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内心的信赖(权威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19:24

发自内心的信赖(权威论坛)

路吾《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08日   23 版)

  一提起中国和埃及,我们立刻会联想到两座建筑和两位伟人。

  两座建筑,毋庸置疑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大金字塔。它们展现了古代中埃两国人民高超绝伦的智慧和精湛无比的技能,反映出我们祖先对和平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孜孜追求,堪称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

  中埃两国友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向黎轩派出使者,黎轩就是现在埃及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这是中国史籍关于两国人民交往最早的记载。此后,一条穿越崇山峻岭和浩瀚大漠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把中埃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两大智慧民族互通贸易,友好交流,向世界各地共同播撒文明的种子,谱写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谋发展的千古佳话。

  两位伟人,就是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和纳赛尔总统。1955年,两位杰出的领导人在万隆会议期间会面,使刚刚从西方列强百年侵略和压迫中解放出来的中埃两个民族再次走到一起,也把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世界重新联系起来。1956年,中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此后,中埃两国人民平等相待,友好合作,携手前进,共同致力于各自国家的发展建设事业,争取和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密切的高层交往是中埃关系的突出特点。在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埃友好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1999年,埃及成为最早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

  进入新世纪,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09年,尽管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埃贸易还是达到近60亿美元,约是10年前的8倍。中国商品遍布埃及大街小巷,埃及大理石、柑橘、水晶制品、地毯等走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埃投资合作发展迅猛,据埃方统计,中国在埃累计投资额已达6亿美元,中资机构达600多家,华为、中兴、奇瑞、华晨、联想等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赴埃设立工厂、研发培训中心和代表处。中埃两国政府主导建立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发展良好,入驻设厂的中国企业不断增加。而在中国广州、义乌等地,从事商务活动的埃及人已达数千人,在两国民间贸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2年,埃及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第一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此后中国公民赴埃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每年10万人左右,埃及中文导游、中餐厨师供不应求。近年来,埃及掀起了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2004年,中国在埃及设立北非和阿拉伯地区第一所中国文化中心。2007年,北京大学与开罗大学合作在埃设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埃及还有多所大、中学校开设了汉语教学课程。两国相互开展了文艺团体互访、文化周、学术研究会等活动,促进两国民间的相互了解。与此同时,埃及的“东方舞”在中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成了中国年轻姑娘健身活动的热门项目。今年,埃及选送八件国宝级古代文物到上海世博会展出,吸引了大批中国游客前去参观。

  在中埃关系全面发展、中埃友好深入民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埃及发展。他们秉承勤劳聪明、诚实守信、高效经营、友好待人的中国传统理念,尊重埃及人民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仅取得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也帮助了当地人发家致富,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友情。上千年来,中国人的足迹遍及世界。他们从不依靠武力,从不强加于人,靠的是“和”字为先,追求互惠共赢,从而得以与当地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可以说,21世纪以来,中埃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两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开展互利合作的真诚愿望。

  中埃关系是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开启者,也是中非、中阿长期友好的缩影。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迄今,中非双方已举行了三届部长级会议和一次首脑会议,中阿双方已举行了四届部长级会议和涉及政治磋商、投资、文明对话、环保、能源、新闻等领域合作的多次会议。2006年,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出台了八项举措,涉及对非援助、投资、贸易、人才培训、农业、教育等广泛领域,推动中非双方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果。去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举行,中国政府宣布了推动中非合作的八项新举措。这些举措切合当前非洲国家的迫切需要,着眼于“授人以渔”,提高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今年5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举行,中阿双方发表了《天津宣言》,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深化政治、经贸、能源、环境、人文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当前,中国和非洲、阿拉伯友好合作在双方都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