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范用先生的一段书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6:27:53
杨建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0月27日   第 07 版)

出版家范用生活组照
人在世上,常常有一些机缘。它的到来,有时颇出意外,想着几乎不能。于是,在记忆里,就印得格外深切。
1994年时,陆续在几家报刊上见到文章,介绍一本“小书”——范用先生的《我爱穆源》。范用先生是当时在知识界大有名声的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被誉为给读书人加钙的《读书》杂志,一批颇具思想及艺术分量的著作如《傅雷家书》、《为人道主义辩护》、《宽容》、《第三次浪潮》、《情爱论》等,高质量地由该社推出,正是范用先生主持之际。这些,稍微留心的读书人中,大约没有不知道的。偶尔的,也见到一点范用先生的短文。那是一种十分自然,十分干净的文字。这干净不仅指内容。不完全是质朴,只觉得读起心里便如清水漫过,一下子舒爽了许多。
这样的文字居然结集了,这叫身处僻地的我心中直痒痒。于是,便到当地几家书店寻寻觅觅——毫无收获。偶尔,从一篇介绍文章中,我得知该书是香港印制,当然很难买到。思前想后,我便老着胆子给范用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欲读到《我爱穆源》的焦渴心情。并不知道范用先生住址,便照着《读书》杂志地址,写上信封,请编辑部代转。
真是幸运,当年10月下旬,我收到了范用先生寄来的一个邮包和一封信。邮包里是一册精美的《我爱穆源》。这是一种与小人书大小相仿,却略微修长的开本,看去别致,拿起非常舒适方便。信是短简,范先生说自己因骨折,正住院治疗,“手边还剩有一本《我爱穆源》,是朋友给印的,即以此奉赠。”读到这里,我颇有些不安:先生病如何?再我获得先生这剩有的一本,先生该如何?
我很快沉浸在愉快的阅读之中。从书中我才知晓,范用先生虽然主持着当时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的出版社,可他自己的学历,却只是区区小学。小学的名字便是——“穆源”。由于这样的学习经历,“穆源”,便成了范用先生终生念念不忘之地。当年的老师、同学、校园、教室……是那样深深根植进记忆。当时的情景,经过几十年的积淀,酿成了无限的情感之泉。到了老年,它们便顺着范先生的笔,汩汩地流淌——清醇,甘洌。
捧读这册小书,我竟然几番忍不住落泪。范先生的笔,将自己的一些童年、少年时期记忆也揪扯了出来。在世上滚爬过几十年后,才知道了那时才是真正无忧虑,最最快乐的时期。《我爱穆源》,薄薄一册,我在不长时间读了两遍。但心中有时受不住那种温暖和甜美,便赶紧置诸书柜深处。
几年之后,一次翻书柜,又见到《我爱穆源》。当时心情有些杂乱,便不由地抽出。一读之下,又激起许多情绪。这次,试着动起笔来。我将该书作了一番介绍,对范用先生的为人为文,作了自己有限领会的描述。题目:《范用先生的“童年清梦”》。
文章写出后,我寄给当时光明日报主办的一家报纸。不久,文章被全文刊出。在等样报的几天,心里就盘算,等见到样报,倘有两份,便寄一份给范用先生,或者复印一份寄去,让他知道,读者是真正喜爱他的文字的。
极意外的,我竟先接到范用先生寄来的邮包。打开一看,是又一册《我爱穆源》。可这册不是香港版,而是三联书店印制。原来,我在文章中写了这样几句话:“我这本《我爱穆源》,是先前以不相识的读者身份向范先生讨来的。当时他的信中说只剩此一册,使我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听说该书在三联书店出版,我却没有见到。”范用先生在信中说:“看到《生活时报》上您的文章,您喜欢我这本小书,我很高兴。”但是,数年未联系,范先生不会记得我的地址。后来想想,大约范先生见到报纸发表此文,去电话向报纸编辑询问到我地址的罢?意外间,我有些感动。
一下子,我竟有了两册《我爱穆源》,并且均为作者签名赠本。这叫我有些受用不起了。翻读先生落款,前本“时年七十二”,第二本作者已“时年七十九”,一晃已是数年。
两书对读,发现后一册添了此后几年写的几篇文章,但却去掉了港版中几位学人友朋介绍范用先生的集外文字,让人略觉遗憾。因为这几篇文章才让我们更多地见到范先生为人的一面。当然,前面添加的几副彩色照片,却又较港版生色许多。三联版少了港版封底所引一首诗,我以为倒值得一引: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
我爱大自然,艺术在其次。
且以生命之火烘我手,
它一熄,我起身就走。
这是英国诗人兰多的著名诗句,表现出暮年对世事的别样认识和境界,迎面死亡的神态,是坦然而自在的。
这首诗,我曾见到多位学人引过,不过译笔各不相同。范先生所引,系绿原先生所译,语句音节,很是传神。
接下来一晃又是数年。虽然未通音问,但在报纸上仍常读到范先生干净的文字。这样的文章,我都赶紧剪下来,夹附在先生的书中。
不料在这节令交替之时,竟读到了范用先生辞世的消息,他真的如兰多所说,“起身就走”了。
从箱底,我翻出《我爱穆源》,翻读着;还有范用先生有力笔迹的短札……我与范用先生的交往就这么一点点,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与一位终生与书相伴智者间因为书而发生的。在范用先生,也许见得许多,可他却是认真对待的;在笔者,却是以书的交流而感受到书籍之外——人的精神,甚至境界。这些,我是不能忘记的,虽然我只能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这一点,可心底,却会保持对范用先生永远的记忆,并以他的作为来鼓励自己,好好读书,认真做人。
(摘自2010年9月22日《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