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史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06:33:14
第 三 章 中日陆海决战
第一节 平壤之战
七 雨夜溃奔
日军虽然攻占了牡丹台和玄武门,但仍被阻于内城之外。特别是平壤西、南两个战场的形势很好,日军之进攻连连受挫。此日之战,“日兵共死一百八十九人,伤五百十六人”注1,合计七百零五人。而清军在战斗中伤亡的人数远少于日军。日军所携带的口粮及弹药已将告罄,而且皆在平壤城外冒雨露宿,处境极为困难。如果身为总统的叶志超下决心坚守,并能够坚持数天的话,不但战事当有转机,而且日军将无力再次发动进攻,只能不战而退。
但是,叶志超此时却完全丧失信心,他召集各统领商酌:“北门咽喉既失,弹药不齐,转运不通,军心惊惧,若敌兵连夜攻击,何以御之?不若暂弃平壤,令彼骄心,养我锐志,再图大举,一气成功也。”注2诸将皆无异议,惟马玉昆仍主抵御,抗言曰:“余带兵三十余年,经数百战,常以不得死所为恨,岂临敌退缩自贻罪戾哉?”注3叶默然,卒不听。又商之平安道监司闵丙奭,亦只好听任之。下午四时许,遂以闵丙奭的名义,派一朝鲜人冒雨送书于日军元山支队阵中。佐藤正大佐接书读之,其文曰:“平安道监司闵丙奭致书于大日本国领兵宫麾下:现华兵巳愿退仗休让,照诸万国公法止战。伏俟回教,即揭白旗回,望勿开枪。立俟回书。”注4佐藤正又付之传令骑兵,送达于朔宁支队立见尚文少将。立见阅之未毕,已见玄武门、七星门、静海门、大同门等处皆已悬白旗。
于是,立见少将一面命元山支队至七星门外,一面亲与旅团副官桂大尉共率一个小队下牡丹台,入玄武门而至小窦门外,要求门内清兵打开城门。以言语不通,桂大尉即用铅笔在纸片上写道:“若降服,可允。应速开城门,集中兵器缴于我军;否则,即攻取之。”注5自门隙递于门内。清兵亦书于纸上答以:“降雨甚(大),刻下兵多,
难以速散,当期明朝,开放此门。”注6立见少将知清军今夜必逃,因发布命令:“今夜须严警戒,以要击逃兵。”注7
是夜八时,清军开始撤退。叶志超先已密传各营,轻装持械,趋夜而退。因事出匆忙,未能周知,加以大雨倾盆,清兵冒雨结队成群,或自七星门、静海门蜂拥而出,或由城墙攀越而去;或取甑山大道而走海岸,或由义州大道而向北奔。而日军元山支队埋伏于义州大道,第五师团主力部队则埋伏于甑山大道,以截击撤逃的清军。自十五日晚间八时至翌日拂晓,清兵络绎不绝,急奔直冲,欲开遁亡之路。无奈日军枪炮排击,溃兵“回旋不得出,以避弹故,团集愈紧,死亡愈众”。注8据亲历此役的盛军官员栾述善记述当时情况说:“阴云密布,大两倾盆。兵勇冒雨西行,恍似惊弓之鸟,不问路径,结队直冲。而敌兵忽闻人马奔腾,疑为劫寨,各施枪炮,拦路截杀。各山口把守严密,势如地网天罗,数次横冲,无隙可入。且前军遇敌击,只好回头向后;而后兵欲逃身命,直顾奔前。进退往来,颇形拥挤。黑夜昏暗,南北不分。如是,彼来兵,不问前面是敌人抑是己军,放枪持刀,混乱相杀,深可怜悯!前行土卒,既遭敌枪,又中己炮,自相践踏,冤屈谁知?当此之时,寻父觅子,呼兄唤弟,鬼哭神号,震动田野。人地稍熟者,觅朝鲜土人引路,均已脱网。惊 惧无措,非投水自溺,则引刃自戕,甚至觅石碣碰头,人树林悬颈。死尸遍地,血水成渠,惨目伤心,不堪言状!”注9

平壤战役中被俘的清军官兵
天明后,日军巡阅战场,仅箕子陵附近。二三百步间,清兵人马尸体,累累如山,埋没道路,溪流为红。其尸体最为密集堆积者,在五十步以内伏尸百二十,毙马三十头,互相枕藉”。注10据统计,仅仅在此一夜之间,清军在逃跑路上被击毙者达一千五百余人之多。并有六百八十三人被俘。其中,有一百一十九人系因伤被俘,二十五人伤重而死,三人病死,四十七人因企图逃跑而被敌人枪杀。注11平白无故地丧送了差不多五个营。
九月十六日拂晓,立见尚文率朔宁支队,佐藤正率元山支队,自玄武门进入平壤牙城。上午七时,野难道贯率第五师团本部自静海门进入平壤内城。至上午十时,大岛义昌才知平壤已陷,便率队由朱雀门进入城内。此时,平壤城内早已无清军一兵一卒。平壤本是计划中清军进兵汉城的基地,不仅工事构筑坚固,而且军储甚厚。据日方统计,日军在平壤所缴获的战利品有:各类大小口径炮三十五门,步骑连发枪五百五十支,后膛单发枪及其他枪六百一十支。炮弹七百九十二发,子弹五十六万发,行军帐篷一千零九十二顶,军用锅三百五十四口,各种粗细杂粮四千七百石,大车一百
五十六辆,乘马及驮马二百五十匹,金砖四十三公斤,金锭等五十三公斤,银锭五百四十公斤,以及火药、信管、纸币和其他物资无数。注12
清军经此次平壤大挫,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日军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了。
注1 《英兵部蒲雷东方观战纪实》,《中东战纪本末三编》第2卷,第11页。又,日方记载谓“将校以下士卒死伤685人。”(见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97页)数字出入不大。
注2 栾述善:《楚囚逸史》。按:或谓叶志超“不与众将商议,自行决定弃城逃跑”。此说与事实不符。卫汝贵电盛宣怀亦称:“惜左军门阵亡,守城乏人,且子药又尽,叶军门不得已与诸将筹商退守之策。”(《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167页)与《楚囚逸史》所述是完全一致的。
注3 《先君马忠武公事略》(抄本)。
注4 栾述善:《楚囚逸史》。
注5 《日清战争实记》第8编,第14页。
注6 栾述善:《楚囚逸史》。
注7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4卷,第194页。
注8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23页。
注9 栾述善:《楚囚逸史》。
注10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4卷,第195页。
注11 《日清战争实记》第8编,第19页。
注12 《日清战争实记》第8编,此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