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媒体需在公共监督中确立自尊(南方都市报 2007-7-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28:20
社论:媒体需在公共监督中确立自尊
2007-07-03 09:51:3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深圳宝安区公路局花费近3000万元改建办公楼,这一事件的最初版本曾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过极大震动。再后来,报纸等传统媒体介入进来,在修正小部分事实的同时,更以确实的报道详细还原了真相。近日,这场完全由媒体发动的“社会征伐”有了新的进展:涉事的公路局局长和党委书记被双双免职,政纪处分虽否认了“3000万元造大门”的这一主要传闻,但它也不得不承认兴建豪华办公楼的诸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中央正严申要查处各地政府部门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行为,而当初“豪华门”被披露舆论沸腾之时,局长曾接受记者访谈,其间既含糊又明确地将事件的起因归于内部权力斗争。从这一点看,不能排除该局长因披露官僚运作的内幕,冲撞了潜规则而顺势受到革职。不过,媒体在此事件中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发现并应承了舆论的愤怒,以专业作为厘清事态的脉络,从而将声讨的浪潮引致清晰的行政问责上来。
然而,相较于更高行政架构上的丛生积弊,以及更深层社会层面的困局,媒体在区公路局上取得的进展只能代表微小的胜利,无法证明更多。例如,太湖蓝藻引发水危机,危机初期的报道已含蓄指出导致灾难的利益链,可媒体的环保忧虑仅能止于纸上。类似地,厦门的PX项目抗议活动也提出过许多严肃的思考,比如地方重大项目的决策置民意于何地。但正像现实所发生的那样,行政力量在应对媒体的介入上,采用了比社会对话更复杂的干预方式,舆论被局限于私密的坊间。而在举国震怒的山西奴工事件中,媒体揭开了人性沉沦及文明悲剧的冰山一角。但在推动地方政权扫除阴霾、重塑民众的信心等方面,媒体面临着不可把握、无法预测的前景。
媒体的无力感由大量的社会乱象慢慢累积,并在更多的社会处境中表现出来。这样一种局面实则上体现了媒体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总体状况,而这一状况很难被称之为正常。舆论之所以在深圳宝安公路局的“大门”上快速生成,仅仅是依赖于对特殊部门条件反射般的不满与愤懑,而这最终被证实不是流言蜚语。媒体从始至终要表达的,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一次次地宣介常识,比如特权部门的限权问题、公共决策不该排斥民众参与、克服行政官僚架构的密闭性等等,诸如此类。可结果是什么呢?在一些最应该受到尊重的领域,媒体仍被干扰及遏制。媒体与行政部门本应有光明磊落的政治交流,可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间的正当角力被扭曲,媒体甚至被不可思议地渲染为威胁。
深圳“豪华门事件”作为最新案例,尽管胜利的策动者动机不明,并仍有可能隐匿在行政背景后面,但它提供了一个解读的窗口。作为“棋子”的局长和书记为息民怨而被解职,继续保全行政结构的原生态。这从反面证明,媒体对行政部门的监督不仅面临固执的反作用力,还要突破权术的功利性筹划。显然,官僚内部也存在利益的不同布局,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也有可能造成暂时性开放,向媒体显露有限度的宽容。但遗憾的是,对媒体来说,这是价值无法被长久巩固的“窗口期”,它倏忽而来,急于消逝,可遇不可求。
自然地,媒体不可能依靠行政机构的“赏赐”去监测社会,更不可能在临时性的开放中确立自尊。若要营建理想中的尊严,实践现实中的强大功能,挽救社会悲情引发的无力感,媒体必须有力量拓展其自由度,摆脱在政治协商过程中屡被牵制的命运。如今,山西奴工案的惩治性审判已经开始,厦门PX项目的存废仍旧一团迷雾,中央预算屡被侵犯的窘境似无疗救的希望……类似的景况或许还会发生,假如期待这些社会图景能被正确处置,那就离不开一个大前提,亦即公众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正常媒体渠道而继续施加压力。也只有这样,才可防止深刻的社会伤痛被敷衍了事,避免被纳入官僚内部讨价还价,进而消散于无形。
这也是常识:媒体有尊严的社会才是一个正常的法治社会,而一个合法的行政架构必会推动媒体尊严的确立。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7030226.asp
换了豪华门、局长丢了官 深圳调查宝安公路局巨资修门有结果
2007-07-03 10:17:2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丰雷 梁永建

图:今年5月24日,身陷“豪华门”事件的张助浪接受采访称遭人陷害。

图:装修豪华的宝安区公路局大楼的门厅。
■豪华门言论回放
“有人想陷害让我下台。”
——5月24日局长张助浪接受采访诉苦
“用党性、正义战胜‘邪恶’。”
——5月28日该局负责人在会上要求党员团结对付此事,不要对外乱说话
身陷“豪华门”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宝安区公路局局长张助浪,因宝安公路管理中心大楼改造工程的问题,而被宝安区委、区政府宣布免职并追究行政纪律责任。在区政府网站贴出的公告中,还宣布了该局党委书记林映周被免职的消息。
“豪华门”事件发生于今年5月,深圳宝安区公路局斥资重修办公楼大门的照片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报报道后,该局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作出回应,该局局长张助浪曾称拥有这样的办公楼并不算豪华,是有人想陷害他,希望他早点下台。在宝安区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豪华门”事件一度平息。
书记局长同时免职
昨日下午,宝安区公路局召开大会公布局长张助浪被免职一事。相关公告昨日公布在宝安区政府在线网站上。
公告称,近日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宝安区公路局领导班子作出调整。免去张助浪同志宝安区公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另行安排工作。免去林映周同志区公路局党委书记职务,另行安排工作。巫作如同志主持宝安区公路局全面工作(据《宝安区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公示的通告》,巫作如现任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正处级))。
公告称,经查,宝安区公路管理中心大楼由区公路局和下属7家企业共同出资兴建,200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公路局产权占31.4%。公路局使用面积6480平方米,7家企业使用面积8451平方米,对外出租面积10300平方米。
2006年5月29日,宝安区公路局召开局长办公(扩大)会。会议决定对大楼配套设施及大门大堂进行改造,并将改造工程交由具有资质的其下属企业长筑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以零利润方式负责实施。改造项目共11项,总投资2736.34万元,其中出入口大门163.4万元,大堂628.45万元,玻璃幕墙390.00万元,车库392.02万元,露天停车场(广场)768.65万元,市政连通道路25.46万元,公益广告灯箱36.76万元,LED显示屏139.37万元,文化浮雕112.75万元,电子监控设施31.74万元,灯光效果改造47.73万元。改造工程于2006年6月16日开工,同年10月23日竣工,工程费用由公路局和下属各企业按使用大楼面积的比例分摊。
“有一定错误,没那么严重”
公告称,经查,该改造工程存在着未履行立项审批(核准)和施工报建手续、未经批准直接将工程交由下属公司负责施工的问题。经审理并函询市有关主管部门,上述行为违反了有关规定。张助浪同志作为宝安区公路局局长、区公路管理中心大楼配套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对此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经宝安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追究张助浪同志的行政纪律责任,并报深圳市监察局同意。
公告中,没有对林映周免职一事透露更多的信息。
宝安区委宣传部长李桦表示,张助浪被免职,这是市、区两级的决定。张助浪有一定的错误,但是没那么严重,故免去职务另行安排。
免职局长婉拒采访
昨日,记者多方寻找未果致电张助浪,他以“在开会”婉拒采访。宝安区公路局昨日召开大会公布此事,工作人员反应均很低调,而且事发突然,尚不知道由谁主持工作。
前日,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张助浪被免职了,宝安区委、区政府内不少人在谈论此事。昨日上午11时,记者进入宝安区公路局发现,位于26楼的张助浪办公室大门紧闭,记者多方寻找未果致电张助浪,他以“在开会”婉拒采访。随后,记者走进宝安公路局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说“从上周五就没见过张助浪局长,今天一大早来上班,也没有看见”,“今天才知道张局长已经被免职,但尚不知谁暂时主持工作,不清楚张局长被免职的原因。”
■豪华门事件回放
事发 2007年5月14日,深圳新闻网论坛出现一个《耗资千万元豪华大门为何拆拆建建》帖子,并配发现场图片,称深圳市宝安区公路局在新修大门仅3年后推倒重修,耗资3000万元。两天后该帖在多家门户网站出现,引起强烈反响。
回应 2007年5月23日,宝安区公路局正式回复称,项目实际花费仅2600万元,重修目的是为了提升办公楼的经济价值,并指出网络帖子数处不实。
激化 2007年5月24日,本报刊发报道《宝安区公路局2600万修大门》,时任宝安区公路局局长的张助浪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有人想陷害让我下台”。因为公路局下属的一家直属企业和另外一家企业有经济纠纷,他不同意妥协。
意外 2007年5月28日,知情内部人士向本报报料:宝安区公路局当天召开全体党员会议,该局负责人要求全体党员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此次事件,用党性、正义战胜“邪恶”,指出这是一场“是非危机”,要求所有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对外乱说话,要谨慎对待媒体。
结果 2007年7月2日,“宝安政府在线”发出《我区对公路局领导班子作出调整》的公告:免去张助浪同志宝安区公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另行安排工作。而且“追究张助浪同志的行政纪律责任,并报市监察局同意”。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70703033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