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顾专家评说牵动世界的八个教育话题(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8 23:29:06
年度回顾·专家评说牵动世界的八个教育话题(组图)
2008-01-07 17:53:52 来源:新华社(北京)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资料来源http://news.163.com/08/0107/17/41KF8CB0000120GU.html

俄罗斯学生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点评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王晓辉教授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周满生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朱旭东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郑新蓉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 赵中建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 高靓
1.首脑更替与教育改革
主持人语:你方唱罢我登场,2007年的世界政坛无疑是喧闹的,萨科奇当选法国总统、布莱尔卸任英国首相、福田康夫接替安倍晋三、陆克文登上澳大利亚政坛、韩国总统大选结果也终于在年终岁末揭晓。虽然按照常理,教育并不会像经济一样随政治的风吹草动而急剧变化,但是回头看,所有这些领导人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的极大关心。原因何在?他们又如何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专家点评:回顾2007年的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颇多,但更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各国领导人高度关注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之路。
英国卸任首相布莱尔宣称“教育、教育、教育”为其执政重点的余音犹在,戈登·布朗担任首相后便立即改组教育与技能部,将其一分为二。新任儿童、家庭与学校部大臣鲍尔斯成为媒体热门人物,他将“缩小教育的贫富差距”,通过加强测验推动占总数1/5的落后学生进步作为工作重点。
2007年5月,萨科奇当选法国总统。虽然教育并不是萨科奇赢得大选的关键,但其上台后立即兑现对大学改革的承诺,决定于未来五年内增加50%大学经费,又在开学之际亲笔致信全法国的中小学教师,呼吁重建学校。
在日本,2007年曾被媒体称为安倍内阁的“教育改革元年”,在强力修改《教育基本法》后,相继推出系列改革措施,提出结束日本的“宽松教育”方针。2007年4月,日本已取消43年之久的全国学力测试再度开考。
韩国新当选总统李明博,也曾和竞争对手郑东泳就韩国未来的教育发展展开激烈辩论,对教育改革的最大争议体现在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问题上,即如何通过政府的公共教育职能,提供令国民、学校和企业满意的教育。
这一切表明,虽然物质资源竞争仍是当今世界动乱的本源,但人力资源的意义在知识社会中愈显重要。争夺物质资源,是因为人们相信它终究会枯竭;重视人力资源,是因为人们认为它用之不竭。因此在争夺物质资源的同时,各国首脑不约而同地强调人力资源与教育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相信,虽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路可能会很漫长,但这是跻身于世界富强的重要途径。(王晓辉)

全民教育从这里开始
2.公平话题向高等教育集中
主持人语:2007年4月,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看似奇怪的决定:如果大学申请人的父母没上过大学,此人的入学申请应被校方优先考虑。7月,韩国政府提出将实行“机会均等分配制”,增加困难家庭学生的大学入学机会和奖学金。美国大学学费上涨迅速,加之去年接连不断的贷款丑闻,促使布什签署了《2007年高校成本降低和入学法案》,以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与公平相关的还有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一些国家不断调整着“高考”这把尺子。动作最大的要数俄罗斯,去年俄罗斯通过决议,从2009年开始,“高考”将由各大学单独招考改为国家统考。
专家点评: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关注度的提高,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调查发现,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的15岁青年中有57%的人希望将来进入大学,韩国95%的青年将上大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虽然在入学机会、选拔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偏好和倾向,但至少有更多的人认为高等教育可以企及,因此才会去关注机会均等与否,就这一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进步。
但这并不表示基础教育已无需考虑公平问题。英国最新调查表明,贫富家庭儿童7岁就显示出成绩差距。美国教育进步评价结果显示,尽管总体成绩有所提高,但非洲裔、西班牙裔等少数民族学生仍然与总体差距巨大。
同时,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凸显了世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一期《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世界上仍有7200万失学儿童,有7.74亿成人不具备基本读写能力,其中约有64%是女性。全球教育开支仅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开支均高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教育开支。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王晓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高等教育学生数量的扩展。其原因包括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化、公立高等教育部门的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要求的提高、受过教育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观点被广泛接受等。第二,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传统大学的容量跟不上迅速增长的教育需要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更多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起来。政府力图创建与传统大学有明显不同的高校来适应劳动力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第三,更多不同成分组成的学生群体。大多数国家学生群体的社会经济背景、种族和前期教育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机构吸纳了大量非传统的学生。第四,新的资金筹措方式。学生及其家庭在为高等教育支付更多的费用,许多国家正在扩展他们的学生资助体系。(周满生)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悼念遇难者
3.全球师资呈短缺趋势
主持人语: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报告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放眼世界,日本正在推行教师资格更新制度,教师职业不再是终身不变的“铁饭碗”,教师资格的有效期规定为10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布了《教师教育调查报告》,将未来改革重点放在教师的职前培养上。秘鲁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出台一项规定,今后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师必须定期参加能力测验,对于三次测验不合格的教师,学校有权解雇。
专家点评:教师教育是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其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但差异性的背后也展现出国际教师教育的一些普遍趋势。
首先,世界各国依然重视教师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逻辑上,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一国的人才竞争力,人才质量高低取决于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最终是由教师质量决定的,各国政府依然遵循着这种逻辑普遍地对教师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为此,发达国家普遍提高了教师的学历水平,甚至把学历提高到硕士层次。
其次,普遍认识到具有多元文化素质的教师对于缓解文化冲突、民族冲突等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为此在教师培养的项目设计和招生人数上增加了对多元文化教师的培养力度。
再者,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社会不公正和机会不均等的社会现实,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弱势群体在享受社会资源中的不平等都引发政府寻找解决途径,显然教师教育对于理解社会公正和均等的价值观具有其独特作用,因而在教师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社会公正和均等价值观的理解成为一种普遍共识。
此外,我们必须正视发达国家对科学和数学教师教育的重视趋势,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科学和数学教师严重短缺,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在解决但成效并不显著的长期问题,为此一些国家不断地加大对科学和数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投入和培养项目的开发。
最后,国际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实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方面继续探索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提出了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教学的新理念,不仅从起点上提高了学生标准化测试成绩,而且从实践环节上赋予了指导教师更多的权力。(朱旭东)

我们都在努力锻炼
4.各国学校兴起体育锻炼热潮
主持人语:2007年2月,欧盟一份报告提出,为应对儿童不爱运动而引发的肥胖、疾病等问题,成员国学校应全面更新体育课,并实行每周两小时强制锻炼。4月,美国一些家长开始定期收到孩子的体重报告卡,并以此为依据改善饮食、增强锻炼。此后不久,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政府将追加1亿英镑开支,增加国内中小学的各类体育运动设施,希望通过加强儿童自身锻炼应对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
专家点评:事实上,国际上关心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由来已久。最近20年,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体育活动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健康的消极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更高。
关心青少年身体素质具有双重意义。对于个人来说,健康的身心是立足社会、获得最大发展的基础。对国家来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前途。因此,在人力资源竞争中的各国,无一例外地为本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感到焦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早已提出,体育、娱乐和游戏是学习价值观和课程的有趣方式,并且可以持续终生。它们促进友谊和公平竞争;它们培养团队合作、纪律、尊重和确保儿童长大后关心他人的必要技巧;它们帮助年轻人作好准备迎接挑战。各国在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实践中,相互鼓励、相互借鉴,而最好的活动方式则是将儿童从书桌、电脑、电视前解放出来,回归自然、回归童趣、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发展。(郑新蓉)
5.全民教育进程过半
主持人语:2007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08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宣布2015年全民教育目标行程过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指出,全民教育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报告显示,1999年至2005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小学入学率增加了36%,南亚和西亚则增加了22%。在世界范围内,辍学儿童数目急速下降,从1999年的9600万减少到了2005年的7200万。在小学阶段,63%的国家实现了两性入学均等;在中学阶段,37%的国家实现了这一点。
专家点评:全民教育目标自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提出,到2000年在《达喀尔行动纲领》中确立,时至今日,在各国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教育的进步首先得益于各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付出的积极努力。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先后提出了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措施。在第42个国际扫盲日上,中国、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坦桑尼亚和美国分别获得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教育奖项,也体现了各国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实现全民教育的努力。
其次,全民教育的进展也受益于国际援助的增加。2000年至2004年间,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的基础教育援助增加了两倍多。2005年,低收入国家获得23亿美元用于改进基础教育,比1999年的16亿美元有所提高。全民教育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好处,过去几年中,接受初等教育的总人数显著增加,女童入学人数快速增多,更重要的是全民教育为世界带来的一种希望。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教学质量不高、高额学费和成人文盲率高居不下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在2015年之前实现全民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尼古拉斯·波奈特则认为:
“我们已走至中途,此时此刻,我们的评估倾向于积极的一面。但是,要想在预定日期前实现这些目标,仍需要做很多事情。”尽管失学儿童人数已经迅速下降,但7200万的缺口对于个体和国家来说,仍然是极大的障碍和挑战。此外,全民教育在一些国家尚未成为教育界的共同话语。(赵中建)
6.科技、教育创新与竞争
主持人语:2007年8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高调通过了《美国竞争法》,在强调教师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同时,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教育。俄罗斯在2007年评选出20所创新型大学。此外,德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推出科技、教育创新举措。200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2006年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为世界各国15岁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能力进行排名,再次牵动各国教育决策者的心。
专家点评:“创新”和“竞争力”是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一个国家创新和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教育,在于科技教育。然而实际上,自人类在20世纪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高技术人才短缺一直是困扰发达国家的问题。据统计,1998年至2000年间,各主要西方国家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人数的年增长率大都为负。人们开始比以往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下的所有竞争都将是人才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也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差距。
因此在欧洲,有了旨在推动欧洲教育改革、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博洛尼亚进程,有了旨在将欧盟建设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之经济实体的《里斯本战略》。在美国,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迎击风暴为了更辉煌的经济未来而激活并调动美国》报告和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竞争力计划在创新中领导世界》联邦政策,有了全美上下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极度关注。
在美国《国防教育法》颁布50周年的今天,美国为了持续维持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再次通过《美国竞争法》来促进教育改革,以增强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外语的重视,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会带动其他国家对科学、工程、数学以及外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赵中建)
7.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主持人语:2007年年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全部约1800门课程将向全世界开放,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在互联网上学习,并且一切免费。该校还把教学材料翻译成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每月平均约140万人次浏览。几乎同时,日本首家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手机为载体的“网络大学”正式开课。“网络大学”提供大约100项课程,经政府批准可颁发学士学位,目前拥有1850名学生。
专家点评:当前,学习和传授方式更加多元化。远程教育、网上学习等灵活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入学范围,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较之传统的大学教育,新型教学方式被看作更加节约成本的替代方式。新技术也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变化,本科教学更多在网上开设标准化课程,课内举办更多小型的研讨会和交互讨论,学生也可有更多时间用于个人的安排。
学生的需求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课程允许学生通过工作实践来学习。其结果是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扩展其终身教育的提供方式,包括学习评价方式的改变、更广泛的课程、非全日制学习、模块教学和学分系统、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机构、非学位的学习和继续教育等,所有这些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逐步形成。(周满生)
在今天这个日益平坦化的世界上,教育的多样化和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世界各国也都在为这样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教育信息化作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纷纷被纳入当今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
近年来,美国提出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宽带上网服务,马其顿政府决定投资4400万欧元为中小学购置电脑,印度宣称准备用两年时间造出10美元一台的个人电脑,以普及信息教育并消除贫困青少年的数码鸿沟……可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
当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硬件建设,更是软件的竞争,不仅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麻省理工学院免费网络课程的推出,首开先河。在它的带动下,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也纷纷将其部分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开放。当然,除了开放课程所带来的教育资源共享、打破时空疆界等优势外,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向世界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如何迅速在世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领域建立我们自己的阵地,同样值得思考。(赵中建)
8.校园枪击事件
主持人语: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33人死亡。8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4名大学生在当地弗农山小学的操场上惨遭“行刑式”枪击,近距离头部中枪。11月7日,芬兰南部图苏拉镇的约凯拉学校,一名18岁男子开枪杀死5名男生、2名女生和该校校长。据悉,凶手是该校学生。12月11日,印度发生校园枪击事件,一名14岁男生被两名同学枪击死亡。当然,我们不应忘记年届七旬的以色列籍教授列维·利布雷斯库,他在关键时刻挺身堵住枪口,保护了学生。
专家点评:北美和欧洲,两片聚集和享受人类现代文明成果最多的大陆,为何相继发生如此极端的事件?把事情联系起来看,便显露端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青少年暴力项目”研究主持者杜威·康奈尔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刊文说,对暴力电影和小说的偏好,对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体的利用,都显示出“21世纪”的特征。哗众取宠的媒体大肆宣扬一些极端事件的细节,网络媒介又加速其传播,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容易受其影响,甚至模仿。
两位凶手在性格上都孤僻离群,除自身原因外,其中是不是也有环境和教育因素在起作用呢?他们在案发前发布网络视频,无异于向身边的人发出最后的警告,唤起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再一次被忽视后,他们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开始报复计划,最终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自身也是受害者。
极端的行为就像火山爆发,而平时积聚的能量往往来自于校园生活。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校园欺侮事件的次数再创新高。印度枪击事件中的两位主角供认,被杀害的那名同学一直欺负同学,是学校一霸。为了除掉这个“恶霸”,他们才决定杀掉他。
孩子们仿佛在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提醒世界,使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都能获得表达的机会,都能获得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是多么重要;使儿童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尊重差异和多样性是多么重要;学校为已经受到伤害的儿童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多么重要。这些正是全世界教育者需要为之努力的。(郑新蓉)
(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