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正从被动性上涨转向结构性牛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6:39:27
目前A股上涨行情带有某种“被动性”特征,或者说主要是由美元贬值及其衍生的其他金融风险所引起的。但由于美元贬值是影响当前A股市场波动的基本市场主线,资产配置的核心应以资源类上市公司为主,兼顾金融类和创新类高科技上市公司。

  国庆长假过后,A股市场突然间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持续上涨行情,这让市场感到有点突兀。其实,引发这轮行情的导火索是国庆长假期间境外股市的连续上涨,并带动节后A股市场的大幅上涨。但仔细观察发现,美联储计划再度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引发境外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因之一,其本质就是美元贬值、境外流动性的进一步放松,刺激境外股市、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由此可见,是境外因素引导了节后A股市场出现强劲、持续的上涨。

  在笔者看来,这次行情与2006年下半年度以后的那波上涨行情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自2005年7月汇改至2006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了近6%,200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了6.9%,同期上证综指也出现了持续上涨,两者的走势非常相似,这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是主导当时A股市场波动趋势的一条基本主线。另外,自2007年后,国内通胀水平开始快速上升,这一因素也成为主导当初A股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可见,上述两大因素促成了当时A股市场上演一波声势浩大的牛市行情。

  从目前来看,自今年6月份我国重启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升值,同时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减反增”。与以往的情形相似,弱势美元是影响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不小。当然,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仍处在可控的范围内,市场关注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因美元贬值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这一点与上一轮牛市行情略有不同。这表明,目前A股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元贬值引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的金融风险。因而,这波A股上涨行情带有某种“被动性”特征,或者说是美元贬值及其衍生的其他金融风险导演了当前A股股指的奋力上升。这也是为何令我们感到突然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由于美元贬值是影响目前A股市场波动的基本市场主线,这表明目前正在展开的A股上升行情与上一轮牛市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资产配置上。

  一是资源类股再次成为市场追捧的资产配置主角。这是因为,美元贬值特别是美联储计划再度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升,从近期黄金、油价、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农产品(21.10,0.73,3.58%)价格上涨趋势中可见一斑。只要美元贬值趋势难以遏止,市场偏好于投机资源类股票的趋势就不会轻易改变。并且,这类买卖股票的行为并不看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而是更关注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美元走势。从这个角度分析,当前持有资源类股票的理由主要是美元贬值,暂时还不是通胀压力。

  二是与上一轮牛市中必须配置地产股、金融股资产不同,美元贬值及可能诱发的输入性通胀让地产股与以往一样有吸引力,但由于受到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不明,配置地产股资产面临一定的交易风险。同样,金融股也是如此,特别是资本充足率是否提高,这一因素可能会制约金融股(主要为银行股)走势。相比之下,保险和券商类上市公司似乎更有吸引力。

  三是与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消费行业等上市公司依然会受到市场的关注。但由于这类上市公司股价的前期涨幅较大,使得这类股票目前已面临一定的市场卖压。

  所以,在美元贬值与中国经济转型双重因素驱动的影响下,资产配置的核心应以资源类上市公司为主,兼顾金融类上市公司,而创新类高科技上市公司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但是,资产配置的市场主角仍然是资源类上市公司。

  如果从比较的角度来看,目前正在展开的A股上涨行情可能级别较大。这是因为,不仅仅是由于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游资会蜂拥而入A股市场,导致国际游资持续涌入新兴市场及近期港股市场持续上涨,而是由于房地产调控可能会导致大量场外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这是与以往不同的最大特点。所以,尽管这波上涨行情目前受境外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仍然非常值得期待。

 

资产时代走向无产时代




新一代的财富来自知识产权,例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李宁、思捷环球、ZARA等品牌拥有者。这些企业只拥有“品牌”,而不是“资产”。品牌较资产更值钱   【财新网】(专栏作家 曹仁超)10月31日,周日。恒指自1997年8月起、道指自2000年1月起,俱进入反反复复、迷失方向期,但并不代表没钱赚也。例如1998年8月13日恒指由6544点升至2000年3月28日18397点,以及2003年4月25日由8331点升到2007年10月30日的31958点。2008年10月28日起恒指由11133点又再上升。当然,上述都只是事后孔明,因为当低潮出现时,大部分分析员皆悲观;当高潮来临时,大部分分析员又过分乐观,结果大部分投资者在上落市中输钱,只有小部分逆向思维者才赚大钱。指数出现上下摆动,令高P/E时代走向低P/E时代,情况有如1966年至1982年的美股。

 

  巴菲特都会选错股

  在2000年1月投资美股(当时道指11000点),持有十年至今回报率是多少?答案是“零”!除非你是精于选股,又或懂得把握时机,利用股市一上一落去获利。“买错股份”或在“不适当时机”入市者都要付出代价,就算你是巴菲特亦然(十三年来热门股跑输大市)。在2004年12月持有华盛顿邮报(当时每股999美元,道指11000点),至今道指仍是11000点,但华盛顿邮报每股只值371美元,下跌62.8%。另一只巴菲特近期在出售的股份穆廸,2007年2月每股76美元,最近是26.8美元。连巴菲特都会选错股,加上他不肯止损的性格,令亏损一再扩大。反之,香港投资者如相信内地A股牛市二期(A股将进入牛市第二期的理由)由今年7月开始而投资在港上市的哈动(1133)及信义玻璃(868),今年7月至今股价已上升100%。

  1987年10月股灾后,请不要说股市疯狂,只因你仍相信“buy and hold”而被“buy and sell”玩死;不相信价值投资法已被趋势投资法取代。对不起,你的思想早已落伍矣。许多时候,投资者受困于不合时宜的观念而不自觉。”Anachronism”一字来自希腊文的ana(对抗)及chronos(时间)。例如1950、60年代储蓄是美德,1971年8月当美元宣布同黄金脱钩,那时有多少港人不再相信储蓄是美德而走去理财?

  1980年代,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首先出现改变的是“零存货”(或叫Just-in-time)概念。货物从工厂到零售点中间毋须货仓储存,因此节省不少开支,无法做到零存货的企业渐受市场淘汰。随之而来是“零生产”,美国企业将制造业外判到其他国家,自己只负责设计同市场推广业务,除了无法外判的高新科技外,其他生产工序一律外判,总公司只注重核心业务,透过外判节省开支,令企业纯利自1982年起狂升,带来二十五年美股牛市。然后是“零国界”,随着各国大幅降低关税,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资金自由地在各国流通,成功的企业生意愈做愈大。2009年1月起进入“零利率”时代,即资金接近没有成本,人们再不能依靠收利息度日,大企业利用廉价资金去扩大市场占有率,令各行各业进入“零利润”时代,即小本经营者被大企业吃掉,例如超市取代小卖店、快餐集团替代小食店、连锁经营替代小店。超市、快餐集团、连锁店的经营方式都是微中取利,令小店失去生存空间。工厂则进入以“快”打“慢”时代,十年前生产VCD的利润率是100%,现在是5%;二十年前生产彩电利润率100%,现在已跌至1%。因为VCD、电视机等产品,较中国工资更便宜的国家都加入生产行列,令中国生产彩电、VCD等工厂无利可图,只有生产高科技产品如iPhone、手提电脑等才可获利,但速度亦要快,因担心几年后利润率可能降至只有5%甚至1%。

  品牌较资产更值钱 

  未来投资大方向,则是由“资产”时代走向“无产”时代。过去四十年哪些人发大财?答案是地产商或矿产拥有者,理由是1971年8月至今美元贬值,令全球资产拥有者手上的资产价格不断升值。可惜,此时代于1990年在日本结束、1997年在香港见顶,2006年在美国亦过去,相信不久将来在中国亦过去。新一代的财富来自知识产权,例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李宁、思捷环球、ZARA等品牌拥有者。这些企业拥有的只是“品牌”,而不是“资产”。品牌较资产更值钱,例如HSBC这四个英文字价值超过汇丰在香港总行的物业价值,例如“信报”两字亦超过《信报》所拥有所有有形资产加起来。我们早已进入投资“无形资产”时代!

  1987年5月格林斯潘出任联储局主席,因大幅加息而引发当年10月股灾,从此全球投资环境起了很大变化,投机取代投资。例如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每次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便减息去对付,例如2001年1月起把利率由6.5厘下调至2002年的1.75厘,令美股从2002年10月起止跌回升,2002年伯南克加入联储局后再把利率降至2003年中的1厘。人为地压低利率,令基金亦只有加入投机行列,因为基金需要每年提供7%到9%回报率,才能吸引投资者继续持有基金。1995年债务抵押证券(CDO)开始普及化,令美国楼市火上加油,引发1995年到2006年中美国房地产炒卖狂潮。美国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爆破,2007年10月出现CDO危机,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联储局虽然再次将利率推低至0.25厘,仍无法阻止金融海啸出现。2009年3月美国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利用美元贬值去刺激股市上升。过去几十年联储局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熨平经济周期,反而扩大其波幅,酿成惊涛骇浪。投资者必须自行建立风暴预警系统,不然便有如在沙滩上建堡垒,一个大风浪便摧毁一切。

  美国的次按证券化及Alt-A按揭贷款由1995年到2005年最为普及,它们大幅跌价,是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之一,资金流向国债,令利率进一步回落(但借钱十分困难)。Bridgewater(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管理860亿美元)认为,自2007年10月起OECD国家“去杠杆化”,代表“有形资产”时代的结束。他们的投资策略正朝此方向发展:一,看好国债,估计短期利率在接近零水平有一段很长日子。二,看好日圆,主因是美元弱势。三,看好黄金,相信QE2(第二期量化宽松政策)很快出台。四,新兴工业国例如中国等继续转强,OECD国家例如美国等继续转弱。五,最终通缩压倒通胀,引发另一次股市大跌潮,即DoubleDip(两次探底)将会出现,只是不在短期之内,估计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