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七成举报人遭“报复”与我们息息相关 - guilinsh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29:53

引用 七成举报人遭“报复”与我们息息相关

反腐风暴 2010-06-21 15:22:33 阅读12 评论0 字号:大中

 

引用

奇荒七成举报人遭“报复”与我们息息相关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其中,各类“隐性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因其手段“合法”,行为隐蔽,难以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法制日报》6月19日)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手段不断升级,甚至多次发生雇凶杀人的恶性事件,更有一些被举报人利用职权,打着合法的旗号,强行将举报人撤职、调离,甚至打入监牢。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证人、举报人致残、致死案件从上世纪90年代每年不足500件上升到现在每年1200多件。仅根据1991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就有1万多名举报人遭到各种打击报复,其中3人惨遭杀害。某市从1983年到1992年中有500多名举报人,而其中遭受打击报复的就有400人。郭光允,因举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而遭受打击报复,被开除党籍、劳教两年;吕净一,因举报平顶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李长河而遭受打击报复,险遭灭门之灾,妻子被害,自己也受重伤……


        江苏省曾搞过一次万份反腐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四成掌握了腐败问题线索的人愿意举报。湖北省检察机关曾刊登公告,请举报人领奖,但仍有100多万元举报奖金无人认领。原因就是举报人要付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专家认为,我国对举报人的保护在立法领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疏漏。专家建议应制定完善各种单行法律法规,以构建完备的公民举报权保护体系。对此,应看到最高检材料显示70%举报人曾遭到不同程度打击报复背后的权利和成本困境。

 

        举报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义务。要让公民放心举报,笔者以为,只有让公众心里感到踏实,举报的安全系数较高,不致威胁到举报者本身的利益,才能维护社会正义。其实,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举报措施和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制度,以吸引公众积极投身监督活动之中。无数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有的甚至个人或全家惨遭杀害,起因都是由于泄密引起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泄密者客观上都起了帮凶的作用,假如对泄密问题不追究、不治罪,任凭主持公道的人受打击,以后谁还敢再站出来说话?

  
            为此,笔者以为,能否让公众知道保密措施和程序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呢?只有制定一套严密的措施,包括对泄密的追究惩治,才能确保举报人的安全。只有把举报成本降下来,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保密工作做的好,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的情况就少,公众举报的积极性就高,反之亦然。


       还要看到,最高检材料显示70%举报人曾遭到不同程度打击报复与保护程序缺失。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缺乏程序规定,举报人如何申请保护,如何确定保护,怎样保护,法律均没有规定,举报人感受到某种威胁时常常求助无门,而只有当这种威胁转化为现实的行为时,才能运用司法程序救助自己的权利,而这时往往为时已晚。国外有关举报人保护立法,设置了一整套保护程序,涵盖了保护对象的确定、保护措施的执行,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借鉴之。

 

        最高检材料显示70%举报人曾遭到不同程度打击报复呈现给当下的是举报人成本过高和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的困境,而这样的困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