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性,突发室颤,复苏后心电图,Brugada? - 丁香园论坛-医学/药学/生命科学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0:41:12
2010-08-02 00:04
得票
3 病史特点:
1.青年男性,急性起病
2.以突发晕厥为首发症状
3.反复出现室颤,经电除颤转为窦性心律
4.查体不详
5.既往体健,无猝死家族史
6.心肌酶CK-MB 123U/L, MB 14300U/l, 肌钙蛋白7.83ng/l;K3.10 mmol/L

分析:虽然患者无猝死家族史,但从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V1导联来看该病例需要高度考虑Brugada综合症,另外尚需要考虑的是由于该患者“爱妻心切”,在陪护的几天里,进食差,引起低钾(化验回报K3.10 mmol/L),从而导致室颤,故尽快补充钾离子,情况许可镁离子也可以加一些(稳定细胞膜电活性),心肌标志物的结果考虑由电除颤所致。建议尽快查床旁心脏彩超,了解心脏解剖情况,监测离子。

Brugada综合症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病人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 "三联征":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 ST呈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于1992年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症。Brugada综合症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8:1,发病年龄多数在30~40岁之间,室颤多发生于夜间,故也称为夜间猝死综合症。

Brugada综合症的心电特征并将其分为三型:
I型: 以突出的"穹隆型"ST 段抬高为特征,表现为J 波或抬高的ST 段顶点≥2 mm,伴随T 波倒置,ST段与T波之间很少或无等电位线分离;
II型:J 波幅度( ≥2 mm) 引起ST 段下斜型抬高(在基线上方并≥1 mm) ,紧随正向或双向T 波,形成"马鞍型"ST 段图型;
III型:右胸前导联ST 段抬高< 1 mm ,可以表现为"马鞍型"或"穹隆型",或两者兼有。

危险分层
Silvia等基于心脏骤停的危险提出了以下将Brugada综合症患者分为三组的危险分层策略:
A组:高危组,基础状态下ST段抬高并有晕厥发作史。该组患者应置入ICD。
B组:中危组,基础状态下ST段抬高≥2 mm,但无晕厥发作史。对该组病人的治疗尚未确定。
C组:低危组,遗传学检测阳性但临床表现型为阴性(静息基因携带者)或经药物激发试验才出现阳性ECG表现者。该组患者一旦出现晕厥、心悸等症状,就应立即对其重新评估。

Brugada综合症最确切的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放置植入型心脏除颤仪(ICD),ICD能及时消除出现的室速或/和室颤,防止猝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