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开始趋向务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5:27:27

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开始趋向务实

[邵宗海] (2010-12-08)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最近在民进党内部有几个指标事件的发展,可以隐约窥伺出它的大陆政策(或中国政策)已开始趋向务实。这里所谓的“务实”,可从二个层面来说明:一个是他们推翻了在陈水扁时代绝不与对岸打交道的传统思维;另一则是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面临与中国交往的挑战。

三要员谈话显露端倪

  如果单以“指标人物”计,最少有三个例子可以证明我的推测:

  第一是刚高票当选高雄市长的陈菊,在12月1日的《联合报》专访中,她明白地说:高雄是一个对全世界开放的城市,愿意和全世界各国与城市做产业经贸与观光等交流。陈菊强调的“与全世界各国与城市”的交流,显然也包括中国。她还补充说,愿在“自由开放”的前提下和对岸交流。

  第二是陈水扁故乡台南县仍然在任的苏焕智县长,在五都选举之后的第三天前往北京访问,苏县长抵达北京之后的谈话中,有二个论点非常值得外界深思:一是在全球化格局与中国快速崛起的现实情势下,民进党必须要更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另一则是他的建议:民进党应尽速建构决策平台,负责整合国内外对未来发展两岸关系的观点,并据以提出具体政策争取更多民意认同。苏县长特别强调,外界议论的政治焦点,势必集中在民进党竞逐下一届总统大选的中国政策立场是什么?

  第三是担任党主席的蔡英文,她在11月30日正式宣布:将捐出新北市长选举补给款中的2000万新台币(86.7万新元),为民进党创立第一个智库,强化在野阵营两岸政策论述,以提升和中国直接交往的能量。

  蔡英文觉得可从三个方向着手,来进行与对岸接触的措施:一、只要中国不设前提,民进党绝对很欢迎对方来进行对话,强化彼此认识,克服因误判或不了解而衍生出“信任不足”的政治问题;二、民进党在未来几个月里,将持续锁定两岸议题进行讨论,整合成“十年政纲”对外政策的结论;三、新成立的智库,功能设定在强化中国政策的转型,无论是论述、回应、还是直接与中国交往的能量,都是智库着力的重点。

  如果再追忆蔡英文更早前说过的一句语:如果2012年民进党赢得大选,将会考虑延续前朝(指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大陆政策,暂且不论她谈话的动机、或有关采行时机的争议,至少她已有意去认同现阶段台北当局的部份大陆政策。

应正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新趋向

  除了上述三位之外,尚有二位与民进党密不可分的人物,一是退出过民进党现又回来当顾问的前主席许信良,他曾说过:民进党若想重新取回政权,中国政策的转型是不容回避的议题;另一则是已退出民进党的高雄县长杨秋兴,曾经痛陈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中操弄意识形态,没有全面顾及民衆的权益。这二位的思维转向务实,给作者的启示是:他们不管在民进党内部或外面,在内心上对支持台湾主体意识的立场从没有改变,但是觉得民进党过去推行的“中国政策”应该要转型,并务实去面对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两岸关系,却是有志一同。特别是杨秋兴,虽被批判在讲选举语言,不过作者宁信他在反省之后对自已要走的方向有所执着。

  如果上述许杨二位例子可以说明“民进党大陆政策不是一块不可撼动的铁板”,那么配合前面三个民进党要员的主流意见,就会发现民进党开始趋向务实。

  作者觉得,两岸当局都应该正视这项发展。正如苏焕智所说,民进党并不反对两岸开展交流合作,或两岸务实推动经贸合作交流关系,因在台湾社会有其现实需求,在2012年大选民进党的中国政策也将被检騐。

  总而言之,民进党务实面对中国大陆的趋向,对台湾内部来说,无异是缩短朝野之间岐见,减少统独争议冲突的契机;对两岸来说,也是避免直接对立,全面迈向和平发展的时机。我们建议马英九政府,聆听在野党派的建设性意见,发展出大陆政策的良性也是理性辩论;当然也要劝告北京当局,用正面态度去视待民进党中国政策的转型,或许还有些地方不尽然符合中共目前对台政策的底线,譬如一个中国原则的难以登上前提,但除了思考“求同存异”之外,也要想到有些事的交流与接触,也不完全是需用到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北京不妨用更宽的心胸去面对。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