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后的喀什:政府统一组织外出务工并登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8:22:20
7·5后的喀什:政府统一组织外出务工并登记
2010年10月24日 19:42凤凰网专稿【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2条

10月22日,喀什浩罕乡的村民正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零散朝觐是非法宗教活动“,喀什北郊乃则尔巴格乡6村的民房上写有这样宣传标语。在喀什的农村 ,类似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核心提示:
南疆重镇喀什,多年来一直存在“路条制度”,村民外出,需要相关部门开具“路条”。否则,不但货物会被没收,甚至还会被公安机关遣返。这在很长时间,影响了村民外出。上世纪90年中后期,“路条制度”逐渐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外出,要到乡政府登记,外出打工需要家属签同意书,外出打工绝大多数要政府统一组织。由此,外媒报道,新疆少数民族村民外出打工不自由。
少数民族普遍语言、技能较差,政府统一组织培训、外出打工,会更有保障。新疆发改委和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统一组织,并不意味不自由。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受限于视野、知识水平等,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不愿外出打工,这些“思想路条”才是急需解禁的。当然,类似,七五事件参与者这批人,不经过批准是不能出村,更不能外出打工。
“我们世代都生活在这里,我当年是村子里第一个到乌鲁木齐的人,现在小儿子在南方做玉器生意。”10月19日清晨,年近七旬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尔莫盖着一件毛毯斜躺在长椅上,指挥家人用砖块建造一个烤馕的炉子。阿尔莫最近很忙,经商在外的小儿子巴布尔过几天就要带着汉族未婚妻回来了。在维吾尔族文化中,馕是招待客人的佳品之一。
阿尔莫老人所在的江巴孜乡兰干村,距离喀什城区60多公里,东部和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戈壁滩环绕。三三两两的泥胚房依坡而建,小块的麦田和挺拔的胡杨树掩映其中,偶尔会有几个孩童站在半人高的土墙上玩耍。
这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世界,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这片古老而封闭的土地正在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路条”制度悄然消失
多数兰干村的村民不会讲汉语,他们获取外界讯息的主要渠道是当地政府的维语广播节目。此外,就是那条通往外界的乡间道路,轰鸣的拖拉机过去之后通常是漫天尘土。
“我种庄稼,栽果树,也做过生意。”阿尔莫向凤凰网介绍说,维吾尔人历来不擅长种庄稼,只会种些小麦、玉米之类的作物,从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自然产量不高,仅能养家糊口,而不需要太多人力的果树倒是硕果累累。
上世纪90年代初,阿尔莫曾带领家人用毛驴车把村里的苹果、无花果等农产品统一收购运到喀什市场,甚至还曾雇汽车运到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这生意倒也能赚钱,但最终却没有坚持下来。除了颠簸的道路使水果破损得体无完肤之外,更大的障碍就是当时农民进城卖菜、卖水果要受到诸多的政策限制。
“去一趟喀什城,要到公社开'路条',如果要去乌鲁木齐,那就得去伽师县开'路条',还要盖好几个章子。”阿尔莫所说的'路条'是一种特殊的通行证,政策制定者的原意是控制人口的无序流动,企图以此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路条”有着久远的历史,在1927年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就明确地把“打算盘、记账、写信、写路条”列为农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在历史上,如果没有“路条”,不仅货物会被没收,甚至还可能遭到公安机关的关押和遣返。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取消了“路条”制度,但由于民族问题等原因,新疆地区的“路条”制度直到90年代中期才陆续取消。
阿尔莫老人与“路条”渊源颇深。他向凤凰网回忆说,1989年夏天,迫于生活压力,他第一次离开村子,去乌鲁木齐做建筑工。一天晚上,疲惫的阿尔莫在睡梦中被人强行拉了起来,好几支手电筒齐刷刷地照着他的眼睛,他说自己有“路条”,但最终还是被当作流窜人口遣返回了老家,一个多月的工钱也没来得及领取。阿尔莫至今仍不明白,为什么“盖了红章子的'路条'不好使了?”其实,这事出有因,当年,乌鲁木齐发生了严重的“5·19”骚乱事件,三千余名暴徒挥舞着刀棍等凶器冲击了自治区党政机关,无辜的阿尔莫正是这一事件的间接受害者之一。
时过境迁。2005年冬天,小儿子拉布尔要南下深圳打工时,阿尔莫很担心自己的遭遇会在孩子身上重演。于是,他急匆匆地赶到老阿訇家中开了证明,再套上毛驴跑到乡上派出所盖章。结果,当地派出所的同志告诉阿尔莫,“路条”已经废除了,外出打工只需要到乡政府登记一下就可以。
存在数十年的“路条”制度真的取消了?阿尔莫老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于小儿子拉布到达深圳数月后,老人还数次写信询问是否有人查“路条”。
外出务工须政府统一组织并登记
“路条”制度已成昨日黄花。如今,全疆每年有15万人次外出务工,新疆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现代化的世界。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党组书记吾买尔·阿不都拉接受凤凰专访时也证实,“路条”制度已经不存在了,新疆各地政府还积极组织培训外出务工人员。但少数民族人员外出打工要靠政府统一组织,这主要是因为南疆的大部分老百姓不懂汉语,如果单独出去自谋生路,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当地政府积极进行技术、体能和语言等方面的培训。
在南疆,政府统一组织的外出务工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转移就业”。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外出打工有别于内地,内地多数是自发的,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自己出去就业,而新疆是以县乡为单位,有组织的到内地去就业。
“我们对南疆三地州农民加大了培训力度,一个是语言培训,另一个就是技能培训。”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勇向凤凰网介绍说,南疆三地州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地区,很多少数民族毕业生对汉语言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交流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政府对此提供免费的教材,免费的师资,免费培训,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此外,南疆各县市还设有实训基地和培训机构,目前正在向乡一级延伸,确保外出务工者有一技之长。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政府已累计培训了近2000万人次,其中1700多万是少数民族群众。
“维吾尔族年轻人经常被政府强迫到遥远的省份打工。”这是美国《费城问询者报》2009年7月19日的一篇报道。对于美国媒体的报道,阿尔莫老人听后一笑表示,“没有这回事情!是我们自己想出去赚钱!”政府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务工都是自愿的,除了本人要同意之外,还必须征求父母的意见,他当初就在乡政府自愿在儿子外出务工的志愿书上按了手印。
当然,阿尔莫老人也坦言,在感情上并不愿意儿子远走他乡打工,这是人之常情。孩子打电话说自己在外面生活吃住很好之后,老人就放心了。去年春节,孩子还给家里寄了1万多元钱,把泥胚房子推掉,建了一座气派的砖瓦房。邻居们看到阿尔莫家生活越来越好,封闭的乡土观念开始走向开放,开始主动要求政府把孩子送出去打工,也有不少村民还到阿尔莫家打听外出务工的情况,阿尔莫老人俨然成了村里外出务工项目的首席咨询师。
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外出打工正在慢慢增多。新疆人社厅副厅长杨勇认为,政府统一组织培训,统一组织外出打工,加上还要到乡政府登记等手术,可能不如个人外出打工自由,但有保障。
<<上一页 12下一页>>
欢迎订阅凤凰网资讯电子期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博客】凤凰网穿越天山之行路线
新疆领导调研喀什文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