动对人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有利于气血运行,气机升降。
综上所述,一个健康的身体得益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也得益与精神与形体的协调统一,以及合理膳食,适度劳动或运动。
关键字:中医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