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老司岩 - 西部农民龙江涛 - 精英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00:26:56

遗忘的老司岩

 

  站在半山腰上,遥看一江酉水缓缓向东而去,心里涌起一种想要吟诵几句什么的冲动。孔子站在黄河边说:“逝者如斯乎!”苏东坡面对滚滚长江,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毛泽东则站在湘江中流,“粪土当年万户候。”而我,面前是因下游建坝而不再奔腾汹涌的酉水,当年纤夫的吆喝,百舸争流的画面,永远地沉寂为让人缅怀的历史了。  

我的身后,就是百年前还繁荣得让人惊羡的老司岩,如城墙般绵延里余的古堡遗址,似在向苍茫大地诉说着人世的沧桑和那古老的传说。在武陵山深处的这座不足千人的小村,原来并不叫老司岩。在很久很久以前,村里临河的山洞中,盘踞着一条恶龙,时而兴风作浪,把过往船只弄得船毁人亡;时而兴云作雨,该晴不晴,该雨不雨,让山上的作物在涝旱中颗粒无收。村人在恶龙的整治下难以生存,不得不时时献上童男童女作为牺牲,苦不堪言却又无奈其何。

  (看到乡下孩子在这里打乒乓球,儿子看呆了)善良的山里人请来了很多法力无边的“梯玛”(土家族法师),都不能把恶龙清除掉。后来,来了一位姓史的梯玛,他听说了恶龙的事后,自愿为民除害,嘴含牛角,手持神刀,无畏地向恶龙盘踞的山洞走去。在进洞之前,老梯玛脱下草鞋,交待两个徒弟说,等会儿看到草鞋打架了,就是他在跟恶龙博斗了,要使劲地敲锣打鼓,吆喝呐喊为他助威,他才能使出法术,除去恶龙。老梯玛进去没多久,两只草鞋真的相互对打起来,洞内也不时传来打斗声。两个徒弟和村民们遵照老梯玛的嘱咐,敲锣打鼓吆喝呐喊起来,洞内的打斗声逐渐剧烈,洞口的草鞋也越斗越厉害,从地上斗到半空中,砍斗声远传数里。老梯玛的徒弟和村民们为草鞋打斗的精采所吸引,居然忘了嘱咐,停下来全神贯注地观看草鞋的博斗。当他们为洞中传来的一声惨叫所惊醒时,一切都晚了。老梯玛因不能使出最厉害的法术,被恶龙一尾巴刷出来,尸体飞嵌到河对面的断崖上。 

 (在我出行的日子里,儿子常常是为扛三脚架的苦力)

被徒弟失误而丢了性命的老梯玛无奈中,于当晚托梦给妻子说,只要她把儿子放在甑子里蒸足七天七夜,他就可以复活。妻子依言而行,可是蒸到第六天时,心疼儿子受不了,禁不住打开了甑子,甑子里的儿子变成了一头黄牯,角还没有长好。老梯玛本是要让儿子暂变为牛把他从崖壁上顶下来,他就可以复活了,可是又为妻子的好奇与善良所害,终于失去了机会。他再一次托梦给妻子,让他到河边去洗晒谷的簟子,用棒槌打一下,就抽一根竹簚条,实际上,她打的是恶龙的骨,抽的是恶龙的筋,恶龙终于被抽打而死,不能再为害人间。可是,老梯玛再也不能复活,成了对面山崖上一道永远的风景,嘴含牛角,手持神刀,无怨无悔地面对着千百年过往的船只和村子里善良的村民。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老梯玛,遂将村子更名为老司岩村。 

 (在这古老的院墙边,儿子执意要留下影才肯罢休呢)

世事难料,当我来到老司岩村的时候,酉水河的下游修建电站,筑坝拦河,河水上涨,河对岸老梯玛的石像已为河水淹没,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凄美的古老传说代表了湘西土家苗汉人民对勇士的真诚怀念和向往,千百年来,就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无数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汉子,明朝抗倭,乾嘉苗民起义,乃至于八年抗战,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多少土家苗汉志士沿酉水而下,把热血和生命永远地献给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而又不屈不挠的国家和民族。 

 

在祖国内陆的万水千山中,水路运输繁荣了近两千年。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城镇,一无例外地是沿河而成。老司岩地处酉水中流,下可达沅陵常德,交通海外;上直通川黔,连接大西南。特别是大湘西地区,富于桐油、茶油、木柴、中草药、五谷杂粮等诸般特产,作为酉水中流的要阜,老司岩正如湘西四大古镇的茶洞、蒲市、王村、里耶一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河边的老码头,当年无疑是千帆过尽,百舸争流。不可计数的湘西特产,一担一担地从这里东下,纷繁琳琅的南北杂货,一船一船地从这里上岸,再分散到大山深处的九寨十八峒中。 

 

随着上下水客们的增多,南北人员的交通,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必然如雨后春笋般把这个古老的村寨繁荣起来。据村子里的老辈人说,仅是榨油的油坊,从老码头沿山而上,总共就有四十八家。读过沈从文老先生的小说《边城》的人大多知道,在民国以前,于大湘西地区拥有一座油坊,就相当于拥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

  然而,真正让老司岩的财富和地位成为大湘西耀眼明珠的,却是一个沿酉水搬迁上来的沅陵佬。此公的搬迁,缘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善于编织斗篷的黄姓人,他把河里人山上人都不可或缺的斗篷生意做到了老司岩,因为流动人口的日渐增多,他的生意更见红火,不知经过了几代人,慢慢地成为当地的大户和财主,兼营航运与油坊。如今,还遗留在老司岩村子里长达里余,高如城墙般的古堡的院墙,正是黄家大院的遗迹。 

 

自古以来,湘西人正直好客,包容兼并的性格从黄氏的发迹史中可见一斑。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剿匪记》、《血色湘西》等影视作品中,大多把湘西人形容为茹毛饮血的化外之民,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很多外地人依然把湘西视为贫穷落后思想顽固不化吃生肉饮人血的匪性不改的恐怖之区。其实,真正的湘西人的血液里,更多的是武陵山的血性,崇尚的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对文化的崇拜和向往,从来不亚于其它地方的同胞。在整个湖南省内,原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最好的地方,无可置疑就是湘西地区,仅以我所在的花垣县为例,在调查中应予以保护的项目就多达十六类512项。 

 

历史终究只能是历史,江南地区水运的发达,随着陆路交通的改善,日见萎缩,成了昨日黄花。许多因水运而繁荣的城镇,逐渐成为寻幽访胜者不断探寻的遗迹。 

 

落日黄昏中,我就要离开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村子了。凝望着穿透武陵山缓缓东去的酉水河,我的万丈豪情几无发挥的余力。但是我知道,就为了那个凄美的传说,我还会再来的。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永远不会变的,是我对湘西人文的热爱和向往。 
 (出于对精英博客的热爱,以及对某种恶俗的抗议,本博正式声明,从今往后,凡本人在精英博客所发博文,概不向各位博友发出短信邀请,对以前给各位博友带来的不便和打扰,致以真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