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宜昌古城门的岁月痕迹2-新闻中心[中国宜昌三峡传媒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1:21:18
小南门 文庙旧迹,革命源头

  城区学院街至江边的出口,就是历史上小南门的所在。提及小南门,就不能不谈谈小南门旁的学院街小学。作为宜昌红色革命的源头之一,学院街小学至今为许多老人津津乐道。

  据刘思华介绍,学院街小学的前身其实是位于小南门旁边的一座文庙,文庙的旧迹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有残存,但大都破败不堪。将文庙改为小学是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1938年,时任学院街小学校长的张一之在妹妹参加革命的影响下,和数位学校老师都投身革命,学院街小学成为了当时共产党在宜昌秘密活动的据点。在这里,中国青年救国团曾设立宜昌团支部、中共宜昌地下党在学院街小学建立支部并开展革命活动,这里还曾经是中共鄂西特委的秘密联络站。

  也有许多名人在学院街留下足迹。冯玉祥、陶行知曾在学院街小学的广场上作过抗战演讲;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亲自指挥过当时学院街小学教师合唱团的演唱;著名电影演员白杨,曾应当时宜昌抗战剧团和学院街小学的联合邀请,在宜昌公演话剧。

  如今的学院街小学已经搬迁到献福路上,但由于张一之这段革命历史的存在,学院街小学的名称仍然保留,而且还成为宜昌市著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大南门 关公雄立,佑卫宜昌

  过去的城门大都设有城门楼,在宜昌众多的城门楼里,最大的恐怕要数大南门,也叫关帝楼。1930年,时任县长的赵铁公下令拆除所有城墙,唯独保留了大南门城楼。刘思华分析,除了对大南门的敬重,保留城楼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南门城门楼上那座关圣庙。

  古时的大南门深得宜昌人敬重。关圣庙内栩栩如生的关羽塑像,加上关羽的忠义之心,使得关圣庙内香火一度很旺盛,大南门内外摆卖祭品的商铺更是鳞次栉比,非常热闹。1939年4月,冯玉祥在宜昌督练新兵,曾登上关帝楼发表演讲,鼓舞百姓抗战到底的士气,并赋诗一首《春秋阁》:“春秋阁上读春秋,关公旧舍已不留,后人建阁表崇慕,大忠大义万古流。我为抗倭到此地,注目江水思贤侯,盼我同胞矢忠勇,效法先贤报国仇。”

  1940年6月,侵华日军的飞机在宜昌城狂轰滥炸,关帝楼却岿然不动、丝毫无损。人们传言,关公显圣站在关帝楼上挥舞袖袍把一颗颗炸弹引向河滩,护卫了关帝楼。宜昌失守以后关圣庙毁之殆尽,庙中的关帝塑像也被毁。抗战胜利后,有一名叫隆湘的和尚曾将关圣庙简单修复。修复之后虽然简陋,但香火依然旺盛。解放初期,因为交通不便,加上城市发展,关圣庙连同城楼也一同被拆除。但是,关公赤胆忠肝的侠义情怀却被后人一直铭记在心。

  东门 流淌文韵,守望安宁

  据刘思华讲解,东门的古址在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的交会处,这里,曾是宜昌最古老的商业起源,也是宜昌政治文化的起源。据考证,宋时欧阳修贬居夷陵做官时,就曾在这里留下六一书院、府衙旧址、四贤堂等文化遗址。

  据史料记载,在东门和镇川门之间,曾经是古宜昌人文景观最集中的地方,聚集有尔雅书院、墨池书院和六一书院3家大书院。如今东门外正街上的宜昌市艺校,就是曾经六一书院遗址的所在地,而墨池书院曾经的墨池也还在,被政府规划出来,保护了起来。

  东门除了作为老宜昌的商业起源被人铭记,还应该被人铭记的就是它和辛亥革命的特殊关系。辛亥革命爆发后,当时镇压保路运动而留在宜昌的军队,很快转为起义军在东门内燃放起篝火,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响应起义。

  刘思华最后告诉记者,除了讲述的这些有历史事件的古城门,宜昌的古城门还有中水门,因为位于沿江几个城门的最中央而得名。1912年,宜昌成立商埠局以后,为了方便发展商业,曾在东门和大南门之间的城墙简单挖开后修建了通惠门,具体位置就在现在的解放路与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的交会处。

  刘思华说:“宜昌的古城门,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城墙的拆除而离开了我们。没有了城墙与城门的阻挡,宜昌的发展让人刮目相看。而那些消失了的城门,终将因为发生在它们旁边的故事和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被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