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李志文班外学生:对世界的思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5:29:48
By 李志文
回头看历史长河,工业社会成长于西方,几乎是不可避免,它与西方的科技水平无关,宋朝中国(960-1279)所拥有的科技文明,不是同时代,黑暗末期的欧洲能望其项背。当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在西方支离破碎的政治体系上萌芽,中华帝国超稳定的帝王制度,以武力压制及道德谎言,牢牢的将农民锁在土地上。西方的群雄割据,给了独立思考与人文主义(Humanism)成长的空间。以人为本的独立思考,是科学民主的必要条件。
中国走上科学与民主,不是因为我们崇洋媚外,是因为科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民主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尊严。西方文明在长期科学的实证观察中,发现了人(及所有生物)追求自我生存的基本特质:selfishness。这个在中国羞于启口的“道德缺陷”,成为西方视为理所当然的人性,以不断修改的制度,来处理人性对社会可能造成的伤害。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当中国知识份子,每天在私室中自责人格的缺陷时,西方知识份子已经在公开讨论,如何将人性的弱点,转化成社会的进步动力。当江受一个复旦教授的影响,高喊“以德治国”时,我对中国人文社会学科的落后,感到胆战心惊。以德治国,就是以谎言治国,社会阶梯的越上层,就越自私狠毒。统治者何德之有? 中央电视台说书式的“百家论坛”,不断地提醒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份子,中国人文思想的浅薄。
我在多次场合提出,“文化中国计划”应该属于全校。金融学教育属于少数有志从事金融工作的学生的一个技术训练,人文教育是每一个“人”不可少的成长过程。
人文教育不是“李志文商学精英班”的本业。但是没有人文教育,就无法成为社会的“精英”。文、化、大※革、命对人文教育的摧残,古今中外少有。中国的大学直到今日,人文学科依然残破不堪。我为“李志文班”设计些人文课程,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到了国外,一言一行,不至于让人“毛骨悚然”。
李志文 09.05.17
——————————————————
Subject: 一个李志文班之外的学生对世界的思考
李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普通的大二学生,并不是李志文班的一员。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交流。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云南的一个偏远的山区考察,或者说,旅游。期间有一个现象触动了我,我去云南的第二天闲逛到他们那里的菜市场,期间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人家在买鸡,老人家问,鸡多少钱?卖鸡的说:15块钱一只,自己拿吧。然后那个年轻人在鸡篓里摸了半天,大概是想摸只大鸡,旁边的老人家看到,马上就喝斥他:挑什么挑,随便拿一只走就好了。年轻人很不好意思地起身,随便拿了只鸡走了。
改革开放30年了,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的一种很特殊的结合。越接近市民底层,中国文化传统的烙印就越深,儒家本是排斥分工,不斤斤计较,与人为善的,对个人利益没有过多的追求,而且君子讲求的是“和而不同”,并不会单纯为一个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孜孜追求。从那个老人家身上我深深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质朴的一面,而且那个地方的人也是很和善,在当地人中人与人之间非常信任,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是能够构建成一个“和”的社会的,当然前提是在中国的文化不被执政当局拿来当作工具利用的情况下。而社会阶层越向上,则就是越丑恶的现象,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无仁无信,然后堂而皇之地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我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这种性格的变化却并不是向着西方人在靠近,而是越发地畸形。资本主义某种程度上说是产生于路德的新教改革中,自由主义开始萌芽,很多人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去奋斗,他们心中有上帝,最终目的乃是证明自己,造福人类,自私或者说追求自我那是非常客观的现象而非主观为之,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西方的philanthropist比中国要多很多。而中国经济改革以后,人们却堂而皇之地把这个追求自我当成理由,却很少思考为什么西方人要追求自由,提倡自由主义。中国人把自己往西方推,既成不了西方人,也做不了中国人,这是多么悲哀。
我一直觉得东西方文化看似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有些本质上的东西是殊途同归的,一个社会单元对所有其他的人或事物总有个同情共感,这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无非是中国的社会关系的作用在儒家传统下以家庭为一个社会单位向外递减辐射,而西方则是以个人为单位。一个讲求的是“和”字,而一个讲求的是“命”字。而这两个实际上都世界上万事万物变化规律本源性的东西。从李志文班的理念来看,“仁,信,智,清”是非常中国传统化的。李老师是否也认为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对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呢?看了李志文班的课表,很多课都是讲欧洲历史的,文艺复兴,欧洲宗教改革,希腊哲学固然很有吸引力,然而东方文化也应该有他绽放光芒的一刻,我觉得是否传统儒家文化的课程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呢,这样对于世界的理解也可以多一个维度。我是杜维明先生发起的“文化中国计划”的一名学员,很希望有机会和李志文班能够更多地交流。
祝: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