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解读(前十讲) - 布施网 - Powered by SupeSit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1:20:17

《金刚经》解读(前十讲)

发布: 2010-1-02 20:49 |  作者: 回师文集 |   查看: 542次


《金刚经》解读


回家人老师


                                                                             (一)

一、殊胜的时代
二、佛陀成道日
三、殊胜的《金刚经》
四、布施网
五、难处
六、史上大德们的讲解
七、最高明的讲解
八、《金刚经》的难点
九、怎样才能学好《金刚经》
十、修净土就不用学《金刚经》吗?
十一、罪业深重怎么办?
十二、学生取得好成绩的秘密
十三、不论学问高低
十四、不堪重负的现代人




一、殊胜的时代

  今天是个非常殊胜的日子。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佛教几经兴衰,曾经历过两个盛世,一是唐宋时期,一是明朝。如果清朝的康乾盛世只能算作一个插曲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正在迎接自唐朝以来的第三个佛法盛世的来临,这是非常难得的。

  佛法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谈论它时,就要以物质为基础,这也是由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大家只是单纯谈论精神上的东西的话,那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今天我们难以像颜回一样,每天一箪食,一瓢水,一张蒲席,在一间漏得不能再漏的破屋子里,自己保持着很高的精神境界,“不改其乐”。

  佛法要得到大力弘扬,总是需要有一个太平盛世作为前提。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盛,物质的富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探索需求也就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跟这个时代众生对机的一些佛教宗派(像净土宗、密宗等)都开始有了繁荣的气象,大德们也纷纷出来用各种善巧方便来弘扬佛法。所以今天这个日子的殊胜,首先得益于佛法盛世的来临。




二、佛陀成道日

  第二个殊胜之处在于,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正是在这个日子,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了。

  选择今天这个日子开始学习《金刚经》也是机缘巧合。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探讨佛法,然后就发现这几个人一人一个样,千差万别。有的次第非常高,有的次第则非常低;有的很理性,有的却有非常重的情执。于是针对他们的特点写了一篇《也谈布施》。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就有人要求学学《金刚经》,当时答应写完《也谈布施》后开始,定在每个星期六。这是因为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每个星期天学习《心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但是没想到这么巧合,这个星期六竟然是佛陀成道的日子,非常殊胜。



三、殊胜的《金刚经》

  第三个殊胜之处,在于《金刚经》本身。

  《金刚经》与我们中国的因缘是非常殊胜的。在三藏十二部佛经中,很多国家都有他们本国所钟爱的经书。而《金刚经》在我们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一直远胜于其它经教。当然近年来,学《净土五经》的也非常多,这主要得益于众多净土大德的弘扬。

  而在宋朝的时候,《金刚经》在出家人的考试中是必考的。譬如从沙弥升为沙门(即比丘),或者是参加一些监院、住持、方丈之类的考试时,就要考《金刚经》。

  中国人非常勤俭,也非常讨厌繁琐,同时这个民族的悟性非常高。而《金刚经》正与这样的秉性契合,因此,中国人学《金刚经》的非常多,尤其是文人雅士。

  禅宗在佛法的发源地印度并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达摩祖师传到震旦中国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没有离开佛陀教育的自己的路子,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中国自己的一个宗教。因为这样的修行路子,非常契合中国人的特点。

  这是第三个殊胜的地方。



四、“布施网”

  第四个殊胜之处在于这个“布施网”。这个网站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佛人能把佛法更好跟今天这个社会结合,让佛子生活得更加合理,更契合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为了避免大乘佛法被演绎得如同迷信一般。很多朋友在修行当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违缘,或者总是探讨这样那样的方便。其实违缘或者方便都是源于我们的内心,只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好,这些东西就都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能通过这个网站聚在一起来讨论学习佛法,这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



五、难处

  然而,学习佛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佛法是心性层面的东西,首先需要解读者自身修证到达一定的次第,否则对一部经书他自己都理解不了。

  风格跟解读者本身的特点也有关,尤其是文学素养。像南怀瑾老师讲述的东西,从头到尾就像流水般缓缓流淌出来,这是缘于南老师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而净空老和尚讲的东西就非常慈悲,总是离不开那个自性摄受的慈悲。我们这里的风格就会非常理性,这是因为“回家人”上学不是很多,加上做过多年的生意,办过企业,接触的氛围一直非常理性。

  第二个难处在于听众是不是能理解解读者的本意?例如说,“飞机飞得很快,超过音速”。这个“音速”是说这句话的人在他自己脑海里找到的一个名词,用来表达他的感受。那么当这个词到达你的耳朵时,通过你的意识分辨以后会是什么样?

  另外还有一个次第的把握问题。解读者讲的次第只能比听经者高一点。太高了,听者就听不懂;太低了,听起来就乏味。这就造成了“无法可说”。

  解读的人只能表达出他心里面的东西,而没办法表达出你心里面的东西。曾经有人要求,“你把那个佛法给我说说”。当时就告诉他,“在越南有一种火龙果,白瓤黑子,特别香甜爽口”,然后让他描述一下那个火龙果是什么样。那位朋友描述了半天,始终不对头。最后告诉他,“既然一个小小的火龙果都描述不出来,佛的意思又怎么可能描述、比喻出来呢!”我们没有办法用思维和分别的方式学到真正的佛法。大家要学着去悟,用“心”去领悟。
  

  另外,虽然解读者讲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见解或证悟,但针对不同次第和特点的人,讲出来的东西也会不同。记得同学甲曾经问,“遇见不想结缘的人,但又结了缘,怎么办?”当时回答他,“本无缘可结,放下就可”;如果这个问题是另一个同学乙问的,可能就会告诉他,“自己背着吧!不关别人的事”;如果是丙问的,答案又可能变成,“正好唤起你‘度一切众’的慈悲心来”。

  为什么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甲的悟性挺高,但是比较着相;乙则太假慈悲,所以让他自己背着;而丙总是太考虑自己,就让他通过结缘把心敞开。

  那么回答这个问题时,哪一个说法是对的?

  没有一种固定的回答。


  如果问的人次第很高很高的话,就可能骂他,“吃饱了没事干,找骂!”甚至可能狠狠地踹他一脚。


  所以这个经书是没法解读的,最后你们会发现什么东西都没听到。




六、史上大德们的讲解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德曾经讲解过这部《金刚经》,首先是天亲菩萨跟无著菩萨,这两位是唯识宗(法相宗)的老祖宗。他们的注解不可不看,尤其是天亲菩萨的。因为这部《金刚经》本是阿罗汉询问如何成就大乘菩萨,直至无余涅槃入实相境界的一个修证过程。而天亲菩萨的《金刚经经论》正是在他证得阿罗汉果之后,回过来学习、弘扬大乘佛法时所著。


  在这个末法时代,已经极少有人能证得阿罗汉果,虽然越南、缅甸、老挝那一带的南传佛教还有些阿罗汉的大成就者,但是他们是很难出来给大家讲《金刚经》的。因此,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天亲菩萨那个晦涩难懂的《金刚经经论》。


  第二位是六祖慧能大师,他的《金刚经解义亦曰口诀》非常朴实。


  第三,可以看看印顺法师的《金刚经讲记》。印顺法师是我国近代一位难得的大德,尤其是他重建“人间佛教”的提议,推动了佛学与现实社会接轨。因为要想荷担如来家业,就必须要走这个路子。如果跟独觉一般,只是自己觉悟了,就不管别人,大乘佛法就会因此而灭绝。


  再就是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看他老人家的东西一定不能断章取义,因为他是每个字都卖钱的(笑)。他多讲一个字,能卖很多钱,所以他的著述里,长篇大论可能只是反复讲了一个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他不对,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一个通病,总是不珍惜轻易就得到的东西。南老师的著作之所以能弘扬这么广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因为他让大家付出了。而净空老和尚的东西就相反,经常被人用来当手纸。为什么?不要钱,来得太容易了!


  所以一定要恭敬佛法,尊重自己,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好东西。


  看南老师的著作时,要学着划,把大片大片多余的文字划掉,从中找出几句好东西来,这就是他讲的中心意思。


  看大德的东西一定不要断章取义,要根据讲述时的情况来详细研究他到底要讲什么东西。


  还有一位是索达吉堪布,这位藏传佛教的领袖讲的《金刚经释》非常好。我们要灵活地看待他的东西,而不能局限于中观的思维模式。


  这几本讲解看过之后,就会对《金刚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如果发现资料不全,可以去看看江味农老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虽然没有把《金刚经》的筋骨脉络理出来,却把资料收集得很齐全,这是非常难得的。




七、最高明的讲解


  然而《金刚经》讲得最好的,要数南朝的傅大士。一次,志公老和尚告诉梁武帝,有位大德讲《金刚经》讲得非常好。


  梁武帝非常景仰,就立即要请他来,问:“他在哪儿啊?”


  “鱼行里。”


  就去鱼行把傅大士请来了。


  梁武帝就问他:“你要登台讲吗?”


  “不用,给我一幅打板就可以了。”


  这皇帝喜欢听经,那些臣子们也非常爱听经,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只有皇帝坐着,满堂都在静等傅大士讲经。


  这时只听“啪”的一声,傅大士狠狠地一敲板,然后把板一扔,走了。


  梁武帝一看,傻眼了:这是什么意思?


  这时志公老和尚说:“他讲完了!”


  这才是真正能讲《金刚经》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德。大家要好好体会这里面不可思议的地方。傅大士其实是弥勒菩萨应身来结缘的。


  梁武帝没听明白,赶紧跟志公禅师说,“请他再讲一遍吧,大家都没听明白。”傅大士就回来又讲了一遍,这就诞生了那些偈颂集。


  第一次傅大士为什么那样讲经?这是因为《金刚经》是需要你自己去悟的,讲是讲不出来的。这才是傅大士真正的慈悲。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他的那些偈颂集,就能理解《金刚经》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




八、《金刚经》的难点


  古往今来,讲解《金刚经》的人非常多,但是印顺法师指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关于这部经书的讲解大多流于空谈,流于文字相,很少有人能将全经的经络讲出来。


  你会觉得这部经总是在说一件事,但是又会奇怪经中的布施比量为什么越来越高。产生这样的疑惑是因为不明白全经的次第和真意。


  这部《金刚经》本是一个渐次修行的法门,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不能读懂金刚经。大家都只是在纠缠一些“阿罗汉”、“菩萨”之类的名相,而不去探究深层的内涵,这也就是印顺法师觉得非常遗憾的地方。


  比如,“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中的“一合相”,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合相”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佛陀说它是“一合相”,又为什么“不可说”?


  再如,为什么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既然“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那为何还要修一切善法?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恶法不行吗?

  如果不能搞明白诸如“一合相”、“如如不动”之类的章句真正的内涵,这部经就算白读了。


  如果能弄明白这部经,三藏十二部佛经的提纲也就都明白了。同样,如果把《心经》搞明白,也就能把“般若”的心搞明白了。


  《金刚经》是一部证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实相境界的大经。如果死在文字上,无有是处。因为它真正内在的意思,不是靠攀缘、文字、分别所能理解的,这也是学《金刚经》的难处。


  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下午还没有决定该怎样来学习这部经。记得以前给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解释了一遍,花了一个多小时。如果简单的话,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我们大致给出一个计划:争取花二十四到三十个小时,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学习一遍,然后花三个小时再学一遍,最后再花一个小时学习一遍。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次第选择。




九、怎样才能学好《金刚经》


  真正要学到《金刚经》的经络,必须具备心相上的两个条件。


  首先,必须要有坦坦荡荡、不欺暗室的大丈夫气概,也就是一种站起来能把天顶破,坐下去能把地压碎,这样顶天立地的气概。


  因为修行是向自己心性的落处开刀,找不到其它方便。


  其次就是要能战胜自己心性缺点,也就是能够战胜自己一切毛病。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对权、利、名非常感兴趣,其实法界中权、利、名最大的是谁?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他可以在法界中让所有的众生都俯首称臣。但即使是他,也不能战胜自己。


  所以,能战胜自己的人是最难得的。




十、修净土就不用学《金刚经》吗

  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人该来学这部《金刚经》?


  有人说:我是修净土的,不用读《金刚经》;净空老和尚说了,几部大经,一句佛号就可以了。


  这就冤枉净空老和尚了。


  净空老和尚的“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念佛”,听着很简单,但是如何看破?如何放下?如何随缘?如何自在?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就算种了无量的善根和福田,如果“取相分别,情执深重”的话,仍然没有可能出离轮回。


  而对于着相与情执,唯一的办法就是“破相”。


  所以还是得到《金刚经》里找。


  因此,看一位大德的东西,要把他所有的东西全看完,并且要根据当时的背景、环境去理解,千万别断章取义,更不能拿着一句两句话去“造神”。


  造神运动让很多大德都不敢出来,因为众生不知道惜缘。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每一句佛号、每一句讲经都来自于无量劫所结的善缘。


  佛陀讲:布施之“施”为“得”,“受”为“失”。当我们得到一个东西时,其实同时也就失去了。有很多朋友不尊重和珍惜今天的因缘,这样就等于损失了自己无量劫来积攒的佛法善根。




十一、罪业深重怎么办


  还有哪一类人需要学金刚经?罪业深重的人,遭受别人嘲笑和歧视的人。《金刚经》上讲,如果受持读诵《金刚经》者被人嘲笑,那是宿世间造了本该堕恶道的罪业,坚持持诵《金刚经》就能消除。


  二十几岁时,有一次在火车上读《金刚经》,对座一个小青年很无礼地脱掉鞋,把脚伸到我座位下面。我也没生气,继续读。


  他就骂:“你懂读这个?混蛋!”


  我脾气向来很爆,这次却没有理睬他,因为正好读到那个地方,知道先世罪业已经销掉了。后来我在站台上把那个青年拦住了,给他鞠了一躬,那位朋友站在原地愣了好久。


  如果有人罪业深重并且经常受到歧视和嘲笑的话,就一定要去读《金刚经》。




十二、学生取得好成绩的秘密


  有人说:“我是个学生,应该读《金刚经》吗?”


  答案是:应该读。


  以前骗儿子读《金刚经》,读一遍给他五块钱。前两天要考试了,他说晚上做很乱的梦,怕考不好了。我就让他去读《金刚经》。他讨价还价:“爸爸,读一遍你要给我十五块钱。”我就让他先去读。后来他却不要钱了,因为读完后他就能睡安稳了。


  这是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都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之所以忘了,是因为脑子里的程序乱了,而《金刚经》有梳理这些程序的作用。


  所以,学生如果能多读《金刚经》,对学好功课有不可思议的好处。





十三、不论学问高低


  有的人没文化,不识字,这是因为宿世非常不尊重纸张而得到的果报,如果想消灭罪业,最好能跟着别人读《金刚经》。


  有的人相反,学问很高,那他更应该读《金刚经》。因为如果想从一个匠人境界有个质的飞跃,就只有从心性入手来破相。


  《列子》中“纪昌射箭”的典故就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十四、不堪重负的现代人

  有的人说:“作为一个现代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非常繁重,我应该学《金刚经》吗?”


  这样的人更应该学《金刚经》。


  不知道大家见过那些韩国的电玩高手没有,那些人的特点是:眼睛眯得特别细,眼睛特长,而且眼睛都非常小。他们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是非常轻松的。


  能那么轻松地玩好游戏的秘诀只有一点:破相!


  而很多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心都掉在里面。


  在今天这个繁忙的商业社会,轻松应对各行业工作的方法是同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心态怡然地去做好,不掉进去。

  这也是“戒忌用力”的一种妙用。

  哈哈,其实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所有的人(众生)都该来学这部《金刚经》。

 


 

                                    (二)

一、《金刚经》的译本
二、读经的仪轨
三、经题的含义
四、《金刚经》的经络
五、诸佛诸法之母
六、上上根的“遮遮眼”

七、文字般若
八、观照般若
九、实相般若

十、佛性就是灵知吗

十一、中上根修行之路

十二、下根,非下根,是名下根







一、《金刚经》的译本

  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我们中国一共有六种译本,分别是:姚秦的鸠摩罗什、元魏的菩提流支、陈朝的真谛、隋朝的笈多、唐朝的玄奘和唐朝的义净等六位三藏法师翻译的。他们在翻译的时候,在经题上有些分歧,这是源于六位法师各自的宗派不同。

  其中,菩提流支、笈多、玄奘这三位法师将经题大体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是从无著和世亲菩萨那里传承下来的唯识宗(法相宗)这个角度来翻译的。尤其玄奘法师是中国法相宗的老祖宗,这就造成他的译本不可避免地带有唯识的思维模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的版本,他把经题译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因为鸠摩罗什他老人家是般若宗的老祖宗。

  禅宗的老祖宗以及明清时期的众多学佛人,都是以这个译本来学习的。这个译本也比较适合我们今天学习。



二、读经的仪轨

  经书的第一页上一般都有保宁勇禅师写的《警策文》(注一),告诉大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和身口意来学习佛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经书不用的时候应当放在干燥洁净的地方,结手敬拜。

  千万不要小看这部《金刚经》,它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有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会看到它在暗中是放着金光的,而这金光中还有很多天龙护法在护持。所以,有的人还会看到有龙在金光外围时隐时现,围着经书转。

  这是一种外相。法界这个东西,虽然是一不是二,但毕竟有二。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因果是存在的。

  在修证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应该以柔和的心态来圆融地对待佛法。

  接下来是金刚经祈请部分。

  首先是香赞(注二),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大德讲,寺院里一诵香赞,大殿中就会放金光,这里面就有好多放着金光的佛的化身。

  在法界中,香跟烟这两样东西是通冥阳两界的,因此也叫作心香。在发愿时燃一支香,这支香就有直通你的心性的意思。哈哈,一诵香赞,十方诸佛都能知道。


  佛法要从细处学。


  然后是净口业真言(注三)和净三业真言(注四),以及安土地真言(注五)和普供养真言(注六)。


  这些对刚开始诵经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他们身上还有着许多宿世间的业障。


  比如,虽然漱过口了,但是还会有口业。心表面上似乎很静了,实际上还有乱糟糟的意业。这些都是修学过程中的业障。


  有些朋友身上的业力非常重,不学佛还好,学佛时间一长,反而病了。这是因为对戒律和规矩不是很懂,类似于迷信地学佛,不懂法界的缘起造成的。


  比如有人持楞严咒,本来楞严咒在法界中的法力是非常大的,但持诵者如果持戒不是很圆满,尤其是不能戒杀,反而会不自觉地造了很大的罪业。因为楞严咒是以大慈悲心为基础的,对杀生嗔心特别敏感。


  另外,诵完楞严咒后应该诵一下十小咒,送走法界一切佛菩萨和诸天神圣。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注意点。


  一个人在诵《金刚经》时,身后是放着金光的,如果他身上的业力非常重,就会有很多众生被这金光超度到天上。那些宿世间的恶缘突然发现你竟然是一个亿万富翁了,而他还是个穷光蛋。这时他就可以要求你诵部经给他,然后你们之间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这是因为《金刚经》在法界中可以抵好几座不可思议的金山,这是《金刚经》不可思议的地方。



  同时,我们诵《金刚经》时,地方上的鬼神也会非常惊惶:哪来的大德在诵《金刚经》!


  因此初学者需要念诵包括安土地真言在内的四句真言,来消除念诵金刚经时可能不如法的地方。


  奉请八金刚(注七)四菩萨(注八)。这八大金刚和四位大菩萨都在宿世间发过愿,要一直护持《金刚经》的持诵者。



  在法界中,愿力就跟契约一样,大家达成一个约定。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只要你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就立即来到你身后——寻声救苦。



  只要在诵《金刚经》时轻声称颂这十二位朋友的名号,无论你有没有神通,他们都会来到你身后护持你诵经。所以初学《金刚经》的朋友要诚心称颂他们的名号。



  发愿文(注九)。对学佛者,愿力和智慧是两件宝贝。一个人的成就都来自于他的愿力;而要实现愿力,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则要通过般若智慧来实现。

  这个发愿文是古时一个大德发的愿力,因为非常适合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所以我们今天借用过来。这个愿力让一个人宿世所有的善缘恶缘,都能发心成佛,然后能一齐往生极乐国,非常殊胜。


  云何梵(注十)和开经偈(注十一)。开经偈已经确定是武则天所作,云何梵传说也是她作的,这两个偈子都作得不错,表达了对佛法的恭敬心。

  对学佛者来说,如果缺乏恭敬心,就很难学到东西。


  以上金刚经正文前的这么一大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读经读得心很静了,就可以把云何梵去掉,再慢慢地可以把奉请那十二位朋友去掉。最后,可以把四个咒子和开经偈去掉。


  但是香赞、发愿文和“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一般都要念诵。


  如果读完了一遍想继续读,就可以把这段省略,直接读正文。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读昭明太子作的那些品名(注十二),因为有很多写得不合理。像清末民初有一位叫魏源(注十三)的大德,思想很先进,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改佛经。改佛经是一个非常大的业障。


  因此,大家不要去读那些品名,同时,这也是慈悲昭明太子。


  读完经之后可以念七遍补阙真言(注十四)。诵经的人一定要多诵补阙真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善巧方便。有些朋友不喜欢念补阙真言,这是丢掉西瓜捡芝麻的坏习惯。


  补阙真言在法界上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读经时读错的地方,不如法的地方,多念几遍补阙真言就可以补上。




三、经题的含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经题主要是讲,三千大千世界是个幻相,是一合相,是一个幻觉,不可说。应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入无余涅槃。


  这个“入无余涅槃”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我们的分别,才看到有人入无余涅槃;如果是从入无余涅槃那位朋友的角度来看,他是随顺进入一个“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如来大光明藏寂灭海中。


  这就是本经要讲的终极意思。


  全经通过不断的布施比喻,最后总结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哈哈,本来什么都没有,都是想(分别)多了想(分别)出来的。


  

四、《金刚经》的经络

  知道修学《金刚经》的最终目标后,我们来看释迦牟尼佛是如何领着大阿罗汉须菩提,一步步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的模式,证到三千大千世界是个幻相,是一合相。然后如如不动,进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的境界。


  这是修学《金刚经》的根本目标。


  大家都知道,禅宗六祖惠能是因《金刚经》悟道的,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他是怎么悟道的。


  六祖当年在山上砍柴时,听人诵《金刚经》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有所悟,立即就跑去找五祖了,在五祖那里天天捣米。其实那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只是在捣米,那是一种大家都在修禅的氛围,看着好像都在干活,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磨炼自己的心性。


  最后五祖看时机到了,要把衣钵传给六祖,就在半夜把所有的窗户堵上,用袈裟盖住给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这次六祖恍然大悟:万法万物不离自性!当即作了个偈子: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何期”就是没想到的意思。


  他悟到了什么?他悟到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佛和佛国土,包括所有的众生和他自己,包括能想像到的和想像不到的,一切都是由自性化现出来的。


  这次的“悟”跟最初的“悟”有个根本的区别,这是证悟到《金刚经》的骨髓了,也就是把金刚经的经络理出来了。


  印光大师曾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规范。


  《金刚经》就是成佛过程中的一个路标,如果不懂这点,读《金刚经》就会味同嚼蜡。


  就好比在一间黑屋子里有一个非常小的开关,一个人天天在里边摸索着乱摁,也许不知道哪一天就摁到了那个开关,“啪”,跳出去了。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怎么也摁不到,为什么?


  因为没有真正按金刚经的路子来修持,这是非常遗憾的。


  同时,《金刚经》也是修念佛禅,渐次修行证“一行三昧”过程中的指路标。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金刚经》,修念佛禅就很容易走邪。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


  因此,我们在这里尽可能不探讨那些名相的东西,而是尽量把《金刚经》的脉络梳理清楚,让大家知道这部经到底说了什么。



五、诸佛诸法之母

  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这一部《金刚经》其实就等于六百卷《大般若经》。同样,一部二百多字的《心经》就等于一部《金刚经》。


  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可以倒过来看:


  《心经》讲,“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即是关键所在。


  再看《金刚经》上讲,“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然后是《大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是诸菩萨摩诃萨,能生诸佛,摄持菩萨。”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直没有离开过般若。


  般若是什么东西?就是一个心性修证的脉络,也就是智慧,或者叫方法。


  这个方法不是那种如何赚一百万的小方法,也不是如何成转轮圣王,而是能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的方法。


  这也就是修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该学到的真正精髓。


  如果把这点东西搞明白了,那么这部金刚经就能了然通透。你就会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在修行,哪些不是,自己在什么地方着相,等等等等,一切都了然于心。这时候,你自己自然就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六、上上根的“遮遮眼”

  这部经的经题翻译版本有八种
,单就这个写篇论文也足够写十万字,这里就不耽误太多时间来讨论名相了。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前面提过的几位大德的著作。

  如果是上上根的修行人,一看这个经题,他就明白了这部经书的意思——本来就没有意思,是名意思,只有用来“遮遮眼”了。


  因为三千大千世界乃一合相,本来就是一个幻觉,不可说,不离自性。这样就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随顺自然地进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自性大光明藏寂灭海中去。


  然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当一个人贪着享受,就往下堕,福报随之就丢失。最后落到地狱里,受苦之后又想往上跑。靠自己的智慧、定力,慢慢地把心升高,一直升到天界。这时候因为贪念仍在,继续贪婪、享受、放逸,于是又流转轮回。


  众生总是执着自己自性所形成的幻相,就如同一只狐狸总是掉头去咬它那个尾巴。因为在它的概念中,从来不认为那个尾巴是自己的,总以为是别人的。


  慢慢的,开始有人知道自己有无明(想不通的事)了,并开始通过修禅定,通过思考轮回之类的问题,然后因宿世的愿力,他就有因缘见到佛入无余涅槃,或