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从猪肉价格风波看国民经济计划的必要性[兴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1:23:16
从猪肉价格风波看国民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今年以来肉蛋粮油价格普遍上涨,使近十年来通货膨胀首次成为了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收效甚微,《南方周末》对此专门著文评论《央行PK母猪》…….
宏观调控是对经济的间接管理,需要一定系列过程才能作用在生产领域,当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央行PK母猪当然犹如大炮打苍蝇。而且宏观调控也受到了一系列先决条件的制约,宏观调控的力度再大,也不可能改变母猪和生猪生长发育的规律。宏观调控是对市场的补充与完善,从本质上仍属于一种事后调节,但不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亡羊补牢的。我们的祖先就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做什么事都要有周密的计划。
但是不幸的是,在经济生活领域“计划”已经被妖魔化,似乎 “计划经济”必然是“短缺经济”,其原因是经济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发挥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向高效率的部门转移,从而使国民经济效率低下。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在逻辑学上必须分清事物的因果关系。建国之初我国采取计划措施管理国民经济,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不发达,国民财富有限。如果不对个人消费加以计划(或者说限制)不仅不利于工业化积累,也可能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造成严重的社会对立和冲突。今年春天以来猪肉涨价其实对个人生活并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影响,但是为什么已经在社会中造成了比较广泛的不满情绪呢?也是因为涨价以后,中低收入阶层吃得肉少了(并不是完全吃不起肉),和高收入者早已存在的社会差异更加表面化,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落差。但是猪肉涨价的原因是去年生猪生产出现大滑坡造成猪肉供应量减少,不论涨不涨价,总会有人少吃肉甚至不吃肉,除非采取过去那种凭票供应的政策,才能维持不同收入阶层表面上的“公平”。
但市场经济也不一定消灭短缺,至少1985年生猪市场放开以来,在90年代中前期和今年就出现了两次猪肉短缺和涨价,每公斤猪肉价格相继突破10元和20元。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猪肉不仅有短缺还有过剩,90年代前期和中后期以及去年生猪生产的形势都很困难,每一次过剩又往往是下一次短缺的前奏。
这是因为价格和生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的调解作用是建立在价格和生产不断波动,资本在不同行业流动的基础上的,资本流出的部门必定要发生经济危机。
或者说在市场经济中,资源优化配置只是偶然发生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资源并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市场万能论”中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下前提上的:
1.市场信息完全及时、充分,且获取不需要成本;
2.生产要素充分供应,否则即使有需求也可能无法进行生产;
3.资本存量是非刚性的,即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自由流通,否则由于“沉资”的问题,资本家即使赔钱也有可能要维持生产,实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的获胜者可能并不是效率最高者,而是资金来源最充足者,最能烧钱者,这也是外资企业往往战胜国内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4.生产过剩不会出现,否则将无法通过资本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来调解社会生产和优化资源配置。
实际上这些假设都不存在。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还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宏观调控的作用再强大,也不能改变猪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价格信号的放大作用往往会对生产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次猪肉价格暴涨的背景是,前几年猪肉生产一直不景气,去年上半年已经到了很困难的程度,各养猪户纷纷削减存栏量(包括繁殖母猪的存栏量),这又造成市场上猪肉供应增加,形成了一种价格假象,使生猪存栏量(包括母猪存栏量)低于适宜的水平后还在下降,加之以后疫病流行,造成今年生猪的存栏数量已经很低,猪肉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开始暴涨。当然价格信号的作用下,很多已退出生猪生产的农户又决定开始养猪了,但不幸的事情出现了。市场上已经没有足够的母猪来繁育仔猪,所以母猪存栏量又开始回升,虽然这从长远看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但无疑会减少当前的猪肉供应量,这又是一个错误的价格信号,使猪肉价格和生猪存栏量双升高,但是即使有大量的母猪补仓,小母猪的成长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等它们产下第一窝猪仔那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小猪仔育肥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所以当前的市场信号产生作用至少需要20个月的时间,猪肉价格不无很快的下降,在这样的价格信号作用下,生猪存栏量特别是母猪存栏量会继续增长,这又为下一次价格波动创造了物质条件。
猪肉价格的不断波动不仅危害消费者,也对生产者很不利。目前的养殖户多数是小本经营,而且缺乏融资能力,一次市场的大滑坡,使很多农户血本无归甚至破产,会造成农村的不稳定。
只要不是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和交换,就有对社会生产活动进行协调和计划的要求。市场还是一种间接的经济调控手段,计划则是直接面向消费的经济调控。从这一点上说计划并不是一种落后的经济调控手段。而且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中论证了市场经济的有限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宣告了社会主义有空想走向科学。当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进程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决定的,计划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传递的制约,在手工统计报表的时代里,绝对不可能编制出全面、正确的反映社会、经济运动的国民经济计划。那种僵化的国民经济计划也不能反映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
但是人民群众对食物,特别是猪肉之类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我国人民需要多少粮棉油肉蛋奶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没有必要通过市场这种大起大落来调节,而且这种市场过程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前几年果蔬市场不景气,每年烂在田地里的水果蔬菜估计可能比卖掉的很多。
毛泽东主席在评论计划经济时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制定计划是学习苏联,首先定下钢产量,然后再计算生产这些钢需要多少煤炭、电力和运输力量等。钢的产量变小,其他的都跟着减。这是摇计算机的办法,不符合实际。这样计算,没把老天爷算进去,…….。因此要改革计划方法,这是一个革命。这几年摸索出一些方法,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这个方针制定计划,先看能生产多少粮食,再看需要多少化肥、农药、机械、钢铁,还要考虑打仗的需要。”
所以在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的经济领域,如农业和食品生产,我们不能纯粹的依赖市场调节,否则就会一次次出现“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事件。
猪肉价格的波动不见得引起太大的社会问题,但是如果是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呢?我们不要忘记1988年突发性的全面通货膨胀所引发的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