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毛病来自“体制”惯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0:25:34
  读《别和我谈体制,处处都是体制》这篇网易对央视名嘴白岩松的访谈全文,如吞下一把爆炒后没有开花的苞米,咀嚼中嘎嘣清脆但干涩生硬难以下咽,下咽后也如鲠在喉----那是一种嚼不动吞不进的难受。

  在央视现有新闻评论员中,白岩松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他思维敏锐,反映敏感,口才极佳,别人随便一个什么问题,他都能以一当十,噼里啪啦地浅入深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大侃一通,令对方好半天缓不过神来。以前我看白岩松的谈话或者评论节目,钦佩之余通常可以用一个字形容感受:累,一是为自己跟不上白的语言和思维节奏而累,二是为他口若悬河,担心一口气接不上出现窘迫而累。幸运的是名嘴就是名嘴,两个担心中,除了为自惭形秽而累外,白岩松在节目中“卡壳”的窘迫至今没见出现过,累也就成了庸人自扰。

  但是,读“别和我谈体制”这篇访谈录,我确实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累,坦率地讲,文章看到一半时,我实在阅读不下去几次放弃,最后,当强忍耐心看完全文,感受就是八个字:干涩生硬、如鲠在喉。

  无法想象访谈中白岩松会摆出一副高傲蔑视的态度。当采访记者问道:“我看到有这样的描述,主持节目时,你说你会自己坚持用手写讲词?”白岩松立马绷紧神经回击:“这不叫坚持,这是我喜欢,我习惯。难道一定要用电脑打字吗?当记者问:“在央视这样一个媒体里面,您不会觉得有体制的困扰吗?”,白脱口而出:“别和我谈体制,处处都是体制,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儿不在体制内呢?所以经常有一些看似有道理的东西,其实毫无道理。”访谈里白岩松尤其喜欢使用反问和指责,令自己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境地。例如,记者问:“一般的常规,如果权力和商业价值都不是您追求的,那么您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白岩松反问:“难道商业和权力就是追求的全部吗?”记者问:“您刚才说,现在有这么多发声渠道,那么多声音,您觉得这些是对‘中央电视台声音’的一个消解还是一个补充?”白岩松反问加指责道:“我会有那么本位的想法吗?所以我一直就想跟你说,在你问的很多问题里,其实都含着一种我非常非常担心的东西,我即使在中央电视台做东西,也从来没有去想过,哦,我是中央电视台怎么怎么着,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是一个传媒人,一个新闻人,现在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上做新闻,仅此而已。”

  不清楚白岩松在此次访谈中“杀气腾腾”是出于何种考虑。在央视面前,网易是个体制外的小媒体不错,但越是这般,白在受谈中减少一点居高临下,岂不是方显亲民?即使对于敏感提问,那网易又不是西方媒体,至于用对付敌对势力的口气去反驳吗?总之,通篇访谈里,白岩松表露出的“伶牙俐齿”,在他人读来太过生硬,甚至,有点色厉内荏。

  事实上,访问者也注意到白岩松这种奇怪的回应。网易制作本期节目时,在导读里就已注明:“白岩松是语言高手。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头号新闻评论员,在他可以灵活操控的语言范围内,他会跟你谈论人格、理想、激情,交流顺畅、轻松自如。然而针对我们试图厘清的问题,‘在央视的体制下,如何保持客观和公正?’整个访谈过程中,他却一直不肯正面给出回答。我们唯有拨开那些迂回的逻辑,观察各种观点碰撞时他闪现出的愤怒,才能窥见他真实的态度。”显然,这是一种含蓄解读。

  网民们也捕捉到白岩松“闪现出的愤怒”。访谈录一出,网友跟帖中支持白岩松者甚少,以刊登该文的共识网与中国选举与治理为例,截止11月21日晚21时,共识网“顶一下”(支持者)只有3人,占7.5%;“踩一下”(反对者)为37人,占92.5%。在中国选举与治理,11个跟帖评论中,有8个对白岩松持批评意见,3个持支持意见,这其中,又有67人对批评意见的跟贴投了支持票,形成十分明显的舆论一边倒情况。

  网友们批评白嘴的跟帖都较为理性也有代表性,不妨摘取两段:

  瀚海无波:基于白岩松自身的性格,他所走的道路是越来越刚愎自用的狭窄通道,他不仅将逐渐地会被观众抛弃,最终也会被他所奉献和奋斗的“体制内”央视抛弃,这已经是注定的前景了,信不信由你,时间不会太长。这不会是由于他的年龄已经老化,而是会因为他的刚愎自用,扫视一切和目中无人。“体制内”在某一时刻需要这种强势和烈士般性格的人,但是这类烈士性格的人最终会被“体制内”发现是有损“体制内”的。

  Haianx:狂妄和毫无敬畏,对整个采访采取质疑和蔑视的态度。可见一个体制内的记者会让人迷失自我。

  我与网友们的看法一样,不管白岩松是否承认,他孤傲与咄咄逼人的底气来自哪里谁都清楚。试想,如果白岩松在他老家的某个地方供职,他敢不顾礼节和常规,对上门采访的记者一反常态地去频频反问吗?这种装腔作势的架势不是能力水平使然,而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作怪!

  所以有必要善意提醒白岩松一句:你不是犀利哥,千万别迷失自我,千万别学体制内一些人动辄对敏感问题发怒的毛病。

  晨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