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母亲节的思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7:28:22

(原创) 母亲节的思念

婚姻—家庭 2007-05-15 14:52:59  

                        母亲节的思念

 晨起大女儿说:“妈今天是母亲节!我请客,咱们出去啜一顿。”二丫要学车没有响应,老公一听要先去看他的老娘,大女儿也代我前去看望奶奶。

中午看到厨房一大堆的好菜,却懒得做。一想起母亲的一生便悲由心生!

母亲是姥姥家的长女、独女,我还有四个舅舅,战争年代姥姥怕出事,拉着嫁妆把母亲从河北老家送到天津完婚。也因为这,成了父亲一辈子取笑母亲的话柄。

父亲虽然没念过几年书从小就在天津木器行当学徒,可是因为爷爷在老家买了几亩地顾人耕种,所以是地主咯!

因为出身不好,大大小小的运动父亲无一幸免。那个年代给我们造就了一个不言不语的,不善和人沟通的,只会埋头苦干的或者是一个不会心痛人、更像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

母亲远离亲人,亲手把我们姊妹五个拉扯大。一年四季厚棉衣、薄棉衣、夹衣、单衣、夹鞋、棉鞋,一家七口每人最少一套。但由于我妈做活慢,等轮到给我做鞋,我的脚趾头总有那么几个俏皮捣蛋的家伙早已探头探脑的出来观光了。

母亲一年四季都在忙,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半夜醒来,母亲还在油灯下纳鞋底、缉鞋脸。在我的记忆力,母亲起早贪黑,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整天料理家务,很少见母亲串门。自我记事以来,都是街坊邻居来我家让老娘给剪个鞋样、裁个衣裤、述个家常理短,给朋友们拔个火罐、挑个十指。我们全家有个头痛脑热的也是母亲用一些小偏法、野菜、葱胡、香菜根、之类的草药、针呀罐呀的亲手给我们调治,我们五个孩子小时候都没输过液,也很少打针。

五四年父亲受不了家里的歧视,主动请缨支边来到山西应县,第二年我们全家都搬迁过来,一呆就是五十多年。

姥姥的掌上明珠,远隔千里,那时的经济条件,根本没条件探亲,我记得姥姥只来过应县一次,她老人家唯一寄托思念的方法就是大包小包的给我们寄包裹。直到文革期间,我们才用完,大到被褥的里、面、棉花,小到我们的内衣、裤及棉衣里子,都是姥姥给寄来的花格家纺布。但从没记得父亲领过情。

父母很少吵架,但经常冷战,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半年六个月。因为大姐在天津、二姐在大同、弟妹又小我虽是老三,但我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顶梁柱和传话筒。爸妈一冷战,我就有用了,爸一出差就会可着嗓子喊“三儿,我要到XXX去,衣服在那?给爸找找。”明明知道我找不着。母亲不管我在不在,总会把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找出来悄悄放在一边,也不蔫声。而父亲又会把换下的脏衣服塞到旮旯,没事儿人一样。而母亲又总是不声不响的给洗干净放好。

在母亲的心理有一本明细帐:比如,老爸下班回来给收过几次衣服、吃饭时有几次父亲让孩子们‘先别吃,等等你妈、’又有几次天凉了,让母亲加件衣服等等都一一记得清清楚楚。但要细数起对父亲的不满时,可信口吐出一大萝筐,如:每次出差回来,没给大人孩子买过吃、穿,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冷暖,……总之父亲是一个自私自利、胆小怕事、一无是处的、进门就会看书,那怕是一张小纸片都看个没完的怪老头。从不和我们沟通,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是否爱我们?

就这样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一个不会疼人的丈夫、一个多子女并不富裕的家、一个远离生她养她的故乡,远离娇生惯养的亲人无依无靠的小女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同样受到文革的冲击,受街道管制扫马路、一开批判会就当地富反坏右给关起来……

然而,从来没听母亲抱怨过,她总是与人为善,帮贫助困,当老太太出殡时,旧城的乡亲街坊们,沿街出来送行:“老王嫂,好人哪!”“老王嫂,可是个好人!”

母亲的善良和仁厚,直接影响了我们两代人,我的女儿有时抱怨,‘我们都像你和姥姥,太善良,看谁都是好人,常吃亏上当。’

但母亲最大的功劳是把大孙子和小外甥培养的非常优秀,孩子的前期教育是在儿歌、唐诗和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教数数是背着孩子到马路边数汽车、到人家的牛棚、羊圈去数羊、数牛。良好的前期教育,奠定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及优秀的人品。……

一阵敲门声把我从沉沉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大女儿拎回大包小包好吃得,一支馨香的康乃馨从女儿背后飘到我的面前,随着一声‘母亲节快乐!’化解了我一天的忧思。二女儿的一瓶雅芳,托在手心‘妈!母亲节快乐,这瓶雅芳是保湿除皱的,祝妈妈永远年轻!’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孩子们都懂得孝顺,母亲的在天之灵也该放心了。

    孩子们的幸福是母亲永久的欣慰!我在心里久久的祈祷‘母亲您安息吧,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我们都没您辛苦,都比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