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19:28
(2009-10-17 09:02:2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一句这样写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成白话大意是这样的:人们彼此相处,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与朋友在屋里面对面交谈,讲述自己的志趣和抱负;有的人则喜欢借由自己所喜好的事物抒发心中寄托与情怀;还有的不愿受任何约束,选择放纵不羁,坦然率真。由此可见,人的品性或静或动、有张有驰真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
其实,人们因为个性不同喜好也会迥异,同样的事物被不同的人观看和评论会产生悬殊的结果。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段很贴切的描述(原文省略,译文如下):性格慷慨明朗的人听到昂扬的歌声看到激越的文字便会兴奋,并且迎着它的韵律击节相和;性格内敛含蓄的人看到意味深长的作品也会跟随它深藏的文思意境手舞足蹈;喜欢浮华的人会因遇到的作品繁艳绮丽而内心激荡雀跃;爱好新奇的人听到奇闻异事耳朵便会惊异耸立。
人们对于事物的品味大多会因偏好爱恶不能做到周查兼备。符合自己的爱好就大加叹赏风吟朗诵,和自己喜爱相迥的就觉得沮丧以致置之不理。大家或各执一隅,或试图用自己片面的理解去衡量和理论千变万化的文风,这就是所谓的“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了。
古人云,操奏了千支乐曲之后才能通晓音乐,观看过千把宝剑之后才可以认识剑器;了解土丘的细小是因为看过真正的高山,明白沟渠的浅薄是因为酌取过深远的海水。由此可见,要想了解事物的本质首先应透彻周全地观察事物形象,大前提是到广博的天地去阅览使自己拥有一定所见。胸怀坦荡,心思缜密,理解事物时不存私心,对作品的爱憎没有偏见,像衡器衡量东西一样公平而且客观,才能真正得到事物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