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系统一览---安徽农网农业科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21:24:11
各 类 区 划 成 果
[气候区划成果] [农业气候区划成果] [农业综合区划成果] 
 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系统一览

编号

一级区划(农业气候区)

主导指标

辅助指标

编号

二级区划(农业气候分区)

主导指标

辅助指标

≥0℃的80%保证率积温℃

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

越冬期天数

夏季(6~8月)平均气温

干燥度

11~5月降水量(mm)

5~9月降水量(mm)

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80%)
保证率

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

淮北北部区


5300

-13~-14

50~60

26.5左右

1

亳涡砀分区

>1.1

<600

2

萧宿灵泗分区

1.0~1.1

600~

700

沿淮区

5300
~

5500

-10~-13

30~50

26.5~27.0

3

界太利蒙分区

>1.1 <600

4

阜南蚌埠分区

1.0~1.1

600~

700

5

定凤嘉五分区

<1.0

600~

700

江淮丘陵区

5500
~

5700

-8~-10

20~40

27.0左右

6

六舒分区

<1.0

600~

700

29~31

7

合肥分区

1.0~1.1

550~

650

27~29

8

滁来全分区

<1.0

600~

700

22~26

大别山区

<
5500

-10~-12

25~35

25.0~26.5

9

无分区

         

沿江区

5700
~

5900

-7.5~

-9.0

15~30

27.0~27.5

10

北部分区

<
700

>
-10℃

11

南部东至青阳分区

>
700

<
-10℃

沿江西部区

>
5900

-6.5~

-8.5

10~20

27.5~28.0

12

无分区

         

皖南山区

<
5700

-8.5~

-10.5

15~30

26.5~27.0

13

无分区

         

新安江上游区

5700
~
5900

-7.5~

-9.0

10~20

26.5~27.0

14

无分区

           .f9grey{font-size:9pt;color:#000000} 一级气候区域统计表
编号 一级区域名称 地域 指 标 聚类指标 主导辅助指标 Ⅰ 淮北北部暖温带气候区(简称淮北北部区) 砀山萧县亳县淮北市濉溪界首涡阳太和宿县灵壁泗县等地 ⑴≥10℃积温 ⑵≥10℃天数 ⑶一月平均气温 ⑷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 主导指标: ≥10℃积温<4800℃ ≥10℃积温≤2220天 辅助指标: 一月平均气温<0.5℃ 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12.5℃ Ⅱ 淮河两岸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简称淮河两岸过渡区) 临泉阜阳蒙城固镇阜南颍上凤台寿县蚌埠市凤阳五河淮南市利辛怀远等地 ⑴≥10℃积温 ⑵≥10℃天数 ⑶一月平均气温 ⑷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 主导指标: ≥10℃积温4800~4900℃ ≥10℃积温221~224天 辅助指标: 一月平均气温0.5~1.0℃ 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11.0~12.5℃ Ⅲ 江淮及皖南北亚热带气候区(简称江淮及皖南区) 淮河南岸从西段距淮河约20-30公里左右划一条线线,此线以南为之。即霍邱长丰天长等地及其以南地区。 ⑴≥10℃积温 ⑵≥10℃天数 ⑶一月平均气温 ⑷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 主导指标: ≥10℃积温≥4900℃;(滁县地区及大别山区略低) ≥10℃积温≥224天(大别山区和滁县地区的部分地区略少) 辅助指标: 一月平均气温>1.0℃ 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11.0℃

 

二级气候区划统计表
编号 二级区划名称 主导指标 辅导指标 Ⅰ1 淮北北部区西部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1.07~1.21 平均年日最高气温≥30℃天数:78~86天 Ⅰ2 淮北北部区东部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99~1.06 平均年日最高气温≥30℃天数:73~79天 Ⅱ3 淮河两岸过渡区临阜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1.07~1.12 平均年日最高气温≥30℃天数:80~85天 Ⅱ4 淮河两岸过渡区沿淮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99~1.06 平均年日最高气温≥30℃天数:72~80天 Ⅲ5 江淮及皖南区江淮之间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89~1.07,暑寒指数0.64~0.81 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1~31% 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90~70% Ⅲ6 江淮及皖南区大山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60~0.80,暑寒指数0.60~0.90   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8~33% 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65% Ⅲ7 江淮及皖南区沿江东部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89~0.99,暑寒指数0.79~0.90 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8~33% 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8~62% Ⅲ8 江淮及皖南区沿江西部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80~0.86,暑寒指数0.80~0.86 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2~37% 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7~65% Ⅲ9 江淮及皖南区皖南副区 年干燥度指数0.60~0.80,暑寒指数0.86~1.20 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38% 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