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钱和钱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账户(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6:25:28

第1章 钱和钱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账户(6)

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抓大放小”原则。另外,由于某个心理账户中的钱只是你所有财富的一部分,所以这个边际消费率是可以超过1的,也就是说,你往往在一个心理账户上花钱,却用另一个账户的钱来补账。

为了证明类似机制的存在,行为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针对性研究。比如,一位以色列经济学家曾经对一部分以色列人进行过跟踪调查。这部分以色列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定期从西德政府领取二战战争补偿金。不同的人,补偿的数额不一样。通过统计发现,那些拿到最多补偿金的人 补偿金平均约占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边际消费率为0.23左右,也就是每拿100块补偿金,他们会花掉23块;那些拿到最少补偿金的人 补偿金平均约占全部收入的7%,边际消费率则高达2,也就是说,这些人每拿100块补偿金,会花掉200块,然后从自己的其他收入里补亏空。

分析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心理账户,不同数额的收入造成的边际消费率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数额越大,边际消费率越低;数额越小,边际消费率越高,有些边际消费率甚至高于1,也就是需要从别的账户中拿钱补亏空。

用这个道理,分析一下李先生的例子。李先生的彩票收入应该是计入在同一个心理账户中的,姑且称之为“意外之财账户”。在中大奖之前,所有进入这个账户的小钱全部被李先生消费掉了,偶尔消费的数额还超过了获得的彩票奖金数量,要靠用自己的其他收入来填补。当然,李先生在自己的其他账户上可不能都这样消费,要不李先生早已经债台高筑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上的边际消费率是不同的,有些还可能超过1。后来,李先生中了大奖之后却没有像消费小钱一样将这笔巨款全部消费掉,恰恰相反,他一个子儿都没有消费,也就是说,在这笔巨款上,他的边际消费率是0!所以,即使是在同一个心理账户上,因为收入数量的不同,边际消费率也不同,李先生拿小钱不当回事儿,却对大钱分文不动,正符合了之前所说的“抓大放小”原则。

“抓大放小”的原则不仅仅适用于收入,而且适用于消费。也就是说,消费的金额比较大时,人们往往会控制消费;消费的金额比较小时,人们则往往不太在意。

一家写字楼楼下有一家咖啡店,工作间歇时写字楼上的很多白领都喜欢到这家店里来喝一杯咖啡,聊聊天,休息一下。久而久之,咖啡店的老板发现很多客人几乎每天都来,而且每次点的咖啡种类都差不多,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促销的好主意:向这些白领出售一种咖啡卡,购买此卡后,一年内每天可以在咖啡店获得该类咖啡一杯,而买咖啡卡所花的钱仅为每天来点咖啡所需费用的80%。咖啡店的老板本以为这种咖啡卡的销量会异常好,没想到,并没有几个人对他的咖啡卡感兴趣,大家似乎还是喜欢每天来花钱买咖啡,尽管一年下来花的钱要比买咖啡卡花得更多。

这个例子充分表明了消费中的“抓大放小”现象。白领每天来喝咖啡,所花的钱不过几块,这在他们心中属于“小钱”,所以并不怎么在意;购买咖啡卡,尽管一年下来的总花费要少一些,但还是要一次性缴纳1000多元钱,这在白领们心中就不再是“小钱”了,他们会控制这种“大钱”的消费,因而不会购买这种咖啡卡。

针对消费中的这种“抓大放小”原则,许多商家制定了很有效的对策,比如,一些网站的会员价格是“每天1元”,而不是“每年360元”,因为“每天1元”在消费者心中属于小钱,大家花起来并不会在意;但是“每年360元”就属于“大钱”的范畴了,消费者因此要控制相应的消费。同样的道理,很多戒烟广告上写着“烟民平均每年花在吸烟上的钱是730元”,而不是“烟民每天花在吸烟上的钱是2元”,这样能让烟民意识到吸烟的花费是笔“大钱”,从而控制自己对香烟的消费。

总起来说,心理账户上的消费倾向不仅与心理账户的标签有关 不同心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