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一个世纪 未删节版马克·吐温自传终见天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32:08
 

 

 

“马克·吐温自传”得以出版背后的编辑们,左起:麦克尔·B·弗兰克,维克多·费舍,哈里特·E·斯密,莎伦·哥兹,罗伯特·赫斯特,本杰明·格里芬

第一卷马克·吐温自传的封面

尖刻、古怪、滑稽、暴躁——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马克·吐温,这都多亏了我们在高中时读的《哈克·费恩》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但在马克·吐温逝世一百周年的今天,在这本即日将推出第一卷本未删节版自传中,呈现的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吐温,他政治立场尖锐,并总乐意充当一个愤怒预言家的角色。

这一个吐温惊人地极具当代精神,不论表现在他对美国军队海外军事干涉的痛心与愤怒,还是他朝华尔街大亨们的口诛笔伐。虽然这本自传中也有一部分朴实无华的故事,但是吐温的一些对美国人生活的观察描述是如此尖刻—— 在某处他称美国士兵是“制服统一的刺客们”——以至于他的后代们和编辑们,甚至是这位作者自己 ,害怕如果不加保留地发表这些看法,会严重损害他的声誉。

“在第一、第二、第三直到第四版中,所有合乎理智,正确合理的观点表达必须剔除,”吐温在1906年主持了这些修订。“一个世纪以后,也许会有一个市场能够销售这种货物。没有必要着急。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吐温当年的决定即将接受检验,在十一月份加州大学出版社将会出版三卷本共计50万字的“马克·吐温自传”第一卷。在吐温去世的四年以前,他以向速记员口述的方式完成了全书的大部分,当时是1910年4月21日,吐温74岁。他声称说出他的回忆和观念,比写下来更好,因为这能使这本自传的笔调更自然,更口语化,更真诚。看过手稿的吐温学家们也赞同这一做法。

在今日的流行文化中,人们将吐温看作“不卖炸鸡的桑德斯上校,善于讲故事的慈祥大伯,”这是“马克·吐温这一生”的作者荣·鲍厄斯在电话采访中说的话。“他已经被揉搓擦洗净化了,这么多年来,他的激情好像已经被人们遗忘了。但是现在他正对我们说话,完全没有任何过滤筛选,充斥其间的恰恰是我们所遗忘的,他那汹涌狂躁,永无止息的激情。”

下周英国的文学杂志格兰塔将会刊载这本自传的一个章节,标题为“农场”。在此章节中,吐温回忆在他的童年时代去他密苏里农场的舅舅家,在那里奴隶制和奴隶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考,这段经历之后成了“哈克贝瑞·芬”的故事模板,吐温对这段回忆有着普鲁斯特式的冥思,只不过以西瓜和枫树液代替了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

“现在我脑中还是能浮现农场的景象,清晰异常,”他写道。“我能看到它所有的角落,一切的细节。”对于奴隶制度,他写道“肤色和境况的不同插入了一条微妙的分割线”于他和黑人小伙伴之间,但他同时承认:“在我还是个上学的男孩时,完全没有任何对奴隶制的厌恶。我并不觉得奴隶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在1924,1940和1959年,吐温的自传以不同版本出版。但是最早负责此书的编辑阿尔伯特·贝吉楼·佩恩是个拘泥于礼仪伦理的顽固之人,他把所有他认为具有冒犯性的内容全部删去;他的继任者们强加给此书编年体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编排方式,而这正是吐温特别抵触的,他们还将吐温独具特色的标点使用方式加以变更,删去他们认为无趣的额外内容,大体上这些版本屈从于吐温女儿克拉拉维护父亲形象的意愿,她死于1962年。

“佩恩是个维多利亚式的守旧派编辑,”罗伯特·赫斯特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馆长,同时也是“马克·吐温手稿项目”的主要编辑,吐温的手稿被封装收藏在班克罗夫特图书馆中。“他的感受太过夸张,认为吐温的一些言论将会非常危险,任何方面都是:政治,性,圣经,只要是有一点激进。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这种保护性的姿态百害而无一利。”

举个例子,吐温对早期帝国主义和美军在古巴和菲律宾的武装干涉的反对态度,即便是在当时也是人尽皆知的。但在未经删改的自传中,他更清晰表达了他的立场,深刻描述了他的感想,其中包含了他的一些评论,如果这些评论在今日发表,并且嵌入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时代背景之中,右翼就很可能会质疑这位美国作家中最为美式的作家的爱国心。

在佩恩删去的一段话中,吐温严厉斥责“邪恶的古巴-西班牙战争”和伦纳德·伍德将军在哈瓦那当总督时“如毒气般恶臭的行为”。当写道美军在菲律宾对当地一个部落发起的攻击时,吐温把美军称为“我们制服统一的刺客们”,并把他们对“600个手无寸铁,绝望无助的野人”的杀戮描述为“一次悠长而欢快的野餐,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就是以黄金规则(译注:《圣经》里被称为金科玉律(the Golden Rule)的教条是马太福音7:12:“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为指导开火击倒那儿的人们,然后想像着写信给家中为自己自豪,对自己赞赏不已的家人们,想像着获得铺天盖地的荣誉和赞颂。”


他对于那个年代的财阀和华尔街大亨们也是同样毫无仁慈之心,他称后者摧毁了美国人天生的慷慨大方,并代之以贪婪和自私。“这个世界相信老洛克菲勒抵得上十亿美元,”马克·吐温评论道。“他付两百五十万的税。”

贾斯丁·卡普兰是“克莱门斯先生和马克·吐温传”的作者,他在电话采访中说:“马克·吐温的长盛不衰,有一个原因是他的暴怒和厌憎。在许多文章中他都想跟那些他藐视的人算清总账。他就是喜欢恶言谩骂。”

第一卷中包含的在之前版本中删去的内容相当于“大概只有口述的百分之五那么多,”自传的总编辑哈里特·E·斯密说。“但是在第二卷和第三季中的份额会高得多,”这两卷分别预计有600页左右。

赫斯特先生说,等到全部三卷都上市后,“大约有一半内容是以前没有的。”网络电子版也在同期策划之中,据斯密女士介绍,电子版与这部他们称之为“完整权威版”自传的第一卷的出版完美相一致。

一些吐温指名道姓尖刻评论的人物已经随历史而消逝了。他抱怨他的律师,他的出版人,一个坏掉的排字机的发明者,吐温认为他诈取自己的钱财,他对一位女伯爵格外刻薄,吐温和家人190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所居住的乡间别墅是她的财产。他将她描述为“表面上是个易怒、怀恨、恶毒、记仇、无情、吝啬、贪婪、粗俗、下流、渎神、淫猥、狂躁的咆哮者,其实却是个胆小鬼。”

然而,对于当时的名作家,吐温却相对评论得很少。他讨厌布莱特·哈特,认为他“聪明有余智慧不足”;他将斯托夫人的形象描述为年老且意志薄弱;他对他的朋友威廉·迪安·豪威尔斯送上不加节制的溢美之词。他对那些作品令他讨厌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乔治·艾略特)的尖言利语都保留到了信件中。

批评家,却又是另一回事了。“我认为,在文学,音乐,戏剧领域中批评家这一行当,是所有营生中最低级堕落的,完全没有一点真正的价值,”吐温写道。“不过就随它去吧,”他补充。“是上帝的旨意让我们有了批评家、传教士、国会议员和幽默作家,这是我们必须承载的重负。”

虽然在自传中时常表现得愤愤不平,吐温的幽默家本质却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他回忆有一次被邀请参加一个白宫的非正式晚宴,呆在家中的妻子奥利维亚警告他不许穿他冬天穿的胶套鞋。在白宫,他找到第一夫人弗朗西斯·克里夫兰,让她在一张卡片上写上“他没穿。”

赫斯特先生说:“我看了这手稿上百万遍了,但还总是被逗得哈哈大笑。这个人的作品妙不可言,这本自传就是集大成者,是那种冲动和激情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