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30 05:25:34

最近一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欧洲公司,那家公司属于纯外资企业.一天,他告诉我,他们公司有个很奇怪的规定:销售人员绝不能给客户送礼.我也纳闷,这怎么可能,不跟客户搞好关系,怎么可能做得好销售!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西方思维差异的书,书名就是《思维的版图: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作者是美国的尼斯贝特. 其中有个实验令我特别感兴趣:心理测验者给受试儿童看三幅图画,分别是鸡,牛,青草,让儿童将其分为两类.结果非常有意思:大部分中国儿童把牛和青草分为一类,把鸡分到另一类;而大部分美国儿童把牛和鸡归为一类,而把青草分为另一类.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儿童习惯按照事物之间的关系划分事物的类别,美国儿童则习惯于把事物归入到他们作为"实体",各自所属的范畴里面去.按照"关系",牛吃草,所以牛和草被视为同一个类别.按照"范畴",牛和鸡都是动物,而青草是植物.所以这个实验结果就体现了东西方儿童思维方式的差异:前者首先看到的是关系,其次才有被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实体;后者则首先看到了实体,然后构建起实体间的关系.

进而几位学者又将被测试者由小学生换成大学生,做类似的实验,让大学生们对熊猫,猴子,香蕉进行分类.结果美国学生强烈地表现出把猴子和熊猫视为同类的偏好,而中国学生则更倾向于把猴子与香蕉视为更接近的事物.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儿童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足以延续到成年时期.

为什么东西方思维方式有这样的差异呢?作者在该书开头引用了这样一段话:若干年前,从中国来了一个杰出的学生,跟我从事社会心理学和理性问题的研究.相识不久的一天,他对我说:"我和你的差别在于我把世界想象成圆形而你把它想象成直线."

中国人相信事物处于变化当中,而事物总是回到它们的某些初始状态,故而他们关注更加广阔的事件群组;他们寻找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不了解整体就不可能理解局部.

西方人生活在简单得多和更具确定性的世界里;他们关注的是恒久不变的事或人,而不是更广阔的图景;他们认为他们知道了事物运行的规则就可以控制事件发展......

古希腊人喜欢范畴,并以此作为发现规则和运用规则的基础.他们也相信世界的稳定性,他们从固定的属性或性格方面来理解自然和社会.

古代的中国人对范畴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认为自然和社会物体的运动是源于物体周围环境的各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并不是不相关的.

再举一例:在西方,一个小孩子如果数学学得很差,他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数学的能力或"丧失了学习能力";而在中国,我们会认为这个小孩需要再努力点,或老师应该抓紧他,或者需要换个学校等等.这种按稳定的性格或能力来归因和把任何事情看成是内外因的统一体的思维方式深刻地体现出东西方对关系和范畴的不同偏爱.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人更多的是从各种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西方人更倾向于从可以归入各个范畴的静止物体来看这个世界.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现象,这样看来这家欧洲公司的规定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深信,以好的产品,服务和销售实力,完全可以开拓市场,而对于送礼,搞好关系则不已为然;而中国人则想不通,不靠关系,谁买你的产品?好的产品还不多的是?我无法明确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两种文化发生碰撞时,彼此的理解和互相认同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