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6:33:54
1.尊重孩子的本性孩子想得到最好的,那是孩子的天性,天性无对错。而当我们的教育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一种天大的错误。作为母亲,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利用孩子的需要,正确引导,让她们懂得公平.懂得索取与付出的关系,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帮助她们成长。 2.纠正问题要及时当孩子的某个小毛病第一次出现时,就应该及时纠正,等到她已形成一种习惯再去纠正,往往会事倍而功半。 3.允许孩子犯某些错误孩子的错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必须纠正和引导。另一种是应该允许孩子犯的错误,应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自行纠正。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是不断改正错误、获得正确认识的过程,假如不给孩子机会,而是一味的帮她或严声怒骂地制止,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孩子变成懒于动手、不敢尝试、习惯依赖的人。 4.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其最初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因此,母亲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教育出好孩子,就必需要有好方法!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只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5.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归为十大类:1.不要威胁,如"我再也不想带你了,你给我滚开吧!"2.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3.不要抱怨,如"你这不争气的孩子,真叫人伤心透了!"4.不要许愿,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5.不要讽刺,如"你可真了不起,能干出这种事儿!6.不要恶语,如"你这个大笨蛋!"7.不要责备,如"你总是做错事,真是太糟糕了!"8.不要侮辱,如"你真是个没用的废物!"9.不要压抑,如"闭嘴,不许再说话!"10.不要强迫,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做家长的常常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却最容易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这个缺点是怎么形成的呢?要知道,凡事有因必有果--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那么请你回想:当孩子刚学会做事,但做得不够好时,你是否曾经用"笨蛋"、"木头"等话语讥讽他呢?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和自己沟通,甚至总是喜欢隐瞒事情真相。那么请你回想: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曾十分习惯用打骂等强硬的方法去管教他呢?       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任何一种个性与习惯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根源所在。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或一次无意识的举动,都极有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太多或好或坏的影响。  孩子的大脑里都装了些什么?  性格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相同吗?  妈妈教育孩子的良机有哪些?  妈妈教育孩子时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妈妈最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有哪些?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孩子的心里,都在孩子的大脑中深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作为孩子成长见证者的母亲,迫切需要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适度,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成人的架子,走进孩子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大脑中都装了些什么呢?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人和孩子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美丽而纯洁的'海洋'。在孩子世界里,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小动物说悄悄话,喜欢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爱憎分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只有"是"与"非";对人的评价不是"好"就是"坏"……有些事情在成人的眼里是错误的、可笑的,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真实和正常的。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首先,妈妈应当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与他们进行交流。妈妈们应该知道,从2、3岁开始,孩子的独立意识就开始萌芽了,这时候孩子经常会说"我自己做";到了10岁左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水平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关注自己、评价自己,又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形成"成人感"和"独立感"。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来保护,势必引起他们的反抗。其次,妈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孩子的身体成长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学龄期(6~13岁)  学龄期孩子的心理,看似比较平静,其实很复杂,是孩子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因为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作为妈妈,要有预见性,针对孩子即将成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阶段。1. 认知特点  小涛已经上四年级了,最近很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妈妈经常与他谈心,从明确学习目的讲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的前途讲到祖国的未来,费尽了心思和口舌。小涛每次都瞪着大眼睛听,但听后就是不改,气得妈妈不知道再怎样教育他。学龄期孩子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即使到了五年级以后,孩子的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妈妈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成功人士的故事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像小涛妈妈那样,苦口婆心讲了许多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只能以没有效果而告终。 2. 情感特点  "妈妈,我们班好多同学作文写得可好了,他们都是在网上查的资料。"三年级的小雪放学刚回到家便对妈妈说。  "是吗?他们都查得什么资料了,跟妈妈说说。"妈妈感兴趣地说。  "妈妈,咱家也买台电脑吧,这样学习也更方便。"小雪转移了话题。  "你现在还小,妈妈一定给你买好不好?"妈妈想了想说。  "不好!"小雪生气地冲进自己的房间,从此好几天没有理妈妈。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学龄期孩子以学习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情绪情感内容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在班集体的地位、同伴间的关系,都会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学龄前孩子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他们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例如故事中的小雪,因为妈妈没有答应给她买电脑便好几天不理妈妈,这些都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正常表现。学龄期这个阶段,妈妈们没有必要为孩子的情绪波动太大而着急,因为随着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他们的情绪会逐渐稳定下来,在总体上说是平静而愉快的。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情绪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情绪的稳定性在增长;  情绪的内容在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在发展;  道德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3. 行为特点  小迪最近有了新的爱好,就是收集《水浒》卡通卡片,为了收集更多更全的卡片,他不惜花钱买,甚至用自己心爱的电动玩具与别的孩子换。  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就问他:"你知道梁山好汉中有几只虎吗?"  "有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其他的想不起来了。""我来告诉你吧,梁山好汉中共有十只虎,他们是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病大虫薛永、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母大虫顾大嫂。那你知道好汉中有几条龙吗?"妈妈故意问孩子。  小迪摇摇头,但他对此非常感兴趣,便开始阅读小说。从那天起,小迪爱上了读小说,也不再去收集卡片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有了比较长远的目的,行为可以不为直接目的所左右了;他们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也开始减弱,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从总体上讲,孩子行为的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往往在"果断"中露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依赖。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妈妈必须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行为的特点。       故事中小迪的行为就有很强的盲目性,也许是心血来潮,也许是受同学的影响,开始喜欢上了收集卡通卡片。但是在妈妈的正确引导下,他很快喜欢上了阅读。在学龄期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一个明智的引领者为他们引领方向。 4. 个性发展特点  上四年级的王阳有个小本子,有一天,他给妈妈看他的本子,里面竟然有他"发现"的二十几条数学"定理"。妈妈看后,发现儿子的总结有些是错误的,但大部分是正确的。于是,她给王阳买了好多数学方面的课外书,鼓励孩子学好数学。        学龄期是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形成阶段,妈妈们要留心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特点,及时发现孩子兴趣、爱好的倾向,及时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任何两个孩子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点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兴趣,不管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妈妈都要小心地培养和呵护孩子的兴趣。 5. 自我意识特点  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学龄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因此,妈妈要时常表扬和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让孩子充满自信地走完小学阶段。   只要妈妈们用心观察便会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犯这样一些错误:错误一: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 很多时候,孩子的态度往往是由妈妈的态度决定的。这位妈妈的日记,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育子真理:一旦已经给了孩子"不行"的答案,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如果妈妈总是在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就妥协,这就是在助长孩子的任性行为,并坚定了孩子耍赖的信心。 错误二:用物质来弥补亲子时间的不足 其实,这种过度以物质的方式来补偿孩子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如果经常让孩子从物质中得到补偿,他们会认为妈妈觉得钱很重要,那么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把物质看做是至高无上的,从而会在心中形成一种扭曲的认知。而且,他们还会养成不把向妈妈要东西或提条件当回事的习惯。尽量不要用物质来补偿。每天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自己现在在干什么,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妈妈都在惦记着他。
错误三:孩子没有必要做家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妈妈们:"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可见,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劳动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等。         因此,妈妈们该放手时就放手吧,不要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包大揽,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一点家务劳动,给孩子一次施展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 错误四: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那么,妈妈怎样做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隐私呢?  首先,在生活中,妈妈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妈妈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妈妈就不要偷看。其实,当妈妈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妈妈,从而把妈妈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妈妈谈起。  另外,当妈妈需要进入孩子的房间时,应该敲门,并礼貌地问他:"我可以进来吗?" 错误五:滥用表扬 现在很多妈妈都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们常常把表扬孩子的话挂在嘴边。这样做,对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非常有帮助,但与此同时,太多的表扬则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妈妈的聪明之处在于,明确说明孩子什么地方值得表扬,并且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这样,孩子会因为妈妈的表扬而受到鼓舞,同时妈妈指出的不足也让孩子确立了新的目标,并使她逐步明白:只有不满足现状、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错误六: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 "要不是因为你,妈妈现在可能早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了。"  "因为你,妈妈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  ……  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话,一些妈妈经常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想以此来打动孩子,引起孩子的可怜,从而让孩子听话。有时,妈妈的这种办法确实能使孩子听话。但是,如果妈妈经常性地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却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会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来度过一生。  错误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妈妈们总是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巨大的伤害,很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萎靡不振,从此消极待世。 错误八: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父母已经为孩子把这些烦恼的事情摆平。如此,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就被完全剥夺。其实,家长们这样做并不是为孩子好。在家长完全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们不能经受任何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他们长大后往往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错误九:经常对孩子说"你真笨" 妈妈用一种相反的态度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那么容易的题你还答错,真是猪脑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时,妈妈就给孩子戴上了一个"猪脑子"的帽子,使他认为自己从小就笨,他还怎么能去争取好的成绩呢?如果孩子自幼就有一种不如别人的心态,没有信心,等到真正遇到失败时,他就会把"笨"作为理由,他就有了一个护身符:我天生笨,所以我不努力!有些妈妈经常会说自己的孩子"你真笨"。其实,从脑生理学的角度看,正常人的头脑并没有天生好坏之别。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的头脑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呢? 错误十:不能抓住教育的"重点" 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才是抓住了重点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