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点评2007年6月1日[ZT][兴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21:19:17
东方时事点评2007年6月1日[ZT]东方时事点评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大马士革消息】据媒体报道,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5月31日突访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举行了会谈,并计划同其他叙高级官员会晤。穆塔基没有对记者发表谈话。
叙利亚是伊朗最亲近的阿拉伯盟友。就在穆塔基访叙前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刚刚通过决议,决定在黎巴嫩设立国际法庭以审理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根据该决议,自2007年6月10日起在黎巴嫩设立国际法庭,其开始运作日期由联合国秘书长在考虑到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工作进展情况下同黎政府磋商后确定。大马士革一直否认与哈里里案有任何关联。
叙利亚官员日前发表声明说,安理会通过在黎巴嫩设立国际法庭以审理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的决议损害了黎巴嫩主权,有可能导致黎局势更加紧张。这名官员表示,叙利亚关于设立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的立场没有改变,即是否设立国际法庭应由黎巴嫩人民决定,叙利亚与这一法庭没有关系,叙拒绝任何有损叙利亚国家主权的合作要求。
【时事点评】大家知道,这些天来,在中东方向,除了伊核问题、美伊“面对面对话”之外,我们讨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叙利亚。
●让黎巴嫩真主党“出声”、阿萨德“顺利当选”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组问题,既:
第一,在叙利亚的总统大选中,由于候选人只有阿萨德一位,在“正常情况”下,他必将当选。
第二,与“上述说法”相对应是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非正常情况”下,阿萨德是否能铁定当选?特别是当选后能否保持叙利亚政局稳定、是否能保障叙利亚的国家安全?
显然,现在的事实说明,尽管在投票中出了两档子“非正常的事件”(一是黎巴嫩政府军突然与一只突然冒出来的“伊斯兰法塔赫”组织在难民营中打得不可开交,二是美国与欧盟在联合国推动“有关设立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的决议草案”,并“建议安理会批准联合国此前与黎巴嫩政府就设立该国际法庭所签署的协议,及时建立这一法庭”),但是,就整个过程来看,在依靠伊朗、叙利亚的支持而非常强硬的黎巴嫩真主党“出声”、“强硬地代表”伊朗、叙利亚,以“要谨防使黎巴嫩陷入冲突。”,“黎巴嫩政府军.......进攻巴里德河难民营是个错误”等一系列警告语,向非常害怕中东局势失控的欧盟、阿盟发出了“中东大乱,黎巴嫩内战,甚至是伊拉克内战,根本就不是美国人的专利,美国人敢玩,别的人也不怕‘侵权’”的强硬信号之后,那两档子“非正常事件”并没有严重干扰叙利亚的选举进程,阿萨德更是得以“顺利当选”。
●外界“强烈关注”阿萨德“能否保障”叙国家安全背景下的“突发事件”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我们所说的“顺利当选”,除了是指在选举过程中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叙利亚的国家安全没有受到重大威胁之外,更多地是在强调美国也好、欧盟也罢,都没有摆出“民主教师爷”的面孔、对阿萨德“以唯一侯选人的方式”成功连任进行“说三道四”。
在“有关方面”选择黎巴嫩、围绕着叙利亚进行了一番“拳打脚踢”之后,以阿萨德的“顺利当选”为标志,整个事情自然就进入到了下一个程序。因此,在“非正常情况”下,顺利当选的阿萨德“能否保障”叙利亚的国家安全,也就成了我们讨论的要点。
不难看出,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的“突访大马士革”,既是在外界“强烈关注”连任的阿萨德“能否保障”叙国家安全背景下的一件“突发事件”、也是一个“逻辑发展”。
显然,掩藏在伊朗外交部长“突访大马士革”背后的,首先就是伊朗对重压之下的叙利亚“未来战略取向”的担心。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段消息。
美将领称谋求与伊反叛武装达成停火协议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驻伊拉克美军二号人物奥迪尔诺中将6月1日称,驻伊美军正在与一些反叛武装接触,以期达成停火协议,避免在夏季出现暴力和伤亡高峰。
他当天从巴格达通过可视电话系统对此间媒体表示,目前与驻伊美军作战的武装人员当中有80%可以被纳入伊拉克政治进程,甚至包括“基地”组织中的少部分人。因此,驻伊美军有关人员正在与一些武装组织接触,谋求达成停火协议,使这些组织停止攻击驻伊联军和伊拉克军队。
奥迪尔诺宣称,伊拉克一些地方的反叛武装和部族武装已经与“基地”组织及其同盟组织决裂,双方在一些地方发生战斗。但他承认,要实现美军与反叛武装的大范围停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同时表示,总统布什的对伊增兵计划要到8月份才能全面显出效果,而今年9月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向国会提交伊形势报告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将调整对伊政策。
此间舆论认为,寻求与反叛武装谈判可能标志着美国对伊军事策略的转变,但也可能是美军在近来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作出的权宜之计。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目前与驻伊美军作战的武装人员当中有80%可以被纳入伊拉克政治进程,甚至包括“基地”组织中的少部分人。因此,驻伊美军有关人员正在与一些武装组织接触,谋求达成停火协议,使这些组织停止攻击驻伊联军和伊拉克军队。
●华盛顿这是在向反美武装“求和”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将这位驻伊美军二号人物的“美好愿望”照字面“直接翻译”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感受到这么一层意思:华盛顿这是在向反美武装“求和”;当然了,如果站在美国人的立场去看,也可以说美国人想“招安”那些“目前与驻伊美军作战的武装人员”。
不过,我们想强调的是,不论是“求和”也好、“招安”也罢,其“意图”是非常直白的,那就是想“全面瓦解”反美武装。
●透过华盛顿对反美武装的“招安”与“求和”,必须看到这样的“两份本质”
但是,我们也知道,在那些背景异常复杂的、或拿枪、或埋雷、或者干脆扛着防空导弹去打击美军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后面,站着的是成分更加复杂的“诸方神仙”:既有大国的影子,也有阿拉伯国家的掺和,还有彼此争斗了数百年的伊斯兰教不同派别。
因此,透过华盛顿的“招安”与“求和”,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两份本质”:
第一,这是华盛顿在刻意地向“方方面面”展示这样的一副姿态,既:为了全面瓦解“反对伊拉克战争阵营”,美国人准备做更加实质的让步,做更大范围的妥协。显然,按驻伊美军二号人物的说法,这种让步甚至让到了美国人“愿意原谅”部分“基地”组织的程度。
●美国决策层显然也在“刻意地衬托”自己的另一份决心
第二,首席评论员特别强调的是,在摆出“上述姿态”的同时,美国决策层显然也在“刻意地衬托”自己的另一份决心。
至于“这份决心”又是个什么玩意?相信大家在阅读了下述新闻之后就会有所感悟。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阿盟秘书长呼吁黎各派就哈里里案达成共识
【开罗消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昨天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各政治派别在设立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问题上达成谅解与共识。
联合国安理会30日通过决议,决定自2007年6月10日起在黎设立哈里里案国际法庭,其开始运作日期由联合国秘书长视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工作进展情况同黎政府磋商确定。对此,穆萨表示,维护黎巴嫩的最高利益及团结稳定应该是黎巴嫩和阿拉伯国家的目标。
谈到该决议是否会进一步加深黎各政治派别间的分歧时,穆萨表示,黎巴嫩国内地目前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分歧。
哈里里2005年2月在贝鲁特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身亡。联合国安理会在当年12月通过第1644号决议,要求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协助黎政府确定设立国际法庭事宜,以便使被指控涉嫌哈里里遇害案的人员接受审判。
去年11月,联合国与黎政府就设立国际法庭事宜达成协议,但协议要得到黎国民议会批准后方可生效。由于黎国内在这一问题上分歧严重,协议一直无法获得通过。黎总理西尼乌拉本月14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请求由安理会来设立哈里里案国际法庭。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份决议案,决定自2007年6月10日起在黎设立哈里里案国际法庭,对此,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尚没有拿到决策权的北京与“中东四方”正式成员的莫斯科一道投了弃权票。
●中俄何以弃权?
至于中俄何以弃权?东方评论员认为,我们不妨从下面这两段文字中去找寻答案:
第一: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昨天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各政治派别在设立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问题上达成谅解与共识。
第二:谈到该决议是否会进一步加深黎各政治派别间的分歧时,穆萨表示,黎巴嫩国内目前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分歧。
显然,穆萨的这两个观点,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主流声音”,其“意思”都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支持设立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问题的。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对曾经公开表示“中东和平对中国有利”、明确了中国在中东有自己的利益、但仍然没有挤进中东和平进程决策圈的北京选择“弃权”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俄罗斯的弃权,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历史因素”。
●所谓“哈里里案”的来龙去脉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面的讨论,有必要对哈里里本人及所谓“哈里里案”的来龙去脉简介一番。
哈里里是著名的阿拉伯金融家、实业家,于1992年10月首次就任黎巴嫩共和国总理,并分别在1995年、2000年第二次、第三次组成黎巴嫩新政府,后在2004年10月20日辞去总理职务。
就在05年2月1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针对哈里里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包括哈里里在内的21人丧生。事实上,就是哈里里死亡的当天,黎巴嫩政府就举行紧急内阁会议,并决定成立一个司法调查委员会对哈里里遭袭事件进行司法调查。
不过,就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针对哈里里的爆炸事件的同时,黎巴嫩反叙派和一些西方国??里里遇害负责,并强烈要求对袭击事件进行国际调查。
第二天,也就是2005年2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组织调查哈里里遇害事件。2月25日,安南派遣以爱尔兰警察副总监为首的调查小组赶赴贝鲁特调查。
到了2月28日,迫于国内外压力,黎巴嫩总理卡拉米领导的黎巴嫩政府全体辞职。3月底,安南派遣的调查小组向安理会提交正式报告,称黎政府组织的调查没有按照“可以接受的国际标准”进行,并正式建议“展开独立的国际调查”。
●附在“哈里里案”的“核心”在2005年3月4日开始浮出水面
东方评论员们至今都清楚地记得,附在“哈里里案”的“核心”在2005年3月4日开始浮出水面。就在那天,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斯特劳冲着叙利亚公开玩起了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一方面,他学着布什与希拉克的腔调,呼吁叙利亚立即采取行动,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出驻军;另一方面,他又较布什、希拉克更进一步地威胁说:叙利亚面临着战略选择,如果拒绝撤军,那么将面临西方及阿拉伯邻国的孤立。未了,这个英国外长还意味深长地来了句:西方国家目前还没有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
●华盛顿当时在伊拉克的“模样”虽然困难,但远比今天硬朗得多。
必须强调的是,华盛顿当时在伊拉克的“模样”虽然困难,但远比今天硬朗得多。因此,美英“是否有”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也远比今天让人担心得多。
特别是,当时美国势力在俄罗斯的后院--中亚也占据着优势。所有这些,都迫使在中东、在叙利亚有重大战略利益、在中亚、东欧受到巨大挤压的俄罗斯采取了妥协的态度。
结果是,不仅阿拉伯联盟的“主流声音”出于自己的私利要求叙利亚呼应西方国家的要求自黎巴嫩撤军,就是俄罗斯也被迫呼吁叙利亚立刻撤军,坦率地讲,那时的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一样,也都有些担心“美英”顺势将叙利亚给端了。事实就是,当时的驻伊美军在伊叙边境的确在频频“找事”、而且是武装“找事”。
●对05年那份决议案,北京是投了赞成票的
当时的北京之所以投赞成票,除了国际声势没有今天这么壮大、必须顾忌阿拉伯国家的主流态度,必须顾忌中欧间的战略协作,从而维护自身中东利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因素,就是被华盛顿弄出的另一件事给缠住了。
大家应该记得,就在05年春节的大年初一(05年2月9日),当时的小泉政府,刚刚充许台独分子李登辉访日之后(绝非巧合的是,现在,安倍政府也刚刚充许李登辉访日),又“拿”日本右翼团体在钓鱼岛上非法设置的灯塔对中国发难,并对外宣布“由于该灯塔的所有者已经放弃了所有权,因此该灯塔将作为国家财产由海上保安厅接手守护与管理”。并在当天,日本海上保安厅已于当天将该灯塔命名为“鱼钓岛灯塔”。
与此同时,陈水扁台独势力也在同一天罕有的强硬宣称:台湾“拥有钓鱼岛主权”是无庸置疑的事实,并“相信三方和平谈判,才是解决纷争的唯一方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向数典记祖,对李登辉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不闻不问的陈水扁台独势力,之所以“突然对日本强硬”,答案就在华盛顿的态度里。
事实上,按美国的官方说法,“美国并未认定钓鱼岛主权属于哪一个国家,希望中日通过谈判解决纠纷”。
不难看出,事件事情的核心“不在于”台湾政权突然捍卫钓鱼岛的主权,而在于这么一句话,既“相信三方和平谈判,才是解决纷争的唯一方法”。
显然,美国保守势力在背后“组织”,日本保守势力出面“挑事”、台独势力直接出题(台独所谓的“三方和平谈判”,与美国“并未认定钓鱼岛主权归属哪个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在于要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就是那一幕的“实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要想破坏中日之间的关系,压缩中国、日本与自己博弈的战略空间、从而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那么,在任何时候“钓鱼岛主权之争”都是一个“效率极高的道具”。我们知道,诸如涉及领土主权这一类的争端,只要挑动起来,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很难做到有弹性的去处理。
因此,对“美日”合玩的这一套,北京的反击可以说是非常迅速、也非常强硬的,既在大年初二、默认朝鲜宣布“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从而瞄着“美日”间战略矛盾,正式抽出了“东北亚核竞赛”这张牌。
●05年大年初一前后
之后,小泉政府同意华盛顿的一再要求,在之后举行的美日“2+2”会议中,将台湾纳入了美日安保指针,同时也要求美国将日本要求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一道放进美日安保指针。
然而,随着北京将“东北亚核竞赛”越打越狠,大有“默视东北亚核竞赛成为事实”劲头,华盛顿终究没敢让“中国军事威胁论”放进“美日安保指针”,而朝鲜在宣布“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之后,也没有“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确拥有核武器。
结果,既没有实现在“美日安保指针”中写明“中国军事威胁论”,又没有看到“东北亚核竞赛”一发不可收拾、更没有听到美国对钓鱼岛主权“有点儿主见”的小泉纯一郎,2+2会议之后没几天,就开始公开地抱怨说“将台湾纳入美日安保指针是美国人的意思”,在国际社会面前,日本一副“上当受骗”、不愿为美国人背黑锅的模样是一目了然。
●美国防长在05年的“亚洲安全会议”的表演,直接导致美国中亚政策的惨败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当初也想将“中国军事威胁论”写进美日安保条约,然而,尽管当时布什的新保守主义的“大将”都在(拉姆斯菲尔德时任国防部长),但是,东北亚核竞赛的严重后果,事实证明,就是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这种极其强硬的鹰派头子、其“心脏”也承受不了。
真实的情况就是,当年亲自参加了美日“2+2”会议、在各种场合极力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但就是不敢将“中国军事威胁论”写进“美日安保指针”的拉姆斯菲尔德,一俟会议结束,就开始了小动作。
从05年3月份起,一份早就在起草的《中国军力报告》就开始不断暴光,美国媒体更是根据曝光的消息,将“中国军事威胁论”炒得满天飞。
根据我们的观察,拉姆斯菲尔德的小动作直到05年6月份。而在此期间,早就完稿、但据说因为“不满报告中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描写”而被美国国务院退回修改的《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仍然无法“脱稿”。
直到05年6月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亚洲安全会议”上,一肚子气的拉姆斯菲尔德终于爆发,在会议上,公布散布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拉姆斯菲尔德在离开新加坡的飞机上就对“自己的言辞”做了修正,但是,“这种错误”的“严重后果”在当年6月底、7月初***主席访俄、参加上合元首会议的过程还是“立刻”体现出来了。
众所周知,就是在05年***主席访俄过程中,中俄发表了联合声明,共同将建造一个世界新秩序视为共同的已任。不仅如此,在“中俄”的主导下,上合组织修改了章程,充实了“区域内军事合作”内容,并立刻开始了清除、压缩美国借911 反恐设在中亚国家军事基地的进程,从而对美国的中亚政策进行了致命打击。
可以这样说,美国防长在05年的“亚洲安全会议”的表演,直接导致美国中亚政策的惨败;也可以说,从那天起,美国的全球战略总体上开始呈现一种全面被动的局面,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
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经常感慨于“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仍然感慨于这一点。 .
我们知道,就在现在,李登辉就在日本访问;还是在现在,黎巴嫩哈里里旧案的沉渣再起;同样,仍然就是在现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也在参加一年一度的“亚洲安全会议”。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美国新防长在参加07年度“亚洲安全会议”之前的“最新表演”。
美防长称中国军事意图超越东亚范围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就在五角大楼发表最新的中国军力报告的前一天,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五角大楼记者会上“特意”进行了一些说明。盖茨认为,中国正在加强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能力,因此其意图超越了东亚范围。他还表示,五角大楼的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要强调的是,中国已经具备与美国军力抗衡的“最大潜力”。
5月25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2007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
报告称对中国军事发展速度感到吃惊,特别是解放军正在建造的可搭载远程核弹头的新型核潜艇,以及在远程武力投射平台、信息战、电子战等方面的发展,已经对台海地区平衡和美国利益构成威胁。
美国防部长渲染中国军力发展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文字内容共34页,图表15幅。报告共分六个章节:重要的发展、掌握中国的战略、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方针、部队现代化的目标和趋势、部队现代化的资源、解放军现代化与台湾海峡的安全。在报告附录中还列举了解放军部队与台湾地区军队的数据对比。
就在五角大楼发表最新的中国军力报告的前一天,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五角大楼记者会上“特意”进行了一些说明。盖茨称,中国军方正在发展一些高级军事能力。盖茨表示,“我不认为它会导致任何军事波动,我也不认为这份报告夸大了威胁”。
美防长盖茨称关切中国军事意图
美联社报道说,盖茨在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军方的一些新能力令美国担忧和关注。不过,他没有提供具体细节。据估计,盖茨是对中国持续增加远程弹道导弹、潜艇和其它进攻能力表示关注。
盖茨认为,中国正在加强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能力,因此其意图超越了东亚范围。中国正在研制武器,来保护获得石油等重要资源的渠道。这些武器包括日趋精确的导弹、先进的飞机和可能包含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
此外,盖茨还认为,中国正在增加太空竞争能力。这些进步可以让中国有能力攻击美国的电脑网络和通讯系统。
盖茨表示,五角大楼的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要强调的是,我们知道,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已被中国官方猛批了一通,我们注意到,中国官方猛批的根据就是“过分夸大了威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在于该报告事实上已经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具潜力”的敌人。
●《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的两个意图也就此成形
不难看出,尽管报告中找不到“中国军事威胁”,但是,“中国军事威胁”在报告的渲染下,在“意图”上早就“超越了东亚范围”,但是,在能力上,报告的意思是“似乎还没有完全做到与意图一致”。
这样一来,《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的两个意图也就此成形:
第一,它强调中国军事能力已经能在东亚区域内对抗美国;
第二,它强调“中国军事能力”威胁了东亚之外区域,也就是说,中国“企图”颠覆西方主导的世界既有秩序;
第三,它强调中国的“全球企图心”与“现实能力”之间有出入,也就是说,它在强调中国“有企图、但还没有能力”超越东亚范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东和平进程再次走到关键时刻的时候,华盛顿如期出版《07中国军力报告》,并由美国防长做出上述具体解读,其意图在于两点:
其一,华盛顿根本就是在继续拒绝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接纳中国,并指望华盛顿的“这份努力”可以得到现有利益(经济层次、价值观层次)的“利益攸关者”--欧盟的理解与帮助;
其二,华盛顿在强调美国在“考虑”与中国做一笔大交易,当然了,这笔交易将局限在中国军事强大的东亚范围内。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华盛顿的第二个意图与美国太平洋司令“放言”“理解、并愿意帮助中国建造航空母舰”如出一辙,都是在警告“玩强势外交”日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视中国为最具潜力敌人的华盛顿、也可以面对现实,“也可以接受”中国的航空母舰航行在西太平洋上,可以让“中美”在东亚形成新战略平衡。
●这些强权的最终反应,将会令美国、甚至北京面对一系列的想都想不到的新问题
在我们看来,华盛顿的“第二个意图”都是在为“第一个意图”做“球”,非常清楚,如果中美果真在东亚形成、且美国也愿意接受“新战略平衡”,那么,“中欧俄美”之外的欧盟、俄罗斯又当如何?日本、印度又当如何?
显然,这些强权的最终反应,将会令美国、、甚至北京面对一系列的想都想不到的新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就有如美国太平洋司令在北京表示“愿意理解、并帮助中国建造航空母舰”之后,又异地警告中国“建造、并维护航空母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样,美国也“吃不准”。
事实上,中国官方对《07年中国军力报告》的猛批,也在于昭示“方方面面”,对华盛顿的“这一好意”北京当然欢迎,因为“这一好意”也可以被北京拿着当牌打;但北京并不相信,也请“大家”自己用心观察、根据自己的根本利益“拿定主意”。
真实的情况就是,接受到这一信号的欧盟,接受到这一刺激的日本,特别是在东欧反导问题上一再受到美国压力的俄罗斯也都根据自己的、或眼前的、或长远的利益行动起来了。
●美国人希望看到的与不愿意看到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与美国一起推动“设立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继续做自己的那份与美一起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美梦,继续对叙利亚施加压力的事实表明,起码到今天为止,欧盟仍然没有打算邀请北京加入中东四方小组;
显然,这是美国人所希望看到的;然而,下面这则消息,恐怕是华盛顿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轮俄日战略对话启动 将讨论朝鲜伊朗核问题
【东京消息】据媒体报道,第二轮俄日战略对话于6月1日在日本东京启动,双方计划讨论包括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在内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德国会面前夕的双边问题。
已抵达东京出席本轮对话的俄罗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安德烈•杰尼索夫表示期待俄日战略对话取得成果。
杰尼索夫说:“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巩固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然而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复杂的国际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轮对话将就所有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在新一轮对话上,俄日双方还将讨论中亚地区的长期能源安全问题和两国在国际组织中相互协作的问题。此外,两国还将讨论双边关系的问题,但杰尼索夫表示,这并不是本次战略对话的主要议题。
【时事点评】就如前面所讲,这些强权的最终反应,将会令北京、甚至令美国面对一系列的“想都想不到的”新问题。
●日本与俄罗斯一起,“点名”要谈“朝鲜、伊朗核问题”
显然,日本与俄罗斯一起,选择在亚洲安全会议期间,突然启动第二轮俄日战略对话,并“点名”要谈“朝鲜、伊朗核问题”,这一信号同样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如果战略根本冲突的中美之间可以搞新的战略平衡,经济上根本冲突的欧美间可以搞新的组合,那么,在经济上高度互补、在领土上很难调和的“日俄”之间又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华盛顿玩的这一出,是想把水给搅混,但首先受伤的就是华盛顿
我们知道,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它附带有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是事关东亚新秩序的问题,而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它附带有世界经济秩序问题)是事关世界新秩序的问题,而中东和平进程是从属于伊核问题,也是个事关中东秩序的问题,不难看出,如果美国人对“愿意理解”中国(美国人就不要说帮助了,因为这根本就不可能)建造航空母舰的话能够说到做到的话,那么,也许整个世界的游戏就真的变了,只是这可能吗?
在我们的评估中,华盛顿玩的这一出,是想把水给搅混,继续拉拢欧盟,继续合做“欧美”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美梦,但是,从受到刺激的日本与俄罗斯突然启动第二轮俄日战略对话的事实来看,恐怕首先受伤的就是华盛顿。
●欧盟又一头扎进了去年7月份的“幻想”之中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招安”伊拉克反美武装的真正意图在于“招安”这些反美武装背后的支持者,“求和”伊拉克反美武装的真正意图也在于“求和”这些反美武装背后的支持者,其最终意图也在于瓦解“中欧俄”、瓦解“中欧俄”与阿盟的关系、在“中、欧、俄、阿拉伯联盟、伊朗、叙利亚之间制造对立”。
从中俄投弃权票、但又强调“这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情况来看,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中俄”仍然没有上美国人的档,倒是欧盟又一头扎进了去年7月份的“幻想”之中。
●恐怕吃亏的又是去年7月份后因分脏不均、而最终反目的两位
从日本、俄罗斯突然启动第二轮俄日战略对话,并点名”要谈“朝鲜、伊朗核问题”的情况来看,在“中俄”于中东保持冷静的同时,恐怕吃亏的又是去年7月份后因分脏不均、而最终反目的两位,一个是欧盟,一个是美国。当然了,这还要看叙利亚、伊朗是否能象上次那样顶住压力,特别是叙利亚本身就是“招安”的对象这一;也要看中俄能否在日本问题上保持一种默契与战略协调性。
至于局势将如何演变,东方评论员将与大家一起密切关注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