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 今天的台湾国泰人寿就是明天的中国人寿 —— 搜狗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21:29:44
1/4:今天的台湾国泰人寿就是明天的中国人寿1985年前后,台湾地区刚刚度过第二次能源危机,经济逐渐走出停滞性通胀,出口产业首先回暖。唯内需市场还在走低,甚至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弊案——第十信用合作社以及亚洲信托的亏空案,亏空金额约100亿元“新台币”。当时台湾地区最赚钱的银行,一年获利不超过10亿元“新台币”,100亿元“新台币”亏空,可说是天文数字。
面对美国要求“新台币”升值的压力,台湾地区同样以经济尚未调整、金融业难适应,并担心“新台币”一旦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为理由,一再抗拒“新台币”的升值。
1985年,美、日、德、法、英五大工业国,达成所谓的“广场协议”。美元进一步贬值,日元开始走向长达10年的升值之路,日元/美元从266升到1995年的79.5。“新台币”被迫跟进,放弃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新台币”/美元由1985年的40.5一路升值到1992年的24.5。
“新台币”开始升值之后,我们发现,令人担忧的金融体系不仅没有出现问题,过去因地价下跌造成一堆呆账的金融业,反而享受资产膨胀之利,成为获利最高的类股。
台湾地区的出口产业也没有衰退。1985年GDP为620.62亿美元,到1992年时,已扩大至2,122亿美元,增加2.5倍;1985年人均GDP为3,213美元,1992年正式突破1万美元,达到10,274美元。
同时,台湾地区股市指数由636点,大涨到1990年的12682点,涨幅近20倍,房地产价格平均也涨了10倍。
“新台币”升值的那一段时间,是台湾最黄金的岁月。1992年之后,“新台币”止升回贬,台湾地区的经济脚步开始放缓,近12年来,人均GDP一直停留在12,000美元~13,000美元之间,没有太大成长,股市及房地产的表现也大不如前。
当国际压力指向人民币看升,也代表中国经济成长的力量,日益看涨,人民币愈来愈有价值。只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人民币只有贬值,几乎没有升值过。长久以来,这造成居民对人民币没有信心。但是人民币价值已不同以往,虽然因为固定汇率一直没有随之变动,实际价值早已超过当前汇率。这促使国际热钱,不断寻找管道,拥有人民币资产,外汇储备随之大增。
1994年,中国大陆实行人民币以8.27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十几年间,中国经济一日千里。在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时,固定汇率这件“衣服”,愈来愈不合身,似乎到了转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汇率与宏观调控,亦有其关联性。
台湾地区一直以出口产业为导向,内需市场并不大;中国大陆过去这10年,出口产业的确创造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中国大陆内需市场,被视为最具潜力的市场,早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过去这几年中国大陆经济过热,主要缘于投资,尤其是重复投资,浪费太多资源。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大陆的产业导向以内需消费为主,这对产业升级更有正面帮助。 由出口型经济,逐渐导向内需型经济,中国经济的架构及体质将大不同。根据“新台币”升值的经验,拥有较多人民币资产,或在内需市场拥有独特性,且不可取代的产业,将是未来值得长期投资的目标。
台湾地区,拥有最多“新台币”资产的产业,是寿、产险公司。台湾地区最大的人寿公司——国泰人寿,当“新台币”升值时,股价由1985年的55元“新台币”,涨到1990年的1975元,堪称最大受惠者。
保险公司收到当期保险费之后,不必马上支付,可以用来投资各种具增值空间的资产,如股票、房地产,或各种债券等,如果所拥有的资产,是以具长期升值空间的货币计价,所创造的增值空间,就更可期。80年代台湾地区国泰人寿股价大涨,就是因为“新台币”升值;1995年之后,美元升值,在美国以投资保险业为主的巴菲特,也因此而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巨富。
长期而言,中国大陆最大的人寿公司──中国人寿,其次的平安保险、中国财险,亦将受惠于人民币升值。
回复 |引用 作者: 184.185.169.* 发帖时间:2008-05-03 04:53
2/4: 台幣升值帶動資產增加
這次國壽標地,會不會與八七年國泰人壽以每坪九十萬元標下華航旁的土地,掀起房市狂飆形成異曲同工之妙的效果,正廣泛受到外界討論。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編號 A3 的三六一○坪國有財產土地,經過九次流標之後,二月十二日第十次公開標售,國泰人壽以每坪二二七萬元高於底標二三七○萬元的八十二億元得標。這塊號稱信義計畫區最後、最大塊土地終於名花有主,買家赫然是國內的壽險大戶國泰人壽,國壽大手筆的購地大動作,又為沉寂已久的房地產市場掀起很大的波瀾。因為從一九九○年以來,國內土地、房地產陷入資產泡沫的大調整,壽險大戶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等一向不太買地,尤其是國壽在信義計畫區一直沒有購地計畫,這回一出手就搶得最後最大塊土地,自然引起各界議論紛紛。
國壽搶地 成測試買氣的指標作用
信義計畫區 A3 的土地,因為占地三六一○坪,過去幾次招標都因為金額過於龐大,因此流標了幾次,這次再拿出來招標,頗有測試買氣的風向球指標作用,不過由於這塊土地面積大,一般財團要一口氣拿出八十億元,實在是高難度的挑戰,因此,國產局標售這塊土地,外界已將這塊地鎖定國泰人壽與新光人壽兩家大買主。這是因為大筆資金只有壽險大戶買得起,再者,外界認為新光人壽志在必得,這是因為新光集團在信義計畫區已經擁有一萬四千八百坪土地,已是信義計畫區的最大地主。
況且, 新光集團在松高路一帶已擁有 A4、A8 及 A12 及沿著松壽路也有 A9 及A11 兩筆大片土地,尤其是九九年八月新光人壽以每坪二五八.八萬元,創下信義計畫區第三高價拿下 A8 的土地,去年新光人壽再以每坪一二四.九七萬元拿下 A12 的土地,如果這次再拿下 A3,新光集團未來在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開發計畫可能更加連成一氣,因此,外界認為新光集團這次一定志在必得。
不過也許是受到 A8 及 A12 兩筆土地購地價差很大的影響, 新光集團這次出手反而保守很多。因為 A8 與 A12 都在松高路上,而 A12 土地正在松高路與松仁路交叉路口,位置似乎比 A8 更優秀,不過九九年八月新光人壽以每坪二五八.八萬元高價標下了 A8 的土地。 五年後,新光人壽又拿下 A12 的土地,土地的價格幾乎是打了五折,價錢愈買愈便宜。這有如參加現金增資,價格愈認愈低一般,新光人壽一定是苦在心裡不敢說,因此,這次 A3 標地,新光人壽出價顯得保守很多。這次 A3 的土地底價是八十一.七億元,新光三越出價只比底價多出五十八.八萬元,新光集團原來志在必得,自信沒有人會跟著去搶,沒想到卻以些微之差被國泰人壽搶走了。
A3 購地與華航旁的土地標案 有異曲同工之妙
信義計畫區的開發已經有二十年了,一直以來,國泰人壽在信義計畫區並不特別積極,目前國泰金控的地標是位在松仁路的國泰金融中心,尤其是九七年以來信義計畫區幾次標地,國泰人壽並不熱中參與,因此,這次 A3 的土地,一般很少預料到國泰人壽會參與競標。目前的壽險大戶除了在信義計畫區搶有幾塊大片土地外,九七年南山人壽以每坪二三○萬元、總價二十七.二億元拿下 E4 的土地,其他幾次都是新光人壽出手,這回國泰人壽得標會受到更多矚目是國泰人壽每一次重量級的出手都成為房地產的重要風向球。這次信義計畫區的 A3 購地案,會不會與八七年國泰人壽以每坪九十萬元標下華航旁的土地,掀起房市狂飆形成異曲同工之妙的效果,正廣泛受到外界討論。
八七年國泰人壽出其不意地以每坪九十萬元拿下華航旁(今日的六福皇宮)一千七百多坪土地,當時台灣正備受十信金融風暴的嚴厲考驗,台灣的投資人都像驚弓之鳥,聞土地而色變。當時台灣的股市才從一千點翻上來,台北市精華地段敦化南北路、忠孝東路的房子每坪十萬元出頭的比比皆是,不過國泰人壽高價購地,一時之間立刻扭轉了原本對土地觀望的態度,不久,西門町一筆土地每坪以一三○萬元成交,此後,台灣土地交易迭創新高,國泰人壽也成了台灣資產膨脹的最大受益者與八○年代股市的終極代表作。
八五年台灣爆發空前的十信金融風暴,整個擠兌事件從十信、國泰信託,連老牌的國泰人壽也因為貼上了國泰的招牌,成了風暴的核心之一。八五年國泰人壽的股本是十.一六億元,當年稅前盈利六.一二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達四.五六元,不過獲利突出,仍抵不過金融風暴的襲擊,十信擠兌後,國泰人壽股價也跌至六十三元。
十信風暴後風雲再起 台股指數大漲二十倍
其實回頭看,十信風暴正是台灣經濟黎明前的最黑暗一刻,也是考驗企業經營體質的最後一盆冷水,在八五年以前,其實蔡辰洲已看好台灣房地產終將起飛,他在八五年以前大量舉債,囤積土地,後因為高額負債,只好大舉借貸,最後連高利貸都派上用場,國泰蔡家擁有多家金融機構,可是蔡辰洲卻在民間大舉借貸,這已種下蔡辰洲龐大基業覆亡的徵兆。八五年,就在房地產景氣復甦前夕,蔡辰洲出事了,八五年二月九日十信擠兌,台灣的金融業與不動產景氣進入最黑暗的一刻。
當時金融股一方面受到呆帳與匯兌損失雙重打擊,也進入最黑暗的一刻。華南銀行因為匯兌損失,稅後虧損二.一一億元,股價跌至三十八.六元,一銀稅後虧損九.八九億元, 股價也跌至三十八元,彰化銀行稅後虧損九.○二億元,EPS是負的三.○一元,股價跌至三十七.一元,當時的金融股都跌到乏人問津的低價,像中華開發跌至十三.八元,中銀當時因為匯率操作得當,八五年全年仍有九.四六億元的稅後純益,股價最低只跌至五十一元,可是誰都沒有想到蔡辰洲掀起十信金融風暴的滔天巨浪,竟是台灣經濟即將從黑暗到黎明的一刻。
八七年國泰人壽高價標地,從此,台灣土地大翻身,蔡辰洲當年套牢的土地都翻了好幾番,像令蔡辰洲痛徹心肺的伯爵山莊,後來搖身一變成為﹁瓏山林﹂,讓接手的林榮三大賺一票。國泰人壽的標地,也成為台灣房地產狂飆的起身砲,台灣的土地價格愈炒愈高,敦化北路、忠孝東路的高級住宅,從每坪五至十萬元狂飆到五十萬元左右。
八五年以來,台灣股市從六三六點漲到一二六八二點,單單是股價指數就大漲了二十倍,而房地產至少漲了十倍,土地價格上漲,台灣的資產價值水漲船高,最後跟資產有關的股票都漲到令人無法置信的股價,像國泰人壽就從六十三元狂飆到一九七五元,三商銀從四十元左右的低價連漲了好幾年,最後漲到一一二○元才造一段落。
九○年台灣土地狂飆到盡頭,總計有六檔金融股漲到一千元以上,也有華國飯店、台火兩檔資產股,股價分別漲到一○七五元及一四二○元,國泰人壽的標地,掀起台灣土地與房地產狂飆的序幕。在土地的泡沫快要引爆的前夕,九○年前後,台灣興起了一批﹁無殼蝸牛﹂,他們因為房價飆漲,買不起房子,到仁愛路的國泰人壽總部紮營夜宿,後來引出政府政策干預,房地產才開始陷入十幾年漫長跌勢。國泰人壽在八○年代寫下輝煌一頁。
台幣升值熱錢流入 才是台灣房地產飆漲最大推手
一九八五年如果有人知道投資國泰人壽,以六十三元買進,然後在八九年以一九七五元高價出售的話,投資報酬率高得嚇人,因為國泰人壽在八○年代進入高速成長期,八五、八六年國泰人壽每千股配股三百股,八七年配股四百股,此後兩股配一股長達三年之久,八五年國泰人壽市值只有六十四億元,到了八九年,市值最高一度達八三六四億元,單是市值就膨脹了一三○倍之多。
八五年國泰買進華航旁土地,拉開台灣房地產暴漲的序幕,後來很多媒體都指責國泰人壽是炒高台灣房地產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國泰人壽只是順勢而起,八五年以後,台灣的外匯存底因出口競爭力增強,八六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創下一七五億美元的最高紀錄,新台幣從八七年的四十.六元兌一美元開始緩步升值,台幣升值熱錢湧進台灣,八五年前後,俞國華掌握中央銀行,當時為了維持台灣出口產業競爭力,台幣一天升一分,熱錢有進無出,台灣錢逐漸淹腳目。在錢潮四溢的情況下,股市與房地產的飆漲氣勢因而一發不可收拾。國泰人壽也因為保費收入,現金在握,八五年購地計畫乃是劃破錢潮的臨門一擊,國泰人壽也成為帶動台灣房地產飆漲的最大推手。
這一次信義計畫區的標地動作與八五年的華航旁土地購地,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幾年大家都感嘆台灣過苦日子,其實源頭來自九○年以來的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去年台股在 SARS 疫情蔓延中狂跌至四○四四點。過去這一年多來,股市已上漲了兩千多點,其實跌勢長達十幾年的房地產景氣,已經因為土增稅減半徵收,房地產交易漸活絡,再加上十幾年的換屋需求被引爆,房地產已出現回春的契機,在這個關鍵點上,國泰人壽臨門一腳拿下信義計畫區土地,頗有為回春的房地產增強信心的效果。
會隨著人民幣漲勢 台幣還有一波行情
也許有人說, A3 的土地以每坪二二七萬元成交,這比起九九年新光人壽以每坪二五八.八萬元標下 A8 的土地, 或是九八年華新麗華以每坪三○三萬元拿下A6 的土地, 甚至是九八年高清愿率統一集團以每坪四一三萬元的天價,總價一二○.七億元標下 A2 的土地,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認為房地產復甦的力道仍不夠強,不過房地產的復甦只有一年多,目前大家仍陷在資產泡沫的噩夢中,像統一企業集團當年以每坪四一三萬元標下 A2 的土地,如今還成為笑談。這次國泰人壽拿下 A3 的土地,若以每坪買進單價來看,只能算是排名第六位,這應該是業者抱著﹁摸石過河﹂的心情來購地。也就是說,雖然房地產景氣的春天似乎就要來臨,但是大家仍半信半疑,不過趨勢的力量對國泰人壽有利。
八五年國泰人壽買下華航旁土地之後,新台幣從四十.六元狂升至二十四.五二元兌一美元,這次新台幣又邁向升值之路,過去一年來,台幣已從三十五元緩步推進到三十三元左右。未來人民幣升值好戲將上演,台幣升值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假如新台幣兌美元,可能從目前的三十三元兌一美元,緩慢向三十元,甚至是九七年的二十七.五元方向推進,台幣邁向升值,台灣的資產價值也可望水漲船高,目前國泰人壽手上不動產投資金額約一二○○億元台幣,資產價值回升,國泰人壽也將跟著水漲船高。
八五年國泰人壽買下華航旁土地,使得國泰人壽股價從六十三元狂飆到一九七五元,九○年代,台灣發生資產泡沫,國泰人壽股價經過漫長跌勢,最後只剩下二十九元,如今國泰人壽買下信義計畫區土地,很可能是股價重新邁向多頭的新里程碑,就在國泰人壽購地之後,國壽又漲到六十四.五元。台灣的資產總值回升又有新的曙光。
從前後這二十年的房地產增值與貶值來看,影響資產價值升貶的力量其實是來自匯率的力量,人為的力量只是借力使力而已,這次國泰人壽購地,應該能為緩步復甦的房地產景氣再打下一劑強心劑。
新聞來源:今周刊
3/4: 蔡萬霖半世紀黃金傳奇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880 期
作者:劉佩修


蔡萬霖半世紀黃金傳奇
脫離惡土、進軍金融、投資地產,三個機會轉折,
蔡萬霖的台灣首富生涯充滿傳奇,
也意味著寡占壟斷、機會主義年代走入歷史。
台灣首富、霖園集團創辦人蔡萬霖,他沒有等到月圓人團圓,在中秋節前一天(九月二十七日),病逝於國泰醫院,享年八十一歲。
伴隨台灣由開發中國家轉型為已開發國家,他傳奇的一生,是台灣經濟半世紀發展縮影;他的崛起,壽、產險執照被管制,台灣土地被低估,這兩個暴起的市場,他都抓在手上;他的離開,則代表一個寡占壟斷的年代、機會主義年代的結束。
蔡萬霖一九七九年取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主導權,當時這旗下三家主要公司資產不過一百六十餘億元。他過世的那一天,霖園集團旗下的國泰金控(含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世紀產險等)與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總資產,加起來有二兆六千億元。他所帶領的企業王國,過去二十五年平均一天增加二億八千萬元的資產。按照主計處公布的數據換算,霖園集團一天增加的資產,等於一個人工作六百六十七年的薪資所得。
蔡萬霖在一九九○年交棒退休,一九九八年後長臥病床,集團的事務已無法親身參與,唯一跟他有連結的,只剩下每一年各大媒體包括《富比世》(Forbes)、《財星》(Fortune)的富豪調查排行榜中,一再重複提到他的名字。
一九八九年,國泰人壽的股票最高衝到了一九七五元,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一張薄紙價值一百九十七萬五千元,相當於可以買下一戶小坪數公寓。當時在國泰人壽股價狂飆的時候,投資人為了要買一張國壽的股票,必須要起早到證券商排隊,等著券商鐵門一拉起來,就擠進去填單子買股票,因為股票一開盤就漲停板,晚到了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一張國壽的股票。
除了因為國壽是股王,還是地王。國泰人壽在一九八七年以天價每坪九十萬元買下位於南京東路上華航旁的土地,被視為台灣房地產狂飆年代最重要指標。蔡萬霖常掛在嘴上,認為成功企業家的要件有「膽量、肚量、力量」,天價標地的這個動作,把蔡萬霖的聲勢拉到了頂點。
當時業界解讀此為高明之舉,因為這座地標可以連鎖性的帶動國壽在周邊的地價;但是也因為土地狂飆,引發「無殼蝸牛」族的不滿,一場無住屋族的示威抗議、露宿街頭的活動,就把蔡萬霖和霖園集團視為箭靶,認為他們是高地價來臨的始作俑者。
股票、房價到了頂,一九九○年,蔡萬霖的董事長生涯也在不久畫下句點,交棒給兒子。
第一個轉折:離家背井 六歲到台北闖蕩,開始半工半讀
蔡萬霖一生的傳奇,除了金錢的象徵,更代表和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已逝的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這些第一代企業家白手起家的精神。
台灣,不會再有下一個「蔡萬霖」。那個大時代、大機會過了也不會再來。相較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以高學歷、高技術、高資本取勝,蔡萬霖代表低學歷、低資本、低技術起家。冒險的精神大同小異,寫下傳奇故事各有其精彩。
一九二四年,蔡萬霖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獅山莊一個貧窮農家。因為家境不佳,一九三○年,蔡萬霖的二哥蔡萬春,決定到台北闖一闖。於是,十四歲的哥哥帶著一個年僅六歲的弟弟,兩人口袋中僅有的一塊四毛錢,從苗栗北上投奔台北的大姨父,開始離家背井的闖蕩生涯。
如果當年蔡萬霖沒有跟著哥哥離開貧困農鄉,找到一塊肥沃的土壤,今天,就沒有霖園集團。
離家背井是第一個機會。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台北,蔡家兄弟一抓到機會就緊緊不放。老松國小畢業後,蔡萬霖白天打工、晚上念夜校,各類應徵廣告他都不放過。有一次看到日本輪船公司的招募工人啟事,便報名應徵,但因為個子太小未被錄取。但他不氣餒,仍四處尋找工作機會,終於獲得一家磚瓦廠錄取,擔任搬工,他努力的態度讓工廠老闆很賞識他,當時便向友人說,這個小個子(他身高約一百六十公分)將來會有出息。
第二個轉折:兄弟分家 選擇壽險和營建,奠下霖園基礎
第二個重要的轉折出現在一九五七年。蔡萬春打敗多位競爭對手,拿下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十信)理事會主席。在這之前,蔡家兄弟賣過醬油、開過旅社,工業原料、橡膠、塑膠、肥料、醫療設備等基礎工業他們都碰過,不是核心,但卻是他們蹲馬步下的功夫。
跨入金融業的當時,台灣處於戒嚴時期,金融與保險業執照嚴格管制,如果沒有堅強的政商實力,很難取得這些稀有執照,一旦取得,就是壟斷或寡占事業,利潤豐厚。
一九六○年,政府有限度開放民間保險公司設立,靠著蔡萬春曾經擔任台北市第一屆市議員的豐厚人脈與集團財力,蔡氏兄弟與政商友人合資,於一九六一年獲准申設國泰產險、一九六二年設立國泰人壽,這也是「國泰」集團這個名詞的由來。
蔡萬春是國泰人壽第一屆董事長兼總經理,蔡萬霖是第一任常董兼副總經理。如果說,交遊廣闊、敢拚敢衝的蔡萬春是創業型人物;那低調、不喜應酬、對數字極為敏感的蔡萬霖,則屬於謀士型人物。他與哥哥的分工是,蔡萬春對外負責,主掌開疆闢土,蔡萬霖則扮演財務長與軍師的角色,隱身幕後。讓蔡萬霖從幕後走向幕前的,是一九七九年蔡家兄弟分家。
一九七九年蔡萬春突然中風,國泰企業王國面臨分家。當時蔡萬霖選擇國泰人壽與國泰建設,做為其事業的起點;蔡萬春之子蔡辰男與蔡辰洲,則以十信、國泰信託為基礎。至於小蔡萬春十三歲的三弟蔡萬才,則分到國泰?I。一九七九年,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兄弟進行複雜的股權交換,自此財產切割清楚。
蔡萬霖選擇國泰人壽與國泰建設,一個管錢,一個管地。在蔡萬霖的觀念裡,土地是稀有財,因此他定下「自地興建、只租不賣」的規矩,現在位於敦化南路與民生東路,到處可以看到掛有霖園集團大樹標誌的大樓,就是這項政策的傑作。
蔡萬霖常常訓勉蔡宏圖:「不熟的事業不要做。」他自己守得緊,蔡家兄弟也都緊緊在保險、土地、建設的軌道內深化,塑造了競爭對手不易跨越的門檻。
第三個轉折:地產狂飆 大舉投資買地,集團財富翻數倍
國泰建設可算是蔡萬霖的第三個機會。他擔任國泰建設董事長後,深深被房地產的潛力所吸引。蔡萬霖次子、現任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形容:「到處看地,是父親最大的娛樂。」蔡萬霖三子、也是後來一度擔任國泰建設董事長的蔡鎮宇,歸納他父親到處看地的心得:「挑地點有三個訣竅,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到現在,國泰人壽個人保單共九百多萬筆、六百多萬名保戶。台灣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國泰保戶,廣布率驚人。國泰人壽向保戶吸收資金後,大舉投資房地產,目前國泰人壽名下建築約兩百棟,單單租金收入一年便進帳五十億元。錢滾地、地滾錢,如今國泰人壽母公司國泰金控,不但是金融股,也是標準的資產股。
分家的時候,外界普遍看好十信與國泰信託的發展潛力,更甚於國壽與國建,但蔡萬霖認為壽險與地產未來是台灣經濟兩根重要的柱子,他抓到這個最關鍵的機會。
抓到了機會,蔡萬霖在經營上也有獨到之處。「黃埔式訓練」在蔡萬霖手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但他也深諳「散財養士」之道。他向國壽業務員演講時經常說,別人說他是大富翁,他希望員工可以當小富翁,頗有激勵士氣的效果,再加上國壽對員工薪資獎勵向來不吝嗇,國壽員工年終獎金動輒六個月以上,業績津貼與三節獎金亦較同業高,經濟誘因加上認同心理,使得國壽三萬名正式業務大軍以及兩萬名約聘業務員,對國壽產生高度向心力,保費收入自然扶搖直上。
在管理風格上,蔡萬霖有「三不」原則「不靠背景、不講人情、不情緒化用事。
國壽總經理黃調貴說了一個小故事:「老董事長對品格要求很嚴格,在國壽定有兩項『天條』,一個是留用保費公款,一個是在辦公室搞不正常男女關係,只要碰到這兩個天條,就一定要『拜拜回家』,絕無例外,現在這個制度在國壽仍嚴格執行。」
蔡萬霖在五十五歲那年,經歷了蔡家兄弟分家,特別對人的分合、財的聚散深有感觸,他在生前留給自己子女的訓戒:「財聚則人散,人散則財聚」也意喻深遠。所以他在生前就將家業分配妥當,尤其他晚年長臥在床,雖然《富比世》連續十八年將他列為台灣首富,財產高達四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六十億元),但「台灣首富」這個形容詞,對他來說只是藥水和針筒。
一生財富,對他來說應該很淡了。
4/4:蔡万霖:台湾的金融巨子
2006-08-18 17:59:23 来源:《华人首富》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蔡万霖

[首富档案]
国别:中国台湾
祖籍:河南
生卒年:1924—2004,享年81岁
行业:金融、房地产、建筑等
财富状况:1995年7月美国《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霖园集团的掌门人蔡万霖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是全球华人第一富。
家庭:娶有两妻,育有四男三女
在中国的宝岛台湾,虽然其面积还不到中国大陆的十分之一,但却缘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而成为一块卧虎藏龙的宝地。在每年如期而至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台湾总会成为亚洲富豪最多的地区之一。台塑集团的王永庆、鸿海集团的郭台铭、中信金控的辜濂松,亦或是奇美集团的许文龙,这些都是常年位列富豪500强的热门人选。
但在所有的这些富豪之中,如果不是因为2004年霖园集团董事长蔡万霖的逝世,其他所有人都很难获得台湾首富的称号,因为这位1995年成为世界华人首富的台湾富豪,一直以来都是台湾首富的热门人选。只是在2004年他以81岁的年龄病逝后,才给王永庆与郭台铭这样的后辈留出了首富的空间,使后两位得以轮流坐上台湾首富的位置。
蔡万霖身高只有160公分、方脸大头、其貌不扬,但财富往往与相貌成反比。198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世界富豪排名榜,蔡万霖首次进入世界亿万富翁前10名之列,此后连续多年他都在全球十大富豪之内;1995年7月美国《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霖园集团的掌门人蔡万霖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为全球华人第一富。
蔡万霖的成长史
蔡万霖1924年11月10日出生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8岁时起就跟兄长蔡万春到台北谋生、打天下。在谋生不易与从小打工的情况下,蔡万霖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现代教育,只是在完成了小学学业后,考入了台北市的一所中学夜校;而当时的蔡家并不富裕,蔡万霖只有白天打工,晚上读书,由此完成高中学业。
学校毕业后,蔡万霖就与哥哥蔡万春开了家手工作坊的酱油厂,自产自销,开始了他的商场生涯。由于经营得法,又加上台湾经历了抗战等事件之后,经济快速腾飞,因此蔡万霖与哥哥蔡万春的事业一日千里,财富迅速积累。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蔡万春与蔡万霖已积累了60万元的积蓄,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由此蔡家的家族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其后,蔡万霖与哥哥蔡万春、弟弟蔡万才及林顶立等人共同成立国泰产物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公司、国泰建设公司等,建立了以“国泰”为标志的蔡家天下。不过,蔡家大权一直掌握在哥哥蔡万春手中,蔡万春成为蔡家的代表,其他蔡家兄弟在社会上的声望也不很大。这种情况一直到1979年才被改变。
1979年,如同所有的家族企业一样,蔡家面临着分家的压力。于是在蔡万春的主持下,蔡家完成了一次意以重大的分拆行动。通过那次分家,蔡万霖获得了原先蔡家集团中的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进工程与国泰汽车工业等4家公司,在分析了台湾的经济情况之后,蔡万霖决定组织一个以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为核心的新集团,这集团一开始叫国泰人寿集团,后来改名为霖园集团。
相对于蔡家其他几兄弟而言,这次分家蔡万霖分得的公司并不多,但却是四家最好的公司,也由此奠定了蔡万霖富甲台湾的经济地位。到1979年年底,霖园集团四家公司资产总额高达168亿元,营业收入119亿元,已是台湾大财团之一。其中,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一直居同业龙头地位,同年度保险新契约突破2000亿元,有效期约2285亿元,维持5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国泰建设公司也一直是台湾最大建设公司,业绩辉煌,先后兴建住宅2万余户,博得“房屋总汇”之美誉。三井工程公司于60年代初回成立于云林县,为一甲级营造厂商,因经营不善于1975年改组为国泰关系企业的一员。1964年成立的国泰建设公司以“产权清楚、按图施工、如期交屋、永久服务”四大保证为经营宗旨,获得社会好评,已是台湾第五大建筑业公司。
当然,霖园集团如此辉煌的业绩,也引来了家族其他人的羡慕与妒忌。如他的侄子蔡辰男(蔡万春的儿子)便不以为然,认为是得益于他的父亲蔡万春,蔡辰男后来讲,他当时不同意那样分家,因为“十信”、国泰人寿与国泰信托公司都由他管,且他持有的国泰人寿公司股权最多,但蔡万春还是让他将股权换给蔡万霖。1996年《新新闻》周刊访问蔡辰男时,他讲:“我叔叔蔡万霖的财产本来是我的,是因为我们分家以后,把我的变成他的……”这样一段不经意的话语背后,给我们留下了当初分家时那种剑拔弩张与智慧较量的无限想象空间。或许霖园集团的成功,有一半原因在于蔡万霖的确是分得了最好的企业,但这更与蔡万霖的经营手法与经营理念密切相关。
这里最凸显蔡万霖智慧的,便是其在国泰人寿上的经营之道。蔡万霖于1979年接手国泰人寿董事长职位,在他入主后,国泰人寿发展迅速,他将人身保险业务推广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设置了很多分支机构,远及澎湖岛。目前公司名下仍有100多栋大楼分布在各地,除供自己的企业使用外,其余出租,年租金就达数十亿元。1995年起,该公司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民营企业。
国泰人寿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蔡万霖一开始就强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争取人人保险,家家幸福”的服务性理念,这在当年是不多见的。为了提高服务品质,国泰人寿自1986年起,提供了50亿元资金作为保户贷款,这是保险业的创举。另一方面,在不断增强服务品质的同时,蔡万霖刻意增加经营的寿险品种,他知道,品种越多,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在这样的领导之下,国泰人寿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1962年刚创办时,保险费收入是1.14亿元,而到九十年代,一年的保险费收入可以达到1323.5亿元,增长一千倍。1979年,公司资产总额103亿元,16年后,达到5683亿元,增长55倍。目前,国泰人寿所管理的投保户资料远超过台北市政府管理的270万人口。到1995年底,公司员工达3.6万名;资产总额达5682亿元台币,相当于台湾“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的三分之一,每天一开业,就有3.6亿元的进帐;资本额264亿元。公司股票更成为证券市场同业界的“股王”,一直为投资人所看好。公司股票在股价大涨时,是唯一股价突破1000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国泰人寿也是台湾最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总值达58亿美元。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历史的原因。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只有少数几家人寿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公司也具有垄断性质。1987年,台湾开放外国保险公司设立后,人寿保险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国泰人寿也面临巨大压力。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从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为1995年的42.7%,但仍不影响国泰人寿的龙头地位。
在国泰人寿上积累的宝贵经验,随后也被蔡万霖成功地运用到了霖园集团的其他事业上。但国泰人寿首要的贡献,是为霖园集团的整个运作,提供了丰富的现金流支持。在国泰人寿的高潮时期,每天收入的现金都超过数亿元,这样一笔资金放到任何公司,都有可能使其蓬勃发展,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好这样庞大的现金流呢?蔡万霖的做法是:分散经营、稳定发展。他将所得资金的三分一用于贷款,赚取利息;三分之一投入股票市场,凭他高超的股市操作技术,赚取可观利润;而另三分之一投入房地产,做一些可靠的房产开发。
同时,国泰人寿的经验更被蔡万霖拓展为他的一套经营理念,蔡万霖将他称为四大法则,即:经营脚踏实地,工作精益求精;注重商业道德,讲究职业良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员工福利,兼顾股东权益——这些经营思想,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霖园却在十几年前便已确立并做到。
千夫指与“圣思维”
然而,蔡氏家族在台湾的社会形象并不很好,特别是在其发展路程上发生过著名的“十信事件”与“国信事件”,曾一度让其家族形象跌至谷底,而引起这场信任危机的是蔡万霖的另一个侄子——蔡辰洲(蔡万春二太太所生的长子)。
1979年蔡家分家后,蔡万春一系的另一分支机构是国泰塑胶集团,由次子蔡辰洲负责。分家时,蔡辰洲有8家公司,以国泰塑胶工业公司为核心。同时,蔡辰洲还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理事主席,而后者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信用社。
蔡辰洲接管这一支集团事业后,企业发展很快,但蔡辰洲却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做法,他通过大量收购亏损企业,使自己的规模不断扩张,但也因此陷入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中。于是蔡辰洲将希望寄托在十信的存款上,通过不断的挪用资金,维系着他的事业。
但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很快被人告密而曝光,1995年,“十信”受到当局的核查,结果发现“十信”贷款总额为154亿元,而存款总额只有151亿元,实际上“十信”已是亏空了。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恐慌,既而发生了群体性挤兑现象,而这种现象也直接蔓延到了蔡家其他的关联企业上。短短数日内,“十信”被提领走了61.8亿元,而蔡辰洲兄弟蔡辰男所有的国泰信托公司也遭受巨灾,被提领走150亿元。
这场风暴最终以蔡辰洲锒铛入狱,并因此早逝而告终。而蔡辰洲的债权人打着“蔡家债,蔡家还”的口号,要求蔡家的其他成员归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蔡万霖向社会发表了一篇“情、理、法”的声明,表示霖园集团与“十信”、国泰集团没有关系,不承担蔡辰洲与蔡辰男两人的债务。但出于亲情,蔡万霖还是拿出3亿元,只是这件事,还是给蔡家,尤其是蔡万霖的企业打上了“为富不仁”的旗号。
蔡家另一个被外界指责的是认为蔡家炒地皮,是带动台北地价上涨的罪魁祸首。1987年,蔡万霖的国泰人寿公司以每坪约(1坪约3.33平方米)90万元得标,购买台北市南京东路华航公司旁边一片空地时,被认为是带动地价上涨的第一笔交易。这可能也不太公平,因为地价的上涨是台湾整个经济环境变化使然,大财团都在炒地皮,不是一个蔡家所能够主导的。但民众显然不会考虑这么多,在他们眼里,蔡家就是因此获得了巨额的暴利。台湾《雷声》杂志一篇评论指出:“蔡万霖钱多多,羡煞不少人,但是国泰人寿的‘滚’钱手法,却引人诟病。股票。房地产炒作,保险纠纷最多,造成了社会问题。”
蔡家社会形象不好,但蔡万霖却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建立了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与国泰建设文教基金会三大公益事业,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其中,国泰综合医院现已成为台湾知名的大型医院,曾荣获台湾最优秀的金字招牌医院称号;而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于到1996年便已累计参与各项慈善活动捐助金额达5亿元,到2004年更是翻了几番;国泰建设公司则为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台湾遭受特大台风袭击,为响应当局“大家动员起来,重建自己家园”的号召,国泰人寿公司向“省政府”捐款1亿元,向台北市政府与高雄市政府分别捐款200万元与1000万元,此举亦为蔡万霖的形象增分不少。
但一个人生存到一定时候,必定会在一些诸如社会责任的领域产生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富甲一方的首富。因此蔡万霖也经常由衷地出于自身的想法,去做一些公益的事业。比如他以个人身份多次捐款兴建十信工商职业学校,还有一次捐款600万元兴建行政大楼,这些行动让霖园集团的形象大为改善,也大大降低了因“十信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蔡万霖因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万霖荣获美国纽约圣若大学以蔡万霖白家起家、在企业经营方面成就卓越。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福利有重大贡献而颁赠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蔡万霖获得教宗若望保罗二世所颁赐的“圣思维”爵士勋章,这是为数不多的华人才能享有的荣誉。
在低调与失落中默默死去
今天,研究蔡万霖的历程已成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时间在他身上仿佛是凝结的:对于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他公司的状况,很多资料都停滞在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前,而他的生命也凝结在2004年的9月27日。
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是因为蔡万霖在后期的生命中,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甚至几乎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往来,因此他成为了一个异常神秘的人物。这种转变,一方面与上文提到的“十信”风暴有关——那件事引起的社会动荡,足以使他对一个企业家的行为产生更多的思考;而另一方面,随着台湾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分化、生存安全问题也让他颇多顾虑。因此他把国泰人寿的总部设在台北市一幢不起眼的28层大楼里,在那里他有个1500平方米的办公室,而蔡万霖的出入都有专用的电梯,随时都有保镖严密保护着。
后期的蔡万霖也很少参加社交应酬,不在电视露面,连报上的消息也很少——在正常情况下,台湾人都非常热衷于做秀与宣传,决不会放过任何的自我表现的机会。除了工作之外,蔡万霖消遣方式就是每周一次的高尔夫球及平时的太极拳。而后期他的生活也变得十分简朴,他不抽高级烟,抽的是台湾的“万寿”烟,出行乘坐的是台湾裕隆2000CC的自产车——这些与他拥有的亿万财富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蔡万霖一生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一个地区的最高荣誉,在他死的时候,他用40亿美元的遗产,为一生画上了句号。但这个句号却也并不圆满,因为在一生的最后十几年中,他想完成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夙愿——他一直希望能开设一家银行,而这个机会在90年代初来临——那时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设立,蔡万霖也申请成立汇通银行,但却未获通过,而在当时共计申请的19家银行中,有15家获得了通过,只有4家未获批准,汇通银行就是四家之一。蔡万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但更大的遗憾却留给了他身后的家庭,因为根据台湾的法律规定,像这样富豪的遗产,政府将收取高达50%的遗产税,这也意味着,曾经富甲台湾的霖园集团,将至少有一半的资产会缩水;但现在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谁来接替蔡万霖,这个问题对于后蔡万霖时代的霖园集团来讲,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