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工作手册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03:27:34
(2010-05-08 21:59:50)
标签:杂谈
分类:办公室文秘
5 、常用辞式
①"比喻"、"借代"、"比拟"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加生动形象些。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借两件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明喻--叫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打比方,"甲象乙"。
※"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在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暗喻--就是不明显的比喻,"甲是乙",不露比喻的痕迹。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
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乙代甲"。说的是喻体,指的是本体。(简练、形象、生动)。
※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整顿党
的作风》
(喻体:搓箭不放,不提本体"只是赞美理论而不愿意应用于革命实践。"
借代--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另一种与其密切有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
※在工程管理上,他是一把好手。(好手--严格、认真、技术好)
※不要浪费一针一线。(针线--任何极微小的东西)
旁代--我们的准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枪--军队)
对代--就是事物相应的方面互相代替。具体--抽象,部分--整体,泛指--特指。
比拟--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或把这一物当作另一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卜算子.咏梅》--将景色赋予了人的品格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②"夸张"、"对比"--是为了把对事物异乎寻常的感觉,真切有效地表达出来,或把爱憎感情更加鲜
明生动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
夸张--就是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加以适当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大庾(yǔ宇)岭、骑田岭、萌渚(zhǔ煮)岭、都庞岭、越城岭)虽然绵延起伏,却在红军眼里不
过是微波细浪;乌蒙山脉尽管雄伟高大(海拔2300米),却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
注意事项:
A、要合理。(以现实做依据)
鲁迅讲:"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
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B、要明显。(一看就知道)。
C、要自然。(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D、科学论文不宜用夸张,公务写作也要慎用夸张。
对比--把正反两件事物,或相反两个意思对比着写出来。是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修辞上的一种表
现。
A、两物对比--高尔基说:"为了获得更大的说服力,必须把所拥有的思想和反对的思想对立起来。"
※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儿歌)
B、一物两面对比。--从一物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问题,从而使人获得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
的政客。
③"对偶"、"排比"--为了使语言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或者使语言更有气势些。
对偶--内容上相对、相拟、相连;表达上字数相等,语法相同,成为对子。(诗歌、春联)
相对--"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相连--(因果关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排比--是用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一组词句,排列在一起,来反映事物,阐明道理,表达感
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④还有13种修辞方式:
双关,歇后,设问与反问--是为了更好地启发读者深思,需要使语言的意味更加深厚些。
反语--为了加强语言的战斗性,有时所用的语言需要有讽刺的意味。
※把"党八股"说成是一个"创作",把"历史罪人"说成"英雄"。
重复、层递--为了强调要说的内容,或者突出要说的重点、层次。
摹拟、呼告、示现--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话,或者让读者随作者一起进入意境。
跳脱--为了再现当时的特殊情境和气氛。
顶真、回环--借用语言的蝉联往复美,表现事物的连锁交互关系,增强表达效果。
(三)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或思维过程本身规律的科学。具体说,它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某些简单逻
辑方法的科学。
1、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思维--人的认识是一个辨证的发展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引起的,是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和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它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的加工制作的结果。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就是思维。
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间接性--指思维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抽象性--指在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时,抽取其本质的东西,舍去非本质的东西的过程。
概括性--指把通过抽象从部分对象中得到的本质的东西,推广到一类对象全体的过程。
思维与语言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没有语言,思维失去了赖以实现和
交流的物质手段,离开思维,语言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形式逻辑以思维为对象,但不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而只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
2、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的一般结构,即不同思维内容所包含的相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般联结方式(结
构)。
①思维形式是思维反映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方式。
②思维形式是不同思维内容所包含的性质相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般联结方式(结构)
③思维形式由常项和变项组成。(所有的S是P)
④思维形式包括思维的细胞-概念,以及由概念联结而成的判断,由判断联结而成的推理。
3、思维形式的规律--就是思维内容的一般结构的规律,即用概念组成判断和用判断组成推理的规律。
①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都与自身保持同一。
"A是A"。
注意防止:
※偷换概念和偷换论题(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加说明地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或判断,去代 替原有的
概念或判断)
※混淆概念和混淆论题(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有某些联系或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或判断,当
作相同的概念或判断互相取代)
②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是自身,又是对自身的否定。
"A不是非A。"
毛泽东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
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就概念来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矛盾概念或反对概念)不能指称或反映同一
对象。※"缺席的到会者"。
就判断来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反的判断(矛盾判断或反对判断)不能同时成立,其中必有一假。
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
※"祝家湾万亩荒山绿油油。"
※"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③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模棱两可"。
④充足理由律--任何真实判断都必须有充足理由作为根据。
公式:A真,如果B真,并且(如果B,那么A)。
就是一个判断A真,必须具有真实的理由B,并且由B真可以必然推出A真。其中B就是为A的立足理由。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是:"虚假理由,推不出"。
※我不必学外语,因为我不搞外事工作。(推不出)
4、论证概述
论证---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组成。
论题是论证的主题与核心,是真实性和虚假性有待确定的判断。论题告诉我们,证明和反驳的是什么。
论据是论证的根据和支柱,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判断。论据告诉我们,用什么来证明和反
驳。
论证方式是论题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论证方式告诉我们,论据怎样论证了论题。
(四)修辞和语法、逻辑的关系
1、修辞和语法、逻辑三者的性质、任务不同。
语法---研究组词造句规律,从语法规则、习惯着眼,看句子通不通,怎样才通。
逻辑---研究思维规律和方法的,看说得对不对,怎样说才对。
修辞--研究如何运用语言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从语言的表达效果着眼,看说(写得)得好不好,
怎样说才好。
2、三者的密切关系:
三者都是写作的基本知识,对同样一句话(一篇文章),从它表达的思维方法着眼,是逻辑的事;从语言
结构规律着眼,是语法的事;从表达的效果着眼,是修辞的事。
①逻辑是修辞的基础。
一句话只有合乎逻辑,说得对,才能进一步考虑表达效果好;如果逻辑有错误,根本就谈不上修辞的好效
果。 ②语法是修辞的前提条件。
要想修辞好,先必须合乎语法,如果语法不通,同样不会有修辞的好效果。
※"雷锋同志,我们学习"--不合语法,主、谓、宾关系乱了。"我们(主语)学习(谓语)雷锋同志
(宾语)。"或者无主语句:"向雷锋同志学习。"
※"因为我们学习解放军,所以我们学习雷锋同志"。--逻辑错误,向雷锋学习,不仅仅因为他是解放
军,这中间不是"因为"和"所以"的关系,不合事理。
※"雷锋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旗帜"--用词不当,把人说成旗帜,不合习惯,不妥帖。改为"榜样"。防
止和纠正这类毛病就是消极修辞的任务。
※"雷锋同志的形象很高大"。--从语法,逻辑的角度没有毛病,但可以用积极的修辞手法,把话说的
更形象一些。"雷锋,山顶上的青松",把"形象很高大"这个概念具体化了。
总之,语法、逻辑和修辞,各有各的任务,界限很分明。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有联系的。就从前面的
例子来看,"因为"和"所以"固然是逻辑上有错误,可是用词不当也是个修辞问题,这两个词是虚词,
也属于语法的范围。所以三者密切关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谈谈怎样写好总结
常有一些同志和我探讨如何写好总结问题。这里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试着从方法的角度谈谈怎样写总
结,一孔之见,不揣冒昧,抛砖引玉,只为促进交流,促进工作。善于总结会受益终生。概括来说,要明
白意义、懂得方法。要弄清范围,把握主题,合理结构,注意全面,突出重点,反映工作,精选材料,精
炼语言。
(一)明白搞好总结的意义,端正认识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的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的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
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体。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认识上升为系统的、深刻的理
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
毛泽东说过: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是社会进步、
人类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步骤。总结的作用---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寻找
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团结群众、争取领导的重要渠道。总结的特点---
客观性(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内容实事求是,事例、数据可靠);
典型性(要对成绩高度概括、归纳外,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总结概括经验教训,得出一些规律性"基本、
突出、本质"的认识和启示);指导性(总结过去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今后
工作);证明性(总结表达手段是被动的,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各个判断的正确
性)。基本目的---为今后的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找出对策,鼓舞斗志,调动士气,少走弯路,提高
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光为自己,也要为他人。可以说,总结是人类不断前进的法宝。
(二)弄清需要总结的范围,准确命题
总结范围,是指总结的具体指向。就是说一份总结材料,它所反映的只能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定范
< DIV align=left>围内的人和事。从性质角度划分---全面(综合)、专题;从主体角度划分---单位、部门、个人;从时间
角度划分---月、季、半年、年度;从形式角度划分---报告、汇报、小结、检查;从内容角度划分---经营
管理、党建工作、综治、双拥等。要根据"命题"要求,不能乱套。一般来说,单位总结、全面总结、年
度(甚至几年)总结、大型总结,无论从篇幅的长度、情况的复杂、材料的丰富、观点的提炼、经验教训
的分析,还是今后工作的安排部署,其要求都要高于与之对应的个人、小结、专项、短期之类的总结。因
此,有必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下更大的功夫。常见的问题,有的对主体把握不住,时而单位,时而个人,
时而他人,来回串岗;有的对总结的内容把握不住,全面总结不全面,或者面面俱到,一盘散沙,抓不住
重点,抓不住要领。单项总结太淡薄,几句话不痛不痒,雨过地皮湿,不解决问题。或者东扯西拉,张冠
李戴,没有围绕工作的主题来写,事倍功半。有的对小型总结掉以轻心,简短而言之无物。大型总结最缺
乏的是宏观把握能力,把握不住主题,回答不了事关全局的问题。包括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经验体
会,问题原因,今后工作部署的重点把握。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总结材料,容易出现忽视往年工作和过多
述及往年情况的问题,应当是篇幅上相对侧重于现在,兼顾过去。近期总结,有的觉得无话可说,惰于思
考,常常轻车熟路,把过去的、人家的某些例子某些话照抄过来,流于俗套,失去自我。
(三)确定总结的基本思路,明确框架
总结的文字格式,总结由以下五部份组成:1、标题;2、引子(前言);3、主要工作情况;4、收获体会;
5、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其中,主要工作情况、收获体会、存在问题等应作为整个总结材料的主要内
容来思考。在具体行文中,因事因人而异,结构样式、语言特色会有所不同。总结的文字要求,要客观、
准确、简炼、规范、生动、信息量大,根据要求,控制字数篇幅。
首先要构思一个好的基本框架。如何结构,写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几点什么内容,
主要用什么材料,解决什么问题,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安排设计好。常用的总结归纳式(综合式),
就是把材料概括为要点,按一定的次序分为一、二、三等条,一项一项地写下去。这容易条理清楚。分项
式(直叙式),就是把做的事情分几个项目,一项一项地写下去,再归纳出经验、问题三个顺序写下来。
这种结构单纯、易学。漫谈式(经验式),即按照实践经验,把自己的做法、认识、体会慢慢叙述出来。
这种方式多用于经验总结或报告。
其次要制作一个好的标题。主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概括,突出主题,准确定位,催人奋进。各部分次
标题也不可忽视,次标题是对每一部分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它们共同作用,用来揭示整个总结的主题。
因此要精炼、深刻,准确概括所属部分内容的本质,使人一看标题就能大体明白这一部分的基本内容,而
且标题之间要相互呼应,构成内在的逻辑联系。
其三是要占有丰富的材料,亦称素材。好比高楼大厦,要靠一砖一瓦。缺少砖瓦,建不成高楼大厦。这些
素材,应该是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得到的,不是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对材
料的要求,除了真实,就是丰富,韩信点兵,多 多益善。实际上就要求作者深入工作生活实际,深入工作
一线采访调查,大量占有材料。调查研究做好了,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你的总结也就"手中
有粮心中不慌"了。
其四是要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这是一种反
映表达(写作)能力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辅之与来自民间和基层群众的生动语言,进行加工创造,使
语言文字更加生动传神,更好的表现总结的主题,那就会为总结材料增色不少。我们看到,好文章总是十
分生动,十分感人的。当然,生动语言要靠平时注意积累,临时抱佛脚是勉为其难的。
其五是要排兵布阵,完成写作,形成作品。把结构设计合理,把主题把握准确,把材料丰富在手,把标题
安排恰当,把语言凝练到位,这还只是做好了总结的准备工作或前期工作,好比大厦有了图纸,准备好了
原材料,但这并不是大厦本身。要让原材料变大厦,还要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依照一定
之规(总结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完成建造,这才能够形成产品(作品)。生产--建造--写作,这是
一个工作量很大,很费神的劳动过程,也是一篇大文章,难文章,不易做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于怎样搞好总结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来写,就会遭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
尬,总觉得才思枯竭、难以为继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有艰苦磨练自己的思想准备,不要指望今天似乎明白
了总结的要领,明天马上就会写出很好的总结材料。但是有一句话是真理,那就是:勤能补拙,功到自然
成。惟有多读多思多写,才能拿出好的作品。
(四)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客观
总结既然是为了找出成绩和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利再战,就有必要对过去工作进行全面回顾,不能
顾此失彼。所谓全面,一是指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和经验体会、今后打算,这几个重要的方面,都要进行
概述,一个方面都不能少。少了就不能算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总结,就会失去指导工作的意义。二是指上
述各个方面,每一方面自身的内容,也要全面反映。要对基本情况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反映,就要回顾当
初的打算、决心,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取得的成果--业务效果和社会效果,
各界的反映,对发展进步的意义作用等。分析问题,既要找出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产生这些问
题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总结,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都用同样的篇幅、同样的笔墨去
反映。相反,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就是说宏观上是全面的,微观上是有分寸的。
(五)必须抓住工作的重点,详略适宜
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重点不突击,如"大而全"。就是文章的柜架大,所做的事情说得全;
"主次不分"。就是平均着墨,该详不详,该略不略。"流水账",全过程,只写"干了什么",不写"干
得怎么样"不作分析,平平淡淡。
事无巨细的总结一遍,是毫无意义的。常见有的把总结写成了流水账,有的写成了万年历,有的写成了杂
货铺,人们听了读了以后,感觉乱七八糟,不得要领,这是总结之大忌。人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必须抓住
最重要的工作情况加以总结。所谓重点,应是这些方面:单位的基本职责任务,上级部署的重要工作,有
关生产经营和职工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的处理,付出精力最多、倾注
心血最多的工作,你的得意之作,你的最大忧患,你的最深刻的经验体会,你的决心和希望,你的具体计
划等等。可以先把它们罗列出来,然后你就紧紧围绕这些你最爱最恨最牵挂的东西,去展开叙述---重点总
结。就企业来说,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业务拓展、产业结构调整、安全生产、职工素质等是综合性总结
重点。综合总结中,有些事情,虽然不是经常性的职责,但在某一阶段,却成为了中心工作,使用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必要进行总结,就要花费一定笔墨,认真进行总结。有一些事情,做
的也不错,但与工作主题相去甚远,或鸡毛蒜皮,意义不大,说了会冲淡主题,则不必多说。总之,重点
--应该做的,受关注的,费力大的,倾注多的,有影响的,特想说的那些事情。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重点,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俱进。如何突出重点,要掌握详略适宜的原则。一是实则详,
虚则略。二是新则详,旧则略。三是特点详,一般略。
(六)围绕中心选生动事例,紧扣主题
材料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步,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进入作文,这就涉及到了材料的选择,简单地说,"选
择材料就是从积累的素材中提取文章所需的部分"。即要选择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也会使主题更加鲜明。那么选材时都应注意哪些要求呢?
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材,做到选材准确,抓住中心,围绕主题,选择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例文:《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东方新港--记张家港港》
张家港港--近年来崛起的长江三角洲的新兴港口,现在已经为世人瞩目了。它从1970 年投产以来,已
经同世界上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四十五个港口有货运往来,1985年货物吞吐量为三百四十多万吨,集装箱吞
吐量跃居全国第五位。一个六十年代的渔村、渡口能在短时间内建成一座东方大港,并作出如此成绩,与
港口兴业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张家港港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无不透出港
口的创新精神。
五个"第一"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首先,张家港港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外轮进入内河港的港口。
第二,第一艘外国滚装船--日本的巴拿马籍轮船于1983年5月7日在张家港港靠岸。这在国内是前所未
有的。张家港港在领会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上,勇敢地作出这样的抉择,坚定地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使
港口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港口对外开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起到了为上海等大港分流的作用。这
样,既搞好了与国内港口的联系合作,又加深了与国外的交流。
第三,张家港港是第一个浮码头运输集装箱的港口。我们参观了港口的集装箱公司,那里堆放着花花绿绿
的集装箱,有20吨级的,有40吨级的。集装箱运输能提高运输效率。原来那种散装的运输,轮船要在码
头停留八九天;现在集装箱装卸只需一天。另外,集装箱还能节省劳动力,减少货物损坏,减少污染。浮
码头运输集装箱难度很大,因为码头是移动的,张家港港知难而上,在这个项目上夺魁,这是他们创新精
神的又一点表现。
第四,张家港港口是第一个浮码头停靠35000吨级外轮的港口。
第五,张家港港的水上木材运输速度居全国第一。
五个"第一"的桂冠就这样被张家港港摘走了。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的关怀分不开的。张家港
港地理环境优越,但更重要的是张家港港全体职工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地结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把
张家港港建设成港口群体城市,因此,他们不甘心停留在现有的基础上,他们要不断地创新、开拓。张家
港港五个"第一"是近年来张家港发展成果的结晶,张家港港从一个荒滩发展成现在这个新兴港口,离不
开它本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导。港口好比一个窗口,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改革开放是国
家必然采取的基本战略。愿张家港港--这颗黄金水道上的明珠,放出更耀眼夺目的光彩。(1988年江苏
省优秀作文)
作者从张家港港获得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创新"则是作者最初的、也是最深切的感受。文章选择五个
"第一",作为记写张家港港创新精神的基本材料,让人信服,令人振奋。较好地做到了选材围绕中心,
为主题服务。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有时人家讲了半天道理,我们不知所云,而只要举一个例子,就会豁然明白。搞总结
也是一样。总结材料多使用抽象概括语言,看起来和听起来不如看小说听故事那样引人入胜,不容易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又因为总结材料一般比较全面,故篇幅也比较长,看和听的人常常感到很累,这会削弱总
结的作用。如果在材料中适当加入生动事例,情况就会大大改观。事例说明观点,观点联想事例,二者互
补,相得益彰。生动的例子才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为总结中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也会加深自己对某些问题
和观点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一把思考和联想的钥匙。生动不是猎奇,不是编造,不是拔高,
而是来自于事例本身的鲜活。加入生动事例,实际还是用事实说话。当然事例也不一定是绝对的个案,可
以概括叙述,把几件同类的事情集中起来说,或使用一组数据,或借用外界的有关评价,来反映一种现象,
进而证明一种思想,一种观点。这是总结材料中的亮点,不可忽视。但是一定要注意,事例要精选,语言
要精练,勿过多过长!
(七)文章要有自己的特点,彰显个性
这里所说的特点,有三个意思:
一是要反映自身职责特点。比如,爱华与其他企业不同,各有自身特点。集团内部,各公司、不同的部门,
有不同的业务和职责,都有自己的特点。总结中就应当反映出它们各自不同的职责特点,不能写成"通稿"。
二是要反映自身工作特点。
三是要反映作者水平。不同的人执笔,会有不同的风格,要提倡广泛借鉴,独立思考,自成体系。不能东
抄西凑,千篇一律,看不出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把握主题,是要解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的问题。表现特点,
则是解决怎样表达这个意思,用什么语言、多少语言表达这个意思,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意思,怎样才会
收到一个好的效果的问题。语言上,有些人喜欢搞些"四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人喜欢使用排比
句,显得很有力量,有些人喜欢工整对仗,显得整齐美观,有些人刻意雕琢,有些人娓娓道来,风格迥然,
殊途同归。只要能够言简意明,传情达意,不拘泥形式,不搞八股,就应当 允许,不必苛刻。百花齐放是
好事。
五、总结各部分的具体写法
标题
总结的标题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一是文件式标题: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四要素"组成。
如:《爱华控股集团2005年度经营管理工作总结》(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二是命题式标题:
主要是专题经验总结,只是内容概括,不标明"总结"二字。如《两心合一抓党建,善良和谐促发展》。
三是主副双标题:正题标明文章的主旨,副题具体说明文章的内容和文种,如《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加
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爱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前言
前言也是总结的开头,力求简洁、开宗明义。用精炼、简短的文字,概括交待总结的内容;
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等;
或者将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主要成绩和效果作概况提示;
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的情况、突出的成绩与效益等作简单的介绍,为阅读、理解全篇总结打下基础。
主要工作情况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篇幅大、内容多,特别要注意层次分明、条理。常用的撰写思路有三种:
①      纵式结构---按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

②      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外是:事物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
明白。(写不好容易记流水帐)。
②横式结构---按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归纳后分类别地依次展开写作,便使各层次之间呈现并列的态
势。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采用此种写法的较多。
③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既考虑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事物的逻辑关系,从
几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此种写法,多数是先用纵式写出事物发展各阶段的情况(成绩、问题),然后用
横式归纳写出经验教训。
常见的外部形式也有三种:
①贯通式---适用于篇幅较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全文只用段落,而用标题、序数来显示层次。
②小标题式---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楚。
③序数式---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用"一、二、三"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
实际运用中,小标题加上序数式用法最为广泛。具体内容的一般结构(撰写)规律是"四层论"---小标题;
提出问题或依据怎样认识这些问题(定义、作用、目的、危害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层次(一)、
(二)、(三)或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同时];取得的具体成绩(具体表现:事例、数据等
说明)
收获(认识)体会
收获(认识)体会着重从思想认识(理念)来总结自身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是总结的重要部份。
(1)要求认真提炼归纳感受最深、思想提升最大、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启示的思想理论认识。
(2)这种体会和认识可以是一条或几条,应是发自内心的和正确的。
(3)不要就事论事,要善于规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
此部分篇幅应少于主要工作成绩部分,要求一定要有哲理性、思 想性、启示性。
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     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自己工作。不遮丑,勇于解剖。
•     对问题要进行归纳,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展开叙述。
•     根据问题提出对应措施或今后的工作打算。
此部分篇幅一般半页即可(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可稍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