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愿可以成佛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30 00:20:41
(2009-02-20 06:41:09)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修行路上的故事》
发愿是一种努力的行为
发愿是一种努力的行为,努力能不能成佛?发愿是一种头脑的作为,当你发愿时,它给你带来的是什么?压力还是紧张?宁静还是自由?佛是什么?宁静和无为。
发愿是一种有为法,从有为法能不到到达无为之境?答案是能的,但得到什么时候?努力终止的时候。当个体没有什么愿可发、不必要发、发不起来时,好,你那时才能达成。佛没有愿,圆满的人没有愿——因为他不需要改变什么,外在是内在的反映,一个内心圆满的人还会投射什么世界、众生或他人有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佛没有愿望,愿望产生希望,佛是一个没希望的人,佛是一个活在现实存在的人。在他的心里,他没有认为事情“应该”或“不应该”的概念,因而他体悟着圆满之境。
如果你真想解脱——质疑你发的心、你发的愿
发愿的只能是菩萨和受苦的众生——那些还是在自己梦景中的人。发愿去成佛,那是一种头脑的妄想,因为佛不可能是由发愿达成,相反,佛是在你所有的努力终止、没有什么愿望要达成时实现。发愿可能成佛吗?发愿成不了佛,但发愿可能成就菩萨。菩萨和佛的距离有多远?大菩萨就是佛,小菩萨和佛隔着十万八千里。小菩萨是迷惑最深的众生之一。她是一位试图透过成为菩萨而成为佛的人,这迷惑障碍着他不能突破或再靠近佛一步。
发愿是在激发或造就头脑的意志力,它是一种试图通过意志力到达佛境的企图心。愿深的人迷深,愿重的人迷重。当你发心的时候,不要只着意发心的事,要着意那个发心的人。你不能只想着目标而忘了走向那个目标的“人”。如果你真的想解脱——更重要的是去质疑你发的心、质疑你发的愿。看看存在的真相是什么样。
如果你不觉悟,发愿是你被一个信念所运用。被一个信念所应用,就是你被困在一个信念里;你被困在一个信念里,是你被一层迷又包裹——这样使你离自由或佛的路又远了一层。你真的想成佛吗?去勇敢地发现真相而不是袒护你的故事。
成佛要持你的利剑,勇猛精进
佛说,成佛要持你的利剑,勇猛精进。你的利剑是什么?智慧。说智慧太抽象,进一步地说它应是什么?利剑就是你的质疑精神,你那颗破除一切迷惑的心。勇猛精进怎么个勇猛精进法?如果你是一个决心成佛的战士,现在你手里有一把利剑了,那么你向谁下手?向谁开战?你向哪里进军?
真正想成佛的人,首先要成为勇士。这勇士手持着质疑之剑,向念头、信念、信仰和他所依赖的概念下手,他向幻象开战,他向真相进军!在成佛的道路上,念头、信念、信仰或概念是他惟一的敌人。质疑念头是他惟一的工作。不可能存在别的,存在别的就进入八卦故事了。
不要把佛包装成佛教而忘记了佛
佛有最简洁的成道法门,但后世人似乎却把佛包装成佛教而忘记了佛。放眼望去,我们似乎只看见佛教并未见佛。这仿佛我们向大地上望去,只看到一片庄园、树木和花草,却不见一个人一样。佛,只有一个字,但佛教却有三藏十二部浩瀚经典;佛陀,只一个人,但佛教徒遍布五湖四海。似乎佛教徒把佛教当成一种生意来做,他们希望自己生意兴旺——这是胡扯,成佛是一种内在的独行,成群结队和成佛无关。成佛的道路并不关乎外在,或许外在的一些存在可为考察内在提供平台和基础,虽然这样,它和外在仍然没有关系。外在的一切只是内在的符号。所有的外在事件,只是内在故事的象征。对于心来讲,一切都是象征,不存在头脑以为的实际事情;靠着外在来读懂内在,这是成佛的道路,但是不要被这迷住。
真佛无教
佛教佛教——但真佛无教,真佛只是在分享他自己内在旅程的经验。如果你对向内的旅行也很感兴趣,佛真诚和你分享他走过的路。但是他没有教育你的味道。佛教——并不是佛的说教。但后世人把佛塑造成一个伟大的教育者——这是他们自己内在愿望的投射结果,并不是佛自身的真实情况。真佛只有花朵的芬芳,没有蜜蜂的蜂芒——假如你进了他的花园,他只给你香,不给你刺。
不要着在文字上
无论哪派佛教的典集,都不是真佛所说的,真佛没那么哆嗦。万倦经书,大多都是后世众生迷惑之心的投射和那投射的汇集。佛不传经,佛只传心,但心不是经,经也不是心。佛的智慧也不在经中,在哪?在读者的心中。对于世间头脑和心智交流,文字给人们带来的利润最大,但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障碍也最深。看多少人都迷于文字之中了?他们小心了又小心、提醒了又提醒,但结果还是迷在文字之中。人们务必记住:一切外部存在仅是符号,所有的发生只是象征——不要认幻为真,把故事当真实。质疑你所见到的一切,破除你的一切信仰概念,穿过所有的名相……这样才是接近佛的方法。不要在任何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之中停住,你停在哪就被障在哪,你立于何处就被何处著住。如此来讲,在成佛的内在道路上,实在是处处魔障,时时挂钉啊——这魔障就是概念、信仰,这钉子就是念头。
开悟的过程是一个读懂隐喻的过程
真心是“空”的存在,所以不可讲,要讲必须用到比喻——所以繁缛经句皆是隐喻,因而,开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读懂隐喻的过程。开悟的人破解了一切概念,读懂了一切隐喻,他们被称作“开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悟的人是那些读懂了隐喻的人;“开悟”,它意味着“读懂隐喻”。存在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秘密无一例外的都是心自己的创造。存在是零秘密的,这就是成道的人说“大道‘至’简”的原因。大道“至”简到什么程度?它“零”秘密!什么是零秘密?没有秘密。觉得有秘密存在的人一定迷惑了,看到整个存在完全无秘密的人开悟了。秘密是头脑构造的黑洞,是头脑吸引它自身的地方。头脑喜欢秘密,它制造它自己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关秘密的故事那么吸引头脑的原因。秘密不存在,秘密是一个问“为什么”的头脑不能回答它自己时所留给自己的一个故事。秘密是头脑看不见的它自身的后背——对头脑来讲,它很神秘,其实它很简单,它什么也没有。
“秘密”——秘密地进入佛教
越往后发展,秘密也进入了佛教典藉。“神秘”进入了成佛的道路。有很多关于轮回、转世的故事被流传。佛教的教科书插进了“神话故事”这一章。但是因为人们读不懂那神话的隐喻——他们理解为真实,于是那秘密或神秘广为流传。以至于到今天,连那些最有怀疑精神、持有最为科学头脑的人也开始相信那些神话的正确性——并为那正确性寻找证明。在没有完全的参透或觉悟之前,头脑总是赢。它证明它是对的的能力强大无比,它简直无所不能!但即使如此,对于整个存在的存在,无论头脑认为有多真实性,但仍然不具有真实性。佛说凡有所见皆是虚妄——你能真懂吗?对于心来讲,你看到的外面的石头和内部的念头一样——你所见的只是心对那拍的照片。无论梦中的景象,还是你睁开眼后所看见的景象,它们一样。那都是心的映像。于生命间,你所读到的一切都是心,不存在你真正的外物文字。你的一切所见,都是心的化现,是那心以千万种模样于刹那刹那间地生灭成相给你看。整个过程是,心看见了心自己;成道的人是,心欣赏于心自己。所以这是为什么成道人那么迷恋他自己的原因。一切存在都是它,不存在平等不平等,一切是一、一是一切。这就是它的奇妙。一旦了解这点,哪有生哪有灭?哪有“人”、哪有“我”、哪有“众生”、哪有“寿者”?一切是一。而“一”也不存在,一切是幻。刹那生出它自己的心也刹那死去,它一刻不停。出生和死亡从不间断,直到它间断。你了解这秘密么?这是心不是秘密的秘密。它象蜡烛发光一样简单,但是因为你暂时还很目盲,所以你会觉得蜡烛会发光是个秘密。但世界没有秘密。
发愿去掌控“愿”是一种错觉
发愿能让你的眼睛睁开吗?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失明了,发愿或祈祷能让他重新睁开?一支蜡烛被风灭了,什么才能让它重新亮起来?火柴可以让蜡烛亮起来,智慧可使蒙蔽的心眼复获光明。那智慧是什么?那是一种质疑的能力,它象一把尖刀,不停地挑破、不停地挑破那蒙蔽在心之上的垢物或外衣——那些信仰、信念和故事。有力的手无法握住智慧之刀,发愿的拳头无法握住空,虽然那空你握不握它都在你的拳掌间,但握它却不能见它。你无法掌控你想要的东西——发愿对于那“愿”实在无能为力。发愿去掌控“愿”是一种错觉,因为到达成佛的道路不是一条意志力的铁轨,发愿无法成佛,因为那条意志力的铁轨无法到达空。因为抵达“空”时,一切都会融解,一切有名无名、实相非实相都带不进去。空除了接受它自身,你什么也带不进去它。发愿可以造福,但不能去苦,用福覆盖苦可以,但是一旦纰漏,仍旧甘尽苦来。
发愿是一种有为法,用有为法去成道意味着,你在用梦改变现实、把幻变成真的、用泡碰破鸡蛋、用影子打败真人。你真想成佛吗?发现那一切的真相。如果你真想藉着发愿成就你的无苦,那么去质疑你的愿和你的发愿,一旦愿破、发愿也破,好了,发愿把你带往了自由,带到了佛的面前了。见佛不能拿礼,见佛基于破相。你了解这点吗?
质疑将最终把你带到佛的面前
遇到什么就质疑什么——这就是佛说的见佛杀佛、见魔杀魔的意思。这里,“魔”是一个你执着的概念,“佛”也是一个你执着的概念,你想真的成佛吗?两者都必须破除。执着于佛时,佛成了概念;执着于魔时,概念加固。你想真成佛吗?去质疑,质疑吧。遇什么就质疑什么,这质疑将最终把你带到佛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