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得(11):“以今例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24:32

读书偶得(11):“以今例古”

中国有史学家,而无史论家。千年兴替,原因为何?说的人不少,并无一人说到点子上。从贾谊《过秦论》到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都难让人信服。历史唯物主义之兴起,以为找到钥匙,结果是徒增烦恼。人民温饱之后,又有了解历史的兴趣,于是“讲古”的人又多起来了。

当初,曹操灭了袁绍,曹丕抢了袁绍的儿媳妇。孔融就憋着坏一本正经地讲“历史”:“周灭商后,武王以妲己赐周公。”曹操好学呀,忙问:“出自何典?”孔融道:“以今例古,想当然耳。”现今较新潮之“讲古”,从潇水到赫连勃勃大王,再到当年明月,包括百家讲坛的诸公,走的都是“以今例古”的路数。此固然符合文化与娱乐相结合之要求,然于历史,并无认识之提高,于现实,反有助于继承我祖宗“勇于私斗”之传统,起到所谓“逆向镜鉴效应”。从《雍正王朝》学习为政之道;从《红顶商人》学习经商之法,看过《集结号》,知道组织并不可靠;看过《潜伏》,明办公室政治之诀窍;好人无下场,千万别把岳飞当;坏人生前爽,做了秦桧也无妨;反学韩信:谋逆要趁早;正学始皇:够狠才会赢。如此,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还有的学者,不知是何居心:言张献忠、李自成残忍,朱明害民,则轻轻带过;夸睿亲王之神武,圈地捕逃、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称在所难免;大言康乾盛世,文字狱寥寥数言;盛赞《四库全书》,能不知其大肆篡改,实为文化之浩劫吗?太平天国、义和团专事泄愤,斥其为“造反无理”,曾国藩、李鸿章一心中兴,说其是“卖国有因”;慈禧太后,忍辱负重,康梁等人,操之过急;袁世凯之野心,是其“理性思考”,蒋介石之屠杀,应属“政见不同”。此等学问,佩服,佩服。改革渐进,矛盾纷起,有人提醒,要防止重蹈洋务运动的覆辙。学者们急着为慈禧、李鸿章翻案,莫非是想预先为今日之执政者挡骂?忠心啊忠心,然诸常委谁也不会领情的的!

幸有吴思先生,发现了“潜规则”、“血酬”等历史现象,兴亡之因果,略有思路了。余以为再加上人性、民族性等因素,拨云见日,为时不远矣。但“潜规则”一出,即广泛应用于今日各种社会现象的描述,且真切无比。这就把所谓“新中国”马上打回了“欠文明国家”的原形。疾病得到诊断,方能医以药石,治史而有益于当世者,先生之谓也。

(新潮之“讲古”者,优点也不少,试说两点:(1)其对于历代统治者之揶揄,是不遗余力。此固市民需求所致,然“历史无神圣”,是民本社会必要的共识。(2)对于民族“血性”的赞扬,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这一点,也不要夸大:鲁迅先生就说市民爱听“为王前驱”的故事。当初我们还不是一边听《岳飞传》、《杨家将》,一边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