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纯:同事能否成为朋友(中国青年报 2006-7-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20:28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春热线         同事能否成为朋友   2006-07-13       戒备之心将友情挡在门外     杨纯     朝夕相处的同事究竟能不能成为朋友,这个问题,我扪心自问过不止一遍。在过往的经历中,我曾和同事发展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曾因为把同事当成知心好友而受到伤害。因此,至今对于我,这依旧难于抉择。于是,只好保持与同事相处的尺度,不敢轻易跨越。     一位工作了多年的朋友曾对我说:“同事就是同事,在单位我从不把同事当成朋友,顶多因为要经常见面,做做表面样子,工作场合根本不是你交朋友的地方,最好不要有什么其他指望。”     我所在的公司,不需要朝九晚五准时上下班。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同事交流感情,每周的例会和平日小范围的聚餐,对于我这种恋家的人感觉很是温馨。公司总共二十来人,几天不见面的同事,我嘴上还会念叨几句。     一伙人里,和我最要好的是许萌萌和郑琪,我们三个年纪相仿,又是同一批经过面试选拔进公司的。最初和其他同事不怎么熟悉的日子,吃饭、聊天、购物甚至去洗手间都喜欢凑到一起。三个人中许萌萌性格最开朗、郑琪话少,我的性格恰好在她们两人中间。     刚到公司,三人被委派做不同的市场。当时我心里并不清楚,这是领导有意识地考验我们。除了鼓捣自己手中的活儿就是和她俩聊天。直到有一天,许萌萌把我拉到一边说:“知道吗?三个月后,我们当中只能留下两个。”     因为多了这个小秘密,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打打闹闹,好像各自怀揣着心事,话也渐渐少了。爱说爱笑的许萌萌时常跑到领导和老员工那儿去讨教,而我和郑琪则在原地各干各的一摊儿。     两个多月过去了,郑琪突然好几天没来上班,意外之余我有些担心,不想猜测,我打通了她的手机,她说:“跟老板请假了,因为男朋友正准备办出国的手续。”我脱口而出:“这么关键的时候,你不要工作了?”片刻沉默过后,郑琪说:“好好干吧。”没多久,我就从许萌萌那儿听说,郑琪要走了,是她主动跟老板提出来的。     剩下我、许萌萌还有那个空空的座位,突然间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大半年,我和许萌萌偶尔还会说起郑琪,不知道她在哪儿,生活得好不好。     转眼工作已近一年,两个人经过多次考验和锤炼,业务能力都长劲不小。但在别人眼中,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许萌萌擅长与人打交道,公司上下混得一片熟,而我属于那种踏实干活、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实员工,周末也经常跑到公司加班,但见了领导从来都是低头走过,跟蚊子似的说一句“您好”,抬起头来,一阵风过,都不知道脚步匆忙的领导听见了没有。     6月的一天,听负责人力资源的余姐说,公司有个派到海滨城市培训半个月的机会,要从我和许萌萌中挑一个人去。这意味着去学习的人不仅可以接触到更新的业务技能,同时还可以顺便去享受海风;而留下来的那个人将在培训期间完成平日两个人的工作量。     摆在面前的机会谁都想争取,但最终结果要开会敲定。这个会,我和许萌萌没有参加。那天下班前,坐在桌前的我因为有些感冒,昏昏沉沉,想叫许萌萌一起回家,她说有点儿事没做完,撇过头冷冷地说,你先走吧。     第二天,一到单位,许萌萌兴奋的表情就告诉了我答案,她还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当时,我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回头想想她去其实也挺好,以后应该还有这样的机会。     意外的是,直到我两年后决定跳槽离开公司,和同事们告别时,余姐告诉我,那次培训原本决定派我去,后来因为平日和我情同姐妹的许萌萌到领导那儿汇报,说那几天我恰巧生病了……     患难真情别让距离切断亲密     肖觅     一次初中同班五“蜜友”聚会,玩得正疯时,已经工作的杜大煞风景要早走,说跟同事有约。那时,对于我们这几个还在念书的傻丫头来说,同事,还是个多少不太愿意接触的概念。我用奇怪的眼神目送杜离开,暗自寻思:同事之间能有什么友谊,不就是利益纠葛和勾心斗角。     毕业后,我挤进了一家效益不错的大国企中最庞大的部门。可能是公司性质的缘故,考核机制还比较原始老套,只要年底述职被评为合格,下个年头就能涨工资,评上职称,获得晋升机会。所以大家就算要争,也没太大意义。当然,也是因为我为人比较迟钝和边缘,刚工作的一年,我只看到庞大部门的一团和气。     不过时间长了,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一团和气下面也有不少叽叽咕咕的事。那时,部门中成对儿的朋友很少,大多以有实效性的小圈子存在。比如乔等七八人开始都是单身,经常聚会消磨时光,但在大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后,这个圈子就散了。还有四大才子,他们曾拜在同一导师门下读硕,因共同的行事作风、业务追求而互相欣赏,但时间长了,分歧也随之而来。     在所有部门同事中,惟有李丽和陈晨是例外。她们比我早来公司一年,我认识她们时,她们就是很好的朋友了,两人中的那种默契,不同寻常。     李丽说,她们刚到公司时就搭档搞了两个项目,在朝夕相处的合作中两人发现,她们的性格竟如此相似,一些爱好、理念的东西也一拍即合,这让她们逐渐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两人没结婚前还经常开玩笑,如果她们中有一个是男性,一定会是美满的一对。     我有时也会对她们的关系好奇,问过她们怎么老这么好,她俩都说,没什么理由,就是看着顺眼性格合得来老有话说呗。     任何人能成为朋友,无非以上条件。而同事能成为朋友,我坚信绝不止谈得来那么简单。李丽和陈晨,的确有自己的相处之道。     她俩从不跟任何同事说对方的私生活。李丽曾谈过一个外国男朋友,听说是同系统国外分公司的小领导。八卦的人对此很好奇,有人看到他们三人一起吃过饭,就跑来向陈晨打探。陈晨从来一问三不知。陈晨说,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秘密,但一来李丽不太愿意这么早公开这段感情,作为朋友我尊重她,另外,我们都不习惯把太多私事牵扯到有工作关系的人中。     按说两人感情这么好,都死党了,肯定容不下别的同事。但她们不封闭,中午吃饭时,很少粘在同一张桌上,逛街、游泳也礼貌地邀请其他同事。有时她们会分别和别人出去玩,也不见对方吃醋。     最令我惊讶的是,她们有本事把工作和生活、事和人区分开来。我因跟她们顺路,下班会同乘一段路的地铁,发现她们谈论公司的事情时,只说事,涉及人也会放在事中去评论。她们两人的父辈都是同系统内的工程师,两人本科又都学数学,也许正是相同的成长环境和专业背景让两人有了同样的处世态度。     有一次,她们负责的一个项目出了问题,上面要求承担责任。最终只罚了李丽一人。大家都觉得这下惨了,好姐妹该散伙了吧,可两人感情依然如故。有人疑惑,这次的错不小,没准儿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但李丽说,她们两人有明确的分工,出问题的就是她负责的那部分,没什么可说的。陈晨曾强烈表示和她一起承担,但被李丽拒绝了,她说这是她的原则。     之后,领导把陈晨抽调到其他项目上,但陈晨每天下班都帮李丽加班,一周后,她们找到了关键问题和解决办法,把公司的损失降到了最小。     她们用另一种方式共患难了。     去年总公司评先进的时候,李丽和陈晨同时参选,只李丽一人榜上有名,获得了新马泰七日游的奖励。陈晨并未因此别扭,李丽出行前,陈晨还帮她在网上搜罗那边吃喝玩乐的信息。陈晨说,我没评上并不是我不够资格,也不是被李丽挤下来的,是公司要作平衡,不能在同一部门评两个资历相同的人。所以,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再说李丽当先进,是百分之百有资格的,我生她的气没道理。     我看过很多所谓的朋友在摸爬滚打中分分合合。但有些性格上的东西是已经融入血液的,这或许就能让她们的友情走得更长久吧。   点评 利益冲突彼此难免心存顾虑
真诚合作理智把握交往分寸 2006-07-13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仲理峰     

    同事能不能成为朋友?关键是你如何界定“朋友”这个概念。如果指的是泛泛之交,那么手机通讯录里的人都可能成为朋友。但是,如果想做关系亲密的朋友,需要开放自己的私密空间,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心存戒备,担心对方会利用自己的劣势取得竞争优势。

    社会心理学中的相近理论认为,人们在空间或心理上的接近会使情感上产生亲近感。经常合作的同事,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工作、生活、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合作的时间越久,交往的次数越多,相互之间的情感也会越来越强烈。同事由接触到相识、相知、相亲近,他们之间的交往和感情由浅入深,成为朋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同事都可以成为朋友。这与一个人的个性成熟度有关。如果一个人比较成熟,能够把工作和生活界定得很清楚,保持同事之间适当的距离,可能会容易与同事成为朋友;反之,如果一个人对同事过于亲密或过于防备,都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另外,同事关系也与工作的内容有关。有的单位强调协作,有的单位强调竞争。在强调协作的单位,分工比较明确,成果能够共享,容易形成融洽的环境;反之,如果单位强调竞争,非此即彼,那么工作内容本身就是同事成为朋友的障碍。

    能够做朋友的同事,往往是那些志趣相投、兴趣相近、观点相似、背景相同且没有严重利益冲突的同事。正是有了诸多的相似之处,彼此之间才能谈得来、渴望交往,才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真诚的合作和友好的竞争中共同发展。

    同事成为朋友后,会给个人和工作带来许多益处。比如,更有利于满足他们建立友好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情感需要,在苦恼的时候有人倾诉,获得理解和心理上的支持。同事交往中的满足感,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促进彼此在工作上的支持和理解,在相互帮助中出色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也正因为这一点,单位领导大都努力给大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希望员工成为好同事、好朋友,以便更积极、主动、高效地工作。

    但是,同事成为朋友后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已经成为朋友的同事往往比过去相互交往更多,沟通和交流更加深入,对彼此的期望也不知不觉变得更高。正因为这种相互了解和高期望,他们变得敏感而多疑了,容易因一点小事情、小利益而大失所望,甚至反目成仇。

    越是好的同事和朋友关系有时也越容易变得非常脆弱,使他们容易受到更深的伤害。从工作上看,同事虽然成了朋友,但他们仍然在一起工作,在合作中竞争,很难避免利益上的冲突,所谓同行是冤家。在大的利益冲突面前,同事朋友之间的友情、感情有时会成为其冲突的放大器,迅速使矛盾激化。

    同事成为朋友后出现的这些问题,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对人和工作的消极影响也非常大,不可不认真对待。成为朋友的同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方法主要有:

    第一,问题出现后,不回避、不敷衍,及时进行沟通和处理。首先仔细进行自我检查,从自身上找原因,再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及时化解矛盾。

    第二,以事实为依据,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与事的关系。要把工作和私人感情分开,工作上的问题要客观处理,私人感情上的问题要理智对待。

    第三,正确认识与处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工作中的合作是必须的、竞争也是合理的,同事共同工作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工作上真诚的合作、理性的竞争。

    第四,彼此尊重,背后不说长道短,在相互支持、帮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和进步。

    总之,同事讲求的是利益,朋友看重的是情谊。同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工作和感情之间的关系。人们应该在工作上讲原则,客观地处理同事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感情上要真诚,理智地把握同事之间的朋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