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年鉴(2005)乡镇街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5 23:22:33

锦城街道


【概况】 2004年,锦城街道总面积1371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1个社区,12个居委会,317个村民小组。全街道总户数33966户,其中农业户14557户;总人口105118人,其中农业人口39153人。外来人口342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4‰。耕地面积13398亩,其中水田12425亩;园地面积17018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5%。财政总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54万元;财政总支出29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618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238元,增长1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8亿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3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粮食复种面积13881亩,粮食总产5543吨,平均亩产399公斤。粮经比356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685亩,收获油菜籽1504吨,茶叶75吨,笋干1028吨。生猪年出栏24585头,家禽年出栏189156羽。全年造林650亩,水果总产量59094吨。
     全街道共有企业8783家,其中工业企业127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工业销售产值7607亿元,增长292%;出口创汇1524亿元,增长30%;利税904亿元,增长532%;工业性投入373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交货值1303亿元,增长30%。万马集团、锦江集团年产值突破20亿元,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已发展到6家,新增规模企业15家。全年共投入275亿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城西小学顺利完工,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4300万元;衣锦小学破土动工,占地面积32亩,总投资4200万元,预计2005年9月投入使用;横潭小学一期工程完工。23个村生态规划通过评审,其中平山村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建设示范村,东湖、横街两村列入杭州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村。有3613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5%。做好经济普查工作,落实普查员198名,清查摸底法人单位1135个,产业活动单位236个,个体户7724户,小区79个,工作点195个。社区育龄妇女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17900名育龄妇女信息全部输入电脑。
     社区自2002年创建以来,各项建设稳步发展,有省级绿色社区3个、杭州市优秀社区1个、杭州市文明示范社区1个、杭州市文明社区5个、杭州市科普文明社区5个、杭州市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1个、杭州市绿色社区2个、杭州市平安社区1个、临安市级文明社区6个、临安市绿色社区6个、临安市平安社区7个、“星光老年之家”6个。
     是年,获得杭州市双拥模范乡镇街道、临安市2004年度“综合实力‘十强’乡镇(街道)”第一名、临安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考核优秀、临安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 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多,成为计生工作中的重点监管人群。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向社会公开招考10名工作人员。至年底,已登记造册流动人口30233人,办理婚育证明7321人次,查验证13187人次,为育龄妇女提供孕环情监测服务6720人次,与出租户签订管理协议书1927份,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采取补救措施。

【平山村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村】 平山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人口926人。2004年,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要求,投资1200余万元,改造和粉刷村民住宅立面35000余平方米;投资250万元,新建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全村绿化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投资87万元,进行农村改水,接入城市供水管网,改水率达100%,村民原有户厕按照标准进行改造,旧厕改造率达100%。11月,平山村通过验收,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 2004年,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社区,由社区统一管理。至年底,已有4500多人档案资料交由社区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部人员到社区领取养老金。同时,在各社区设立工作室,为前来办理“两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补贴人员的下岗人员提供服务,全年共受理“两金”补贴1882人次。

【社区深入开展创国卫活动】 2004年,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社区承担城区大量卫生清理工作,11个社区共组织开展卫生大整治活动66次,发放宣传资料723000余份,清除露天粪坑293个、卫生死角2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555余吨,拆除违章搭建69处,城区保洁面积3055581平方米,为全面做好创建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郑东蕾)


青山湖街道


【概况】 2004年,青山湖街道总面积699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4个村民小组。全街道总户数6165户,其中农业户4500户;总人口20551人,其中农业人口13157人。外来人口445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76‰。耕地面积7039亩,其中水田6368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9%。财政总收入4896万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1735万元,增长33%;财政总支出1508万元。上缴国税、地税2813万元,增长318%,其中零星税收43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14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8248元,增长18%。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38亿元,人均20000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复种面积6337亩,粮食总产3249吨,平均亩产513公斤。粮经比3070。造林220亩,改造毛竹低产林20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95亩,收获油菜籽338吨、茶叶179吨、笋干415吨。生猪饲养量11056头,羊年末存栏数2586只,家禽年出栏数157699羽。木材采伐量570立方米,毛竹10万根。
     全街道共有企业1927家,其中工业企业330家,引进外资企业19家,从业人员1281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8%;工业销售产值247亿元,增长33%;利税1068亿元,增长48%;工业性投入45亿元,增长254%;外贸出口交货值88亿元,增长1616%。新增规模企业11家,总数达到36家。规模企业总产值1684亿元,占总量的6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三产增加值达076亿元,三产投入达到208亿元,新增东华能源、碧海宾馆、青山再生物资利用公司、锦湖度假村四家规模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达45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95%。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进驻青城房产、锦绣钱塘房产、浙江经济置业、西子奥的斯房产四家公司。其中青城房产规划征地1600余亩,总投资6亿,建造独立式住宅682户,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锦绣钱塘房产已征用土地1145亩,总投资9亿元,规划建造别墅741户;浙江经济置业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房产公司正在规划实施当中。
     新建幸福家园一期和二期道路、东环北路、南环北路、西一路、西二路等5条全长3公里道路;建成大园路桥、青山大道桥、东环路桥3座跨苕溪桥梁;完成25万平方米道路两旁绿化带绿化;主要道路红绿灯、交通标志牌等配套到位;安装汪家埠至开发区大型广告牌、鹤亭大街等路段的路灯600余只。
     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16个行政村已基本确立新农村规划模式,重点整治村新村通过验收。共调处矛盾101起,集中排查6次,开展业务培训3次,辖区内无重大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越级上访事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在原有城建监察中队基础上,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加强交通管理,在主要路口设置红绿灯、交通警示牌等交通设施,成立青山交警中队。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有6035户农户参保,参保率达到94%。发放复员军人定补款、优抚金24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99万元。“五保”供养人数达到30人,供养率为80%。共平毁“双空”坟穴446座,整治“一空一实”703座。输送新兵13名,民兵组织组建率达到100%。
     继续围绕开发区建设,承担开发区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全年共签订拆迁协议83份,拆迁农户71户,安置拆迁户43户。完成“幸福家园”、相坞里安置小区的“三通一平”和章家边安置区的土地填方工作,建成“幸福家园”拆迁户安置小区12幢样板房。
     是年,获得工业强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平安街道”等荣誉,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复审,街道党政班子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清政、廉洁、务实好班子”。
【苕溪整治工程竣工】 青山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为省属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3680万元,2003年10月停航施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于2004年11月全面竣工。河道底宽50米,上端宽80米,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堤防级别4级,最大泄洪流量619立方米/秒,大大增强了河道防洪能力。

【青山中心小学一期工程竣工】 青山中心小学教学楼一期工程2004年2月开工,8月底完工,并于9月1日交付使用。该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4730平方米。9月1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到该校视察。

【民主村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2004年初,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青山湖街道在民主村率先实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宣传发动,该村178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失地农民生活保险,318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4月起,该村首批64位老年失地农民每月领到220元生活保障金。

【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随着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青山湖街道的失地农民逐步增多,为引导失地农民就业,2004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邀请市劳动保障局培训科教师来授课,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就业指导、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全年共有2286名失地农民进行了转岗前适应性培训。

【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为摸清青山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更好为失地农民就业、企业招用工人服务,2004年,街道办对16个行政村开展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调查以户为单位,调查对象为就业段年龄人员,调查内容为个人简历、有何特长、适合哪些工作、具体择业要求、是否参加社保等情况,并把调查情况输入电脑,运用软件管理系统,建立起有6300多人的青山湖街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成立青山“110”巡防大队】 2004年8月,为提高治安防控能力,有效改善青山治安状况,促进“平安街道”创建,组建了青山“110”巡防大队。巡防大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负责出警工作,分时划片进行巡逻、守候、设卡,设置固定卡点,进行值班值勤,通过促防范、抓现行、降案件,来确保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

【扩建环卫队伍】 青山湖街道原环卫所成立于1993年,有清洁工12人。随着开发区新建道路的不断增多,原有的人力、物力和设备已远远满足不了保洁要求。2004年4月,环卫所招聘清洁工37人,购置人力三轮车15辆、清洁工反光衣90套、洒水车1辆,配置垃圾桶100只、垃圾运输车2辆,大大增强了环卫力量。扩建后的环卫所,实行12小时保洁制度,负责对街道原旧城区道路和开发区新建道路等12条路345万平方米范围进行垃圾清扫和保洁。

【青山中学被授予省级绿色学校】 近年来,青山中学在加强管理、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重视特色教育、素质教育,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教育教学为主阵地,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地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同时,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保护,投入资金改造校园环境。2004年10月,青山中学被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绿色学校。

【成立知音俱乐部】 2004年11月,在街道文化站的协调组织下,由街道杨家村民杨柏年、退休教师金一川等发起的由戏迷爱好者和打击乐、拉弦乐爱好者组成的“知音俱乐部”成立。俱乐部首批会员为9名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民间艺术爱好者。会员们每逢周末活动。

(杜漾丹)


玲珑街道


【概况】 2004年,玲珑街道总面积115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29个村民小组。全街道总户数9289户,其中农业户7994户;总人口24158人,其中农业人口23548人。外来人口793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耕地面积11288亩,其中水田9982亩;山林面积131168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7%。财政总收入5726万元,财政总支出5705万元。上缴国税、地税8110万元,增长94%。农村经济总收入4339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3元,增长10%;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300万元。年末银行存款余额8988万元(仅玲珑信用社),增长2355%。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67%。粮食复种面积16522亩,粮食总产量6800吨。粮经比为3565。玉米播种面积2165亩,总产量522吨;大豆种植面积2680亩,总产量531吨;茶叶种植面积5466亩,总产量107吨;果园面积141亩,水果总产量72吨。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16608亩,毛竹低产林改造1500亩,种植花卉2186亩。生猪年内出栏7701头,山羊年内出栏2929只,家畜年内出栏27050羽。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10万元;投入低产田改造资金95万元,改造低产田2000亩。
     全街道工业企业715家,从业人员11842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现价工业销售产值4373亿元,增长3105%;工业投入476亿元,增长138%;外贸出口交货值581亿元,增长142%;工业用电量135亿千瓦时。引进外资4509万美元,引进内资109亿元。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7家,增加24家,从业人员6559人,产值1808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14家,亿元以上5家。继续保持“临安市工业强乡镇(街道)”地位,玲珑工业区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04年度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达标单位。
     全年第三产业投入233亿元,在街道东区建成东方假日酒店、华兴汽车城、锦天农加超市等较大规模的商贸餐饮企业。三产收入115亿元,增长48%;实现三产增加值5758万元,增长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3万元,增长41%;上缴税收807万元。
     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度在校小学生1846人,在校初中生958人;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总投资800余万元的玲珑中心小学重建项目全面竣工,所有中小学全部配置电脑室,有5所学校建成多媒体教室。玲珑初中和玲珑中心小学双双被评为省农村示范初中和省农村示范小学。配合吴越文化名城建设,开展企业、校园和村落文化活动,努力发掘民间艺术。通过“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复验。
     村镇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220万元,完成徐坞至化岭脚公路拓宽改造和高源至高山油路浇筑;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铺开,乌渡、化岭脚两个村通过验收,乌渡村评为杭州市村庄整治样板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有序推进,夏禹桥、前张村投入70万元改水;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成立了环卫所,将街道保洁纳入正常轨道。
     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进一步提高。全街道固定电话装机6008部,移动电话10688部;自来水普及率、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366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45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4人;生活用轿车(面包车)440辆。
     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计划生育工作突出以人为本,为计生对象提供优质服务,计划生育率达到9798%,综合避孕节育率91%,继续获得市级优胜奖,评为杭州市级先进单位。针对街道外来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为外来打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优化玲珑的投资环境。“创建平安玲珑”取得成效,评为杭州市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街道35个村的财务管理全部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了村级财务的监管,全年未发生一起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信访事件,评为杭州市会计委托代理制规范化乡镇(街道)。

【方家头水库“保安工程”竣工】 方家头水库位于玲珑街道板坞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防洪和养殖功能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量160万立方米,2003年3月列入首批“千库保安”项目。工程由浙江江南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2003年11月1日开工建设,2004年8月完工,总投资38318万元。竣工后的水库坝高3296米,坝顶宽6米,两边装有照明路灯,进库油路宽6米,达到安全、美观、高效的要求,成为全省“千库保安”的样板工程。

【玲珑敬老院落成】 敬老院建在夏禹桥村背风向阳、环境宜人的山坡上,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10平方米。首期工程投入330万元,按高标准设计建设。敬老院共有70个房间,并配有阅览室、活动室、大餐厅、医疗室等设施,其中32间作为“五保”户供养区,38间作为托养区,可接纳百余人。

(凌 冰)


上甘街道


【概况】 2004年,上甘街道总面积36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全街道总户数3141户,其中农业户3040户;总人口8963人,其中农业人口8827人。外来人口9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耕地面积3841亩,其中水田3962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财政总收入687万元,增长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8万元,增长208%;财政总支出635万元。上缴国税、地税801万元,增长109%。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77元,增长12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240万元,人均1383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粮食复种面积5764亩,粮食总产1787吨,平均亩产310公斤。粮经比31568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444亩。收获油菜籽25吨、茶叶71吨、鲜笋1193吨。生猪饲养量3287头,羊年末存栏数496只,家禽年出栏10615羽。木材采伐量150立方米,毛竹15万根。
     全街道共有企业97家,从业人员2283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工业销售产值273亿元,增长278%;实现利税478万元,增长567%;工业性投入2523万元,增长366%;外贸出口交货值5778万元,增长416%。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新增2家,达到10家,规模企业销售产值115亿元,占全街道总量的423%。
     投资150余万元,完成横岭公路连通康庄一期工程;投资70余万元,对长春以里4公里的公路进行扩建大修;投资105万元,完成大横岭公路砂改油工程;投资732万元,完成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40余万元,完成敬老院改建工程。
     是年,计划生育率98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获杭州市级先进,信访、计生工作获市级先进集体且计生工作在年度业绩考评中获市级优胜奖。

【横溪流域实施全线治理】 上甘横溪是贯穿全街道的一条溪流,流域内水源充裕,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整条横溪年久失修,渗水严重,无法正常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御灾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4年,在省市农发办的大力支持下,对横溪流域实施农业开发综合治理。该工程全长135公里,总投资为732万元,分3个标段施工建设,包括新建堰坝60米、堰坝修复500米、防洪堤修复6000米、衬砌渠道5公里、清淤田间渠道10公里、田间道路建设、扩建新建道67公里等10个治理项目。这一工程将对7个行政村6000多村民、5000余亩农田直接受益,并对水土保持、农田灌溉、生态保护等起到很大作用。预计2005年汛期前可完成主要工程的治理项目。

【横岭公路动建】 2004年6月18日,上甘街道岭上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3000多村民多年梦想的横岭公路连通康庄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总长901公里,总投资360余万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从岭西村贯穿沈家、周家至大同村,全长3824公里,至年底,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已投入资金150余万元。该公路的连通将让岭上5个行政村的8000余亩毛竹、5000余亩菜竹直接受益,是老百姓的致富路。

【上甘敬老院投入使用】 2004年,投入资金15万元,对原上甘乡竹制品总厂的厂房进行改建。该工程10月开工建设,12月中旬改建完工。改建后的敬老院总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5平方米,共有16间房间,食堂、活动室、卫生间等设施一应齐全,环境清静幽雅。至年底,全街道符合入院条件的11位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胡小燕)

三口镇


【概况】  2004年,三口镇总面积56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7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2844户,其中农业户2730户;总人口8850人,其中农业人口863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1‰。耕地面积3980亩,其中水田38044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财政总收入6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8万元,增长487%;财政总支出468万元。上缴国税、地税188万元,增长3763%。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60元,增长123%。年末银行存款余额2633万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粮食复种面积3813亩,粮食总产18138吨,平均亩产4757公斤。粮经比2179。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种植杨桐、柃木苗374亩,香榧22万株,发展猕猴桃、杨梅等鲜果549亩。收获油菜籽1316吨,茶叶131吨,鲜笋2710吨。奶牛年末存栏590头,生猪饲养量5908头,波尔山羊饲养量2912只(年末存栏数1502只),家禽年出栏18955羽。木材采伐量592立方米。
     全镇有企业239家,其中工业企业104家,从业人员812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工业销售产值29162万元,增长255%;实现利税2359万元,增长431%;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049万元,增长192%;实现工业投入1600万元,增长168%。临安腾飞链条管件厂实施“链条大管”技改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杭州百孚竹制品有限公司实施“2500立方米刨切微薄生产线”技改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投产后将形成三口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南屏大街建设工程启动,完成土地测绘、规划设计、拆迁等前期工作。新增公共绿地1500平方米;13个行政村均建起垃圾箱、垃圾填埋场或焚毁点,并健全了长效保洁措施;浇筑油路18公里;梓树弄山塘、小葱坑山塘、沈家边堰坎等维修工程完工;界联畈和上钱畈土地管理项目竣工,这两个项目能建成标准农田1608亩,比目标责任的672亩增加936亩。大青、上钱、长明、下钱、花桥、珠坞、三口、界联的农业信息服务点顺利通过验收,实现村村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的目标。
     全镇共有37户97人享受低保待遇,共计发放低保金51020元。按照80%“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原则,投资12余万元,把原敬老院进行改建成拥有23个床位的标准化敬老院。平毁151座292孔空穴寿坟,对234座一空一实坟墓进行封穴。开展生态墓地建设,界联、秋口、炼川、珠坞等村率先建成生态墓。

【《临安水龙》获全国“群星奖”】 参见“文化新闻”栏目“文化事业”分目。

【竹笋交易市场建成】 三口是临安的竹笋主产区之一,是最早采取覆盖技术培育雷笋的乡镇,但竹笋交易始终没有固定场所。2004年3月23日,投资30万元,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竹笋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市场的建成,使集镇的交通安全、卫生状况大大改观,同时也形成规范化的竹笋市场。

【临安东孚竹业合作社成立】 2004年,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把从事竹材、竹笋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流通领域的骨干销售户、从事竹业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由杭州百孚竹制品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临安东孚竹业合作社。合作社解决了当地竹业分散经营中存在的规模小,产品质次价低等问题。2004年,百孚公司实现产值1600万元,公司总经理陈其东被授予“浙江省杰出农村青年”和“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

(董国梁)

板桥乡


【概况】 2004年,板桥乡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14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5590户,其中农业户5220户;总人口17415人,其中农业人口16928人。外来人口15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耕地面积91075亩,其中水田72875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1%。财政总收入1505万元,增长16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9万元,增长131%;财政总支出944万元。上缴国税、地税2069万元,增长4560%,其中零星税收8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5元,增长12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6300万元,人均3703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7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复种面积13381亩,粮食总产5076吨,平均亩产379公斤。粮经比336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690亩。收获油菜籽365吨、茶叶1462吨、鲜笋2109吨。生猪饲养量9205头,羊年末存栏数5730只,家禽年出栏121360羽。木材采伐量1520立方米,毛竹18万根。里桃村引进总投资250万元的香榧开发项目;山水石蛙养殖场已成为浙江大学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中心石蛙繁育基地;明煜生态农庄成为全乡大棚提子、大棚樱桃示范基地;六和桂花种植园从规模农业向效益农业发展;“杭州市都市农业天目肉羊示范园区”板桥基地通过杭州市农业局考核验收;豆川村朱金梁采用“上层吊瓜,下层草花”种植模式,亩产值达7500元。
     全乡共有工业企业167家,外资企业2家,从业人员4457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8%;工业销售产值719亿元,增长165亿元;利税6147万元,增长256%;工业性投入14500万元,增长206%;外贸出口交货值256亿元,增长224%。新增规模企业4家,16家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占总量的548%。全年引进企业4家,协议投资3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3650万元,外资42万美元。建成工业功能区一期260亩,已落户企业19家,正式投产14家,在建5家。二期规划全面启动。
     完成1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其中8个行政村通过市政府审批,高湾村通过重点整治村验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1326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80%。深化殡葬改革,平毁“双空”坟250只,搬迁“一空一实”坟1只、封穴414只,村村建立生态公墓。完成省级教育强乡及杭州市“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创建,乡敬老院落成,板桥中学迁建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全乡无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投入500余万元整改低压线路,完成牌联线、平峰线增容。
     是年,计划生育率9925%。获计划生育创新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达标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优秀乡镇、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工作业绩考核优秀乡镇、临安市综合实力十强乡镇等荣誉。

【工业功能区完成一期建设】  工业功能区位于板桥高湾,于2003年8月15日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是板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全乡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一期规划260亩,经过一年的努力,原临安茶机厂、阀门厂、玻璃钢厂等一批退二进三企业纷纷落户板桥集聚点。至2004年底,已有19家企业进驻集聚点内,总投资达到1亿元,正式投产14家。工业功能区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板桥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集聚点一期工程开发已完成,二期规划正在筹划之中,总面积将达到600亩。

【金圆水泥投产】 参见“工业经济”栏目“重点企业选介”分目。

【居仁水库保安工程竣工】 居仁水库建于1964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功能的小(二)型水库。工程于2003年7月立项,2004年列入临安第一批“千库保安”工程及临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也是本届乡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工程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总投资33368万元。整治后的水库总库容7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54万立方米,集雨面积228平方公里。坝顶长108米,宽6米,坝高225米。绿化面积1733平方米,最大受益面积达700余亩,宜渔水面567亩。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侧槽式溢洪道。将原输水涵管封堵,重新在坝体左侧山体内开挖长217米的隧洞。大坝迎水坡用干砌块石护坡,背水坡用草皮护坡。对坝上道路进行整修,并由浙江林学院对水库坝脚处进行花园式设计,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使工程集保安、灌溉、休闲和美化于一体。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工,2004年11月完工。

【板桥敬老院落成开院】 该院位于沙塘弄(乡林场),于2004年5月开工建设,12月15日落成开院,总投资50余万元,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敬老院房间配备了电视机、热水供应设施等,达到标准化。该院设院长1名,工作人员2名,已安排五保对象近20名,全乡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

【灵溪山区小流域治理】 灵溪山区小流域治理涉及芦山、上田、居仁、花戏、白华等7个行政村。该项目总投资675万元,于2003年12月开工,2004年11月完工,并通过杭州市水利局考核验收。经过建设,项目区的低产田得到改造,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得到增强,有效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

(陈 丽)

高虹镇


【概况】 2004年,高虹镇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4841户;总人口14165人,其中农业人口13752人。外来人口5500余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7‰。耕地面积9551亩,其中水田8192亩;山林面积15万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财政总收入1349万元,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3万元,增长71%;财政总支出1336万元。上缴国税、地税1914万元,增长16%。农村经济总收入10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48元,增长1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7100万元,增长15%,人均5100元。
     全年农业总产值9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镇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重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全镇粮食播种面积9536亩,粮食总产量4354吨,平均亩产515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749亩。粮经比3466。收获油菜籽134吨,茶叶130吨,鲜笋8082吨。生猪饲养量4110头,羊年末存栏数1350只,家禽年出栏12590羽。木材采伐量500立方米,毛竹16万根。
     全镇有工业企业424家,其中规模企业17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工业销售产值121亿元,增长26%;实现税金4880万元,增长22%;利润5000万元,增长21%;工业性投入129亿元,增长29%;外贸出口交货值1696亿元,增长27%;工业用电量5136万千瓦时,增长27%;规模企业产值4亿元,增长44%。
     投资40余万元,完成11个村庄新农村规划,创建一个临安市重点整治村,一个杭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工程。投资50余万元,新安装集镇路灯45盏,集镇亮灯工程延长了15公里。延伸了高虹大街250米人行道和绿化带,建成区绿地总面积增加200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了5平方米。城区主干道路面浇筑达到4万余平方米,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投资190余万元,完成第一期康庄工程,浇筑了8条村级油路,共162公里。
     镇财政补贴教育经费80万元,新建初中标准田径场1个;新添初中部电脑房电脑25台,并建好校园网;完成高虹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实施校园标准化工程,完成初中及高虹小学食堂改造,危房、破旧校舍和校园整修;在中心小学建成玲珑片第二家校园广播系统。全镇计划生育率100%。
     是年,高虹镇获杭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杭州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临安市工业强乡(镇)、临安市环保先进单位等荣誉。
【编制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4年,进一步拓宽农村商贸市场,建立“高虹商贸一条街”和1家农村放心便民店。至年底,全镇共有三产企业633家,集镇商贸服务网点达455个,其中规模企业5家。全年完成三产总值1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00万元,三产创造增加值5000万元。是年,高虹镇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临安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点。为科学规划集镇的商贸业功能和网点布局,组成合理的区域流通网络,镇政府投资5万余元,邀请浙江大学编制了《临安市高虹镇2005~2010年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建立杭州市首个农村残疾人种养植业示范基地】 参见“人民生活”栏目“残疾人事业”分目。

【社会治安实现电子监控管理】 2004年,高虹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加强人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技防投入。4月,一套价值50万元的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使高虹镇成为临安市第一个实施全天候治安电子监控的集镇,实现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治安管理模式,有效遏制了重大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许雪珍)

横畈镇


【概况】 2004年,横畈镇总面积761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17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5369户,其中农业户4672户;总人口16055人,其中农业人口15569人。有外来人口12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耕地面积12620亩,其中水田11155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财政总收入167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8万元,比上年增长60%;财政总支出1446万元。上缴国税、地税两税1009万元,增长284%,其中地税72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8元,增长129%。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农业主导产业稳中有进。粮食复种面积8976亩,粮食总产4270吨,平均亩产475公斤。粮经比415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50亩,收获油茶籽18吨,茶叶131吨,鲜笋12420吨。生猪饲养量7172头,羊年末存栏3100只,家禽年出栏25000羽。木材采伐量1800立方米,毛竹采伐量87万支。引进花卉苗木企业3家,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完成泉口畈和郎家畈土地整理项目和前皇畈低产田改造300亩;镇村二级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0万元,其中塔口水库内坝护坡工程投资40万元。
     全镇有工业企业242家,从业人员630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工业销售产值71亿元,增长278%;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51%;外贸出口交货值22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性投入5186万元,增长505%;工业用电1420万千瓦时,增长6287%。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家,总数达到14家,其中三峰公司和形象塑业公司二家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亿元和5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6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689万元。白水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实现门票收入110万元,增长10%。全年三产投入达548万元,其中屠宰场投资50万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入170万元,完成横畈大桥改造;投入130万元,完成集镇老路白水路和庆南街改造;投入16万元,对工业功能区和庆林街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投入180万元,完成塘楼、安村、全胜、孝村四项“康庄工程”;投入70余万元,完成24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生态镇建设规划编制和曹前、湖山、庙下3个生态村建设规划编制以及1个村重点、2个一般村整治工作。
     加强集镇管理,成立了市容监察中队和镇环境卫生管理所,专门配备14名工作人员。全年开发就业岗位60个,安置包括5名就业困难户在内的16名失业人员再就业。投资80万元,建成新敬老院。全镇有1156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6%。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社会救助款25万元,对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及残疾人进行补助。全镇职工养老保险申请户率100%。全镇双空双穴和一空一实寿坟全部平毁或填封,24个行政村均建立了生态型公墓。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  2004年,新引进花卉苗木企业3家,加上其他花卉苗木企业扩大再投产,全年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其中省级农业示范企业杭州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新建桂花繁育基地1000亩,为其培育的桂花获得“国际身份证”和“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起到积极作用。年末,全镇拥有花卉苗木经营单位32家,其中投资超百万元的企业11家;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产值达4500万元。花卉苗木产业已发展成为横畈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同时吸纳1100名农民就业,全年农民拿到田租费和务工工资达250万元。
【新敬老院落成】  新敬老院位于泉口林场,于2004年6月开工,12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80余万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敬老院设有棋牌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配备了电视、冰箱、消毒柜、电扇等家电,每只房间装有厨、柜等家俱。至年底已有25名五保老人入住。

(项一夫)

太湖源镇


【概况】 2004年,太湖源镇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组,51个行政村。全镇总户数11272户,其中农业10432户;总人口33204人,其中农业人口32400人。外来人口53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耕地面积275675亩,其中水田24038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财政总收入401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01万元;财政总支出3066万元。上缴国税、地税9000万元,增长231%,其中地税  427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71亿元,增长28%;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64万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6768元,增长116%;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280万元。年末银行存款余额9361万元,增长25%。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照“提升主导产业,恢复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深化加工产业”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年发放农业扶持基金983万元,对天目畈、众社畈等8100亩农田实施标准化改造。举办农技培训班8期,培训1500余人次,580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全镇粮食复种面积47320亩,粮食总产量6384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570亩。粮经比4159。抓好以竹笋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基地建设,成立茶叶、竹笋等产业协会。加强名茶基地建设,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通过设备改造与采制培训,茶叶单价每担提升100元,总产值达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万元。全年绿化造林2500余亩,新种山核桃500亩,香榧100亩,雷竹600亩,毛竹300亩,对1000亩山核桃实施低产林改造。进一步扩大高山蔬菜、高山花卉等基地面积。投入150余万元,对山塘水库、堰坝、水渠等进行维修,实施“千库保安”工程。
     全镇共有企业1398家,从业人员1268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工业销售产值476亿元,增长27%;外贸出口交货值801亿元,增长238%;利润总额16亿元,增长23%;税金9000万,增长231%;工业用电量5586万千瓦时,增长87%。工业经济发展强劲,主导地位突出,以天松、大华、鑫富、华兴四大集团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技改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新增规模企业7家,2家企业列入全市“5818”企业,3家企业进入市30家“小强人”行列,1家企业进入全市“小巨人”行列。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1家,其中超2亿元的企业3家,超4亿元的企业2家,超5亿元的企业1家。投入15亿元,建成纺织服装工业园区。
     充分发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品牌和资源优势,促进旅游、商贸等三产经济协调发展。太湖源、神龙川等景区实施精品战略。东天目山进行二期开发。配合“森博会”,开展万名游客进农家等十余项促销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1000余万元。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山货市场、劳动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一大批“农家乐”群体应运而生,成为当地一大旅游特色。上海园民联华超市入驻青云。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14736万元,三产增加值达6306万元。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邀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太湖源镇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太湖源镇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投入471万元,完成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青云老街改造和青云竹笋市场异地重建工程已投入300万元。投入500余万元,完成31个行政村新农村规划编制,5个行政村同时完成生态村规划,7个行政村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白沙村已成为临安市及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入487万元,完成40余公里的砂改油及大修工程,确保康庄工程的顺利实施。
     幼儿入园率95%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率100%,中考升学率90%以上;全面实施标准化工程建设,全年共拨教育经费300余万元;常年开设高中学历班。投入5万余元,创建“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全镇计生率989%。完善社会保障机制,25319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完成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任务。对全镇224户468名生活贫困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因病致贫致困人员实施社会救助。

【竹笋产业年产值达16亿元】 2004年,全镇有雷竹面积67万亩,其中60%的雷竹采用覆盖技术。全年鲜笋总产量36万吨,总产值达16亿元。全镇涌现竹笋万元户2800余户,2万元以上3000余户,5万元以上370户,10万元以上8户,其中雷笋状元户张炳海一家全年收入达到18万元。在销售加工方面,已建立3个竹笋交易市场和10余家百万斤以上的竹笋加工企业及一支近300人的竹笋贩销大户。

【150余农户经营“农家乐”】 2004年,全镇“农家乐”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有白沙、梅家、横渡、太子庙、指南等村150余户农家在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拥有1100张床位,规模最大的经营户一家就设有床位70余张。全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

【太湖源敬老院完成扩建】  2004年,投入100余万元,把原院扩建成一座标准化敬老院。该院位于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东天目南庄村,总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拥有标准房46间,床位92个,14名工作人员,内部功能设施完备。至年底,已对50余名孤寡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

(马晓璐)

於潜镇


【概况】 2004年,於潜镇总面积202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47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75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7552户,其中农业户46337户;总人口32171人,其中农业人口32552人,有劳动力23972人。外来人口2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8‰。耕地面积27396亩,其中水田25846亩;山林面积220370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财政总收入3032万元,增长314%,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1652万元;财政总支出2935万元。上缴国税、地税3455万元,其中国税2060万元,增长24%。零星税收557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6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28万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6238元,增长12%。
     全年农业总产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镇粮食复种面积13718亩,粮食总产5879吨,平均亩产428公斤。粮经比2476,大田涉调面积1262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8932亩,主要有竹笋26540亩,产量13329吨;桑园11139亩,饲养量17311张,茧产量834吨;西瓜1185亩,产量2195吨;油菜2296亩,油菜籽产量258吨;茶叶6348亩,产量214吨;蔬菜4500亩,产量2925吨。生猪饲养量67203头,羊年末存栏数1563只,家禽年出栏35697羽。全年完成绿化造林700亩;发展花卉苗木89亩,共计面积1045亩,产值508万元。木材采伐量2500立方米,毛竹砍伐量550万根。
     全镇共有企业1035家,从业人员11100人,重点骨干企业31家,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6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2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764亿元,增长271%;税金4800万元,增长23%;外贸出口交货值6亿元,增长358%。完成工业性投入17亿元,增长51%;工业用电量3593万千瓦时,增长187%;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额64亿元,增长369%。轻纺和五金工具制造业成为该镇重点骨干支柱行业。全年共引进工业项目2个,吸引内资5000万元,外资135万美元。
     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711亿元,拥有商业网点2700多个,吸纳从业人员8000余人,占全镇劳动力的307%。城区联华、利民、如海三家龙头超市有序竞争,为镇、村居民提供便利的购物环境。天目生猪合作社通过内联外销,促进生猪、饲料的销售。全镇三产总收入711亿元,三产增加值238亿元。
     投资20余万元,完成溪东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长2800米,宽32米的潜洲街改造工程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勘察工作,潜阳路-溪东路样板段工程已基本完成拆迁安置和招投标工作;投入80多万元,对城镇新区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新建;投资200多万元,基本完成镇敬老院扩建工程。天目路与潜洲街交叉口交警信号灯已安装到位,集镇和各村门牌编制工作顺利完成。组织编制29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下埠村重点整治工作正式启动。实施康坞、里古等村康庄工程。推行土地公开出让有偿使用,全年共出让土地1681823平方米。新建机耕路8500米,新建灌排水渠10300米,新增耕地643亩,造田造地130余亩。
     编制完成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投资98万元新建交口少科院综合大楼,筹资60多万元建造镇中心幼儿园综合楼,计划投资50万元的堰口中心学校食堂已动工,投资15万元配备凌口小学和镇一小、镇初中的校园网。归还学生借款20万元,支付各校维修费30万元。镇中、一小、成人学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示范教学标准。《民族日报》社旧址恢复并对外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落实农村低保困难户210户427人,城镇居民低保困难户22户51人,共支付低保金369万元。顺利召开全镇第一届残疾人代表大会。各行政村生态墓地建设和骨灰进寿坟的搬迁工作全面展开,平毁双空坟509座。完成全镇退休退职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1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人,“4050”人员再就业80人,举办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班6期,受训人员303人,完成市府下达任务15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全镇有24567人(包括残疾人、低保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54%,发证8630本,227位患者得到共39万元医疗费补助。全镇计划生育率98%,全年新增“五好文明家庭”1000余户。
     是年,获得杭州市科普示范乡镇、省级体育工作特色乡镇、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临安市工业强乡镇等荣誉。

【实施“5432”农民素质提高工程】 2004年,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镇实情,制定农民素质提高“5432”工程计划。即开办50期培训班,培养400名示范户,培训3000农民和200名一般职业技能上岗人员。该工程以无公害竹笋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培训为主,以一般职业技能上岗和其他种养殖业技术培训为辅。全年共举办竹笋、蚕桑、西瓜、生猪、农机、烹调等各类培训班55期,受训人员5107人次。

【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通过验收】 该园区于2003年10月20日经杭州市产业化领导小组批准建立,面积1080亩。按照《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园区建设力度。2004年8月31日,杭州市农业局、财政局及有关科研单位的专家领导通过现场考察,整个园区建设以979的考评分通过验收。

【於潜敬老院落成】 2004年,全镇有60岁以上老人5840余人,占总人口123%。投入200余万元,将原凌口中学改建成拥有18套老人公寓的敬老院,改建面积1000平方米。每套公寓都配置卫生用具,电视机、电扇、衣柜、淋浴器等日常生活设施,院内食堂、医疗室、活动室、会议室俱全。修葺一新的敬老院已成为全市一流的“宾馆式”农村老年人供养基地,现供养老人32名。

【临安绿筠家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0月12日,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临注册成立临安绿筠家园房地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已到位资金1929万元。该公司将投资3500万元,对占地17亩的绿筠家园小区进行开发建设。

(邵志高)

太阳镇


【概况】 2004年,太阳镇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5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6044户,其中农业户5455户;总人口17552人,其中农业人口16948人。外来人口1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4‰。耕地面积119301亩,其中水田105963亩;旱地面积13336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8%。财政总收入1448万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7万元;财政支出964万元。上缴国税、地税1448万元,其中国税1021万元,增长18%;地税427万元,增长17%。零星税收20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99元,增长111%。年末银行存款余额6017万元,人均3355元。
     全年农业总产值7467万元,比上年增长158%。粮食复种面积9902亩,粮食总产5049吨,平均亩产510公斤。粮经比3565。全年菜油籽总产214吨,茶叶34吨,鲜笋5820吨。生猪饲养量29725头,羊年末出栏838只,家禽年出栏44889羽。木材采伐量3600立方米,毛竹38万根。新种山核桃面积1000亩,验收通过515余亩。新种竹林760亩,低改299亩。花卉面积新增加100余亩,茶叶低改面积150余亩。
     全镇共有工业企业903家,从业人员6825人,全年发放职工工资总额4459万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工业销售产值128亿元,增长258%;利润6350万元,增长196%;外贸出口交货值246亿元,增长413%。完成工业性投入8100万元,增长227%;工业用电量1479万千瓦时,增长5%。全镇工业主要有五金工具、玻璃制品、纺织、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五大行业。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杭州天山医药玻璃有限公司、杭州临安制钳有限公司、杭州临安太阳工具有限公司、临安东方滑动轴承有限公司跻身全市30家“小强人”行列,杭州天山医药玻璃有限公司、杭州临安太阳工具有限公司入选临安市年度“百强企业”。
     完成《2004~2010年太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生态镇建设规划,调整太阳城镇规划,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投资140万元,完成迎宾路向北延伸300米工程;全镇绿化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枫树岭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成为全市示范,并获“杭州市园林绿化村”称号。召开了全市重点整治和改水改厕工作现场会。9月,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到该镇视察,对该镇的新农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完成20个村规划编制工作,各村累计投入近500余万元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康庄工程”,完成45公里砂改油和3个村路面拓宽工程。杨家村完成非规模化养殖环境整治。完成社会养老保险扩面任务,全镇有1190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08%;全年发放低保金202464元和救济金32900元。抓好大地村生态墓地示范点建设,全镇火化率100%。
     全镇有1所中学和2所小学,在校生1912人。投资150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景村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基本完成太阳小学总体规划编制。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杭州市新型生育文化建设‘4251’工程先进乡镇”、临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胜单位。全镇有五凤朝阳、老年腰鼓、大头娃娃、绿毛狮子等群众文化节目,《五凤朝阳》参加森博会广场文化活动并获金奖,参加杭州西博会娃哈哈西湖狂欢节并获最佳表演奖。司法所全年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20余人次,受理各类纠纷38起,成功调处36起。综治工作获杭州市先进。设立为民办事综合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办事。对各村开展两套班子考察工作,得到组织部门认可,并在全市作经验交流。
     是年,党政班子被评为全市“优秀领导班子”称号,年终工作业绩考核为优秀。

【五金工具行业优势凸现】 2004年,全镇五金工具规模企业达10家,生产线38条,年消耗钢材13000余吨,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4000万套(件)。生产的各种规格锂鱼钳、水泵、离心板手、活络板手、呆板手、梅花板手等产品80%以上出口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及港台地区,并与国内多家汽车、摩托车厂家配套联系,年工业销售产值35亿余元。全年技改投入超过3500万元,涉及15家企业,新增生产线10条。成功打造“天固”、“钱王”、“凤凰”等知名品牌,为五金工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家村实施非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整治】 2004年,杨家村84户农户有78户从事养猪业,占全村总户数的928%,生猪饲养182万头,出栏12万头,产值达96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727%。由于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养猪方法传统,农户乱堆猪粪、乱扔死猪。整个村环境受到很大污染,村里污水横流、蚊蝇飞舞、臭气冲天。2003年7月,该村开始实施生猪养殖环境整治,要求每个养猪户新建猪粪堆积发酵池、猪尿及冲洗水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各一只。全村共建发酵池、沉淀池243只,约1500立方米,埋设排污管道2000米,村里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在此基础上,2004年夏季开始实施畜禽粪尿综合治理延伸工作,对所有堆粪池、化粪池进行封闭处理,并将沉积和堆积发酵的粪尿综合利用。通过畜禽粪尿的综合治理,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投入300余万元,对全村村道实施硬化,并配套做好绿化工作和垃圾的日常处理工作。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农业司领导和副省长陈加元先后到杨家村实地考察,对这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3年,杨家村被评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村。

【《五凤朝阳》列入申报重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 2004年8月,《五凤朝阳》灯舞根据临安民间歌颂吴越国王钱鏐恩泽的传说创编而成,表演队共34人,全部由农民担任,整个表演舞姿优美,阵容宏大,气势壮观,道具色彩艳丽。《五凤朝阳》代表太阳镇多次参加各类大型演出活动,获得杭州娃哈哈西湖逛欢节最佳表演奖、临安市森博会“锦城之夜”文艺汇演一等奖等荣誉。《五凤朝阳》已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申报重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

(卢彩娣)

藻溪镇


【概况】 2004年,藻溪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24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7420户,其中农业户6857户;总人口20550人,其中农业人口19847人。外来人口23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9‰,计划生育率987%。耕地面积15148亩,其中水田13726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67亿元,比上年下降5%。财政总收入732万元,下降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9万元;财政总支出708万元。上缴国税、地税55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8886万元,增长23%;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5万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5707元,增长11%。年末银行存款余额7500万元,人均3600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复种面积13277亩,粮食总产量6035吨,平均亩产454公斤。粮经比例326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367亩。收获油菜籽358吨,增长46%。茶叶158吨,增长42%。竹笋面积29529亩,鲜笋产量10575吨,产值3380万元。生猪饲养量9589头,羊年末存栏2380只,家禽年出栏48992羽。木材采伐量3696立方米,毛竹28万根。
     全镇共有企业1383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个体企业和加工户1374家,主要分布在轻纺、电缆、节能灯、无纺布、造纸等行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工业销售产值105亿元,下降-667%;税金866万元,增长205%;利润3937万元,增长207%;外贸出口交货值1961万元,增长4377%;工业投入4165万元,增长13%。引进市外企业4家,市内企业1家,引进内资2800万元。
     投入80余万元,新建集聚区内长420米、宽18米道路。对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6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投入3万余元对烈士墓进行修整。新增健身房1个和排球场1个。

【新寺村搬迁工程】 该村位于海拔近600米的高山上,历年来,由于山高路远,严重阻碍了该村经济发展。2003年,新寺村作为临安市扶贫村,其搬迁工程作为扶贫项目立项、实施,至2004年底,已累计拨款14万元。新址位于藻溪镇环城南街靠近杭昱公路一带,面积26亩。2004年9月2日,举行了开工典礼。至年底,已造好房屋10幢,村民陆续入住。整个搬迁工程分三批进行,预计至2006年6月全部结束。

【绪香井建成】 绪香井又名千字井,为藻溪镇桂芳村村民许允成所建。许允成自幼爱好艺术,对各类雕刻及乡土文化情有独钟。2001年初,许允成计划在原古井遗址旁,建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水井。经过三年努力,花费1万余元,于2004年3月建成。此井井圈上小下大呈八角型,高35公分,井四周铺石板十二块,象征一年12个月,上刻二十四节气,井壁内外共刻有1088个字,井圈外壁刻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等字,各代表天、地、国、家四字,井壁内刻有篆体百家姓全文。该井先后被新华社、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今日早报》、《都市快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

(陈金华)

西天目乡


【概况】 2004年,西天目乡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组。全乡总户数4200户,其中农业户3904户;总人口12806人,其中农业人口12527人。外来人口24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07‰。耕地面积5592亩,其中水田5394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4%。财政总收入5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万元;财政总支出592万元。上缴国税、地税48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72元,增长120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321万元,增长1174%,人均3423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8%。粮食复种面积3337亩,粮食总产1293吨,平均亩产387公斤。粮经比3070。收获油菜籽25吨,茶叶27吨。菜竹园面积24298亩,鲜笋产量18772吨;笋干竹林55万亩,产量1565吨。畜牧业生产回升较快,全年生猪饲养量3333头,增长28%,家禽饲养量达到87355羽。养蜂年末箱数1135箱,木材采伐1300立方米,毛竹5万根,杂竹2500吨。盛村赤圩水库“千库保安”工程竣工,并通过杭州市级验收。
     全乡共有工业企业313家,从业人员2198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工业销售产值316亿元,增长260%;利税1204万元,增长1412%;外贸出口交货值6552万元,增长2583%;工业性投入2100万元。新增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家;引进内资企业4家,资金2256万元。工业产品主要有精密铸件、水力发电、化工原料、出口电池及竹笋系列产品。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1607人,占劳动力总数2011%。新兴服务业“农家乐”遍布全乡8个村50余农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余万元。全乡固定电话装机量3700部,移动电话拥有量436部,生活用轿车(面包车)拥有量86辆。
     大有至老庵公路路面拓宽基本完成;投资72万元的东关康庄道路和投资50万元的鲍家至西坑公路大修工程相继完工。全乡928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2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投资80余万元的乡敬老院落成,已有20位孤寡老人入院集中供养。全乡计划生育率100%。投入30余万元,建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综合活动室等设施、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12月,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验收。

【白鹤大街建成】 2004年12月,白鹤大街主体工程全面竣工,亮化、绿化等配套工程也相继完工。该工程于2004年5月开工建设,投资220万元。该大街全长880米,宽20米,绿化带面积2000平方米,安装路灯43盏。

【大有至老庵公路全面拓宽】 2004年12月,大有至老庵公路基本完成路面拓宽工程。该公路全长584公里,路基宽75米,投资230万元,贯穿5个行政村,征用土地10余亩,拆迁房屋2000余平方米。该公路的建成,为天目片5个行政村2300余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天目村举办“万名游客走进农家”欢迎仪式】 2004年9月18日,为配合第三届“森博会”,天目村举办别开生面的“万名游客走进农家”欢迎仪式,8位书画家现场献艺。晚上,游客与村民共同举办篝火晚会。市委书记王坚亲临晚会现场,与村民、游客同乐。天目村是临安“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该村43户农户中有20多户经营“农家乐”,拥有床位570个。2004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营业收入100余万元。

(刘火金)

千洪乡


【概况】 2004年,千洪乡总面积63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142户,其中农业户2115户;总人口6429人,其中农业人口631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71‰。耕地面积5201亩,其中水田4160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5%。财政总收入300万元,减少2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万元,增长103%;财政总支出28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9492万元,增长2111%;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9万元,增长1695%;农民人均纯收入6866元,增长1199%。年末信用社存款余额1450万元,人均2184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6%。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天目笋干是千洪的主要特产,建有41000亩笋干竹基地,笋干总产362吨,产值720万元。雷竹等菜竹基地6708亩,农田孵笋面积3000亩,鲜笋产量4006吨,产值2702万元。杨桐加工是农民收入的另一重要来源,全乡杨桐加工收入达650万元。已规划杨桐基地7000亩,前期建立杨桐生产基地950亩。其他旱作粮食播种面积1802亩,总产459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718亩,其中油菜籽158亩,产量16吨,果用瓜210亩,产量250吨。粮经比595。全年生猪饲养量5727头,家禽年出栏13080羽。木材采伐量487立方米,毛竹采伐2万根,杂竹间伐830吨。随着生态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全乡封山育林面积12850亩,造林1520亩,森林覆盖率87%。在全乡82739亩山林面积中,用材林面积21000亩,经济林47000亩,薪炭林14739亩。
     全乡有工业企业120家,从业人员1092人。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个私企业111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6%;工业销售产值148亿元,增长3333%;外贸出口交货值9256万元,增长299%;工业投入1180万元,增长261%;利税1060万元,增长1361%。工业产品主要有宣纸、面巾纸、床上用品、印刷品、电力等。随着农产品基地相继建立,以康汇、越宝、大地等食品公司和天目农艺杨桐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的联系日趋紧密,生态食品开发系列化,休闲特色浓郁。
     继平渡、杨洪畈2300亩土地整理验收后,八都溪流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开工。潘家、上洲、西桥三村和凤亭、平渡两村相继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一般整治和重点整治,并通过验收。投资120余万元的千洪中学师生宿舍楼竣工,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投资30万元的上洲村23公里康庄工程竣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获临安市级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获临安市级创新奖,计划生育率达到9828%。

【八都溪流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开工】 八都溪流域面积23平方公里,涉及杨洪、平渡等6个行政村,流域内人口达4800余人,农田面积3955亩。由于历次的洪涝灾害和人为破坏,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防洪抗涝设施陈旧,耕地排灌不畅,造成耕地抗灾能力弱,土地利用率不高。此项目于2003年10月正式立项,2004年9月完成招投标。项目总投资350万元,由省、市、乡三级财政承担,临安市农业开发办公室具体承办。目前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徐根火)

横路乡


【概况】 2004年,横路乡总面积85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141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3301户,其中农业户3219户;总人口10380人,其中农业人口102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耕地面积5644亩,其中水田4775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9%。财政总收入393万元,增长69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万元;财政总支出360万元。上缴国税、地税655万元,其中零星税收26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8元,增长13%。年末银行存款余额2400万元,人均2273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5%。粮食复种面积3175亩,粮食总产1015吨,平均亩产319公斤。粮经比326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853亩,其中花卉苗木面积达960亩。收获油菜籽124吨,茶叶26吨,鲜笋611吨,山核桃493吨。生猪饲养量6521头,羊年末存栏数1377只,家禽年出栏6680羽。木材采伐量735立方米,毛竹3万根。产业结构调整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基本形成山核桃、竹笋两大优势产业,花卉苗木、高山蔬菜、中药材三大新兴产业。
     全乡共有企业128家,从业人员736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9%;工业销售产值9506万元,增长2166%;利税284万元,增长558%;工业性投入547万元,增长519%;外贸出口交货值296万元,增长345%。
     进一步完善党政班子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和企业办证全程代理服务制度。殡葬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谢家桥作为首批重点整治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了谢家桥等四个村1900亩标准农田建设。投资35万元,完成寺坑村25公里砂改油浇筑工程,实现村村通油路。自来水一期工程登村段完工,总投资156万元,受益人数1500余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横路中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总投资90万元。投资580万元,新建移动信号塔9座,实现移动信号全面覆盖。投资2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00亩。投资32万元,完成4公里长石至埝坞机耕路拓建。投资1万元,建成小型公交车停车场。投资10万元,完成朱后村3公里上山机耕路拓建工程。
     是年,计划生育率9889%;综治工作获临安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通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验收。
【建立浙江林学院天则森林食品基地】 2004年1月,浙江林学院天则山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横路乡政府合作,总投资10335万元,在登村等四个村建立122万亩的森林食品基地。至年底,已建立核心示范基地350亩,一般示范区3850亩,修建采收道10公里、永久及简易蓄水池650立方米,林下植被套种茶树5万株。

【横路敬老院落成】 2004年,横路乡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20人,占总人口的134%。投资18余万元,对寨村原破旧的敬老院进行全面整修。工程于年初动工,5月竣工。新敬老院设有厨房、厕所、卧室、洗浴室、活动室和小会议室,配置了电视机、电话等生活娱乐设施,环境清静。敬老院旁还留有空地,供老年人种菜养花。至年底,已有15位老人入住敬老院,基本实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

【谢家桥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4年,投资70余万元,对谢家桥村进行重点整治。共浇筑水泥路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6只,整修17户农户旧房立面,新建村委办公大楼13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余平方米。通过规划整治,基本达到“六化”要求,改变以往“脏、乱、差”、“散、小、破”的村庄面貌,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是年通过验收,谢家桥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汪国军)

潜川镇


【概况】 2004年,潜川镇总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5259户,其中农业户数4979户;总人口15032人,其中农业人口147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067‰。耕地面积6173亩,其中水田5457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财政总收入71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7万元;财政总支出670万元。上缴国税、地税38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630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78元,增长13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5160万元,人均3408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013万元,比上年增长20%。粮食复种面积6182亩,粮食产量1945吨,平均亩产312公斤。粮经比683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459亩,收获油菜籽150吨,茶叶95吨,鲜笋1997吨,板栗294吨,山核桃14吨,水果1911吨,蚕茧434吨,种植花卉苗木631亩。生猪饲养量73940头,羊年末存栏2800只,家禽年出栏12950羽。木材采伐量2250立方米,毛竹17万根。形成蚕桑、竹笋、生猪、水果、花卉苗木五大优势产业,山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
     全镇共有企业404家,其中工业企业220家,外资企业1家,从业人员2146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7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工业销售产值54304万元,增长197%,利税3180万元;工业投入3036万元,增长367%;外贸出口交货值4093万元,增长527%。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产品主要为冲床、竹木、水电三大系列。奥星公司铝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国内前列;有竹木制品企业50余家;有大、小电站6家,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
     经济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潜川大街动建,总投资700余万元。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54%。坟墓拆迁平毁完成100%,建立生态公墓,火化率100%。是年,计划生育率988%。

【潜川敬老院落成】 2004年,投入70余万元,把原塔山乡政府办公楼改建为敬老院。工程6月启动,9月底竣工。改建后敬老院占地365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拥有房间16间,床位58张,并配有专职服务员2名,室内电话、太阳能热水器、彩电等生活娱乐设施齐全。年底,有25位老人入住敬老院。

【生态农庄特色明显】 该农庄位于风景秀丽的竺村,始建于2001年,面积百余亩。农庄充分利用山地优势,山湾建鸡房,山地种雷竹、桑园,大力发展种养业。当年投资25万元,建设养殖基地20亩,养鸡房32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养蛋鸡3000羽,肉鸡4000羽,产蛋10万斤。2004年,投资15万元,扩建场房800平方米,添置更新养鸡设备一套,养蛋鸡11000羽,产蛋40万斤,产值达到80多万元。鸡在林间自由觅食,鸡粪用来种植雷竹、桑园,黑麦草用来喂猪,初步形成养鸡积肥、以肥还地的生态经营模式,降低了种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产鸡蛋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周国华)

乐平乡


【概况】 2004年,全乡总面积43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3109户,其中农业户3061户;总人口10354人,其中农业人口101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耕地面积6570亩,其中水田5557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财政总收入954万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6万元;财政总支出852万元。上缴国税、地税665万元,增长12%。农村经济总收入5730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15元,增长129%。年末银行存款余额5808万元,人均5321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75万元,比上年增长2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以蚕桑、板栗、竹笋、茶叶、生猪生产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外伍村塘坞水库通过“千库保安”工程验收,西乐村泉坑坞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动工建设,西乐村1200亩土地整理通过验收,对乐平村洋洲畈进行低产田改造。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和蚕桑都市园区建设,建立以乐平村为中心的“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以西乐村为中心的“浙江省无公害水果基地”。乐平丝厂列为“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乐平、七坑的蚕桑专业合作社和西乐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粮食复种面积2540亩,粮食总产856吨,平均亩产337公斤。粮经比991。完成低产桑园改造1000余亩,蚕饲养量23070张,增长19%,蚕茧产量1021吨,增长87%,总收入17737万元,增长6%。板栗产量450吨,增长25%,产值225万元,增长25%。新发展毛竹251亩,笋材两用林改造309亩,竹笋产量为419吨,增长6%,产值251万元,增长6%。柑橘产量314吨,增长256%,产值377万元,增长508%。完成茶叶低产改造250亩,产量22吨,产值72万元,均与上年持平。生猪饲养量48418头,增长14%,生猪年出栏34230头,增长174%,生猪产业总收入2957万元,增长467%。新兴产业初见成效,优质肉羊存栏2235只,增长397%,出栏1110只,增长366%,产值333万元,增长306%;花卉苗木55亩,产值275万元,增长10%。
     全乡有工业企业150家,从业人员220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销售产值39亿元,增长256%;税金430万元,增长9%;利润800万元,增长205%;工业增加值5000万元,增长25%;工业用电量1300万千瓦时,增长83%;外贸出口交货值1647万元,增长154%,工业外向度422%,提升106%。完成工业项目7个,工业性投入2320万元,增长247%,其中景鑫纸业、三鑫水泥等4家规模企业完成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建和新上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1500万元。三鑫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535万元的造纸生产线项目已立项,预计2005年10月投产。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8亿元,占全乡工业产值的754%。引进内资21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67%。华乐制衣有限公司与香港华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华允发展有限公司的服装生产基地,投资额80万美元,该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
     乐平中心街第一期工程完工;16省道乐平段于9月动建;外伍、西乐两条康庄道路完成工程量50%。慈云庵复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投资60万元的乡敬老院落成,有15名五保老人入住。投资300余万元的如海超市开业。
     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9个村新农村规划,重点整治村七坑通过临安市验收,中伍村正在创建市级园林绿化村。随着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乐平乡境内防洪大坝和避洪渠建设,天目溪流域和河东河西小流域得到综合整治。3万亩生态公益林实施封山育林。平毁和整治“双空”、“一空一实”坟墓93座和314座,初步建成生态公墓1个。
     由40余名农村妇女表演的乐平七坑“巾帼蚕龙”参加了“2004杭州西博会娃哈哈西湖狂欢节”,并获得最佳表演奖。全乡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率902%。12名村干部取得高中学历,11名村干部参加电脑培训。

【乐平中心大街建成】 中心大街长2000米,宽20米,总投资300万元。该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于2004年3月开工,11月全面完成。全部工程预计2005年12月完成。

【雾云山慈云庵落成】 参见“人民生活”栏目“宗教”分目。

(潘爱民)

昌化镇


【概况】 2004年,昌化镇总面积230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7289户,其中农业户5426户;总人口21807人,其中农业人口16751人。外来人口19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2‰。耕地面积12368亩,其中水田11324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6%。财政总收入3254万元,增长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4万元,增长38%;财政总支出286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22亿元,增长3068%;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60万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6508元,增长1794%。年末银行存款余额7500万元,人均3152元,增长58%。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415%。粮食复种面积13095亩,粮食总产量4857吨,平均亩产371公斤。粮经比602398。收获油菜籽208吨,茶叶35吨,鲜笋1964吨,山核桃375吨。生猪饲养量24101头,羊存栏1616只,家禽年出栏19387羽。全镇有蔬菜基地1个,石笋干基地4个,食用葛基地1个,柴鸡基地1个,特种水产品基地2个,茶叶低改基地1个,蚕桑基地1个,雷竹笋基地1个,西瓜草莓基地1个,水果基地1个,石鸡养殖基地1个。生猪饲养规模户120户,羊50只以上22户。林业生产向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
     全镇共有企业2152家,其中工业企业810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利润2676万元,增长210%;税金3427万元,增长43%;外贸出口交货值107亿元,增长348%;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237%;工业性投入110亿元,增长006%。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6个,实际到位内资3819万元,外资705万美元。规模企业17家,实现销售产值18亿元,税金1270万元,增长10%。
     投资300万元新建昌化丽池洗浴中心;投资235万元把清凉峰山庄休闲城改建为集洗浴、桑拿于一体的服务中心;投资120万元改造九都大酒店;投资120万元新建红枫假日酒店;投资60万元改造东坡大酒店;投资60万元改造如海超市。
     投资150万元浇筑圣庙路、修补唐山路;拆迁旧房4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浇筑联盟村道;投资100余万元拓宽朱白村道;投资360万元新建昌南停车场;三星村投资160多万元改建卫生厕所、绿化道路、安装路灯、新建村办公楼。

【昌化镇中新校区落成】 2004年6月23日,昌化镇中学新校区举行落成典礼,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市委书记王坚等领导出席典礼。新校区投资2300多万元,于2001年10月动工,占地面积533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80平方米,建有科技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师生食堂、体育看台、学生农业示范科技园等设施,可容纳1200余学生。

【举办第三届昌化山核桃节】 2004年10月18~23日,“浙江临安第三届昌化山核桃节”在昌化镇举办。本次山核桃节共举办了开幕式、省农工民主党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千名学生颂昌化诗画展、浙江万马与上海东方篮球表演赛、昌化镇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昌化镇山核桃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山核桃与日用百货展销会、“昌化镇城镇规划暨人居昌化主题展”、山核桃节闭幕式文艺睌会等活动,签订的投资合同协议资金21亿元,到位内资3812万元,外资705万美元。

【首个农村青年中心成立】  参见“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栏目“共青团临安市委员会”分目。

【昌化镇城市防洪工程样板段开工】 2004年11月28日,总投资25亿元的城市防洪工程样板段举行开工典礼。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融防洪、道路、绿化、景观、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工程以防洪堤、滨江大道两大主体工程为轴线,贯穿规划建设中的新老城区。该工程的开工将全面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

【新城丽景花园开盘】 新城丽景花园坐落于昌化镇新城区,西临昌化大道,南抵滨江路,一期占地3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工程于2004年7月10日奠基,12月5日正式开盘,起步房价为1800元/平方米。

(王根贵)

河桥镇


【概况】 2004年,河桥镇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8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6546户,其中农业户5906户;总人口18708人,其中农业人口18091人。外来人口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耕地面积11980亩,其中水田10420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总收入1054万元,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0万元;财政总支出674万元。上缴国税、地税412万元,增长135%,其中零星税收156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12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5900万元,人均3156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粮食复种面积11794亩,粮食总产4755吨,平均亩产403公斤。粮经比3169。收获油菜籽278吨,茶叶30吨,鲜笋2030吨,山核桃203吨,板栗50吨,白果31吨,蚕茧1017吨。生猪饲养量21317头,羊年末存栏数2246只,家禽年出栏13826羽。木材采伐量6414立方米,毛竹7万根。围绕“蚕桑西进”工程,新发展桑园1316亩,优化改造502亩,全镇桑园面积达11900亩,饲养蚕种22400张,蚕茧产值1794万元。泥骆村白下畈杭州市都市园区成为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曙光村朱源畈被列为临安市千亩蚕桑基地、高产示范畈。云浪村临安市柳溪江农业开发公司新发展水果面积150亩。曙光村俞福荣、寺坞村鲍云光年饲养生猪分别达700余头。新组建云浪、曙光、浪川三个蚕桑专业合作社。上卜村任龙处家禽饲养量达7000余羽。营造林木1680亩(其中经济林1170亩),低产林改造5300亩,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40029亩,迹地更新造林1100亩。投资100万元,对秀下、勤建畈面积2500余亩土地进行整理。投资210万元,完成吉坞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和蒲溪流域治理工程。投资209万元,实施上卜村邵坞水库“保安”工程。
     全镇共有企业921家,其中工业企业338家,从业人员305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7%;工业销售产值53638万元,增长192%,利税1631万元,增长16%,工业投入1260万元,增长265%;外贸出口交货值1755万元,增长226%。市下达招商任务1500万元,实际完成2250万元。
     柳溪江全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营业收入400余万元。瑞晶洞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营业收入200余万元。泥骆村举办了“农家乐”启动仪式,经营“农家乐”农户8户,可接待游客100余人。
     完成泥骆村、镇政府生态村(镇)建设规划,完成19个村地形测绘、9个村规划编制。投资50万元,新建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200余万元,完成长629米、宽27米的新区大道油路浇筑和排水排污设施;投资126万元,实施省康庄工程和乡村道路建设,其中云浪至西九康庄工程62万元,朱秀村道改造14万元,学川至牛胫公路砂改油工程30万元,白下村道改造20万元,蒲溪村补助农户浇筑水泥路6万余元,全镇共改造公路、村道12公里。
     2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村账镇代理,各村全部设立农村信息服务站。投资65万元,对文化站进行改建,添置了部分内部设施,顺利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验收。曙光村投资6万元,修建影剧院,购置配套设施,经考核达到文化特色村标准。中小学校投资6万元,增添发电机、复印机等设备。加大失业人员安置力度,开发岗位27个,安置就业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3355人,理赔金额38万余元。计划生育率991%。

【昌南初级中学投入使用】 参见“教育”栏目“改善办学条件”分目。

【泥骆村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杭州市“十佳”】 泥骆村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8月,有社员186户。2004年,通过统一发展“订单蚕业”的饲养和收购方式,合作社产值达到160万元,纯收益1636万元,返利社员586万元。被杭州市政府评为“十佳蚕桑专业合作社”。

(邵振根)

龙岗镇


【概况】 2004年,全镇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3538户,其中农业户3118户;总人口10626人,其中农业人口1014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耕地面积8304亩,其中水田72457亩。山林面积132226亩,其中经济林面积35000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9257万元,增长212%;财政总收入77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732万元;财政总支出717万元;上缴国税、地税77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8万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5988元,增长1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为5171万元,人均4793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24万元,增长135%。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行山核桃、毛竹五年发展规划,创建水果示范基地,形成多种经营渠道。营造山核桃林990亩,完成山核桃低产改造林5000亩;新增水果基地640亩。粮食复种面积11097亩,粮食总产量4813吨。粮经比356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120亩。收获油菜籽372吨,鲜笋980吨,山核桃371吨,白果21吨,茶叶16吨。生猪饲养量11201头,羊年末存栏824只,家禽年出栏10892羽,木材采伐量为2333立方米,毛竹10万根。
     全镇共有企业635家,其中工业企业272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从业人员228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4亿元,增长28%;工业销售产值62亿元,增长222%;利税2532万元,增长338%;工业性投入1959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618万元,增长30%。全年招商引资3600万元。产品主要有机械制造、化工原料、竹木制品、水力发电、食品加工等。食品加工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占全镇工业总产值72%,是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发展亮点。双石电站于8月并网发电,华兴三级电站已完成工程量的70%。
     全镇商贸服务业360余家,营业收入57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增加值2780万元。三产税收40余万元,占镇财政收入的12%。投资18亿元开发旅游特色基地,已投入3200万元,开发基地500亩,引进企业11家,签订进驻意向3家。投资5800万元、按三星级标准新建的上海故事龙岗山庄已对外试营业。集旅游餐饮、休闲度假、会议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度假山庄完成土地征用370余亩。
     投入60万元,完成西坞村康庄工程建设;投资80万元的新建村村级公路全线贯通;投资50万元的群干村村道全部硬化;有18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论证;投资10万元完成生态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论证。程控电话装机3277部,移动电话拥有量达3500部。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投入15万元,增添医疗设备,增设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清查摸底、普查表汇总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评为市级优秀达标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

【营救6位外来务工人员】 2004年6月25日下午1时许,连续暴雨使昌北溪巨大洪水向下游扑来,短时间内龙岗后溪水位猛涨,把6位不识水性的贵州籍民工围困在溪中间的沙墩临时工棚顶,6条生命随时可能被洪水卷走。在冲锋舟抢滩及皮划艇救援失败后,唯一的办法只有通过一根横穿河面的电视电缆钢绞铁索进行营救。当地群众胡旭忠、黄利朝、楼朝荣三人冒着生命危险,系好救生圈,爬上钢绞铁索,用滑板一点一点滑到宽200米的溪中,将被困民工托上钢绞铁索一个个滑到岸上,直到下午18时许,才把他们全部救上岸。救人事迹得到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表彰。胡旭忠等被授予“抗洪抢险”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双石电站建成】  双石电站位于龙岗镇双石村,是由富阳富宝总经理夏国平个人投资建造。该电站于2002年12月签订投资意向,2003年3月进行测量预算并立项,9月正式动工兴建,2004年8月28日并网发电。工程总投资640万元,引水渠道穿凿山洞1850米,装机容量800千瓦,预计年发电240万千瓦时。

(吕卫东)

马啸乡


【概况】 2004年,马啸乡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3142户,其中农业户3006户;总人口9610人,其中农业人口94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耕地面积5596亩,其中水田48243亩;山林面积155186亩,森林覆盖率834%。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财政总收入485万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万元;财政总支出41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0万元,增长118%。农村经济总收入13420万元,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5023元,增长181%。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060万元,供电总量增长292%。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复种面积14167亩,粮食总产2485吨。粮经比5050。收获山核桃600吨,白果32吨,板栗5吨。全面启动山核桃产业2亿元工程,农民增收2980元。高山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050亩,成功创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林业资源调查工作,严格木材限额采伐制度,做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扶持毛竹产业发展,完成低产林改造1500亩。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筑三面光渠道9260米,完成阴山、诸儒两村土地整理800亩。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信息服务点覆盖全乡16个村。
     全乡共有企业470家,其中工业企业270家,从业人员350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工业销售产值20306万元,增长117%;外贸出口交货值1855万元,增长148%;利税1397万元,增长215%;工业性投入1960万元,增长63%。突出抓好山核桃加工业、小水电等重点行业,确保重点工程施工进度。五级电站于11月26日顺利并网发电。规模企业从上年的3家增加到5家。
     依托高山蔬菜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做好高山蔬菜的生产销售,全年销售产值达826万元。收购贩销山核桃近3万担,新增产值5000万元。加快景区建设,努力促进旅游二次创业,开展浙西民族风情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35万元,增长16%,三产投入370万元。
     完成16个行政村村庄地形图测量、12个村规划编制,实施阴山村重点整治村项目建设。浪源公路路基建设全线完工,投资60万元完成鹄山油路浇筑,完成阳建、陈家塘等村村道建设。实施生态规划,重点整治山核桃壳污染问题,完成公共绿地建设1000平方米。完成门牌编制设置工作;全面推行生态墓地建设,“双空”穴平毁100%。全乡计划生育率977%。成功创建平安乡镇,被评为杭州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土地执法模范乡镇。

【建成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2004年4月,浪广村创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立项并启动。在原有省级无公害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基础上,再投入资金196万元,经过4个多月时间建设,8月通过杭州市考核验收组验收。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创建,进一步打响“天目山”牌高山蔬菜品牌,保证了高山蔬菜的科学种植和管理。

【马啸五级电站并网发电】 马啸五级电站于2004年11月顺利并网发电。该电站装机容量960千瓦,由临安石长城水力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造。这几年来,马啸乡利用地理资源环境优势,已建造4座水电发力站,水力发电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马啸中学教学大楼投入使用】 该教学大楼总投资150余万元,于2004年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教学大楼是马啸中学改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建工程是全市初中布局调整的配套工程,总投资1000多万元,计划征地20亩,新规划的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设计有200米直跑道,250米环形跑道。

【马啸乡敬老院开院】 2004年10月28日,马啸乡敬老院开院,15位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建设工程是马啸乡2004年十件实事之一。该工程于8月3日正式改扩建施工,历时2个多月完成全部工程,新建面积130平方米,改建面积371平方米,总投资26万余元。新敬老院设有18个床位,并配备2名工作人员,是一所集食宿、娱乐、阅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敬老院。

(徐俊超)

湍口镇


【概况】  2004年,湍口镇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4401户,其中农业户3915户;总人口13628人,其中农业人口13275人。外来人口6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耕地面积7133亩,其中水田6192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财政总收入942万元,增长4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1万元;财政总支出456万元。上缴国税、地税1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39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增长10%。年末银行存款余额5600万元,人均4127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9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粮食复种面积10179亩,粮食总产2985吨,平均亩产2932公斤。粮经比4060。收获油菜籽333吨,蚕茧150吨,茶叶157吨,鲜笋790吨,山核桃545吨。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高山蔬菜1000亩,西瓜265亩,药材1109亩;培育花卉苗木1000亩;建立有机茶基地1600亩;种植山核桃450亩,毛竹300亩;建立山核桃无公害基地2000亩,并对5000亩山核桃进行低产改造。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6万元。完成大湖、勤丰畈和东川、西川畈土地整理。完善大田二轮承包扫尾,发放权证710本。
     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42家,从业人员1119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822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工业销售产值13633万元,增长16%;外贸出口交货值1643万元,增长337%;工业性投入1690万元,增长5%。招商引资完成内资任务1636万元,是市下达内资任务的1035%。投资600万元的桐坑电站于3月动建;计划投资600万元的岭坑电站的开发项目签订了协议;由宁波双林集团投资天目温泉大酒店于12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已到位资金180万元。
     完成18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30万元的湍口新大街主干道绿化工程首期200米完工;投资80万元的赤坑村3公里公路扩建工程完工;投资140万元的天源村6公里公路扩建工程完成80%;总投资230余万元,完成新坑脚至塘里村35公里、韩家至横塘村47公里、小岭到潘庄村23公里、柴家至横长26公里4条公路砂改油工程。
     湍口中心小学教学大楼于8月底交付使用,湍口小学整体合并搬迁;通过省教育强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特色文化乡镇验收;社会养老保险面进一步扩大;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合作医疗人数10683人,参保率达81%;对20名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

【湍口中心小学教学大楼建成】  湍口中心学校原校舍较差,不能适应小学的合并,镇党委、政府把新建教学大楼项目列入实事之一。教学大楼于2003年9月动工,2004年8月底完工交付使用。总投资320万元,建筑面积4266平方米。

【天目本草有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湍口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纯山区镇,丰富的山地资源和高山气候使其成为生长中药材的天然基地,历年农民利用农闲上山采集药材,收入可观。近年来党委政府扶持药材生产骨干企业,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取得较好效益。2004年,农民种植药材面积达1109亩,药材产业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10%。中药材企业天目本草贸易公司年销售产值达800万元,跻身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行列。9月28日,全市第一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临安天目本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联结骨干农户120户,基地744亩,形成“公司+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模式。

(何伟国)

清凉峰镇


【概况】 2004年,清凉峰镇总面积203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7120户,其中农业户6479户;总人口20022人,其中农业人口19216人。外来人口3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耕地面积10097亩,其中水田9022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873万元,比上年增长6%。财政总收入1199万元,增长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9万元,增长39%;财政总支出856万元。上缴国税、地税573万元,增长20%。零星税收14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3元,增长13%。年末银行存款余额7500万元,人均3800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0%。粮食复种面积15777亩,粮食总产4965吨,平均亩产315公斤。粮经比564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396亩。收获油菜籽277吨、茶叶541吨、鲜笋1510吨、山核桃850吨、白果40吨。生猪饲养量18759头,羊年末存栏数1300只,家禽年出栏8000羽。木材采伐量2000立方米,毛竹25万根。
     全镇共有企业1223家,其中工业企业452家,从业人员2027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3181万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销售产值70058万元,增长5%;利税1480万元,增长20%;外贸出口交货值1846万元,增长35%;工业性投入1536万元。人长久食品有限公司的“人长久”牌山核桃系列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及浙江省森林食品,桃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世外桃源”牌系列产品被评为杭州市级著名商标。
     投资20万元,委托浙江振中勘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各村进行现状地形测绘,北坞、石朋、义干等13个村完成测绘;完成21个村村庄规划编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7个村任务。完成申明——沙干畈1316亩土地整理工程。投资40万元拓宽下茆村村内主要道路2000米,铺浇沥青面积1万余平方米。
     组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参保户5089户,参保人数13790人,参保率707%;为老年人进行体检,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全镇53家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申报率95%以上。开展经济普查,摸清工业企业452家,其中规模企业6家,法人企业67家,个体企业385家。对企业退休退职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对符合条件的26人发放两金补贴;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组织企业职工100余人参加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对餐饮、美容、理发等三产从业人员138人进行健康检查;举办餐饮业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班;在里仁村开展“农家乐”活动。
     开展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挖掘和整理申明马灯、桥西云头舞彩凉船等一批具有昌西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料和档案。引导和支持顺溪越剧团等群众文化社团开展演出活动,演出达20余场(次),观众达11000余人次。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文化特色村规划、创建指导工作,以义干、岭下为重点,开展“忠孝”文化、“人才”文化宣传、申报工作。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生入学率、毕业率100%,初中升入高中比例93%。成人教育高中班招收学员80余名。颊口中学拆建工程已完成立项审批等准备工作。投资200万元的洲头小学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顺利撤并洲头片所有村小。全镇计划生育率100%。

【乾山村重点整治工程完工】 2004年6月,乾山村重点整治工程完工,总投资45万元,重点突出白果庄街道整治建设。投资6万元,在长240米的主街道两边埋设砼质排水管;投资5万元,征用农户道坦拓宽车道;投资6万元,绿化面积680平方米;投资16万元,安装1700米长路段30盏高压路灯;投资15万元,对600平方米的破旧墙面进行立面粉刷。增添自来水消毒设施,投放消毒器9只,同时对户厕进行改造。

【启用综合办事服务窗口】 2004年9月11日,清凉峰镇综合办事服务窗口正式使用,该窗口使用“365日便民服务中心”模式,成立便民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抽调4名工作人员,实行无休息日办公制度,方便群众来镇政府办事。

【清凉峰镇敬老院建成】 全镇24个行政村共确定五保对象31名。2004年7月,投资20余万元,把原大鹏小学改建为敬老院。改建工程8月通过市民政局验收。8月底,安排25名五保对象入院供养。对少数患有较严重精神病不能入院的五保对象采取户院挂钩方式进行供养和管理。

【吊瓜产业协会成立】 2004年11月30日,临安市首个吊瓜专业产业协会在清凉峰镇成立,该镇农业龙头企业、吊瓜种植大户等46位代表成为首批协会会员。自2000年从长兴引进吊瓜种植以来,种植经营户逐渐增多。2004年,全镇吊瓜种植面积780亩,年产值380余万元,已成为清凉峰一大特色农业产业。

(郑亚姣)

岛石镇


【概况】  2004年,岛石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20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6405户,其中农业户6221户;总人口18436人,其中农业人口177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5‰。耕地面积4876亩,其中水田3379亩;山林面积1134万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6%。财政总收入881万元,增长5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9万元;财政总支出814万元。上缴国税、地两税12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58万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5041元,增长10%。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3590万元,增长73%。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粮食复种面积12246亩,粮食总产量3183吨,平均亩产260公斤。收获小麦265吨,水稻1326吨,玉米908吨、油菜籽361吨。生猪饲养量10920头,年末存栏5734头。木材采伐量300立方米,造林面积3000亩。全镇有山核桃经济林85万余亩。
     全镇有工业企业449家,从业人员2097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137%;工业销售产值182亿元,增长1186%;利税888万元,增长1984%;完成工业性投入1522万元,增长2705%;工业用电量103万千瓦时,增长241%。
     随着全镇商贸活镇战略的实施,岛石的中心集镇功能日益完善。在2003年征收100多亩土地的基础上,于2004年下半年成功进行两期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拍卖。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投入10万元,建成集镇垃圾填埋场,成立镇环卫所。按照新农村规划,全镇除移民村外,全部完成村庄规划设计、申报工作,其中银坑、阁川两村完成重点整治村建设。按照康庄工程目标,完成投资近30万元的直川通村公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的下白村通村公路也于年底开工建设。

【新大街首期工程通过验收】 岛石镇新大街规划设计总长1000米,宽30米,行车道为4车道。首期工程建设650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工程于2003年7月动工,2005年2月顺利通过验收。新大街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岛石镇小城镇面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山核桃基地评为“浙江省十大精品林业”示范基地】 2004年7月,岛石镇万亩山核桃特色基地建设被省林业厅评为“浙江省十大精品林业”示范基地。2003年,根据临安市《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临安市山核桃产业10亿元工程总体规划》,制订了山核桃产业4亿元工程发展规划并通过林业专家论证,决定从2003~2007年,通过五年努力,使岛石镇山核桃的总产值达到4亿元。以省级万亩山核桃基地建设为抓手,于2003年建立市级领导示范基地2个、乡镇领导示范基地2个。

【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出高价】 2004年11月和12月,市国土资源局两次就新大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公开拍卖。此次拍卖的首期土地总面积3400多平方米,使用权出让年限为70年。拍卖过程高潮迭起,最终以每平方米近2600元的高价全部拍出。

(凌 震)

大峡谷镇


【概况】 2004年,大峡谷镇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3742户,总人口11563人,其中农业人口11307人。外来人口8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08‰。耕地面积9746亩,其中水田6250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012万元,比上年增长28%。财政总收入124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2万元,增长1%;财政总支出352万元,增长13%。上缴国税、地税3106万元,增长1%。农村经济总收入246亿元,增长28%;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0万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324元,增长12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9356万元,人均8146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6%。继续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加大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推进全镇区域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建立上溪片高山花卉示范基地、鱼跳片山核桃示范基地、龙井片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并通过与浙皖农贸城合作,构建“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全年粮食复种面积19066亩,粮食总产3525吨,平均亩产455公斤。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经比326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9649亩,收获油菜籽220吨、茶叶60吨、鲜笋116吨、山核桃948吨、高山蔬菜12000吨。生猪饲养量13210头,优质肉羊年末存栏905只,家禽年出栏3720羽。木材采伐量2500立方米,毛竹10万根。新造山核桃林2000亩,新建山核桃无公害基地2741亩,种植高山蔬菜5120亩,种植高山花卉220亩。命名杭州东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浙西大峡谷高山花卉两家有限公司为大峡谷镇农业龙头企业;杭州东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继续保持年产值500万元,填补了全镇农产品规模企业的空白。投资120万元,在童玉村成立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临安天杭食品厂。
     全镇共有企业712家,其中工业企业313家,从业人员1312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162%;工业销售产值158亿元,增长1286%;利税782万元,下降6%;完成工业性投入734万元,增长382%;完成招商引资额1700万元。水电站一直是全镇工业的骨干企业,小水电全年发电量2824万千瓦时,实现产值1022万元。投资513万元,在陶金坪建成一座总装机量500千瓦的剑门潭水电站,该电站于11月5日并网发电,当年发电量133万千瓦时。
     因受华光潭水库工程等因素影响,旅游形势不容乐观。浙西大峡谷和浙西天池两大景区共接待游客17余万人次,门票收入1100余万元,其中浙西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门票收入95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投入350万元,新增“白云人家”、“农家乐”旅游项目。商贸、流通、餐饮、金融和保险等第三产业日趋繁荣,第三产业产值达到4500万元,增长22%。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康庄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九园村、外川村重点整治村工程,两村分别通过杭州市、临安市验收。投资380万元,新建大九岭等四级公路16公里,改建拓宽小九岭等公路79公里,完成五星等公路砂改油64公里。结合移民工程,启动坞口村、兔川村的移民新村建设。为加快太平桥小集镇建设,完成桃花溪引水改道工程方案初审工作。新建电信机房2座,中国移动通讯基站2座,中国联通通讯基站1座,全镇境内基本实现无移动通讯盲点。
     投资70余万元的敬老院大楼于12月9日开院,16名“五保”老人入住。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门牌编制。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户参保率达928%。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职工参保率达86%。计划生育率98%。
     是年,通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东海文化明珠”、“杭州市‘乡村通达’”工程验收,并获得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华光潭水库移民工程】 大峡谷镇有石浪、坞口、兔川、车阗寺、鱼跳和下山6个行政村处于华光潭水库淹没区,共有330户1000余名移民需搬迁安置。广大移民思想总体平稳,移民工程稳步推进。至2004年底,部分安置地已交付分配,移民开始建房。

【大峡谷镇中心学校动工兴建】 2004年11月9日,大峡谷镇中心学校主体工程正式动工兴建。因华光潭水库工程建设需要,地处淹没区的大峡谷镇鱼跳中心学校必须迁址重建。为确保华光潭水库在2005年5月底前下闸蓄水的目标,保证淹没区600余名学生有教室上课,镇党委、政府决定筹资1500万元,建造大峡谷镇中心学校。新学校位于仙人塘村,按照《临安市“十五”及201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意见》、《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I类标准规划建造,设计规模为可容纳6个班的完全小学和3个班的幼儿园,并考虑9个初中班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878平方米。至年底,基本完成场地整体平整和综合教学大楼三层的结顶。

(黄向峰)

新桥乡


【概况】 2004年,新桥乡总面积481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341户,其中农业户2338户;总人口7185人,其中农业人口70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林地面积52347亩,人均736亩。耕地面积4225亩,其中水田2370亩,旱地1843亩。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财政总收入527万元,增长2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万元,增长78%;财政总支出44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35元,增长187%。年末存款余额2800万元,人均3850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83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全乡新建高山蔬菜基地1000亩,产值90万元;种植高山西瓜240亩,净收入30万元;培育高山名优茶基地1000亩,产值30万元;波尔山羊饲养户8户,年末存栏1520只;全年流转山林面积300亩,保护生态公益林38400亩,退耕还林1500亩。继续实施万亩山核桃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山核桃低产林改造10000亩,山核桃总产量808吨,实现收入2540万元。粮食总产量1531吨,平均亩产364公斤。收获油菜籽164吨、茶叶13吨、柿子26吨、板栗85吨、白果1吨。生猪饲养量5394头,家禽年末存栏2255羽。木材采伐量580立方米,毛竹15万根。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销售产值8512万元,增长111%;利税762万元,增长2625%;外贸出口交货值3980万元,增长4163%;工业性投入640万元,增长578%。全乡共有砩石开采点26家,砩石浮选厂3家,砩石干粉厂1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全年砩石销售量9万吨,生产精粉35万吨。有电站1座,全年发电量25万千瓦。
     完成桥黄公路、桥川和黄坦坪4条支线、新桥头村、上许村、富川村砂改油康庄工程,总里程65公里,总投资112万元;完成下川纤岭大桥主体工程,总投资25万元;完成箕山村、西舍村村道硬化工程,总长3500米,总投资10万元。全乡15个村中已有14个实现村干道硬化,彻底改变了老区交通面貌。
     全乡在校学生8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考升学率90%。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不断巩固,“村账乡代理”制度得到实施,乡代理中心运转良好。计划生育率100%。

【年产山核桃800余吨】 山核桃是新桥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虽遭受2003年持续高温干旱,当年特大暴雨、热带风暴侵袭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但广大群众十分注重山核桃的科技培育管理,再加上前几年种植的近万亩幼苗林陆续挂花结果,2004年山核桃产量创历史新高,全乡山核桃总产量808吨,总收入达到32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

【新桥砩石矿刘余矿区完成转制】 新桥乡砩石矿是于20世纪60年代创办的乡办集体企业。2003年5月,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矿山企业“一证多点”整治及政企分开改革试点工作,至2004年底刘余矿区整治和改制已基本完成,原刘余矿区改制成立刘余萤石矿业有限公司,并顺利完成有偿出让工作。

(蔡德锋)

编辑:曾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