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读《儿童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5:35:14
我们阅读《儿童发展》   

——发布时间:2006-5-10 8:09:20 , 浏览人数:538

李晓艳:元认知 我想和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记得那是上个周五,部里搞完读书沙龙已经很晚了,我急匆匆地赶去幼儿园接孩子,当领着她到了小区门口时,她突然说:“妈妈,我想在楼下玩一会儿。“当时我心里很急,第二天要去河源,还什么都没准备呢?“不行,快点走”不容她说,我拉着她就往楼上走。边上楼我就在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孩子在幼儿园憋了一天了,即便我有事也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呀!  大家一定听出来了,我刚才的这一系列心理活动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在儿童发展中还有一个名字,叫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有人称其为反省认知。是一种自我监控,自我反省。       说它是对认知的认知,大家请看“认知过程”图示,由于时间关系对认知的过程我就不多讲,但老师们一定看到了上面的这个“执行的控制过程”,这就是元认知,有人称元认知是一双无行的手,在控制着整个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   说到元认知,就一定要说说元认知的策略,因为有了这种反省的认识固然重要,但怎样去解决问题可能更为重要。就像刚刚我举的我自己的例子,记得我在自我反省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即便有事也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呀!记得当时回到了家,我就和孩子讲,你不是很想去河源玩吗?那么我们就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明天才能玩的开心,现在我们就一起准备,如果准备完了,还有时间,我们就去下边滑旱冰。听了之后,她就和我一起准备。也不像刚才那样不开心了。 再来说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的策略一般分学习活动之前的计划、准备;学习活动之中的意识、方法、执行; 学习活动之后的反馈、补救、总结。 元认知策略也有很多,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策略在此说给老师们听,那就是“问题训练单”。它是把具体的策略以自我提问这种形式反应出来,达到我们完成任务时的自我调控自我反省的目的,也具体指向我们怎样去补救,怎样去操作。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的问题单: 1.生字词我都会认了吗? 2.不理解的词我想办法弄明白了吗? 3.精彩之处我做上标记了吗? 4.不懂的地方我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了吗? 5.我查找资料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了吗?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的问题单: 1.学完本文我应该积累些什么? 2.我能模仿本文的写法学着写点什么吗? 3.我还能通过其它的途径体现我对本文的理解吗? 4.围绕本文的内容我还需要探究些什么? 那么当这些策略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运用,达到自动化后,学生也就学会了学习。 其实我们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这种问题单来调节自己,设计完一节课后,针对某一个环节问一问自己:我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在体现我的教学目标吗?针对某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问一问自己:我的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为我的教学服务的吗? 总之,元认知无论在调控自我情绪,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指导我们教师备课方面都有很大的用处,希望大家都来读儿童发展,都来关注“元认知”。      如果我们想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想让我们学生能学会学习,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合理,那么就来读《儿童发展》吧。           崔恒梅:智力 智力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还记得《天下无贼》里范伟结巴的说着:“IP、 IQ”吧。这里的IQ就是智力。在传统意义上,人们是将智力和一个人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我相信这会儿我去每个班集体做个小调查,全班肯定有一半的学生在外面报有美术班,音乐舞蹈班或者其他特长班。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性了。 那到底什么是智力呢? 首先智力不同于知识。不能以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知识的掌握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如25+18=?有的孩子用(25+15)+3=43来计算,有的孩子用数手指头的办法计算,有的孩子利用实物符号计算。虽然答案一样,但智力水平大不相同。我比较赞同认为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结合。包括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体验等方面(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现今中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大部分了体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思想。我们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现在的孩子比当年的我们幸福,幸福在他们的大脑开发比我们要好的多,深的多。相信大家还记得上次大会国外学生的课程设置,国外在这点上作足了文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木工活,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拼装来完成自己对产品的构思与创作,寓教于乐,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孩子独立动手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塑造美好的品质,建立孩子的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如果仅仅引导儿童(学生)片面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则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甚至会妨碍智力发展。有的孩子学会了加、减、乘、除甚至乘方、开方运算,但不一定表明是智力高度发展。因为这是一种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熟练运算。中间缺少创造性和思维成分,只是一种主要靠记忆和熟练完成的技巧。如对一个6岁的儿童进行测验,可以说明这一点。他可以做多位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在符合速算法则的范围内,计算速度很快,超过具有大专程度的人,但给他一张同年级学生期末考试卷,其答卷速度和同年级的优等生差不多。对他进行记忆广度、图形知识、智力游戏等测验,成绩和同龄儿童基本一样。综合各项指标说明,该儿童只是在算术方面接受了大量速算法的训练,表现异常,在其他方面与同龄儿童差不多。由此可见这种训练对智力有好处,但长期停留在这一点上,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会形成智力发展的障碍。如有一个11岁男孩子随时给他1880-1950年时期的任何一天,他能立即说出是星期几。他的加法更惊人,10到12位数相加,只要数字一念完,他马上就能说出答数。但他的一般知识却不如同龄儿童,许多诗句倒背如流但不知意思,他不能进行逻辑推理,涉及到抽象概括的事,他就目瞪口呆了。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一直在国际奥林匹克上屡获金奖但没有一个中国人去靠近诺贝尔奖。 提到智力,没有人会把人际关系能力归到当中来。但是恰恰这个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点。与人交往的快乐与否直接影响了智力的发展,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四年级一个孩子在内地时学习各方面都不错,能力也很强。去年转学到深圳在班级的表现也不错。但是最近他变得特别奇怪,经常与其他同学闹矛盾,成绩也有了下降的趋势,做什么事情也没有以前的积极性了。班主任找他谈话,才知道是与同学们相处出现了问题。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他很难接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原先在班级同学中体会到的成就感和快乐渐渐消失,学习也没劲了。在班主任和同学的帮助下,笑容又回到了这个孩子的脸上。这个就要提到最近很是流行的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EQ),指的是信心、乐观、急躁、恐惧、直觉等一些情绪反应的程度。 第三,说到智力,不能不提及创造力。我很赞同一个美国学者的话:“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她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她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能力。死记硬背,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更聪明。中国人太习惯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考,对于不少中国人而言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迷茫。21世纪的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开发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的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靠灌输。就像种子一样,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环境。中国的传统教育热衷于让学生进行原有知识的重复与积累,过多强调对正确答案的掌握,忽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用仪器和设备,任何场合都可以,因为它无处不在:对天经地义的事情提出怀疑,对已经有结论的东西提出质疑,对没有的东西要发现,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才叫学无止境。我上次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思维想象力的小游戏。要求学生奖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和两条直线任意组合并命名。我很欣喜的看到孩子的非凡的创造力。鉴于时间的缘故,我就不一一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了。我只希望这种创造力不要被泯灭,就想韦珏部长说的那样,保护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     张业晨:儿童的语言发展 《儿童发展》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指导了我的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对我的人生也可能意义非凡,它可以使我成为一个优秀并且理性的母亲。 在我不长的教学经历中,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7岁了,但表达能力还不如学龄前的儿童,要想听他说清楚一件事情是意见比较痛苦的事情,他成绩并不差,为何会语言发展如此迟缓呢,读了这部分,我就找出了答案。 实际上语言是一种生物基础,特别是人类的才能。夏威夷克利奥尔英语就是例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孩子们的下一代一定会依靠他们的先天机制创造出语言,而且人类已经在脑中进化出了支持语言技能的特殊区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语言区位于左半球的皮层上。大家发现没有?语言区在大脑中的分布实际上是单侧化的,但并不是每个婴儿出生时都这样,当研究者记录下13-17个月大的孩子听到他们自己的词汇量中的词汇时的事件关联电位时,电位活动广泛的分布在大脑的两个半球。但是到了20个月的时候,它就集中在了特定的左半球区域,对于词汇发展较快的婴儿来说,这种趋势更明显一些。因而研究者得出结论,语言发展是有个关键期的,孩子在大脑单侧化的时期一定要获取语言。那些儿童时期严重受虐的孩子-狼孩等,珍尼13岁获救,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和御语用能力严重受限。所以在大脑单侧化期间学习第一种语言是适宜的,尽管语言能力下降的确切年龄还没有被确定下来。所以说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是在1-4岁时,是由老家的爷爷带大的,很有可能是这种原因造成了语言发展迟缓。因而入学后,我们就需要对这样的儿童采用更多的教学技术来补救。 那怎样才能促进婴儿语言发展呢,我知道在坐的不仅是亲切的领导,也都是教育的专家,所以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您带着一岁的宝宝散步,正准备回家,宝宝被旁边花丛中的蝴蝶吸引,有小手指着蝴蝶蹒跚而行,你会怎么做?一岁的婴儿使用原始陈诉将妈妈的注意力吸引到蝴蝶上,当母亲也作出像他一样的那样指的手势时,就促进了儿子向口头语言的发展。 这种共同的注意力对早期的语言发展是很重要的,如果带孩子的母亲经常打断、再三指点或者限制婴儿注意力和活动的母亲,他们的孩子有时候语言发展缓慢。 为什么一直强调母亲呢,因为孩子更喜欢高音质的,夸张的语调,这种母亲式亲昵语言的形式,它减少了早期语言学习的难度。 一出生,婴儿就已经为会话行为的一些方面作好了准备。在出生的最初几天内,婴儿能区分出并且更喜欢他们本地语言的所有声音模式而不喜欢其他语言的声音模式,当婴儿继续积极地听他们周围的人讲话时,他们学会了集中那些有意义的声音种类。到六个月时,就是他们准备讲话不久,婴儿开始将语言组成他们自己语言的语音种类,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注意许多他们的语言团体中没有用处的声音。所以说,如果孩子出生时,他所听到的是杂乱的,不正规的语音的话,很可能造成他语言发展中的障碍,从小在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环境中长大的人,对他的语言发展也有一定影响。除此之外,新生婴儿视线交流。4个月以后,注视和成人相同的方向。环境标识,轮流会话产生。6个月左右,轮流游戏。第一年末,原始陈述、原始祁使,第二年早期,手势交流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语音在学龄前就已经打下了基础,6岁的孩子的词汇量也已经非常丰富,但孩子在刚上小学到青少年时期,词汇量要增加四倍,最终超过4万个词语,这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儿童早期词汇量的增长。对此,伊夫‘克拉克提出了一种词汇对比理论,他认为有两个原则影响了词汇的增加 1.常规性:即儿童获取他们语言群体中词语和词语意思的自然欲望。 2.对照性:当儿童听到一个新词语,他们就试图将新符号和知道的词语进行对比并将它分配到相应的词汇量中弄清楚意思。 所以这也为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关键期通过大量阅读来拓充词汇量提供了又一证据。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体会,请各位领导指正。       何英:情绪的发展 情绪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许多人都有过这般的经验――在情绪低潮时和欣喜若狂下对这整个世界看法截然不同,前则黯淡无光,后则鲜活愉快,同样的世界竟有全然不同的感受,这个影响全然来自自我情绪。犹如戴上不同色彩的眼镜看世界,可知情绪对每个人影响之大,因此,劳拉。贝克在《儿童发展》这本书里写道:情绪在人的发展过程的各方面起着核心作用。情绪表达了你准备建立,维持或改变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种环境对你很重要。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了解到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高级情绪(也叫情绪的高级阶段)。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恼怒,悲伤,和恐惧。这些在婴儿出生早期就表现出来了。高级情绪则包括羞耻,尴尬,愧疚,嫉妒和骄傲,因为这些情绪都关系到对自我意识的伤害和提高,因此,我们统称它们为自我意识。研究表明:2岁以后的孩子才具有这些高级情绪。 机能主义者将情绪视为人类活动―――认知过程,社会行为甚至身体健康的中心动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认知的效果?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的一次考试或者一堂课,但结果不如人意。是不是焦虑影响了你的临场发挥?不管是儿童或是成人,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影响认知效果。只有适当的焦虑才能推动认知发展。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忆力。如在医生那里接种时,感觉特别难受的孩子比其他感觉较轻松的孩子更能记住这件事情。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两者同为掌握技能的结果,并同为孩子下一步学习的方法和基础。    许多研究证明,情绪和身体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女士可能感受更大。情绪积极的女孩子大多脸上很有光泽。看上去漂亮,有活力。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案例。一位产后的母亲经历过产后消沉的情绪。孩子出生以后,史迪拉(这位母亲)不会抚养孩子,整天被露西的需求搞的十分焦急。整天泪汪汪的。并因无法按自己的时间表行事而感到愤怒。因此她情绪十分低沉。开始抱怨。这种情绪并没有改变任何现状,反而,她的宝宝越哭越凶。她的爱人也不喜欢回家,她的朋友来看望过她一次,就在也没有来过了。如果她在不调整她的情绪的话,她们亲子关系就会更加恶化。严重一些,还会影响到婚姻。 研究表明,沮丧父母的孩子患行为障碍的可能性比其他的孩子要高出2――5倍。虽然遗传基因起部分作用。但是父母抚养的质量,尤其是消极的交互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消沉的父母往往婚姻不美满,父母间不断的争吵使孩子对争执变的敏感,因而加剧他们的悲伤感和侵略性。 情绪使使可以传播和相互感染的。(卡尔。维特的教育告诉我们青年朋友找伴侣时一定要找那种有积极情绪的人)我对班级的孩子也是这么教育的。我告诉他们,每天传播快乐的情绪。 夸张一点说。情绪可以掌握我们的生活。情绪虽然是抽象的东西。但是它的影响却一点都不抽象。我们应该做我们自己情绪的主人。积极的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和工作。     陶红霞:自我了解和社会理解 一、自我了解 实验一:     9-24个月大的婴儿分别坐在镜子前,然后母亲借口说要给孩子擦脸,把他的鼻子涂上红颜料。其他人都看着他笑……     小于15个月的孩子,会去触摸镜子里的红鼻子,他被周围情绪感染,会跟着大家一起笑。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幼儿的自我认知开始了——(1)自我意识:3个月大的孩子就识别出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自己是独立于周围世界的,并能应并控制周围环境。能接受外在情绪、语言等信息并用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些信息。 主我意识和早期情感教育 1.岁的孩子能区分出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在有他人参与下他的自我意识表现更为突出:“我是,我的,我妈妈……” 基于这些原因早期建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导向是很重要的。自私OR慷慨、 合群OR孤僻……(思想盲目和自闭症)这就是建立起主我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和谐 例如:让孩子一起分享玩具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 方式一,好的,那是你的玩具(希望占有的行为理解为自我主张的发展)                     就一会,你能让别人试一试吗?两个人一起会更有意思(鼓励他分享)方式二:和小朋 友一起玩,要懂礼貌。 拿过来,给小朋友玩一下。 二、客我意识和个性发展 15个月大的孩子看见镜子会去抹自己奇怪的红鼻子,并且对他人的笑会感到不舒服……这是因为15个月大的孩子开始对外部环境敏感,意识到外貌,欲望,态度,思维,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等较复杂综合体——客观意识     基于如此。家长应帮助和完善对孩子的归类自我和记忆自我: 1.根据显著特征来归类,并形成记忆。 男孩,女孩,高大,强壮,我是好女孩子。TOM很小气。我行,我不能。 2.自尊 孩子的自尊是建立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间接获得的。与孩子真实的成就感有关,这来自两个方面,能力和努力程度。 两者发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性格 1.胆小。对自己很怀疑,成绩中下,不善于表达自己。 2.正确认识自己,有信心,能听取他人意见,不断的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3.自负,能力发展倾斜。去喜欢嘲笑或妒忌他人。 自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这些评价的想法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属于那一类人表示十分满意,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在那里,并努力完善自己。 形成较强自尊的配方:提供任务+外在鼓励+表现评价+学校环境     彭金云: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 《儿童发展》这本书,不像以前我们所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那样枯燥、乏味、内容陈旧,它既保持了理论研究的严肃性,又不乏轻松幽默。更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本书将理论研究真正带到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我阅读的是《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这一章节,这一章节理论性其实并不强,但是有大量的案例、数据、表格,读来妙趣横生!下面我就选取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被广泛接受的有关对男性和女性来说合适的个性特征的观点。 在一项研究中,要求学龄前儿童、上学儿童和成人回答:在多大程度上他们喜欢和那些行为上违背性别角色期望的同龄人交朋友(比如男人穿裙子或女人踢足球)。孩子们及成人对女性的违背是相当宽容的,但是大多数人相当严厉地评判男性的违背。这个研究结果反映了男性要符合性别角色,他们有更大的社会压力! 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女生留短发、踢足球,那叫有个性,那叫可爱;而男生如果娘娘腔、扭扭捏捏,那就是“变态”了。 比如说,在我们班的班干部竞选会上,我们班的李斯蒙同学在她的演讲中说到:“我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被我打过。”经过调查,全班38名同学,有24个遭到过她的“攻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喜欢踢足球、经常用打人这种方式表达对同学的喜爱的女生得票率最高!她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二、父母的影响 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父母会鼓励一系列多样的“性别适宜的”游戏活动和行为。他们在性别角色的一致性方面也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强化! 在早期的发展中,父母就提供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鼓励了男孩子的果断性、探索性,从事于物质世界以及情绪控制。相比之下,它们鼓励了女孩子的模仿性、依赖性以及情绪敏感性。 下面给大家播放一个短片。 这个短片说明:父母对女孩儿的快乐和痛苦回应很频繁,而对男孩儿却不。在儿童期,父母对女孩子更可能依赖于劝诱式训导,跟男孩子相比,父母给了女孩更多的鼓励。 三、性别教育 说到性别教育就必须说到这几个名词:性别认定、性别倒错、性别角色意。识性别认定是指一个人在个性上把自己知觉为相对男性化或者女性化。很早的时候,荷尔蒙就影响游戏风格,导致了男孩儿粗鲁的、喧闹的运动以及女孩儿平静、温柔的行为。在儿童中期,与女儿相比,当儿子跨越性别基线时,父母(特别时父亲)往往不太能容忍。相似地,一个野丫头式的女孩子可以和她的女同伴一起加入到男孩子的活动中,但是与女孩子一起玩的男孩子可能会遭到嘲笑和拒绝。 现在出现得比较多的现象是男孩子娘娘腔,缺乏阳刚之气。这就需要我们的女老师,特别是低年级女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比如说,男孩子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醒他:“你是男孩子,声音能不能再大点!”男孩子摔倒之后,老师鼓励他:“男孩子要坚强!勇敢地站起来!” 通过阅读《儿童发展》,我很深切地感受倒:教育理论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它,研究它!     邢迪:儿童教养方式 如果说,张业晨老师的那一章告诉她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如何当一个好妈妈,那我的这一章则是教会我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如何成为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和会分析学生的老师。 在我介绍这章内容之前,我想先给各位领导讲一件发生在我班孩子身上事:去年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亲子登山活动,在道路崎岖和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一直坚持不懈的登到山顶;有的孩子则表现出焦急,烦躁的情绪,有的孩子完全依赖于父母,一路上都让父母背,抱,,还有一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就坐在地上不走了,完全放弃.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反应各不相同呢?我想各位经验丰富的领导已经想到了他们的行为与其家庭教育有关。 的确,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为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读的这章正是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出发,探索和讨论父母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主要有四种: 1.权威型 权威型是大多数人认同的儿童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为了孩子成熟地发展,向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同时,他们对孩子表现出热忱和爱心,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他们参与家庭的决策。西方的大多数家长都采取这种教养方式,他们对子女放手而不放任,在他们的监督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适用于家庭,它也适用于老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这样班级会更加民主,课堂会更加活跃。这种合理的,民主的,承认和尊重双方权利的教养方式,使儿童心情愉快,面对挑战信心十足。 2.专制型 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也提要求,但他们非常看重孩子对他们的遵从,“因为我这样说了,你就得这样去做。”这就是这类父母的态度。他们希望让孩子毫无保留的接受大人所谓正确的管教。现今的许多家长都属于专制型家长,他们不去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力,只是根据他们的判断,就去决定孩子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自身不喜欢音乐,手指也很短小,但是因为父母认为弹钢琴发展好,就被强迫去学习钢琴,每天这个孩子都在痛苦中学琴,练琴。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这种父母只为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压抑了儿童的自我意识。这样,会使儿童存在焦虑,退缩和抑郁的特征。 3.放任自流型 这种方式是一种将儿童视为花朵的教养方式,它允许儿童在还没有能力决策时就做出许多的决定。他们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的任何行为都不会受到父母的阻挠。 研究表明,放任自流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非常不成熟。当他们处理与他们期望相冲突的事件时,他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冲动,不听取他人的意见,表现出反叛行为。现在的孩子,父母宠,长辈惯,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来到学校后也希望能成为同学间的中心。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孩子,课上,他举手发言,但如果老师没有提问他,那他会马上把手拍在桌子上,并且大声的唉一声,来表达他的不满,有时甚至会在其他人回答问题时捣乱来表示他的气愤。 4.漠不关心型的儿童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除满足儿童最低的衣食要求之外,就不再尽心尽责。我们深圳的许多父母因为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和生活负担,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呆在一起。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父母每天都要9点多才能回家,周末还要加班,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他们只能采用这种比较随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他们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发展的所有方面都会受到摧残,引发多种心理疾病。 提到心理疾病,就会让我想起深圳中学高才生自杀事件。据家长反应:这个孩子和父母沟通非常的少,几乎是问一句答一句。他有自己的一个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是父母走不进去的。我不能武断的说,他的父母就是漠不关心型的家长,但是,我想如果他们和孩子的沟通多一些,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同时,也希望这件事情能为漠不关心型的家长敲响警钟。 到底哪种教养方式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呢?不言而喻,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最适于儿童发展的。 由于我工作时间较短,对以上教养方式的具体家庭事例掌握较少,因此只能总结一些理论供各位老师参考,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为各位老师在分析学生行为习惯时提供一些帮助,在和家长交流时提供一些素材。如果各位老师有这方面的案例,请帮我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